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doc_第1页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doc_第2页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doc_第3页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doc_第4页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西方经济学 成坤宇 201020102)摘要:本文综述了亚里士多德的经济学思想,回顾其生平,研究其对经济占有制和商品经济的论述,及其对经济学的贡献。关键字:经济占有制,商品经济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生于马其顿的斯塔吉茹斯,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马克思曾称他是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马其顿王阿敏塔斯三世的御医,家境优越,幼时即受到生物学、医学知识的熏陶。18岁时被送到雅典,进了进柏拉图主持的学院,并在此学习、研讨、讲学 20年。公元前348或前347年柏拉图死后,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在外周游12年,先后在阿索斯和米蒂利尼(Mytilene)建立了新的学园并考察了当地的生物。此后,他到马其顿首都派拉,与国王的养女(或义女)皮蒂亚斯结婚,并受聘为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即后来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公元前343前342)。他在宫中住了3年后即隐退家乡斯塔吉茹斯。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博物学等,他总结了公元前4世纪希腊科学的成就,著作多达170多部,他的思想对西方科学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他的经济思想主要见于政治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两书。(一)对经济占有制的论述亚里士多德从自然原则来说明等级关系是符合原则的。因为世上万物都有主奴关系,如生物有灵魂和身体的关系,灵魂是统治部分,身体是被统治的,二者属于主奴关系;人类中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也是如此。生而智慧者统治人,生而愚蠢者被人.统治。所以,希腊人聪明,是高等人,而外邦人野蛮,理应是奴仆。另一方面,他还从经济上来论证奴仆是为主人获取生活资料的一种有生命的工具,而只有当每一种无生命的工具都能按人的意志而自动进行工作时,如织布机上的梭子能自动织布,奴隶主才会放弃奴隶,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条件,奴隶的存在就是必要的。亚里士多德比色诺芬更精确地探讨了“家庭管理”奴隶主经济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他提出,“家庭管理”就是研究家庭人员之间的关系 (首先是主奴关系) 以及致富的技术,而其任务则是获取自然供给人类的物品。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致富之术”就是经济和货殖。他认为,财富是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东西。为获取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的经济活动是属于 “经济”,由于这是凭借天赋的能力来获取自然给予的有用的东西,这种财富是真正的财富,所以,“经济”致富是自然的。凭借某些经验和技巧来获取某种非必需品的经济活动是属于“货殖”,由于这是在交换中损害他人财富来使自己牟利,所获取的财富是一种虚拟的财富,所以“货殖”致富是不自然的,应当受到谴责。他主张奴隶主应以农牧业经营为主。(二)对商品经济的考察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指出,所有物品都有使用和交换两种用途或属性。他认为“使用”是物品所固有的属性,而“交换”则不是物品所固有的属性,因为物品不是为交换而生产。亚里士多德分析了商品交换的历史过程,指出交换有三个阶段:物物交换、小商业阶段和大商业阶段。物物交换是各个家庭以有余换不足,这种交换是为了满足双方的生活需要,不是为了获取金钱。小商业阶段交换的特点是进行远距离的交换,交换的范围扩大了,为方便交换,货币产生了,作为交换的媒介,商品交换仍然以交换物品(使用价值)为目的。大商业阶段交换的目的是牟利,获取货币。他认为,第一、第二阶段是属于“经济”之为,是合乎自然的,第三阶段是属于“货殖”,是不自然的。亚里士多德分析了货币的产生及其作用。指出货币产生于交换过程,是为了解决交换中的困难。因为,交换发展到小商业阶段,由于远距离的交换,给直接的物物交换带来很多不便和困难,大家希望有某种本身既属有用又便于携带的物品当作交换的媒介,于是货币就应运而生了。他认为,货币是商品,是一种“中介货物”。但是却又把它和法律作用联系在一起,认为人们可以改变,使之无用等,可见他并不了解货币的本质与铸币的性质。在分析中他已注意货币起着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并且已注意到货币可以当作财富来积累。对于亚里士多德的看法,恩格斯指出,他大胆地出来分析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作用,实际上正确地提出了这个对于货币学说有如此重要意义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最早分析了商品价值形式的某些内容。他在伦理学中谈到公平和按比例报答时,认为两种产品交换应当是公平和按比例的,交换的双方必须是不同职业的。这就是说交换的是不同的商品,不同商品的交换在数量上要有比例的均等,互相交换的物品必须能按某种方法互相比较,体现出交换双方的平等和公平、怎样使一切物品可以公平并互相比较呢?他认为要通过货币。在这里,他提出了著名的等式:5张床等于1间屋,无异于5张床等于若干货币。可见,他实际上分析了商品价值形式中的货币价值形式,看到了商品价值关系要求“屋”必须在质上有与“床”相等的东西。对于这一分析,马克思曾给予很高的评价,指出“亚里士多德在商品的价值表现中发现了等同关系,正是在这里闪耀出他的天才的光辉。”同时也指出,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他是不可能认识到这种“等同性”就是人类的一般劳动。(三)亚里士多德经济思想的意义在经济思想史上,对亚里士多德经济思想的评价肯定和否定都有。按照芬利的说法,他从来没有研究过当时实际存在的价格机制或市场交换及经济活动的人和其他方面,他所提供的仅仅是一种规范的理论分析,这种分析与经济分析的距离相当遥远,甚至“在亚里士多德的作品里没有什么经济分析”。而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约瑟芬熊彼特正好持相反的看法,认为亚里士多德是“经济分析”的起点,他说: “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个优秀的分析家,不仅非常注意所用的概念,而且他还将他的概念综合成一套理论工具,也就是一套相互关联、结合使用的分析工具,这是他对后代的一个不可估量的贡献。”芬利用新古典的标准来要求亚里士多德明显不公平,亚里士多德注重逻辑并结合实践的研究确实为科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对经济思想的发展确实是有价值的。但熊彼特的评价似乎又走了另一个极端。熊彼特认为,亚里士多德仅仅是在探讨政治或伦理问题偶尔涉及经济内容,对经济过程本身并不在意。他既没有为经济学创造出专门的范畴他所使用的经济范畴在更大的意义上具有的是政治或伦理的成分而不是经济的成分,自然,他也没有为经济分析提供一套理论工具。从西方经济学说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亚里士多德是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价值概念的哲学家。从他开始经过中世纪经院学派的分析以及重商主义时代思想家们的发展,到亚当.斯密手中才正式形成近代的价值理论。因此,亚里士多德的价值概念虽然是很粗疏的,却是西方经济学价值理论的直接渊源。同时,在现代经济学由于过分形式化而日益穷途末路的情况下,引入亚里士多德式的经济伦理因素已成为很多经济学家的一个方向。参考文献:()亚里士多德: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