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苏词看人生 月光下的平原 苏轼,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更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时至今日的我们,仍在为苏轼的人生境遇所嗟叹,仍在为苏轼的诗词意境所陶醉,仍在为苏轼的思想境界所感悟,仍在为苏轼的生活态度而拜服苏轼,这已不仅仅是一个人名,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信仰!从苏词看人生?且让我们略看苏轼的人生又是怎样的少时便有“奋厉有当世志”之报国安民的雄心。然而才华彰显的同时,其母程氏病故,此后十年,苏轼又先后遭受丧妻、丧父之痛。而后,在政途上与新党争斗,被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而后,新党退,旧党得势;而后,旧党退,新党再得势苏轼,便夹在了新党与旧党之间,被两方所排挤,虽有被启用一时,但之后不断的排挤和被贬(谪)几乎成为了他仕途(和人生)的全部 然而,不断的排挤和被贬(谪)又是否会成为了苏轼人生的全部吗?苏轼淡然地笑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放达地笑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豪迈地笑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一儒一道一释流,三子各话万千秋。所话所言为何物,一字真言笑不休苏轼的人生哲学,是我国古代三个思想体系,即“儒、释、道”的结合与提炼,却不学儒家的案牍劳形,不学道家的太上忘情,亦不学佛家的四大皆空。苏轼徐步抬首,蓦然吟道:“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是的,苏轼用他的诗词,道出了他的人生态度!今日之事要如秋天的鸿鹄候鸟。凡事有信条,有担当,有把握,有作为!过往之事当有若一场春梦,苦痛也罢,美好也罢,平淡也罢,还是梦醒了罢,放开了罢,淡然了无痕了吧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何等的大智慧,这是何等的高境界!不刻板,不无情,不逃避,不怨尤,何其潇洒!君不见,正是这种人生态度,苏轼在他那惨淡的仕途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定的脚印,留下了幕幕坚强的背影在杭州,治大运河,筑西湖堤;在密州,除蝗灾,平匪盗;在徐州,抗洪灾,发煤矿;在登州,改官盐,强海防;在颍州,治水患,赈灾民;在扬州,在定州,在惠州,在儋州(今海南岛内)可惜啊,他离皇上越来越远了,那些小官职又怎能实现他“持节云中”的雄心抱负呢?!但,我们所看见的苏轼,是每被贬到一处,都有担当地把他的每一个职务干得尽善尽美达到极致!“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随遇而安我们初中时学习苏轼的诗词,老师就不止一次地用这一词语来为我们概括苏轼。那时的我们,又怎能想到,随遇而安,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那是需要何等坚强的心、何等豁达而又负责的人生态度才能达到的大境界啊!“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在此,且再写苏轼的两个梦罢“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不忘人,不忘情!纵使不思量,本自亦难忘!那人,早已铭刻在了心中!孤坟千里远,无处话凄凉!那情,只能化作泪水尽情流淌!但我们可以知道,梦醒之后,苏轼能拭去泪水,写下诗篇,而能与他的续妻王闰之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琴瑟和鸣,是谓更懂情!这就是苏轼,于人,于情!“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忘得了故,放得下事!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都已成为过去,自己经历的那些苦痛,又算得了什么?且当它故国神游,且让它随浊酒的酹下,放下吧,放下吧但我们可以知道,梦醒之后,苏轼能放下酒杯,写下诗篇,更去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坚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谓更为得了世!这就是苏轼,于世,于故!人、情、世、故苏轼以他那让人拜服的生活态度,让人拜服的人生哲学,把生活中的人与情,把人生中的世与故,潇洒得宛若吟诗填词般地对待,处理。呜呼!“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词之中看人生,我看到了;你,看到了吗? 20090426 平原有感而作小舟从此逝 来自精神方面的压力有时对文艺是一种激发和策动,有时,这压力超过人的承受限度,他就会飘然而去,像契诃夫剧本里那个军医,非常坚定地说要远离尘嚣,他恨不得立即转身,“拿上手杖,戴上礼帽”,向某个远方而去。但他要去哪里呢?高山?森林?乡村?不知道,反正他这种要“走”的愿望,颇令我们想起东坡先生的小词“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总之,可以说这是那些身在棘闱、心处湍濑的人,一种心灵歇乏的要求。即如陶渊明,倘若他为五斗米折腰,生活可能要比他采菊东篱要富裕得多,可是他不,他宁愿拂袖而去,到底性格棱层的一面露出来了,到底不够圆顺通融,这难道不是他可爱的地方吗?深潜着的“猛志固常在”,终于冒出水面了,像鱼跃,势也,命也,非造作也!“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傲”字大可玩味。他的向田园归去,为的是“觉今是而昨非”,心无一累,万象俱空,不是深解其中三昧者,断不能道此言。 精通时事,游刃有余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把一己的肉身养得富足通泰的人,就觉得那些人走得可笑:他们莫非有病吗?难道出了什么事吗? 没事!只有一种精神方面的荧惑。所以,说压力、说反弹,倒真的不如说是荧惑,也就是为美所迷罢了。又所以,小舟从此逝,并非从此湮没,并非全盘弃绝的死灭,它在另一种精神的通衢,又展开了郁郁的生机。要走,想走,往往只有一个念头,为偶然的因素所促发,就变成了行动。生在西班牙、九岁迁居美国的哲人桑塔耶那,长期在哈佛教书,五十岁那年,他得到一笔遗产。有一天他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看了一会儿,若有所得又若有所失,他回过头来,向学生说:我与阳春有约!于是他辞去了二十多年的教席,云游欧陆,后于八十九岁上故于意大利。这种与阳春有约,就是同美有约,这时他心情中展现的无边的风月中,那从前的部分甚至变成了可厌憎的牛溲马勃,变成了非本质的遗骸,走啊,走快一点,“拿起手杖”,不要迟疑,甚至生怕已经晚了一步。他真有些像浙人张季鹰南北朝时他是齐王的幕僚,有一天在洛水边感到秋风的袭来,蓦然想起家乡的菰菜汤羹的甜妙,鲈鱼是何等的美味啊!他终于惕然有思,悟得人生只是“贵适意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十丈红尘、人生哀乐,皆成一梦。此身虽在,已绝不是昨天的我了,他就这样回到了他的江南故乡。辛弃疾在名场翻滚一生,多次在秋风起时想起张季鹰,却又欲归未得,心灵成了矛盾厮杀的战场,十分可怜。 最可怜的是现代人,商业势力无限膨胀,消费红尘日渐炽烈,信息软体管道像藤蔓越铺越密,森林减少,媒体无孔不入,即使有小舟从此逝的缅想,也只是有心无力呵。陶渊明的自然高致实在无法模仿,毕竟还有几个人在替他垦荒种地,而姑射山上神人的吸风饮露就更难实行。港台名作家常常驾车出游,后厢装满了奇书异籍,作暂时的“小舟从此逝”,名车代步,衣食有着,即令在大风雪中,也可以安坐豪华驾驶室,用激光数码,捕捉肖邦百年以前的千缕乡愁,可以时时不负“阳春之约”又充分享受了现代工业文明,堪谓善于转圜。在吾侪清寒书生,出入皆难,困居都市,就只好借纸上那些耐读的飘然而去的心情,来减轻消费社会的精神溃疡了。保持远游的心境,不甘向庸碌的生活低头,至少说明还留存着审美的心情和能力我们还毕竟不是狂瞽的肉人。生物学巨匠达尔文曾经慨叹:“人类的愿望和努力消逝得何等快啊!人类的生涯是何等短暂啊!”字挟风霜,令人伤怀。那么,且让我们在短暂的生涯中把飘然而去的心情化作力量和诗意,看破功利社会怪现象,多生发一点会心的微笑吧。从苏轼诗词看人生态度读一首词就是在品味历史文化的厚重,读一首词就是在感知作者的内心世界,读一首词就是在享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忙于复习准备考试的我们,在闲暇时候更应该读一些诗词歌赋以作消遣。或许大多数人喜欢带着耳塞,听听流行歌曲,迷恋在听着情歌流眼泪中。而我却喜欢在轩窗下、书桌旁,陶醉于青灯黄卷的陪伴。而且我认为越忙于复习,压力越大,就越需要这些课外读物来放松自己。翻开宋词三百首,苏轼的词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许是由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亦或是他的高尚的道德操守,无不吸引我为之驻足咏唱。通过对苏轼诗词的简单思考,自己还是有些对人生态度的感悟的。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堪称经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从这首词可以看出作者那种正确认识自然,正确把握客观规律的思想。把自然世界和现实生活高度的契合在一起,来抒发自己对人生、对生活的认识。人的一生不可能是平平坦坦的,波折可谓在所难免,但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勇于面对挫折,便会度过难关踏上坦途,去享受那丰富多彩的生活。宋词者,专门附乐、以便歌唱者也;类似于现在的流行歌曲的作词。古代的歌曲无法向现代这样广泛传播,它的传播范围是很有限的:不是青楼妓院、便是家中养有歌舞姬妾的官宦。这就给宋词造成了一种很大的氛围局限,大家翻开任意一本宋词的精选集,都会看到很多诗词的创作地点是在类似场合,而且有很多都是赠给姬妾的。这样所做诗篇很多都千篇一律赠妓、思乡、柔情、灰色的醉酒景象与环境。但苏轼的词构思巧妙、刻画精致、咏物和拟人浑成一体。苏轼的词格调高远,遣词用字精炼,意境清丽优美,怀古而不拘泥于古,借古伤今,探索人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耸入云端,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江岸,卷起的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可以看出作者面对着奔腾浩荡的大江东流去,面对如画的大好河山,在感叹古往英雄豪杰的时候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油然而生!“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和千古而来的风流人物,酣畅淋漓地泼墨在作者的大笔之下。字里行间昭示着作者宏伟的政治抱负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词中虽然也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感慨和人生如梦、岁月流逝的遗憾。但这种感慨和遗憾并非失望和颓废。作者对人生的态度还是积极的,虽然千古风流人物身名俱灭,但江山长在,江月长留!宋词的写作风格有婉约和豪放之分。其实可以知道其实宋词大多是婉约的,豪放派词曲少。那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苏轼所写的诗词都属于豪放的吗?如果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翻看苏轼的词,可以看出这位豪放派大词人的写作风格转变的历程:年轻时代的东坡先生也是写婉约词的,不论是写景、思妻还是欢场作乐,都写得相当不错。苏轼成年入仕后在经历着几遭贬遣的艰辛历程中,那种面对现实很无奈的豁达,而并非真的豁达,写词风格随之转变成以写豪放的为主。看来豪放是需要现实磨练的,不论是政治斗争的胜败,还是忧国忧民的抗争,都可以给宋词带来豪放的风格,从而改变一贯的婉约。从词的婉约到豪放,可以了解苏轼的人生历程,更能体会到他对人生每个阶段的态度与思考。苏轼还首开以悼亡题材填词的先河,这首词就是江城子夜记梦,其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描白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亡妻的怀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生与死阴阳相隔的十年,苏轼心中充满的思念和凄凉终究忘不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想到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十年的岁月流转,作者自己体态与内心有了很大的变化,即便是爱妻见了面也不会认出自己了。“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梦到了夫妻生活的幸福,而现在见了面却一句话也没有,只有脸庞滑落的千行泪水。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苏轼对妻子的这种真挚情感,如此的高尚品格在妻为夫纲的封建社会甚为少见。 读着一首词,能读出作者的内心世界,能读出作者的人生态度。宋词大多少都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和对人生世故的感慨。读苏轼的词心灵得到了净化,素养得到了提高。这因为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的作家,他在诗、词、文、赋、书、画等各方面的创作,均取得辉煌的成就。苏轼的词格调高雅、挥洒自如,充分反映出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虽然他遭受到了很多仕途上的不幸,但心中依然充满忠君报国的那种热情。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苏轼的这种人生态度,是值得处在社会激烈竞争的我们去学习的。古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而自心高气傲的文士身上看来,似乎各个都曾官场失意,郁郁不得志。遭逢仕途失意,屈原江边踱步,叹“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便投江自尽。孟浩然天性隐逸,却也有“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牢骚话。柳永更是落榜之后狂言不羁,鹤冲天是怒气冲天了,但也因此惹怒宋仁宗,仁宗大笔一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便断了其一生的仕途官运。 名与利,得与失,一直是官场里摆不正的天平。名利场中稍不留神就会丢了自己的乌纱帽。苏轼有过失意之时吗当然,而他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首先,苏轼不是一个生来的隐士,他有官场抱负。这一点从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可窥一二,那时的苏轼,年已不青,但却还是有强烈的政治热情,有报国杀敌的豪情壮志。那时的他,只愿帝王重用,能够西北望,射天狼。那样的年岁里的豪情不减,雄姿英发,直至今日读到都可感受到苏轼的一片赤子心。苏轼也的确受到过重用,曾经官至翰林学士,充任侍读qin。 然而,一场乌台诗案引发多少风波,也让宦海浮沉中的苏轼陷入人生的低潮。这一时期的苏轼,词里不乏对遭受贬谪的痛苦失意,其苦闷和激愤溢于言表。临江仙夜归临皋便是其中代表。“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仕途不顺的东坡居士也曾于深夜借酒浇愁,而时至三更,则更体现了愁之浓,愤之深。可苏东坡到底不是一个遭遇不顺就于生无望的人,酒醒之后,神清之后,“夜阑风静縠纹平”。平静下来的何止水波,更有自己的心情。毕竟是豁达之人,苏轼知道过分牢骚也没用,不如淡然视之。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归隐之心早有,不如就趁此机会,泛舟湖上,悠然余生。尽管苏轼最终并没能归隐田园,但失意之时不自暴自弃,消沉度日,而用一种审时度势,恬然自安的心对待人生的起起伏伏,仍不失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谁能保证自己的一生都处于顶峰?山顶固然风光绝美,但低谷亦有奇丽瑰怪。在人生的长长旅途上,宽窄都是路啊!明月当空,苏子与客泛舟赤壁,轻叹“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这就是旷达人生的胸襟,物我皆无尽,悲喜一念间。 生命太短暂了,须臾之间的生命容不得太多蹉跎岁月的无谓呻吟。得意时将豪情壮志肆意挥洒,而失意时不妨让自己的心灵归因片刻,反正人生本就也无风雨也无情。从苏词看人生苏东坡一生沉浮,高位时,任大学士,皇帝的侍读;被贬时,远至岭南和海南。但在多灾多难的一生之中,苏东坡对人生,亦有醒悟之境。 苏东坡有一首词行香子述怀 “清夜无尘, 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休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 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 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词中: 隙中驹出自庄子的知北游里:“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 石中火打火石发出的火星,一瞬即逝,人生苦短。 梦中身人生短暂,如梦幻之像。 这如同金刚经里的: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苏东坡的另一首词临江仙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词中,最令人欣赏的是“长恨此身非我有”。此句出自: 大舜问丞(丞是大舜的老师):“道可得而有乎?” 丞答:“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 大舜说:“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 丞答:“是天地委形也。” 苏东坡的一生,都能看到有庄子的思想在其中,如“身外倘来都似梦,醉里无何即是乡。” 这“无何”在庄子逍遥游中“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在庄子列御寇中“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 这“无何有”三字真是妙哉!道在其中也,佛性在其中也。无何有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读一首词就是在品味历史文化的厚重,读一首词就是在感知作者的内心世界,读一首词就是在享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忙于复习准备考试的我们,在闲暇时候更应该读一些诗词歌赋以作消遣。或许大多数人喜欢带着耳塞,听听流行歌曲,迷恋在听着情歌流眼泪中。而我却喜欢在轩窗下、书桌旁,陶醉于青灯黄卷的陪伴。而且我认为越忙于复习,压力越大,就越需要这些课外读物来放松自己。翻开宋词三百首,苏轼的词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许是由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亦或是他的高尚的道德操守,无不吸引我为之驻足咏唱。通过对苏轼诗词的简单思考,自己还是有些对人生态度的感悟的。 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堪称经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从这首词可以看出作者那种正确认识自然,正确把握客观规律的思想。把自然世界和现实生活高度的契合在一起,来抒发自己对人生、对生活的认识。人的一生不可能是平平坦坦的,波折可谓在所难免,但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勇于面对挫折,便会度过难关踏上坦途,去享受那丰富多彩的生活。 宋词者,专门附乐、以便歌唱者也;类似于现在的流行歌曲的作词。古代的歌曲无法向现代这样广泛传播,它的传播范围是很有限的:不是青楼妓院、便是家中养有歌舞姬妾的官宦。这就给宋词造成了一种很大的氛围局限,大家翻开任意一本宋词的精选集,都会看到很多诗词的创作地点是在类似场合,而且有很多都是赠给姬妾的。这样所做诗篇很多都千篇一律-赠妓、思乡、柔情、灰色的醉酒景象与环境。但苏轼的词构思巧妙、刻画精致、咏物和拟人浑成一体。苏轼的词格调高远,遣词用字精炼,意境清丽优美,怀古而不拘泥于古,借古伤今,探索人生。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耸入云端,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江岸,卷起的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可以看出作者面对着奔腾浩荡的大江东流去,面对如画的大好河山,在感叹古往英雄豪杰的时候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油然而生!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和千古而来的风流人物,酣畅淋漓地泼墨在作者的大笔之下。字里行间昭示着作者宏伟的政治抱负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词中虽然也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感慨和人生如梦、岁月流逝的遗憾。但这种感慨和遗憾并非失望和颓废。作者对人生的态度还是积极的,虽然千古风流人物身名俱灭,但江山长在,江月长留! 宋词的写作风格有婉约和豪放之分。其实可以知道其实宋词大多是婉约的,豪放派词曲少。那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苏轼所写的诗词都属于豪放的吗?如果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翻看苏轼的词,可以看出这位豪放派大词人的写作风格转变的历程:年轻时代的东坡先生也是写婉约词的,不论是写景、思妻还是欢场作乐,都写得相当不错。苏轼成年入仕后在经历着几遭贬遣的艰辛历程中,那种面对现实很无奈的豁达,而并非真的豁达,写词风格随之转变成以写豪放的为主。看来豪放是需要现实磨练的,不论是政治斗争的胜败,还是忧国忧民的抗争,都可以给宋词带来豪放的风格,从而改变一贯的婉约。从词的婉约到豪放,可以了解苏轼的人生历程,更能体会到他对人生每个阶段的态度与思考。 苏轼还首开以悼亡题材填词的先河,这首词就是江城子夜记梦,其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描白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亡妻的怀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生与死阴阳相隔的十年,苏轼心中充满的思念和凄凉终究忘不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想到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十年的岁月流转,作者自己体态与内心有了很大的变化,即便是爱妻见了面也不会认出自己了。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梦到了夫妻生活的幸福,而现在见了面却一句话也没有,只有脸庞滑落的千行泪水。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苏轼对妻子的这种真挚情感,如此的高尚品格在妻为夫纲的封建社会甚为少见。 读着一首词,能读出作者的内心世界,能读出作者的人生态度。宋词大多少都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和对人生世故的感慨。读苏轼的词心灵得到了净化,素养得到了提高。这因为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的作家,他在诗、词、文、赋、书、画等各方面的创作,均取得辉煌的成就。苏轼的词格调高雅、挥洒自如,充分反映出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虽然他遭受到了很多仕途上的不幸,但心中依然充满忠君报国的那种热情。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苏轼的这种人生态度,是值得处在社会激烈竞争的我们去学习的。读一首词就是在品味历史文化的厚重,读一首词就是在感知作者的内心世界,读一首词就是在享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忙于复习准备考试的我们,在闲暇时候更应该读一些诗词歌赋以作消遣。或许大多数人喜欢带着耳塞,听听流行歌曲,迷恋在听着情歌流眼泪中。而我却喜欢在轩窗下、书桌旁,陶醉于青灯黄卷的陪伴。而且我认为越忙于复习,压力越大,就越需要这些课外读物来放松自己。翻开宋词三百首,苏轼的词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许是由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亦或是他的高尚的道德操守,无不吸引我为之驻足咏唱。通过对苏轼诗词的简单思考,自己还是有些对人生态度的感悟的。 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堪称经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从这首词可以看出作者那种正确认识自然,正确把握客观规律的思想。把自然世界和现实生活高度的契合在一起,来抒发自己对人生、对生活的认识。人的一生不可能是平平坦坦的,波折可谓在所难免,但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勇于面对挫折,便会度过难关踏上坦途,去享受那丰富多彩的生活。 宋词者,专门附乐、以便歌唱者也;类似于现在的流行歌曲的作词。古代的歌曲无法向现代这样广泛传播,它的传播范围是很有限的:不是青楼妓院、便是家中养有歌舞姬妾的官宦。这就给宋词造成了一种很大的氛围局限,大家翻开任意一本宋词的精选集,都会看到很多诗词的创作地点是在类似场合,而且有很多都是赠给姬妾的。这样所做诗篇很多都千篇一律赠妓、思乡、柔情、灰色的醉酒景象与环境。但苏轼的词构思巧妙、刻画精致、咏物和拟人浑成一体。苏轼的词格调高远,遣词用字精炼,意境清丽优美,怀古而不拘泥于古,借古伤今,探索人生。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耸入云端,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江岸,卷起的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可以看出作者面对着奔腾浩荡的大江东流去,面对如画的大好河山,在感叹古往英雄豪杰的时候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油然而生!“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和千古而来的风流人物,酣畅淋漓地泼墨在作者的大笔之下。字里行间昭示着作者宏伟的政治抱负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词中虽然也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感慨和人生如梦、岁月流逝的遗憾。但这种感慨和遗憾并非失望和颓废。作者对人生的态度还是积极的,虽然千古风流人物身名俱灭,但江山长在,江月长留! 宋词的写作风格有婉约和豪放之分。其实可以知道其实宋词大多是婉约的,豪放派词曲少。那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苏轼所写的诗词都属于豪放的吗?如果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翻看苏轼的词,可以看出这位豪放派大词人的写作风格转变的历程:年轻时代的东坡先生也是写婉约词的,不论是写景、思妻还是欢场作乐,都写得相当不错。苏轼成年入仕后在经历着几遭贬遣的艰辛历程中,那种面对现实很无奈的豁达,而并非真的豁达,写词风格随之转变成以写豪放的为主。看来豪放是需要现实磨练的,不论是政治斗争的胜败,还是忧国忧民的抗争,都可以给宋词带来豪放的风格,从而改变一贯的婉约。从词的婉约到豪放,可以了解苏轼的人生历程,更能体会到他对人生每个阶段的态度与思考。 苏轼还首开以悼亡题材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TS 21056:2025 EN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 Additional provisions and guidance for specification,performance,production and execution
- 贵港中环生物科技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八年级下册《北冥有鱼》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解析版
- 年产40万套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申批备案
- 中级微观期末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州初一政治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大学植物地衣试题及答案
- 资产交接应急预案(3篇)
- 2025年上海舞蹈留学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星球地理七上题库及答案
- 认知域作战基础知识课件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智能焊接技术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养老社区课件
- 学校流感宣传教学课件
- 车辆管理档案及相关表格
- 矿区钻探安全管理制度
- 德云社空降人员管理制度
- 2022浙DT9 民用建筑常用水泵和风机控制电路图
- 2024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B卷)
- 工艺报警分级管理制度
- 2025+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