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仲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顺畅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能复述课文。2、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人物的经历变化。3、 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4、 感悟文章内涵,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探究仲永悲剧原因。5、 了解学习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并发表自己一定的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少年多才俊,英雄出少年。聪明机智如司马光,当机立断砸缸救人;才思过人如谢道韫,吟诵“未若柳絮因风起”。无论司马光、谢道韫,还是曹冲、陈元方,他们在小时候就很聪明,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那么,如果他们因此而自傲,以后不再学习,那么结果会怎样?生:他们的才能、天赋慢慢会消失,只能沦为平凡人,甚至可能会更糟。【注:学生的回答皆为教师预设的回答情境。】师:为什么?生:【自由作答】师:可以用爱因斯坦的话加以解释“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生: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天才,一个人的成功都必须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来取得。师:今天我们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看看王安石笔下的仲永是怎样从一个天才变为平常人的。二、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荆公,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PPT展示】三、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诵全文两次,要求如下【PPT展示】:一读全文,梳理字词,注意停顿;二读全文,结合注释,尝试复述。现在开始朗读。生朗读,教师巡堂。师:下面请一位同学将本文内容复述一遍。生复述。师:这位同学复述得如何?请同学稍加点评。1-2位学生点评。师:通过几位同学的帮助,我们更了解了本文的内容;在这个故事中,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课文中各有什么依据?请同学们两人合作,加以思考讨论。生:第一阶段是方仲永小时候写诗的卓越天赋。师:从何得知?生:“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师:你能将它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吗?生: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生:我做补充,“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说从此之后指着一个物体让他作诗马上就能完成。生:通过“即”“立”可以看出他写诗的速度快,极有天赋。生:另外方仲永是“未尝识书具”,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却能有如此天赋,实在是神童。师:同学们都概括分析得很好,那么接下来的阶段是?生:第二阶段是方仲永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师:从何得知?生:“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让他作诗,已经不能与之前所听说的水平相当了。师:作者此时的内心没有通过文字表述出来,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揣摩到,是怎样的感受?生:作者内心是失望的,因为他“闻之也久”,听说方仲永有此天赋也很久了,想必是很想见见本人,一睹风采的,想不到水平大不如前。师:那么,方仲永他最后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阶段?生:方仲永十九二十岁的时候,已经和平常人没有什么两样了。通过“泯然众人矣”可知。师:如何理解“泯然众人矣”?生:原有的才能完全消失了,如同常人了。师:如果老师将舅舅的话删去一个字,成为“泯然众人”,意思完全不受影响,是否可以?生:不可以,“矣”去掉使情感发生的变化,不能更好地表现出舅舅对方仲永这一变化的失望与哀伤。师:一个字,其实可以蕴含丰富的情感。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生读。【可配以适当的动作,比如摇头。】师小结:十二三岁时他已不能“称前时之闻”,二十岁之际已“泯然众人矣”,作者的情感态度在标题中已全部流露出来了,“伤仲永”的“伤”,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失望,更是从内心透露出的哀伤与叹息。四、思考探究师:鲁迅说,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方仲永的身上,不正演绎着一场悲剧吗。那么,我们不禁也会想:造成仲永这一悲剧的因素是什么呢?文中有没有相应的提示?生:方仲永的父亲“不使学”,即他父亲不让方仲永接受学习。师:为什么“不使学”?生:因为“父利其然也”,他父亲认为这有利可图。师:哪一句话具体表现了他父亲的行为?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说他每天带着仲永在乡人之中四处拜访。师:由此可见,仲永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生:只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目光,缺乏远见的愚昧的人。【此中可辅加朗读】师:有无补充?生:第三段说他“受于人者不至也”,也就是说他没有接受后天的学习。师:文中是给予我们这样明显的提示了,因为父亲这一因素导致没有接受后天学习。然而造成仲永的悲剧因素只仅仅是这样吗?【此时如果学生表现出茫然的话,教师可引出孙权劝学中吕蒙的故事加以暗示。吴下阿蒙最终让人刮目相看,一则有孙权这样一位善劝的君王语重心长的告诫、鼓励;二则他自己最终也能主动刻苦学习;三则鲁肃给予了真诚的评价。】生:还有方仲永个人的问题。他十二三岁了,但是却没有提出过要学习;到了二十岁,更是一个成人了,有意识有能力了却依旧没有主动去学习。生:社会也是其中一个因素。当时的人因为仲永有天赋,才“稍稍宾客其父”,有人“以钱币乞之”,是带着很功利性的目的的。再加上仲永一家“世隶耕”,算是淳朴之民,被乡人这一熏染就更加目光短浅了。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渐渐明白,仲永的悲剧既是他父亲导致的,也是他自己造成的,同时这个社会风气也助长了悲剧的产生。五、理解感悟师:故事到此是结束了,然而许多思考却远未结束,方仲永的悲剧让我想到了许多,请以“由仲永的悲剧想到”为开头,稍作思考,即席发表你的感想。生自由发言。师:吕蒙的飞跃性长进我们昨天刚领略,而神童方仲永的悲剧,无形中与他形成了一种对比,对比中更是一种讽刺也是反思。开卷有益,是对天底下所有人的一个忠告,不管你天资是高还是低;开卷有益,也不能仅仅只是个忠告,更需付诸行动。让我们诚挚地朗诵出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PPT展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也让我们谨记这么一句谚语【板书】:活到老,学到老!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文本深入学习,细细探究文中的字词句。五、作业布置1、熟读全文,识记注释。2、以“当仲永遇上吕蒙”为题,适当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六、板书设计伤仲永实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6、 顺畅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能复述课文。7、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人物的经历变化。8、 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9、 感悟文章内涵,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探究仲永悲剧原因。10、 了解学习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并发表自己一定的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少年多才俊,英雄出少年。聪明机智如司马光,当机立断砸缸救人;才思过人如谢道韫,吟诵“未若柳絮因风起”。无论司马光、谢道韫,还是曹冲、陈元方,他们在小时候就很聪明,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那么,如果他们因此而自傲,以后不再学习,那么结果会怎样?黄志乐:他们也会像方仲永一样成为一个普通人。师:看来这位同学预习做的很好,那到底方仲永是怎样一个人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看看文中的仲永是怎样从一个天才变为平常人的。二、作者简介师:首先我们来稍加了解下作者王安石。有哪位同学对他有一些了解。孔庆望: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晚年封为荆国公;他的作品有泊船瓜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师:这位同学的回答让老师稍微吃惊了些,想不到能了解到这么多。现在老师将王安石的部分资料展示一下,与刚才的同学很许多重合处。【PPT展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荆公,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三、整体感知师:下面我们进入文章。首先请同学们朗诵全文,要求如下【PPT展示】:一读全文,梳理字词,注意停顿。好,现在开始放声朗读。生朗读,教师巡堂。师:接下来我们通过全班齐读形式来进行检查,看看你们对字词读音以及停顿节奏有没有做到位。全体学生齐读。师:在刚才的朗读过程中,老师注意到个别同学有读错几个字的字音。请看黑板,分别是“称、卒、夫”,该怎样正确发音吗?生一起加以明确,师红色粉笔板书强调。师:刚才的朗读整体上较为不错,基本能达标。然而那只是最基本的,现在将给予大家第二个任务,【PPT展示】二读全文,结合注释,尝试复述。同学们现在开始,可是适当讨论。生进入此环节任务,教师巡堂。师:下面请同学将本文内容复述一遍。黄志乐:方仲永年纪很小时就聪颖,他父亲认为有利可图便不让他学习,最终他变成了普通人。师:不错,挺到位,但是相对简略了些。有没有同学尝试着在他的基础上适当详细些?林爽:就等于翻译吗?师:那也不一样,翻译注重每个字词要求较高,复述是大体地讲述故事内容。林爽:好,我试试。本文讲的是金溪一个平民方仲永小时候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写出来的诗歌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有知识的人都向他索要文章,或拿钱买;然而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天天带他去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后来方仲永渐渐变成了一个普通人。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帮助,我们更了解了本文的内容;在这个故事中,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课文中各有什么依据?请同学们两人合作,加以思考讨论。王俊武:第一阶段是方仲永小时候写诗的卓越天赋。文中说他“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说从此之后指着一个物体让他作诗马上就能完成。师:你选的句子中有没有一个字能格外凸显出仲永的“神童”特点?王俊武:是“立”,立刻的意思,说明他写诗的速度很快。师:对,这位神童是写文章是神速的。有没有同学另作补充?丁尹智:我认为还有他“未尝识书具”,就能写出诗,让整个乡的人都为之惊奇,可见非同常人,。师:那么怎么理解“未尝识书具”?丁尹智:不曾认识笔墨纸砚这一类工具。师:于此我们要记住一个重点字词:尝。它是什么意思?生齐答:曾经孔庆望:我有补充,从“世隶耕”中可见,他们家世世代代都种田,没有特别了解知识,这样一个家庭背景下,却能诞生出方仲永,可见绝对是神童。师:太棒了,能从常人所难以发现的地方挖掘出内涵来,咱们给予这位同学掌声吧。全体学生鼓掌。王俊武:我还有补充,从“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中也可以看出来,不仅能写出诗,还自己提上了自己的名字。师:很巧的是,你这次的回答与上次有一个共通之处,也有一个字很形象地传达出了神童这一特点。王俊武:是“即”,它也是立刻马上的意思。黄志乐:现在我说的是第二阶段,是他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让他作诗,已经不能与之前所听说的水平相当了。师:那么,方仲永他最后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阶段?蔡汶静:方仲永十九二十岁的时候,已经和平常人没有什么两样了。通过“泯然众人矣”可知。师:如何理解“泯然众人矣”?蔡汶静:原有的才能完全消失了,如同常人了。师:如果老师将舅舅的话删去一个字,成为“泯然众人”,意思完全不受影响,是否可以?蔡晓蒙:不可以,“矣”去掉使情感发生的变化,不能更好地表现出舅舅对方仲永这一变化的失望与哀伤。师:一个字,其实可以蕴含丰富的情感。其实在仲永才能衰退的时候,作者此时的内心虽然没有通过文字表述出来,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揣摩到,是怎样的感受?黄志乐:作者内心是失望的,因为他“闻之也久”,听说方仲永有此天赋也很久了,想必是很想见见本人,一睹风采的,想不到水平大不如前。师小结:十二三岁时他已不能“称前时之闻”,二十岁之际已“泯然众人矣”,作者的情感态度在标题中已全部流露出来了,“伤仲永”的“伤”,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失望,更是从内心透露出的哀伤与叹息。四、思考探究师:鲁迅说,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方仲永的身上,不正演绎着一场悲剧吗。那么,我们不禁也会想:造成仲永这一悲剧的因素是什么呢?文中有没有相应的提示?张鹏程:方仲永 “不使学”,他没有再接受后天学习了。师:这位同学的回答有不妥之处,谁来指正?蔡莉丽:应该是方仲永的父亲不让他学习。丁尹智:因为“父利其然也”,他父亲认为这有利可图。师:哪一句话具体表现了他父亲的行为?丁尹智:“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说他每天带着仲永在乡人之中四处拜访。师:由此可见,仲永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生齐答:只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目光,缺乏远见的愚昧的人。师:尤其通过需要重读哪些字词加以表现?李雯雯:“日”,每天,天天,更说明了他父亲的贪利,目光短浅。师:老师觉得“环谒”也应该重读,可否?生齐答:可以,说明范围之广。师: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这个句子。生读。孔庆望:老师,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王安石对仲永的这个变化如此失望,他为什么不去劝说;还有仲永他自己,既然仲永五岁时就显示了神童天赋,他更应该是知道学习的,为什么从头到尾他自己都没有要求过,我觉得他自己也有很大的问题。师:这又是让我们所震惊的提问,提的很好。对,这就涉及到了我们关于仲永悲剧产生原因的深入探讨。仲永的悲剧有家庭因素,但是也有他自身的因素,更有以王安石为代表的社会上的人的因素,是一个社会风气问题。我们来关注下这个句子:“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杂说:当时的人没有把农民身份的仲永一家看在眼里,只是因为出来这么位神童才对他们看得起,而且他们用钱来买,这让本来目光短浅的父亲更容易走偏了道。当时社会风气不正。师:是啊,说的多好,孔庆望的这个提问让我们一下子明白了许多,想到了许多。也可以读出王安石借由仲永的悲剧对当时社会现象表示了自己的不满与愤怒。五、理解感悟师:故事到此是结束了,然而许多思考却远未结束,方仲永的悲剧让我想到了许多,请以“由仲永的悲剧想到”为开头,稍作思考,即席发表你的感想。黄志乐:由仲永的悲剧我想到仲永5岁能作诗,骆宾王7岁才写咏鹅,他比骆宾王更厉害了,因为没有后天的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个平凡的人。我想我们自己也一样,如果不再好好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