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单位名称(公章):溧阳新钢川空气体有限公司预案编号:CKYA -002 实施日期:2011.1 签发人(签字):一、企业基本情况溧阳新钢川空气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26日,公司位于溧阳市昆仑北路289号,主要从事氧、氮、氩气体及液体的生产,其中氧生产能力为10000Nm3/h。该公司于2008年3月由常州市安平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了现状评价。2008年10月换领了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苏)WH安许证字【D00051】)。公司现有职工50名,固定资产8900万元,2010年完成销售额5500万元,占地面积39741m2。二、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我公司年产氧气11.66万吨,其中液氧约0.33万吨。其主要工艺流程: 原料空气由吸入塔吸入,通过自清除式空气滤清器,除去空气中的灰尘和机械杂质,进入透平压缩机,在透平压缩机中经三级压缩和冷却,成为0.53Mpa左右的中压进入空气预冷系统,空气在这里除去部分SO2、CL+、NOX等有害杂质并被冷却到15左右进入纯化系统,空气在这里清除掉水分和CO2等杂质后进入分馏系统,进入该系统的空气分成两路,一路进入主换热器换热后到下塔,另一路到增压机增压后进入主换热器,从中部抽出进入透平膨胀机,膨胀后空气进入上塔,空气经下塔精馏在顶部获得氮气,底部获得富氧液空,富氧液空经过冷却节流到上塔中部参与精馏,经上塔精馏在顶部得到产品氮气,上部得到污氮气,底部得到氧气,氧气、氮气由氧压机、氮压机分别增压,送氧气球罐、氮气球罐,经调压阀门调压管道输送钢厂使用。液氧也由主冷凝器底部抽出去液氧储存系统,液氮从下塔上部抽出经过冷却到液氮储存系统。在氧压机或氮压机出现故障时液氧、液氮由液氧泵、液氮泵增压气化后送入氧气、氮气球罐供钢厂使用。存储情况如下:氧(压缩的)、液氧分别储存在400m3、300m3的储罐中,储罐位于储罐区,该储罐区占地面积688 m2,露天场地存放,罐区还有400m3的氮气球罐、100m3液氮储罐,50m3液氩储罐。氧(压缩的)最大储存量为17吨,液氧最大储存量325吨,每个贮罐均用保温材料保护隔离。每年对储罐管道、安全阀、压力表进行检测。 1.1氧危险源辨识和评估 1.1.1氧重大危险源辨识按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规定: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 q1 qn + + 1Q1 Q2 Qn式中:ql,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单位t; Q1,Q2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t。溧阳新钢川空气体有限公司原、辅材料及成品中,其中未有物质被列入该辨识依据表1,被列入辨识依据表2的物质为氧压缩的、液氧,其临界量规定为:类别危险性分类及说明物质名称临界量(t)存在量(t)气体氧化性气体:危险性属于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且次要危险性为5类的气体氧压缩的20017液氧200325计算:17/200325/200=1.711因此,溧阳新钢川空气体有限公司已构成重大危险源。本项目的能量等级为四级。 1.1.2氧重大危险源评估 公司规定重大危险源每年评估一次,主要由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联系人、安全生产部、办公室和工段组成评估小组,安全生产部牵头每年进行评估,评估的安全职责分工为: 联系人主要是根据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规定确定的,联系人的职责是负责定期组织职工开展安全活动,指导班组安全建设和生产。 安全生产部主要负责组织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以上部门每年评估一次,要求对所分管的设备及附件的安全负责并每季度进行考核; 对压力容器(氧储罐、管道、液氧汽化器等)、特种设备、安全阀、基建设施(氧储罐基础及管道支架等)、电气设施、压力容器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负责;办公室主要对氧储罐的压力表、液位计等计量器具的安全管理负责;同时对氧岗位的人员合理安排、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负责; 工段主要对氧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的二级管理,职工的班组建设,隐患排查,安全培训教育以及安全班组活动等负责,有问题及时向相应的主管部门报告;对氧重大危险源的电器、仪器仪表的二级管理负责。 1.2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发生的季节 1.2.1氧的危险特性危险特性:氧(压缩的):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元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液氧:遇易燃物质,如矿物油、动植物油、棉花、羊毛等,会发生自燃,甚至发生爆炸。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吸入的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1.2.2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根据以上氧的危险特性,氧气遇易燃物质发生燃烧甚至爆炸事故,导致氧泄漏的主要原因一是压力容器的爆炸或泄漏,二是氧泄漏到大气中,而附近人员又没有及时疏散,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1.2.3可能发生的季节盛装氧(压缩的)、液氧的设备和管道都是压力容器,根据季节的变化,结合工艺指标的运行,参照历年及同行业事故案例,经分析认为发生氧气中毒事故应多数在夏季,主要原因: 盛装氧的设备和管道都是压力容器,夏季天气温度高,致使压力容器内压增大,如遇到承压能力不够、设备腐蚀严重等因素导致氧泄漏而发生中毒事故;夏季还有一重要因素就是雷雨大风季节,如污闪、雷击等,导致氧储罐基础或罐体损坏导致泄漏而发生中毒事故。 1.3严重程度分析 氧储罐破裂后,它在空气中漂移、扩散,直接影响现场人员。大量氧泄漏可能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液氧沸点为183,常温下以气态形式存在,液化后贮存在储槽内。液氧属于助燃气体,受热后罐内压力增大,有爆炸危险;受热后容器内压增大,泄漏可导致中毒和燃烧。由以上特性可知液氧储槽一旦破裂导致液氧泄漏,极有可能造成严重危害。 1.3.1导致氧贮槽破裂的危险因素包括: 1)氧贮槽超量充装导致的超压爆炸; 2)氧贮槽防晒降温等防护措施不完备导致的超压或雷击造成的爆炸; 3)氧贮槽因未定期检测设备老化或材质问题导致爆炸。 1.3.2重大泄漏、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原因及灾害后果分析: 爆炸模拟计算(1) 氧气阀门急骤开启时产生高温,例如:阀前为30大气压,温度20,阀后为常压(1大气压),当阀急骤开启时,根据气体温度绝热压缩公式有: T2 =T1 =(273.15+20) = 777.39(K)= 504.24() 阀前为151大气压,温度20,阀后为常压(1大气压),当阀急骤开启时,则 T2 =T1 =(273.15+20) = 1218.76(K)= 945.6()不仅对氧气,对压缩空气、压缩氮气都存在着阀前、阀后急骤开启,都会产生高温,计算方法同前,从略。 (2)液态氧、氮体积膨胀倍数计算在标准状况下(0,1013pa),1摩尔气体占有22.4升体积。根据液氧、液氮的相对密度,可计算出它们气化后条件膨胀的倍数,见下表。在标准状况下,液氧气化后的体积序号物质名称体积(升)气化后气体体积(升)液态时的体积倍数1液氧1 800800由表中可以看出,气化膨胀体积如此之大,需要引起重视,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和冻伤事故。(3)氧中毒(浓度为40%)模拟计算液氧泄漏会迅速气化,形成气体会造成大面积的毒害区域。若泄漏5m3液氧,则有可能发生氧中毒(浓度为40%)的区域半径为:R = = =16.82(m)如若泄漏量为10m3为液氧,中毒区域半径为21.20;若泄漏量达到20m3液氧时,中毒区域半径为26.71m。氧泄漏出来,还会引起火灾等其它事故。(4)液氧爆破能量模拟计算液体气化(如液氧、液氮)当处于过热状态时,液态介质迅速大量蒸发,容器受到很高压力的冲击,产生爆沸或蒸气爆炸(BLEVE爆炸),其爆炸能量是介质在爆破前后的熵、焓的函数。 若有10m3的液氧在-153.16,1.0Mpa状态下,发生BLEVE爆炸,则其爆炸的能量为: U = (i1-i2)-(s1-s2)TbW = -79.84-(-133.69) -(3.44-2.94)90.5973.1210 = 8.829731.2 = 85829.2(KJ) TNT当量 WTNT = = 19(kg) 冲击波伤亡半径(人体内脏严惩损伤或死亡区域离爆炸中心的半径,m) = =(此时,R0=30m) 解得:=0.267 R伤亡 =R0=8(m)同样,若有20m3的液氧在-153.16,1.0Mpa状态下发生BLEVE爆炸,则爆炸产生的能量为171658.4KJ,TNT当量为38kg,冲击波伤亡半径为10m。 1.4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1.4.1氧重大危险源的技术性预防措施 1)每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对设备、设施、基建、操作人员及安全附件科学评估,合格后方可使用或操作; 2)储罐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3)储罐中都安装有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防止超压和高液位造成泄漏事故; 4)现场不准堆放可燃物。5)现场配置必要的消防器材。 1.4.2氧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措施 1)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完善和落实各项逐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如巡回检查制、交接班制、安全责任制及安全教育制度等,提高职工的责任心和防范意识。 2)氧贮槽充装量严格控制,不得超过贮槽容积的80。 3)氧贮槽属于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压力容器,属于特种设备,制造安装必须具备相应资质,使用前必须经有关部门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测,严格执行在用压力容器安全检验规程,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4)氧充装要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防止因氧充装过程发生事故而对氧贮槽带来不利影响。 5)针对氧大量泄漏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职工定期进行演练,以便提高职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减轻事故发生带来的损失。 6)每年对防雷进行检测和定期安全检查,确保电气安全。 7)安全生产部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 8)每年请有资质的单位对重大危险源监控设施进行检测检验。 1.4.3氧重大危险源的应急处置措施 1)氧贮槽区及周围可能受到威胁的岗位应按有关规定配置一定数量自给式呼吸器,并确保完好有效。 2)泄漏处置措施: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相应的工作服。切断火源。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切断气源,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1遵循的原则 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统一指挥、快速响应,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分级管理,预防为主,科学施救,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迅速组织救治的原则。 1)一把手负责,统一指挥,快速反应。要建立一把手负责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成立一把手牵头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全面负责的应急处置工作;形成处置生产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立足于防范,抓早、抓小。一旦发生事故,确保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果断处置,把事故危害降低到最小。 2)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遵循属地化管理得原则,由本车间、本部门第一负责人统一指挥,立即启动部门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及时进行处置。在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同时,报告上一级部门;对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求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和帮助。 3)要体现分级管理的原则,不同层级的岗位对不同生产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应有不同的应急反应和应急组织。厂级事故预案由安全部负责管理,即按照管理制度规定的周期或频次(至少每年一次)定期组织学习和演练;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由各工段负责管理,工段长按照管理制度规定的周期或频次(至少每季度一次)定期组织学习和演练。 4)预防为主,科学施救的原则。在强调科学应对、妥善处置生产安全事故,最大限度降低危害的同时,要特别注重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做好经常性安全检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要从法规上、制度上、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安全建设,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杜绝发生施救不当,导致多人中毒事故的现象。 5)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迅速组织救治的原则。在处置生产安全事故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对危及生命的人员要不惜一切代价,迅速组织救治与抢救。 2.2此预案与其他预案的衔接 原则上启动岗位处置方案的同时上报安全生产部;如果事态发展迅速扩大,启动厂级事故预案的同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以此类推,一级对一级负责。 如液氯汽化岗位发生事故,应一边立即启动岗位处置方案,同时上报二车间;如发现有事态扩大,报告上一级即调度的同时,还要立即启动车间级应急预案,同时上报厂级领导;如发现事态有进一步扩大,再启动厂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或综合预案,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如发现事态扩大不能得到控制,立即请求上级支援,启动上一级的应急预案。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根据氧的危害程度,设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成立事故处理小组,负责事故的处理、调查、救援等工作。 组织体系构成 总指挥: 谢泽强 副指挥: 邱广柱 成员: 黄凤英、班欣、武雪立、林和群、孙兴利、杜宗伟、刘永建、谢一兵、纪明 3.1.1应急组织体系构成图(略) 3.1.2体系成员和部门工作职责和权限 发生氧气泄漏事故时,指挥由厂长担任,副指挥由生产主任担任,指挥不在时,由副指挥行使指挥的职责,如发生在中夜班,由公司值班或值班调度任指挥,行使指挥权力,处理事故,组织恢复生产等工作;同时成立现场指挥中心、抢修队、治安警戒队、应急物资配备队、医疗救护队、现场环境监测队以及工段代表队,共计8个应急救援队,其组成和职责陈述如下:(2)现场指挥中心 现场指挥中心组成:现场指挥中心组成由工段主要管理人员、工人等有关人员组成。 现场指挥中心职责:在指挥的领导和统一指挥下,协调、组织、开展现场指挥工作,根据指示,启动公司二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遵循以人为本,先救人的原则处理事故,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或蔓延,指导现场人员安全撤离污染区域,随时向指挥部报告事故发展状况和人员伤亡情况。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组织恢复生产。(3)抢修队 抢修队组成:抢修队主要由安全生产部人员组成。 抢修队的职责:抢修队的主要职责是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果断有效的安全措施,控制消除危险,防止事故扩大,查清现场人员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参加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组织恢复生产。(4)治安警戒队 治安警戒队组成:治安警戒队主要由警卫人员组成。 治安警戒队的职责:治安警戒队的主要职责是根据风向及泄漏情况及时确定管制道路,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行,每年对队伍人员演练效果进行评审,组织学习和演练。协助做好现场人员抢救工作,协助做好中毒人员的救助工作,查清现场人员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和汇报;协助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5)应急物资配备队应急物资配备队组成:应急物资配备队由后勤服务部人员组成。应急物资配备队的职责:等待指挥部安排应急物资采购和运输工作,如供应物资、物资运输及伤病员输送由公司后勤服务部负责。其主要职责是根据事故发展情况,做好应急物资的及时采购和运输,人员的撤离等工作,查清现场人员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协助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组织恢复生产。(6)医疗救护队医疗救护队的组成:由后勤人员组成。 医疗救护队的职责:医疗救护队的主要职责是做好预防中毒药品的准备工作;做好各种医疗救护方案的制订、落实工作;协助事故调查;每年组织救护人员学习和演练,并对医疗救护方案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措施,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做好现场救护工作。现场救护中接到救护命令后,组织两人以上人员佩戴好防护用品及时赶到事故现场,并分类进行救治。查清现场救护人员人数,防止造成次生事故致使人员伤亡,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7)环境监测队 环境监测队的组成:由仪、化人员组成。 环境监测队的主要职责:环境监测队的主要职责是做好大气、水质检测工作;做好检测方案的制定、学习和评审工作;协助事故调查工作;总结应急检测经验;做好现场检测工作为指挥部提供有效真实的监测数据,以使指挥部成员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指令。接到现场检测指令后,组织两人以上人员佩戴好防护用品及时赶到事故现场周边环境,根据检测要求,有代表性并分组进行检测。查清现场检测人员人数,防止造成次生事故致使人员伤亡事故,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和汇报。(8)工段代表队 工段代表队的组成有相应工段长、班组长及职工组成;其职责是:接到指挥部的指令迅速安排紧急停车程序,防止事故扩大或蔓延,而后,指导职工正确佩带有效的防护用品撤离到安全地带。清点现场人员,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及时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协助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组织恢复生产。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指挥部组成 指挥部由公司领导和调度组成。 3.2.2指挥部职责 指挥部的职责是决定启动应急预案的类型,以及预案的级别;决定是否发布应急救援联络信号;发布应急救援的命令;根据事故情况确定事故处理措施;命令各分队按预案顺序任务开展工作;决定是否向周边单位可能受到侵害的单位及时通报情况;指导群众撤离危险区域;决定向上级应急救援组织提出援助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组织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负责保护现场相关数据,尽快组织恢复生产。3.2.3应急指挥体系构成图(略)4预防与预警 由于液氧属于强助燃物质,其主要危险是燃烧爆炸和中毒事故,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且建立科学的预防和预警机制,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测。主要监控方式、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对预防事故的发生有很重要的作用,明确预警行动和预警级别对控制事故扩大至关重要。 4.1危险源监控 4.1.1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 液氧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法有定期、不定期的监测方法,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监测,对重大危险源主要每年检测一次地基下沉情况、安全装置和安全附件按规定进行校验,我公司将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实行领导承包责任制,定期进行监控和考核。 4.1.2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 1)每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对设备、设施、基建、操作人员及安全附件科学评估,合格后方可使用或操作; 2)在罐区四周围设置警示牌和应急处理措施; 3)储罐顶都安装有安全阀、还有液位计,防止超压和高液位造成泄漏事故; 4)安全生产部对压力容器、安全附件等职责范围内的强检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检验;同时对报警仪器、监控设备、仪表等等职责范围内的强检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检验; 5)每年公司组织大检查,尤其是对重大危险源和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符合工艺安全要求; 6)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定期开展安全班组活动,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做到持证上岗; 7)加强各级各类型的安全检查,结合季节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积极性,编制不同的专业安全检查表,以确保检查的目的性; 8)加强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氧重大危险源属于关键装置,其联系人定期到岗位组织安全班组活动,指导班组安全建设,确保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 4.2预警行动 4.2.1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和方法 1、事故预警的条件 进入预警状态后,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救援预案。(2)发布预警公告。(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4)指令各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公司环境监测部门(化验室)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5)针对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6)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后备队伍确保应急物资充分有效和其他保障工作畅通。2、事故预警的方式 事故预警的方式主要是靠职工各级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报警系统的完好有效及时,在发生泄漏后能发出报警信号。职工定期检查主要靠职工的安全责任心,岗位职工巡检和部门及各级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事故扩大,报警系统所在部门或岗位,要定期效验报警装置的完好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主管部门生产部,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有效运行。 3、事故预警的方法 事故预警的方法主要按照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分别用红色、橙色和黄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岗位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附近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通报。(1)发布二级、三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有关救援队伍和值班人员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事故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责令有关岗位、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加强对事故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组织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事故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 定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发布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2)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加强对重点岗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 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事故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事故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有关部门或人员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4.2.2预警级别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各应急救救援队伍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协调、支援工作。 按生产安全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重大(级响应公司级)、较大(级响应车间级)、一般(级响应岗位级)三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级应急响应由公司公司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实施救援。 4.2.3预警信息发布程序(方式及流程) 信息的发布程序公司指挥部应将事故发展和处理情况,定期通知行政办公室,行政办公室负责生产事故信息对外统一发布工作。生产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及时通知并疏散周围群众,从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5信息报告程序 5.1报警系统及程序 氧重大危险源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在10分钟内报告值班人员或应急指挥部的有关人员,值班人员或应急指挥部的有关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5.2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现场报警方式:公司安装有应急电话,我单位24小时应急值守录音电话外线是:053283889090;内线51807、68366 各应急救援队伍成员的联系电话见附表1。 5.3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5.3.1公司内部有关部门通讯联络电话 部门名称 值班电话 公司调度 外线:053283889090;内线紧急电话:51807;68366 总经理办公室 外线内线:51808;62836 工段办公室 61820(051987031820) 5.3.2有关部门通讯联络电话 单位名称 值班电话 溧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87852561 溧阳市环境保护局 85815796 溧阳市消防大队 85188831溧阳市急救中心 120 5.4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5.4.1相互认可形式 使用紧急电话,我公司关键装置、重点部位都配备有紧急电话,此电话一般情况不允许使用,只有事故状态或紧急情况方可使用的电话,紧急电话的铃声只要响起,就相互认可有紧急情况发生,根据接听对方的报告内容,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且紧急撤离和疏散。 5.4.2报警的内容 当氧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时,当班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控制事故的扩大,消除事故隐患,报告车间或抢救指挥部,并将事故的详细情况说明,报警内容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事故性质(外泄、爆炸、火灾等)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及报警人姓名、联系电话等。 5.5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1.应急反应人员喊话:氧泄漏了!请大家紧急停车后迅速向上风向撤离。 2.应急反应人员用紧急电话向外联系请求支援。6应急处置 6.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各应急救救援队伍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协调、支援工作。 6.1.1响应分级分类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重大(级响应公司级)、较大(级响应车间级)、一般(级响应岗位级)三级。 6.1.2响应分级判断依据 响应分级的判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6.1.3不同响应分级的处置措施 重大级别属于级响应即公司级,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较大级别属于级响应即车间级,启动车间级应急预案,一般级别属于级响应即岗位级,启动岗位级应急预案。超出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级应急响应由公司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实施救援。 6.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下面用四个方面分别陈述: 6.2.1制定响应程序的目的 为了预防或减少潜在生产安全事故或紧急情况对施工安全造成的影响,对可能出现的火灾、爆炸及危险品泄漏进行预防和控制,保证人员和物资的安全;对可能发生的氯气重大危害的紧急情况做出积极准备和响应,以减少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 6.2.2专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程序(1)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重点:根据公司氧重大事故和危险因素确定的易发生爆炸、氧泄漏的储存等事故或伤亡事故、职业病事件等,作为应急准备和响应范围。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重点设备设施:氧储罐、汽化器、氧气管道等设备设施。(2)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主要可能是:设备设施爆炸,主要是因为设备设施的严重老化,致使腐蚀减薄发生泄漏;职工违反操作规程,使设备设施(压力容器)不能满足承压能力,发生物理爆炸,发生氯气泄漏事故。(3)应急准备:公司成立应急准备领导小组,由主管副总经理任组长,组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等组成;工段成立应急小组,制定工段应急预防措施及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各应急小组成员应进行应急培训和演练,检验应急准备工作是否充分。(4)应急响应一般事故的应急响应: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当事人立即向当班班长汇报,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组织应急成员对事故进行处理,并向公司调度或相关主管领导报告。 重大及以上事故的响应: 当重大及以上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发现人,立即向调度或领导报告,同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组织应急小组人员对事故按应急措施进行处理,并立即逐级报告安全生产主任、公司主管副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公司调度通知应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立即到现场协助调查处理;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事故单位主管领导应及时组织应急小组成员对事故进行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同时在1小时内上报告公司及上级相关部门;报警:紧急事故发生时,发现人应立即报警:报警主要内容:事故单位、时间、出事地点、氧可能泄漏量、事故性质、设备设施损坏及人员伤亡情况、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等。(5)检查和教育:各应急队伍均应进行日常检查;对化学危险品的储存、使用操作等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对潜在的应急准备与响应范围进行检查;对应急场所人员应进行岗位安全教育和消防知识教育,发生紧急事故后的应急措施教育等内容。6.2.3扩大应急的基本要求和内容6.2.3.1扩大应急基本要求扩大应急要有针对性:针对液氧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相应的扩大应急预案;扩大应急要有科学性:扩大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行领导和专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学分析和论证,制定出决策程序和处置方案、应急手段先进的应急反应方案,使应急预案真正具有科学性;扩大应急预案要有可操作性:扩大应急预案应具有实用性或可操作性。即发生重大中毒事故时,有关应急组织、人员可以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为确保应急预案实用、可操作,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应充分分析、评估本地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及其后果,并结合自身应急资源、能力的实际,对应急过程的一些关键信息如潜在重大危险及后果分析、支持保障条件、决策、指挥与协调机制等进行系统的描述。同时,应急相关方应确保重大事故应急所需的人力、设施和设备、资金支持以及其他必要资源;扩大应急预案要有完整性:扩大应急预案内容应完整,包含实施应急响应行动需要的所有基本信息。应急预案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下列几方面:功能(职能)完整。应急预案中应说明有关部门应履行的应急准备、应急响应职能和灾后恢复职能,说明为确保履行这些职能而应履行的支持性职能;应急过程完整。应急管理一般可划分为应急预防阶段、应急准备阶段、应急响应阶段和应急恢复四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工作以前一阶段的工作为基础,目标是减轻重大事故造成的冲击,把其影响降至最小。重大事故应急预案至少应涵盖上述四阶段,尤其是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阶段,应急预案应全面说明这两阶段的有关应急事项。同时,应急预案应包含对事故现场进行短期恢复内容。适用范围完整。应急预案中应阐明该预案的适用范围。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不仅仅指在本区域或生产经营单位内发生事故时应启动预案。其他区域或企业发生事故,也有可能作为该预案启动条件,即针对不同的内容,可能会对预案的适用范围进行扩展;扩大应急预案要合法合规:扩大应急预案中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有关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的法律法规包括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职业病防治法等,因此,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必须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扩大应急预案要有可读性:扩大应急预案应当包含应急所需的所有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如组织不善可能会影响预案执行的有效性,因此预案中信息的组织应有利于使用和获取,并具备相当的可读性。易于查询。应急预案中信息的组织方式应有助于使用者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各章节组成部分阅读起来较为连贯,能够较为轻松方便地掌握章节安排,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应急预案应使用规范语言表述预案内容,并尽可能使用诸如地图、曲线图、表格等多种信息表现形式,使所编制的应急预案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应急预案中应主要采用当地官方语言文字描述,必要时补充当地其他语种;尽量引用普遍接受的原则、标准和规程,对于那些对编制应急预案有重要作用的依据应列入预案附录;高度专业化的技术用语或信息应采用有利于使用者理解的方式说明;层次及结构清晰。应急预案应有清晰的层次和结构;应急预案要相互衔接: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应相互协调一致、相互兼容。如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应与上级公司应急预案、当地政府应急预案、主管部门应急预案、下级单位应急预案等相互衔接,确保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启动各方应急预案,有效控制事故。 6.2.3.2扩大应急主要内容总指挥决定扩大的范围后,立即按程序上报,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般只应涉及与发现、中断、抢救事故有关的内容,主要有组织措施、物资保障条件、有关检查和维护保养措施、事故应急抢救措施等。 组织措施:包括应急救援机构名称、成员单位、负责人及职责分工,详见应急救援机构图;物资保障条件:指事故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物品等的配置和供给条件。主要包括:抢险救援装备。指抢险指挥车、抢险运输车、工程抢险车、专用工具、切管机、铡管机、钻孔套丝机、电焊机等;医疗救护设施。指抢救受伤害人员所需的救护车、担架及其它设备、设施、器械、药品等;抢险人员防护设施。主要指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化服、防护服等;通讯联络设施。含固定电话、移动式电话、对讲机、警报器等;有关检查和维护保养措施:指及时发现事故征兆,尽快中断事故所必须进行的检查和相应维护保证工作。主要包括:危险监控、监测;通讯联络设的有效性检查,以上检查应制定相应检查表,列出检查对象及部位、检查标准、巡查路线、检查周期、责任单位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6.2.3.3基本任务 控制危险源:及时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及时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特别对发生在城市或人口稠密地区的化学事故,应尽快组织工程抢险队与事故单位技术人员一起及时堵源,控制事故继续扩展。 抢救受害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重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由于化学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因此应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并向上风方向迅速撤离出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对事故外逸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应及时组织人员予以清除,消除危害后果。6.2.3.4基本形式 根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按事故波及范围及其危害程度,可采取两种不同的救援形式。 公司自救。公司自救是事故应急救援最基本、最重要的救援形式,这是因为公司最了解事故的现场情况,即使事故危害已经扩大到事故单位以外区域,事故单位仍须全力组织自救,特别是尽快控制危险源。 社会救援。对公司的社会救援主要是指重大或灾害性化学事故,事故危害虽然局限于事故单位内,但危害程度较大或危害范围已经影响周围邻近地区,依靠本单位以及消防部门的力量不能控制事故或不能及时消除事故后果而组织的社会救援。 6.2.4应急处置措施 事故应急抢救和处置措施:这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关键性内容。为了保证其系统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事故应急抢救措施应分层次、分对象、分后果类别提出。所谓分层次,是指对于同一种事故(中毒事故),企业内应急救援指挥部、各救援小组应急措施的着眼点应有所侧重,同时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所谓分对象,是指针对不同的应急救援小组,应明确各自的应急措施,所谓分后果类别,主要是指根据中毒事故性质的不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也不同,应制订相关的应急措施。 泄漏应急处置措施:切断液源、电源。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切断气源,然后强力通风(室外)。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6.3处置措施 针对氧中毒事故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如下: 6.3.1紧急疏散措施 事故现场人员的清点由当班长负责,非事故现场人员由指挥组织撤离;紧急疏散撤离时应注意: 1)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并用相应的监护措施。 2)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治安警戒队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鸭场生产设施投资评估方案
- 低空经济产业园节能减排管理方案
- 眉山三诊文科数学试卷
- 七上数学沪科版数学试卷
- 机床装配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养鹅场分层管理与养殖规划方案
- 南宁二模高考数学试卷
- 平邑六年级数学试卷
- 美国小学5年级数学试卷
- 2025年小学语文招编试题及答案
- GB/T 2820.12-2002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12部分:对安全装置的应急供电
- 设备基础知识-动设备课件
- GB/T 12599-2002金属覆盖层锡电镀层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 2023年哈尔滨市动力区法院书记员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3年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JG-017结构实体位置与尺寸偏差检测作业指导书
- 压铸件常见问题-气孔
- 放射源辐射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景观工程工作流程解读(PPT)
- 走近数字PCR学习培训课件
- 群控系统试运行及调试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