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_第1页
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_第2页
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_第3页
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_第4页
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 石灰岩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 (变更矿权矿山变更矿权矿山) ) 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 二二一一年七月年七月 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 石灰岩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申报单位:申报单位: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 法人代表:法人代表: 采矿证号:采矿证号:53212806101345321280610134 编写单位:编写单位:曲靖岩土工程勘测有限责任公司曲靖岩土工程勘测有限责任公司 证书编号:云证书编号:云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200612252200612252)号)号 云云国土资地灾勘资字第(国土资地灾勘资字第(200922251200922251)号)号 法人代表法人代表: 总总 经经 理理: 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审审 查查: 项目负责: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报告编写: 提交单位:提交单位: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 提交时间:二提交时间:二一一年七月年七月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1 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1 (一)矿山地理位置1 (二)社会经济概况3 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3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6 (一)矿山建设规模及总平面布置6 (二)矿床开拓运输方案6 (三)矿床的开采方式6 (四)开采顺序6 (五)顶底板管理方法7 (六)主要废弃物类型及处置情况7 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9 一、自然地理9 二、地形地貌9 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10 (一)地层岩性10 (二)地质构造11 四、水文地质条件13 (一)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及地形地貌特征13 (二)地下水类型及含、隔水层特征13 (三)矿床充水因素的矿坑涌水量预测14 (四)矿区供水14 五、工程地质条件14 六、矿体(层)地质特征15 七、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15 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16 一、评估范围和级别16 (一)评估范围确定16 (二)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精度的确定16 二、现状评估18 (一)现状地质灾害18 (二)其它环境地质问题18 三、预测评估20 (一)矿山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威胁目标 20 (二)拟建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22 (三)拟建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小结 24 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综合评估24 (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24 (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25 (三) 矿山地质环境不影响区25 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26 一、分区原则及方法26 二、分区评述26 (一)次重点防治区()26 (二)一般防治区()26 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目标和任务27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27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和任务28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28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30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证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31 (一)总体部署31 (二)年度实施计划32 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33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33 (一)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33 (二)含水层破坏33 (三)地形地貌景观破坏34 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36 第七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37 一、经费估算37 (一)预算依据37 (二)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的说明40 (三)治理工程费用概算40 (四)资金筹措方式40 二、进度安排42 (一)矿山环境综合治理近期规划分区(生产期)42 (二)矿山环境综合治理中期规划分区(生产期)42 (三)矿山环境综合治理远期规划分区(闭坑以后治理期)42 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43 一、保障措施43 (一)组织保障43 (二)技术保障43 (三)资金保障43 二、效益分析44 (一)社会效益44 (二)环境效益44 (三)经济效益45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45 一、结论45 二、建议46 附图目录附图目录 图号顺序号图 名比例尺 11 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 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 1:1000 22 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 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 1:1000 33 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石灰岩矿山地质环 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图 1:1000 附件目录附件目录 附件 1:委托书 附件 2:采矿证(复印件) 附件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审查申请登记表 附件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单位资质 及项目备案登记表 附件 5:编制单位资质证书及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 附件 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承诺书 前前 言言 为了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高经济社会 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避免和减少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 使矿山企业的生产环境与矿区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坚持 “因地制宜,讲求实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 的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 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 223-2009)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 号)等文件的要求。 对已投产生产和新建的矿山,企业必须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 恢复方案,经专家评审后,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实施。矿山 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是各级国土资源行政部门颁发采矿许可证 的依据;是矿业权人转让、变更、延续采矿权的依据;是实行矿山环境 治理保证金制度的依据;是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矿 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实施情况的依据。 受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的委托,曲靖岩土工程勘测有限责任 公司承担了该矿所属的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石灰岩矿山环境 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工作。 一、任一、任务务的由来的由来 “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于 2006 年 11 月 30 日办理了采矿证, 采矿许可证号 53212280610134,发证机关为云南省镇雄县国土资源 局,发证日期为 2006 年 11 月 30 日,有效期叁年,自 2006 年 11 月 30 日至 2009 年 11 月 30 日(见附件 2)。大湾子采石场经镇雄县国 土资源局同意变更矿权。为了办理采矿证延续登记 2010 年 6 月镇 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法人代表委托“曲靖岩土工程勘测有限责任 公司”承担该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工作。并提交 云南省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恢复方案报告,经昭通市国土资源局评审机构进行评审通过,并由 主管部门备案。 二、方案二、方案编编制的依据制的依据 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位于镇雄县城 346方向、直距约 48 千 米,行政区划隶属镇雄县木卓乡环山村民委员会管辖。企业性质为私 营。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61 号文, 为保 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 坏,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把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 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中“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2010 年 6 月我单位受镇 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的委托,对该矿进行野外地质环境调查,查明 了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并收集了与矿山地质环境有关的资料,在此基 础上编制了云南省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石灰岩矿山环境保护与 治理恢复方案,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依据。其具体 任务是: 1、收集矿区内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等相关资料以及评估区内的 地质、气象及水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土地利用现状等资料,调查 分析并阐明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 2、重点对评估区范围内的矿山环境进行详细的现状调查,对矿 业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作出现状评估、对矿业活动引发或加 剧环境问题及其影响作出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 3、根据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结果,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 复提供依据。 “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方案”编制,具体执行的国家规定有关文件和技术资料有: (一)法律、法(一)法律、法规规及行及行业标业标准准 DZ/T 223-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矿山地质环境听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GB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 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 GB/T 12328-1990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GB/T 14538-1993 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GB/T 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Z/T 0157-1995 1:50000 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 DZ/T 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T 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 0221-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 DZ/T 0133-1994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SL/T 183-2005 地下水监测规范 TD/T 1012-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二)有关文件(二)有关文件 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 223-2009) 2、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 发200469 号) (三)技(三)技术资术资料料 “云南省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石灰岩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云 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大队 “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云南省曲靖 中安矿业咨询有限公司。 三、方案的适用年限三、方案的适用年限 矿山设计年生产能力为 3 万 t/年,矿山还可服务为 34 年;本方 案设计以服务年限 34 年为基准,设计闭坑后的治理时间为 2 年,据 此确定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适用年限为 36 年。矿山根据 实际情况每五年修编一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基 准日期为 2010 年 7 月。 第一章第一章 矿矿山基本情况山基本情况 一、一、矿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经济概况概况 (一一)、 、矿矿山地理位置山地理位置 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位于镇雄县城 346方向、直距约 48 千 米,行政区划隶属镇雄县木卓乡环山村民委员会管辖。矿山采区地理 坐标(极值):东经 10447451044752,北纬 27434727 4351。矿区开采标高:14901400m。矿区范围由四个拐点圈定(矿 区范围边界拐点坐标表)。 矿区有简易公路 500 米至环山乡村公路,至巧家-威信公路 (S302)4 公里。距木卓乡 8 公里,木卓乡距县城 53 公里。交通、通讯 比较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 1)。 表表 1-1 大湾子采石大湾子采石场场石灰岩石灰岩矿矿矿矿区范区范围围拐点坐拐点坐标标表表 北京 54 坐标系西安 80 坐标系 拐点编号 X 坐标 Y 坐标 X 坐标 Y 坐标 矿 1 3068628.0035480054.003068570.5035479973.00 矿 2 3068628.0035479866.003068570.5035479785.00 矿 3 3068498.0035479866.003068440.5035479785.00 矿 4 3068498.0035480054.003068440.5035479973.00 矿区面积0.0244 平方千米 开采标高1490-1400 米 (二)、社会(二)、社会经济经济概况概况 镇雄地理位置位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交接地带的半坡间,属于 暖温带季风气候区,镇雄县城年平均气温 11.3,最冷月平均气温 1.2,最热月平均气温 20.5,最高气温为 33.4(1985 年 4 月 25 日) ,最低气温为-11.9。县城年平均降雨量为 914.6mm,历年最大降雨 量为 1427.7mm(1983 年),历年最小降雨量为 688.9 毫米,一日最大 降雨量为 153.4 毫米(1961 年 8 月 18 日),年平均风速较小,多为北 西风、北风,年平均风速 2.1 米/秒。 矿区行政区划隶属镇雄县木卓乡管辖。木卓乡位于镇雄县西北 部,距县城 53 公里,国土面积 86.61 平方公里,26100 人,居住着 汉、彝、苗、回四个民族。木卓乡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海拔高差 大,平均海拔 1460 米,立体气候突出,年平均气温为 11.3,年 降雨量为 700 至 900 毫升,年均日照时间为 1343 小时。农作物以 玉米、洋芋、小麦为主,以烤烟、煤炭资源、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支 柱,木卓乡地处镇威公路的主干线,交通十分便利,全乡有 4 个村 通柏油路,乡政府驻地距建设中的巧威公路仅 3.5 公里。煤炭资 源极为丰富。交通、通讯较方便,矿山建设内、外部条件好。 二、二、矿矿山开采山开采历历史及史及现现状状 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石灰岩,开采范围为镇雄县国土资源 局划定的拐点坐标范围,开采对象为划定矿区范围内石灰岩,开采标 高自 1490-m 至 1400m。采用露天台阶开采。 矿山开采过程中资源量变化情况:处于办理采矿许可证延续登记 阶段,已完成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和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工作。 通过本次资源储量估算,截止 2010 年 5 月 31 日范围内累计探获 (122b+2S22)类石灰岩矿资源储量 187.19 万吨。其中 122b 级 107.34 万吨,2S22 级 79.85 万吨。 大湾子采石场开采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灰岩,矿山服务年 限 34 年,设计年产石灰岩 3 万 t。 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 ,该矿山申请的矿界现状下无矿业权 设置,无矿业权交叉重叠等矿业权纠纷。见图 2:云南省镇雄县木卓大 湾子采石场矿界关系示意图。 三、三、矿矿山开山开发发利用方案概述利用方案概述 (一)(一)矿矿山建山建设规设规模及模及总总平面布置平面布置 大湾子采石场设计生产石灰岩规模为 3 万 t/年,经镇雄县国土资 源局批准,拟开采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灰岩,设计开采范围为 划定的矿区范围内 1490m-14000m 之间的 122b 类保有资源量 107.34 万 t。矿山规模为 3 万 t/年,日产量平均为 100 t。 表表 1-3 露天采露天采场场主要技主要技术术指指标标表表 序号项 目单位指 标 1采场最高标高m1488 2露天底标高m1400 3台阶数量个9 4采场面积m218667 5采场内采出矿量万 t101.97 (二)(二)矿矿床开拓运床开拓运输输方案方案 根据矿体赋存条件以及矿区地形情况,矿山开拓方式选择的是公 路运输。 (三)(三)矿矿床的开采方式床的开采方式 利用露天台阶在矿体上盘固定坑线连接平台处开沟,形成开采工 作面,然后形成采区,横向推进,侧向装车, 单台阶作业, 逐台阶从上 至下开采。 (四)开采(四)开采顺顺序序 从上至下台阶开采。 (五)(五)顶顶底板管理方法底板管理方法 矿体出露地表,顶板为风化红色粘土,推测厚度 03m,主要包 括地表残坡积层和强烈风、氧化带的各类岩石,其工程强度低,常影 响地表工程。该岩组在露天开采过程中容易垮塌,特别在雨季容易产 生坍塌、滑坡。矿床开采过程中,应特别关注边坡安息角的选择和加 强对不良工程地质现象的监控。矿层底板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泥 岩,岩石较硬,对开采无影响。 (六)主要(六)主要废废弃物弃物类类型及型及处处置情况置情况 本矿山为露天开采。生产过程中有粉尘、废石、废水和噪声产生, 污染源及环保治理措施分述如下: 1、粉尘 1)穿孔作业粉尘 露天采场采用 HQD110 型潜孔钻机进行钻孔作业。钻机的钻头 高速旋转与土岩摩擦,若无防尘措施,钻孔作业点将成为产尘点,钻 孔作业点扬尘对钻机操作员和附近工作场地将带来污染。严格采用湿 式凿岩,以减少钻孔作业产生的粉尘。 2)爆破粉尘 爆破产尘量的大小和装药量、矿岩性质、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 爆破时要求撤出全部工作人员,待爆破结束粉尘散尽后才允许工作人 员进入采场作业。 3)铲装粉尘 采场铲装矿石和废石时,若无防尘措施,铲装作业的粉尘浓度为 10mgm340mgm3,对铲装作业时的扬尘最有效的防尘措施为喷 雾洒水抑尘。采场配活动软管喷洒装置对爆堆进行喷雾洒水。 4)采矿废弃物处置 矿山废弃场是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废石、生活垃圾),废水主要用 于道路降尘洒水和场地绿化。 废石应及时运出矿区外,用于铺垫道路以及低价处理(用于毛石),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填埋处理。 在作业点和汽车经过的运输线路上粉尘浓度可达到 100mgm3400mgm3。生产过程中应进行洒水防尘。 2、 废水 1)采场水 露天的汇水通过采场底部设有的排水沟流出场外的沉淀池,净化 处理后自然流出。 2)生产与生活用水 矿山生产用水量不大,大部分用于对爆堆、公路、排土场的洒水 而不外排。厕所废水经化粪池净化处理后外排,其他生活废水,经沉 淀后外排。 3、噪声 矿山超标噪声主要来自潜孔钻机、装载机、推土机。 矿山操作工人佩戴防噪声耳塞。 大湾子采石场工程布局及采区布置见“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 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图” 第二章第二章 矿矿山地山地质环质环境背景境背景 一、自然地理一、自然地理 矿区行政区划隶属镇雄县木卓著乡管辖,木卓乡气候属温带季 风气候,海拔高差大,平均海拔 1460 米,立体气候突出,年平均 气温为 11.3,年降雨量为 700 至 900 毫升。 二、地形地貌二、地形地貌 矿区为构造侵蚀、剥蚀山地地貌。区内海拔 1488-1371m 左右,相 对高差 117m。矿区内最高点海拔标高为 1488m,位于矿区北部;最低 点海拔标高为 1371m,位于矿区东部。 矿区地势为北高东低。坡度一般在 1035。属于侵蚀-剥蚀山地 地貌。 照片 1 地形地貌 矿区及周边植被欠发育,以灌木杂草为主,平缓坡地零星分布有 居民农田种植物。植被覆盖率为20%40%。土地资源类型多为山地, 一般除斜坡平缓地带开垦为耕地、经济林地及矿山建设及公路占一定 的面积外,大部分为荒山荒坡。 照片 2 矿区土地、植被 三、地三、地层层岩性与地岩性与地质质构造构造 (一)、(一)、 地地层层岩性岩性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和三叠系下统永 宁镇组(T1y),各地层岩性由新至老详见表 2-1。 矿矿区地区地层层一一览览表表 表 2-1 界系统组代号厚度(m)岩 性 描 述 新 生 界 第 四 系 残坡 积层 Qedl03 棕红色、红黄色红粘土、块石、碎 石组成,红粘土可塑硬塑状,稍 湿,失水硬结开裂,分布于矿区裸 露岩石间及矿区西部 中 生 界 三 叠 系 下 统 永宁 镇组 T1y 100 岩性为灰、青灰色灰岩,具蠕虫状构造, 分布于矿区大部,为矿山开采矿体 (二)、地(二)、地质质构造构造 1、区域大地构造位置 矿区在区域上处于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滇东台褶皱 带之滇东北台褶束娄山弧形箱形褶皱区,属于滇东、滇东北新华夏系、 华夏系构造体系的范畴,以华夏式多字形构造体系最为发育,尚有东 西向、南北向和一些规模较小的旋扭构造。多字形构造体系是镇雄发 育最广的一种构造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由一群走向大致平行并呈 雁行排列的大中型褶皱、扭性断裂和与其近直角相交的张断裂组成。 背、向斜以北东 40-60方向延伸,组成系列雁行排列的褶皱群,两 翼不对称,一般北翼陡,南翼缓,褶皱轴面均向北西倾斜。 区域内从西向东规模较大的褶皱有轿顶山向斜,黄莲坝向斜、簸 箕湾向斜、芒部背斜、巴溜背斜、大擢魁向斜。 断裂总体表现为数量少且规模大,主要断裂有场坝断裂、雨河-螳 螂坝断裂及一些性质不明断裂。在断裂、褶皱形成的同时,岩体中也 形成了不同规模的节理裂隙。 大湾子采石场位于黄莲坝向斜南东翼、雨河-螳螂坝断裂西翼。 (见图 3)。 2、矿区构造 矿区地质构造简单,无明显断层通过。 3、区域地壳稳定性 矿区新构造运动以上升为主,地震活动少,烈度弱,破坏性小,未 造成大的灾害。因此,矿区总体属地壳基本稳定区。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 A.0.22 条划分, 评估区所在地镇雄县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四、水文地四、水文地质质条件条件 (一)、(一)、矿矿区所区所处处水文地水文地质单质单元的位置及地形地貌特征元的位置及地形地貌特征 矿区地处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二级支流白水江上游。区内汇集的 大气降水沿山坡向南西部地形低凹处排泄,汇入白水江。自然排泄条 件较好。 矿区地势为北高东低。坡度一般在 1035。属于侵蚀-剥蚀山地 地貌。 (二)、地下水(二)、地下水类类型及含、隔水型及含、隔水层层特征特征 矿区为构造侵蚀、剥蚀山地地貌。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水理性 质、富水性和水力性质,区内地下水可划分为二种类型。 1、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 分布于地形低洼地段,表层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地表层覆 盖粘土、紫杂色火山角砾岩,其结构疏松,透水性强,表含水层薄,水位 埋藏浅,属季节性大气降水短期含水层,在调查时未发现有地表泉水 点。其含水层赋水性与空隙、裂隙发育程度及连通性密切相关,由于 第四系地层在区内的不连续性,该层含水性弱。 2. 岩溶裂隙含水层: 岩溶含水层为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 (T1y) 灰、青灰色灰岩,岩溶发 育,水体连通性较好,大气降雨将顺地表或沿裂隙渗透,由于岩溶水 地下水位较低,故在矿区范围内富水性弱。 (三)(三)矿矿床充水因素和床充水因素和矿矿坑涌水量坑涌水量预测预测 矿区范围小,矿区东部最低,海拨高程 1366 米,可视为矿区最低 侵蚀基准面,矿区最低开采标高 1400 米,主矿层资源储量分布均在 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因此,大气降水是区内采场、矿坑积水的主要 来源,且降水易通过灰岩裂隙渗透至地下转为地下水。但矿山在露天 开采过程中仍应完善防洪排水系统,以免地下水对采矿造成影响。 (四)、(四)、矿矿区供水区供水 矿区及其附近无大的饮用水供水水源地。矿区溪沟泉点比较多, 矿区生产及生活用水均取自一般都是季节性水源,雨季水变浑浊,需 过滤和消毒处理才可饮用。 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属于裂隙含水层直接充水的简 单类型。 五、工程地五、工程地质质条件条件 矿区工程地质岩组主要由散体结构松软岩组及可溶盐类层状结 构坚硬岩岩组组成。散体结构松软岩组:主要包括地表残坡积层和强 烈风、氧化带的各类岩石,其工程强度低,常影响地表工程。该岩组在 露天开采过程中容易垮塌,特别在雨季容易产生坍塌、滑坡。矿床开 采过程中,应特别关注边坡安息角的选择和加强对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的监控。 可溶盐类层状结构坚硬岩岩组:主要为石灰岩,该岩组稳定性相 对较好。质坚性脆,节理裂隙较发育,矿层围岩为灰岩,具有一定的稳 定性,软化系数一般在 75%以上,属坚硬较坚硬的岩石,物理力学 性质较高,岩石的稳固性较好。 矿区工程地质勘查类型属可溶盐岩类为主的简单类型。 六、六、矿矿体(体(层层)地)地质质特征特征 矿体属沉积型碳酸盐岩类石灰岩矿床,为一套浅海相块层石灰 岩,厚层状,质地均匀,力学强度高,为良好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材料。 矿体大部分裸露于地表,层位稳定,完整性较好,裂隙和节理较发育, 地表局部偶见有溶蚀沟槽。区内经探矿工程控制,矿体倾向北西,倾 角 20。平均厚度大于 100m。矿石主要为石灰岩。矿体沿走向、倾向 厚度变化不大。矿体完整连续。矿体无顶板盖层直接出露于地表,矿 体厚度大,延伸长,均超出矿界之外。 七、七、矿矿山及周山及周边边其他人其他人类类工程活工程活动动情况情况 该矿山为小型规模变更矿权矿山,区内仅有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 石场石灰岩一个小型拟建矿山,无其它工矿企业,属于荒山区。主要 的人类工程活动为经济活动(耕地)和乡村道路修建、取土建屋等,其 次为农业耕作等。矿区及附近地区无名胜古迹,无可保护的文物、古 建筑、地质遗迹及珍稀动植物。总体而言,区内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为 一般。因此,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第三章第三章 矿矿山地山地质环质环境影响境影响评评估估 一、一、评评估范估范围围和和级别级别 (一)、(一)、评评估范估范围围确定确定 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石场划定矿区面积 0.0244 平方千米,在较 大范围内地质环境条件变化不大。因此,评估范围以设置采矿权为中 心,在划定矿区范围(0.0244 平方千米)的基础上,以整个图幅范围为 准,确定为评估区面积约 0.16 平方千米 (详见镇雄县木卓大湾子采 石场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 (二)、(二)、矿矿山山环环境影响境影响评评估精度的确定估精度的确定 1、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坡度 10-30,该项目水文 地质条件简单;矿体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矿区地质构造简单;覆盖 层薄,废水有害组分少,含量低,废石中无有害成份;但矿山的开 采可能会造成下游水系的轻度污染,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 质矿产行业标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 (DZ/T223-2009)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 3-1,该矿山 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为中等。 2、矿山建设规模 矿山设计生产规模为 3 万吨/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 产行业标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矿山 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该矿山建设规模为小型。 3、评估区重要程度 评估区内地质环境质量中等,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岩土体稳定性较好,无现状地质灾害分布。矿山开采规模小,采矿活 动对原生地质环境影响较小,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不大,并且容易 防治。评估区属农耕区和荒山区,无村庄分布,无重要的交通、水利、 电力、通信等设施,也没有重要政治、军事、文化单位;不属于风景名 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小。根据“评估技术要求”的有 关规定,将整个评估区范围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的区域,矿山地 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确定为三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评估区重要程度分 级表,将该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精度确定为三级。见表 3-1 表表 3-1 评评估精度判估精度判别别条件条件 项 目 条 件 分析结 果 矿山建设规模年产 3 万吨 3 小型 地质环境条件 复杂程度 1、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2、废渣、废水有毒有害组分含量低,对水土污染影响少、对人体 健康危害小; 3、采区面积较小,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4、现状条件下矿山开采可能对下游水系造成轻度污染 5、地质构造简单;矿区范围内无明显断层通过 6、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7、地形条件较复杂,坡度10-30 中等 评估区 重要程度 1、评估区内无村庄分布; 2、无重要交通和建筑设施; 3、远离各级自然保扩区及旅游景区; 4、无重要、较重要水源地; 5、占地全部为旱地。 一般区 评估精度三级 二、二、现现状状评评估估 (一)(一)现现状地状地质质灾害灾害 到目前为止,评估区内现状下尚未发生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 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区内已建设投入使用的公路 设施、民房等,多年来未发生变形破坏迹象,表明区内岩土体稳定性 较好。因此,矿山的开采不会遭受现状地质灾害的危害。 (二)其它(二)其它环环境地境地质问题质问题 矿山开采的露天采场将破坏了原地貌,防治难度较大,因此确定 露天采场现状环境影响程度分级为较严重;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占 用影响的土地资源类型为荒地,对水资源影响较小,水环境基本无污 染,对矿山环境影响较轻。(见表 3-2) 表表 3-2 矿矿山山现现状地状地质环质环境影响程度境影响程度评评估分估分级级表表 评估单 元 环境影 响程度 分级 破坏特 征及面 积 地质灾 害影响 对象 地质灾 害危害 程度 影响的 土地植 被类型 水资源 及水环 境的影 响 防治难 度 露天 采场 较严重 18667m2 破坏 荒地 轻微 难度 较大 办公 生活区 工业 场地 较轻 2637m2 压占 荒地 轻微难度小 三、三、预测评预测评估估 一一一 矿矿山建山建设诱发设诱发或加或加剧剧地地质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威灾害的可能性及威胁胁目目标标 采区内矿体均赋存于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灰、青灰色灰 岩为主,属层状结构较硬岩组。采场地形平均坡度 10-30左右。矿山 直接采用挖掘机进行采剥,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矿山正式开采后, 采矿、运输等人类工程活动在这一区将较为频繁;今后进行削坡、平 坡、开挖等采矿活动时,如切坡高度过大,坡度超过 60,加之对地 表地质环境的破坏,雨季,有可能引发小型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威胁对象主要为采场工作人员、机器设施、过往人员、车辆等。其危 害程度中等,危险性和危害性中等。 露天采掘过程中,随着开采程度的加深和台阶的推进,开挖切坡, 岩土体强度降低,边坡稳定性变差,必将产生工作边坡或形成临空面, 对原始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影响或破坏较大。若遇到界帮坡过陡或遇 软弱夹层、破碎带时,有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以上采矿工程诱发或 加剧的地质灾害和不良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小规模的崩塌、滑坡和坍 塌等,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危害性小-中等;多雨季节,雨水自山顶流入 采区,增加坡体自重,增大斜坡下滑力,很有可能造成边坡失稳、水土 流失等;露采形成凹坑采区,若周围的防排水措施不力,雨季造成凹 坑积水的可能,若对坡体高度与边坡角控制不当,开采顺序不合理, 支挡不及时等,人工大面积开挖可导致岩体松动、破碎及边坡失稳, 形成潜在不稳定斜坡,进而造成中、小型滑坡、坍塌、边坡拉裂等地质 灾害及现象,其危险性和危害性小-中等;采区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 和不良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小规模的崩塌、滑坡、坍塌、潜在不稳定 斜坡等,其发生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和危害性中等;矿山在开采过程 中,产生的粉尘将对空气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一定范围内的空 气质量,造成周围空气污染,其危险性和危害性小; 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矿山建设包括 露天采场、工业场地(含矿石堆场及破碎机场地、临时废石堆场)、 办公生活区(含办公、维修、高位水池、矿山公路、炸药库)等工程。 (1)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等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 害危险性预测 破碎站、矿石堆场、工业设施等总体布置简单,占地面积小且多 为轻型建构筑物,岩土体强度一般能满足拟建物的荷载需要,基建工 程开挖土方小,工程建设切坡坡度较小,对地质环境破坏较小,场地 作开挖平整后即可,无大填大挖,施工规模较小,一般只会引发坍塌 或小型滑坡等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危害性小。 高位水池布设于矿区边缘西部的斜坡上,在新建过程中,对水池 基础进行清基时,可能会造成人工填方区和坡体上方出现局部人工边 坡,同时也可能会出现基础清基不彻底,在基础岩土体力学条件不一 的情况下,高位水池蓄水运营过程中,由于人工填方、人工边坡及基 础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差异等情况,其基础可能会引发池底局部不均 匀沉降、人工边坡变形,从而可能导致水池池壁开裂、渗透等,但由于 设施为小型建筑物,占地面积小,施工扰动强度较小,其诱发地质灾 害的可能性小,危害小,危险性小。 矿山公路:在新修和扩宽改进过程中,大量弃土沿途堆放,两旁 植被遭受破坏、岩土体应力发生改变,施工开挖有诱发坍塌或滑坡等 地质灾害的可能,本矿山为小型规模矿山,施工期短且该区大部分属 灰岩地区,稳定性较好,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和危害性小, 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 (2)露天采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主要地质灾害论述如下: 随着矿山不断持续生产,露天开采面积将会增大,最终形成一 个 18667 m2,深 90m 左右的采坑,破坏、占用土地、植被面积为 18667m2(底部约为 4700m2)对土地、植被影响程度较严重。 根据开采设计方案,平台宽度3m,台阶高度10m;台阶坡面角50- 65,台阶坡面角较小,采场最终边坡角50。最终开采高度88m,会形成 高约90-100m 的人工边坡,可能会引发产生垮塌地质灾害。 (二)(二)拟拟建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建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质质灾害的危灾害的危险险性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 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 223-2009), 矿山环境影响程度作如下分 析:见矿山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 1、露天采场 露天采场为预测的崩塌地质灾害危险区,危害对象为生产人员及 设备以及过往行人及程牲畜,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为较轻,危险性 小。露天采场破坏的土地类型为荒地,对水资源基本无影响,对水环 境基本无污染,露天采场防治难度较大,预测露天采场对矿山地质环 境影响程度分级为较严重。通过对矿山开采方案和露天采场地层及地 质构造的分析,在未来矿山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坑壁崩塌地质灾害。 工业场地占用土地,影响的土地资源类型为荒地,对水资源基 本无影响,对水环境基本无污染,预测环境影响程度分级为较轻。由 于矿石量是边采边往外销售,储存量不是很大,因此引发的泥石流地 质灾害可能性很小。 办公生活区,不产生高陡边坡,引发的地质灾害可能性很小。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 2009)表 E.1,对矿山评估单元进行预测评估(见表 3-3 矿山预测环境 影响程度评估分级表) 表表 3-3 矿矿山山环环境影响程度境影响程度预测评预测评估分估分级级表表 确定要素确定要素 评评估估 单单元元 单单 位位 (m2) 影响程影响程 度分度分级级 地地质质灾灾 害影响害影响 对对象象 地地质质灾灾 害危害害危害 程度程度 影响的土地影响的土地 资资源源类类型型 水水资资源的源的 影响影响 水水环环境境 的影响的影响 防治防治 难难度度 露天 采场 18667 较严重 采场内 人员及 设备, 过往行 人和、 牲畜 荒地 水环境无 影响 有轻度 污染 难度 较大 工 业 场 地 办 公 生活区 2637 较轻 荒地 水环境无 影响 基本无 污染 难度 小 其它区域 138696 (三三)拟拟建建矿矿山地山地质质灾害危灾害危险险性性预测评预测评估小估小结结 根据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以及矿区不同地段存在环境问题 的影响范围及程度,评估区分为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和矿山环境影 响较轻区(详见附图 2)。 1、露天采场 预测占地面积 18667m2,最大采深 90m,引发的崩塌地质灾害危 害程度较轻,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影响程度较严重,对水资源影响较 小,水环境影响较小,防治难度较大,矿山环境影响程度较严重。 2、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 占地约面积 2637m2,引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很小,压占土地、破坏 植被较轻,对水资源、水环境影响程度较小。防治难度小,矿山环境影 响程度为较轻。 4、其它区域 为不影响区,是爆破警戒范围内,面积为 138696m2。 四、四、矿矿山地山地质环质环境影响境影响预测综预测综合合评评估估 根据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以及矿区不同地段存在环境问题 的影响范围及程度,评估区分为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和矿山环境影 响较轻区(详见附图 2)。 (一)、地(一)、地质环质环境影响境影响较严较严重区重区 露天采场为环境影响较严重区,主要环境影响问题是:露天采场 破坏土地,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影响当地自然景观,恢复治理难度较 大。 (二)、地(二)、地质环质环境影响境影响较轻较轻区区 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对矿山环境影响较轻,对水环境影响较 轻,恢复治理难度小,属于较轻区。 (三)、(三)、矿矿山地山地质环质环境不影响区境不影响区 评估区其余面积,面积为 138696m2,矿山开采活动对其地质环 境不产生影响。为保护区 见矿山环境影响综合分区评估表(表 3-4) 矿矿山山环环境影响境影响综综合合评评估表估表 表表 3-4 综上所述:在工程项目建设及矿山开采期间,采取适当的地质灾 害防治措施处理后,评估区适宜矿山建设和生产。 第四章第四章 矿矿山地山地质环质环境保境保护护与治理恢复分区与治理恢复分区 一、分区原一、分区原则则及方法及方法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根据矿业活动所危害的对象、 危害程度与治理难度,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结果,根据矿山地质环境 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和“就 矿矿山山环环境影响境影响综综合分区合分区 面面积积 ( (m2) ) 环环境影响境影响类类型型 现现状状评评 估估结结果果 预测评预测评 估估结结果果 综综合合评评 估估结结果果 较重区露天采场18667 露天采场 内人员及 设备,过 往行人和、 牲畜 破坏土地和植 被、破坏生态 景观 较严重 较严重 较严重 工业场地 办公生活区 2637 占用和破坏 植被 较轻较轻较轻 较轻区 及不影 响区 不影响区138696 评估区合计 160000 高不就低”的原则,结合矿山环境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 境问题对人居环境、工农业生产、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前提下,将矿山 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区域划分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 区()。见表4-1 二、分区二、分区评评述述 (一)次重点防治区(一)次重点防治区() ) 该区即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严重区(),为露天采场区域, 面积为 18667m2。危害程度较严重,治理难度较大,投入资金较多。 (二)一般防治区(二)一般防治区() ) 该区即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区(),面积 2637m2,为工 业场地、办公生活区。危害程度较轻,治理难度小,投入资金少。对一 般区采取植物绿化措施,以加强水土保持,绿化地质环境。 其余评估区面积为保护区 138696 m2。 表表 4-1 矿矿山地山地质环质环境影响境影响综综合治理分区表合治理分区表 评估单元单 位 治理分区及代 号 规划治理分 区及代号 防治措施备注 露天采场18667m2 次重点治理区 () 近、中、远期 (+) 削坡、覆土、种草、 监测 工业场 地及办公 生活区 2637 m2 一般治理区 () 中、远期 (+) 拆除、清运、覆土、种 草 截洪沟270m 一般治理区 () 近、中、远期 () 开挖、砌石、回填、 覆土、种草 其它 138696 m2 保护区不治理 第五章第五章 矿矿山地山地质环质环境保境保护护与治理恢复原与治理恢复原则则、 、 目目标标和任和任务务 一、一、矿矿山地山地质环质环境保境保护护与治理恢复原与治理恢复原则则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谁开发、谁保护; 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二、二、矿矿山地山地质环质环境保境保护护与治理恢复目与治理恢复目标标和任和任务务 (一)矿矿山地山地质环质环境保境保护护与治理恢复目与治理恢复目标标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目标是:在一定期限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 工作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