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本重要知识点梳理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本重要知识点梳理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本重要知识点梳理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本重要知识点梳理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本重要知识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本重要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本重要知识点梳理 初一下册语文知识点:第四单元文化艺术 1、在品读赏析中感受语言之美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深层含义。 2、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的大意,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其中心思想。 3、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及效果 (1)定义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2)作用和效果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反映社会生活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展示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的发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 / 12 4、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1)主题统帅材料,材料表现主题。在写作时,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材料从属于主题,受主题制约,为主题服务。但材料一旦进入文章,主题就寄寓在材料当中,有赖于材料的表现 。没有主题就没办法选择材料,没有材料就无从提炼主题,也没办法表现主题。二者既有从属关系,也有依赖关系。另外,在一篇文章或作品中,二者必须是高度统一的。 (2)景与情在文章中往往是一体的, “ 一切景语皆情语 ”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在诗歌中,景与情的交融,集中地反映在了诗歌所取意象之中了。意象,是这一形式的集中显现。 5、体会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情感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6、了解写实与写意的写作手法 (1)写实是指把事物真实地描绘出来。写意,本来用来指中国传统国画的一种创造技法,即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作者情趣的抒发 ;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用在文学上,写意意在写 “ 虚 ” ,表现想象、意境与情感。 3 / 12 (2)如安塞腰鼓一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营造意境。 (3)写实 (“ 实 ”) 与写意 (“ 虚 ”) 相结合,更突出了所描述事物的特征 (鲜明、形象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 语言的表现力。 7、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1)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正面描写忌平淡、忌拖沓,须形神俱备,生气勃勃。 (2)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 (3)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须慎加选择,要选择确能起烘托作用或产生对比效果的事物,忌一般化,无显明特点的事物。有些人物正面描写或不易表达出精神,或太显露,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清人刘熙载在艺概 诗概中说: “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8、作文:介绍戏曲 ;看戏感想 9、词语积累 4 / 12 十六、社戏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归省 xng 惮 dn 欺侮 w 撺 cun 掇 duo 凫 f 水篙 go橹 l 撮 cu 棹 zho 楫 j 行 hng 辈点拨:注意多音字 “ 省 ”“ 行 ”等字的读音。 2.解释下列 句中加点的词语。 (1)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委实:实在。 (2)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依稀:隐隐约约。 (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自失: (听得出神 )忘了自己。 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母亲送出来吩咐 “ 要小心 ” 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点拨:所填词语是表现开船的一系列动作的动词。 二、重点 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5 / 12 气中扑面的吹来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三、文学 (文体 )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短篇小说。 词语积累: P111 注释 1;P112 注释 3、 6;P114 注释 2、 4、5;P115 注释 1、 6;P118 注释 2;P119 注释 2-4;P120 注释 3-4。 1.重点段: P115 第 10-13 段 (1)环境描写: 具体描写的景物 2)描写角度:听觉、嗅觉、触觉、视觉 (具体景物 )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但我确还以为船慢。 (第 11 段 ) 比喻、拟人 ; 写出了划船之快和 “ 我 ” 看戏心情的急切。 (4)“ 我 ” 的心理变化:轻松 急切 陶醉 2.人物性格:双喜 (聪明机灵、考虑周到、办事果断 )、六一公公 (善良淳朴、热情好客 ) 课后练习三 (答案详见三点一测 P186) 十七 安塞腰鼓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 下列加点字注音。 亢 kng 奋晦 hu 暗羁 j 绊蓦 m 然冗 rng 杂戛 ji 然而止 6 / 12 2.解释下列词语。 (1)亢奋:极度兴奋。 (2)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3)蓦然:突然,猛然。 (4)冗杂:繁杂。 (5)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6)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 ;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 (2)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 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人,成了茫茫一片 ;声,成了茫茫一片 三、文学 (文体 )常识 安塞腰鼓的作者是刘成章。 词语积累: P124 注释 1-5, P125 注释 1, P126 注释 1 1.修辞:比喻、排比 (增强语势 )、反复 (强调 )P127 练习三 课后练习二 (答案详见三点一测 P192-193) 7 / 12 3.全文结构:打鼓前 (安静 ) 打鼓中 (舞动 ) 打鼓后(寂静 ) 4.主题思想:借安塞腰鼓表达生命、力量之美 十八 竹影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惬 qi 意水门汀 tng 徘 pi徊 hui 参 cn 差 c 点拨:注意多音字 “ 参 ”“ 差 ” 的读音。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 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2)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二、重点句子 1.中国画不注重 “ 像不像 ” ,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 2.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 三、文学 (文体 )常识 竹影选自丰子恺文集,作者丰子恺 ,原名丰润,8 / 12 现代画家、散文家 (称谓 )。 P128 注释 1 丰子恺,原名丰润,画家、散文家 1.重点段: P131 第 5-6 段 (1)竹子难画在哪里 ?(第 5 段 )(2)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比喻 ) 说明:中国画重写意 (神似 ),西洋画重写实 (形似 )。 2.记叙线索:孩子兴趣转移 (看人影 画竹影 ) 3.爸爸的角色:艺术领路人,寓教于乐 十九 观舞记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褶 zh 裙颦 pn 蹙 c 粲 cn 然嗔 chn 视叱 ch 咤 zh 点拨: “ 嗔 ” 不要误读成 zhn。 2.解释下列词语。 (1)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2)嗔视:生气地看。 (3)叱咤:形容威力极大。 (4)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 9 / 12 (2)最精彩的是 “ 蛇舞 ” ,颈的轻摇,肩的微颤 :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 点拨:所填词语体现了 “ 蛇舞 ” 的动作特征。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三、文学 (文体 )常识 观舞记的作者是冰心,选自冰心全集。 词语积累: P135 注释 1;P136 注释 1-4;P137 注释 1-2 1.修辞:排比 (2-5 段 )、比喻、引用 (白居易的诗句 ) 2.五个角度描写舞蹈美:神态、舞姿、服饰、外貌、动作 (飞动的美 ) 3.侧面描写 (P136 第 17 段从 “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 铮铮的弦响 ”) 二十 口技文言文 一、重点字词 10 / 12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呓 y 语 hu 声中间 jin 力拉崩倒之声 曳 y 屋许 h 许声几 j欲先走点拨: 注意多音宇 “ 几 ”的读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 (2)施八尺屏障施:设置,安放。 (3)少顷:一会儿。 (4)既而:不久,紧接着。 (5)妇抚儿乳抚:抚摸,安慰。乳:喂奶。 (6)众妙毕备毕:全、都。 (7)未几:不久。 (8)意少舒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 (10)虽人有百手虽:即使。 (11)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12)奋袖出臂奋:畅起、举起。 (13)两股战 战股:大腿。 (14)几欲先走几:几乎。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满坐寂然 坐通座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凡所应用,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11 / 12 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只听见围帐里醒木一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 人。 点拨:重点理解 “ 但 ”“ 坐 ” 等词语。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全场客人没有不伸长脖子,凝神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点拨:重点理解 “ 绝 ” 等词语。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挽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走。点拨:重点理解 “ 奋 ”“ 股 ”“ 战战 ”“ 几 ” 等词语。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 (点拨:这句 话形容声音之杂。 ) 三、文学 (文体 )常识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 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