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寒病六经辨证方法 六经辨证是东汉末年张机在素问热论等篇的基础上,结合其临床体会,将伤寒病的传变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创立出的一种适用于外感病的辨证方法。他的伤寒杂病论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为后世医家所尊崇。伤寒六经辨证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来划分外感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是一个包括邪正、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气化,发展阶段,以及治法、方药在内的综合性的临床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伤寒概念有广狭两义,广义的伤寒泛指外感病,狭义的伤寒是指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外感病。六经辨证是伤寒论中辨证的纲领。六经概括了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六经病证是六经所属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反映于临床的各种证候。以病变部位分,则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三阴均属于里。三阳病证以阳经和六腑病变为基础,多属于实证、热证;三阴病证以阴经和五脏病变为基础,多属于虚证、寒证。因此六经辨证的应用,虽重点在分析外感风寒之邪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但是并不局限于论治外感热病,也适用于某些内伤杂病。 六经辨证方法将外感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以阴阳为总纲,归纳为三阳证(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三阴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两大类。凡是抗病力强,病势亢奋的,为三阳病证;凡是抗病力弱,病势衰减的,为三阴病证。六经辨证的重点在于说明外感病各阶段的病变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的病势趋向及其相互转化等特点,作为指导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六经的常见证候有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 一、辨太阳病证 太阳病证是指外邪侵袭体表,邪正交争于人体浅表部位所表现的证候。太阳病是外感病的初期阶段,病位表浅。太阳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抗御外邪侵袭,为诸经之藩蓠。外邪侵犯人体,太阳首当其冲,故首先表现为太阳病证,并以恶寒、头项强痛、脉浮为其主要临床表现。风寒袭表,卫阳被遏,肌腠失于温养,故恶风寒;足太阳经脉受邪,经气不利,气血运行不畅,致头项背疼痛;正邪抗争于太阳肌表,脉气鼓动于外,故脉浮。上述临床表现是太阳病的主症主脉,无论病程的长短,但见此症此脉,即可辨为太阳病。根据感受邪气之后的不同反应,太阳病又分为经证和腑证。由于病人的体质差异,感受病邪的性质、轻重不同,太阳经证又有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的区别。若太阳经证不解,病邪可循经人腑,还可导致太阳腑证,腑证又有蓄水证和蓄血证之分。 (一)辨太阳经证 太阳经证是指由于风寒之邪侵袭人体肌表,正邪抗争,营卫失调所表现的证候。太阳经证为伤寒病的初起阶段,又分为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证。 1、辨太阳中风证 是指以风邪为主的外邪侵犯太阳经脉,导致卫强营弱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发热,恶风,汗出,头项强痛,或见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 机制分析 卫为阳,营为阴,风寒外邪以风邪为主侵犯太阳经,卫受邪而阳浮于外与邪争则发热;风性开泄,以致卫外不固,营不内守则汗出。此所谓“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由于汗出,肌腠疏松则恶风。若外邪犯及肺胃,肺气失宣则鼻鸣;胃气失降则干呕。 辨证要点本证以外邪袭表,腠理不固,营卫失和为主要病机。 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为辨证依据。 2辨太阳伤寒证 是指以寒邪为主的外邪侵犯太阳经脉,导致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无汗而喘,骨节疼痛,脉浮紧。 机制分析 风寒外邪以寒邪为主侵犯太阳之表,卫阳被遏,肌肤失于温煦,则见恶寒;寒邪郁表,卫阳奋起抗邪,正邪交争,故发热。卫阳郁遏,脉中营阴郁滞,筋骨失于温养,故头身疼痛。寒性阴凝,致使肌腠致密,玄府不开,故见无汗。寒邪凝束,正气抗邪,故脉浮紧。寒邪束表,肺气失宣,则呼吸喘促。 辨证要点本证以寒邪袭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为主要病机。 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脉浮紧为辨证依据。 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前者为感受风邪,表现出恶风、汗出、脉浮缓的表虚证症状;后者为感受寒邪,表现出恶寒、无汗、脉浮紧的表实证。 (二)辨太阳腑证 太阳腑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病邪循经内传其腑膀胱所表现的证候。由于病邪分别与水、血相搏,病机各异,故太阳腑证又分为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 1辨太阳蓄水证 是指太阳经证不解,病邪循经人腑,膀胱气化不行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小便不利,小腹胀满,发热,恶风,自汗,心烦口渴,或饮人即吐,脉浮或浮数。 机制分析 太阳经证不解,故见发热,恶寒,脉浮等表证。邪热内传其膀胱之腑,气化功能失职,邪与水结,水液停蓄,故见小便不利,少腹满。水停而气不化津,津液不能上承,故渴欲饮水。若饮多则水停于胃,致胃失和降而见饮人即吐。 辨证要点本证以病邪侵入膀胱,邪热与水互结,气化不利为主要病机。 以小便不利、小腹胀满、口渴不欲饮的水气停蓄症状为辨证依据。 有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等太阳经证未解的表现。 2辨太阳蓄血证 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热循经深入下焦,与瘀血互结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神志错乱如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机制分析 太阳经证失治,邪热随经内传,与血相结,瘀热结于下焦少腹,故致少腹急结,甚则澉满,瘀热内结,上扰心神,故见神志错乱如狂,甚则发狂,以及善忘等症。病在血分,未影响膀胱气化功能,故小便自利。淤血下行随大便而出,则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是因瘀热阻滞,脉道不利所致。 辨证要点 本证以病邪侵入下焦,邪热与淤血相结为主要病机。 以少腹急结或硬满、神志错乱如狂、小便自利为辨证依据。 有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等太阳经证未解的表现。 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的鉴别要点:前者以小便不利、小腹满为主症;后者以小便白利、少腹急结、神志错乱如狂为主症。 二、辨阳明病证 阳明病证是指外邪内传阳明经,以致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其特点是阳热炽盛,性质属里实热证。阳明病证为外感病发展过程中,正邪斗争剧烈的极期阶段。阳明病多由太阳病失治、误治、伤津化燥,邪热内传人里;或由津液素亏,而阳气偏盛之人,初感外邪,即化热入里;或由于感邪较重,虽发汗解表,未能逐邪外出,依然传里化热;或由少阳病失治,邪热传入阳明所致。其主要脉症是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脉洪大。 阳明病以“胃家实”为主要病机,即指胃肠的实证、热证。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旺盛,邪入阳明最易化燥化热。里热炽盛,蒸腾于外,故见身热;热迫津液外泄,故大汗出;表邪已人里化热,阳明邪热独盛,故不恶寒,反恶热;热盛血涌,则脉洪大,并鼓指有力。 由于病人的体质差异,病变部位和证候特点的不同,可分为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两大类型。 (一)辨阳明经证 阳明经证是指邪热亢盛,弥漫全身,充斥阳明之经,肠道尚无燥屎内结的证候。 临床表现 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面赤,气粗似喘,心烦躁扰,舌苔黄燥,脉洪大。 机制分析 邪入阳明,化热化燥,充斥阳明经,弥漫全身,故身大热;邪热炽盛,迫津外泄,故汗大出;热盛伤津,且汗出耗伤津液,故口大渴引饮。邪热上扰,心神不安,则见心烦躁扰;气血涌盛于面,故面赤。热迫于肺,呼吸不利,故气粗似喘。脉洪大有力,苔黄燥,为阳明里热炽盛之象。 辨证要点本证以邪热充斥阳明,肠道无燥屎内结为主要病机。 以身大热、大汗出、口大渴、脉洪大为辨证依据。 有面赤气粗、心烦躁扰、舌红苔黄燥等实热证的症状。 (二)辨阳明腑证 阳明腑证是指邪热内盛阳明,热炼津液,邪热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阳明腑证病情较经证为重,往往是经证发展的结果,多由阳明热盛,汗出过多,或误用发汗之法,使津液外泄,肠中干燥,里热更甚,导致燥屎阻滞,形成阳明腑实证。 临床表现腹部胀满硬痛而拒按,大便秘结,日晡潮热,手足汗出,烦躁,甚者谵语,狂乱,循衣摸床,喘息,舌苔黄燥或焦黄,舌起芒刺,甚至焦黑燥裂,脉沉实有力或滑数。 机制分析阳明经气旺于日晡,四肢禀气于阳明,肠腑实热弥漫,故日晡潮热,手足汗出。邪热与糟粕结于肠中,腑气不通,故脐腹胀满而痛,大便秘结;邪热上扰心神,则见昏谵,甚则狂乱不安。苔黄燥而有芒刺,或焦黑燥裂,为燥热内结,津液被劫之故。邪热亢盛,且有形之邪壅滞,气机不畅,脉气不利,故脉来迟缓有力,若邪热迫急则脉滑数。 辨证要点本证以阳明热盛,燥屎内结,腑气不通为主要病机。 以大便秘结、腹胀满硬痛、拒按、舌苔黄厚干燥、脉沉实为辨证依据。 可兼有身热,日晡尤甚、汗出、口渴、舌红苔黄燥等实热证的症状。 三、辨少阳病证 少阳病证是指病邪侵犯少阳胆腑,导致枢机不运,经气不利所表现的证候。少阳病证其病邪已离太阳之表,又未入阳明之里,处于表里之间的半表半里,故又称为半表半里证。少阳病多因太阳病不解,邪气内侵,郁于胆腑与三焦,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之间,枢机不利所致;或由于病邪直接侵犯少阳,或由于厥阴病转出少阳而产生。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脉弦为主要临床特征。 病邪在半表半里,正邪相争,正胜邪则发热,正不胜邪则恶寒,病邪出入不定,故见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特有热型。少阳经脉循行于胸胁,热郁少阳,经气不利,故胸胁苦满;肝胆受病,气机郁滞,故见脉弦。根据病变部位和证候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少阳经证和少阳腑证。 (一)辨少阳经证 少阳经证是指邪犯少阳,胆火上炎,枢机不运,经气不利,邪结胁下少阳胆经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不欲饮食,或目赤,耳聋,腹痛,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舌淡红或舌尖红,脉弦。 机制分析本证多由太阳经证不解,邪传半表半里的少阳部位而引起。亦可由厥阴病转出少阳而成。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之间,邪出于表与阳争,正胜则发热;邪人于里与阴争,邪胜则恶寒,故见寒热往来。胆火上炎则口苦;灼津则咽干。邪热上扰空窍,故头目昏眩。邪郁少阳,经气不利,故胸胁苦满。若胆热扰胃,胃失和降,则见嘿嘿不欲饮食,欲呕;胆热扰心则心烦。脉弦为肝胆受病之征。 本证是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脉弦等为辨证依据。 辨证要点本证以邪犯少阳,枢机不利为主要病机。 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脉弦为辨证依据。 可兼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耳聋、胁下痞硬等症。 (二)辨少阳腑证 少阳腑证是指少阳气机不利,胃肠结热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呕吐不止,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或发热,口苦,咽干,目眩,胃脘拘急疼痛,黄疸,苔黄而干,脉弦有力。 机制分析 少阳胆腑有贮藏胆汁,排泄胆汁的功能,如若邪犯胆腑,其经气不利故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脉弦之症。胆有热则横于胃,而见胆胃不和之呕吐,口苦,咽干,胃脘疼痛。胆汁溢于肌肤则为黄疸。 辨证要点本证以邪传少阳,气机不利,胃肠结热为主要病机。 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呕吐不止、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苔黄、脉弦有力为辨证依据。 可兼口苦、咽干、目眩、胃脘拘急疼痛、黄疸等症。 四、辨太阴病证 太阴病证是指病邪侵入太阴,导致脾阳虚衰,寒湿内停,运化失司,气机阻滞所表现的证候。太阴主湿,为三阴之屏障,病人三阴,太阴首先受邪,故太阴病为三阴病的初期阶段。太阴病证多因三阳病证失治、误治、损伤脾阳,或因脾阳素虚,寒邪直中太阴所致,其病变具有里、虚、寒、湿的特点。 太阴与阳明同居中焦,互为表里,关系密切,其病变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如阳明病因清、下太过,损伤脾阳,可使病情向太阴方向转化;太阴病若过用温燥之剂,或寒湿久郁化热,亦可转属阳明,故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说。 临床表现 腹满呕吐,食欲不振,下利清谷或便溏,时腹自痛,喜温喜按,口不渴,四肢欠温,舌淡苔白滑或白腻,脉沉缓而弱。 机制分析此证可因三阳病治疗失当,损伤脾阳而起,亦可由风寒之邪直接侵犯而成。脾阳虚衰,寒湿内生,气机阻滞,故腹满时痛;脾失健运则食纳减少;寒湿下注则下利;寒湿犯胃,胃失和降,故见呕吐。阳虚而气弱,失于温煦,故四肢欠温;鼓动无力,故脉沉缓而弱。 辨证要点本证以脾阳虚衰,寒湿内停为主要病机。 以腹满时痛、食欲不振、下利清谷或便溏或便溏、口不渴、脉缓弱为辨证依据。 太阴与阳明病证都具有腹部胀满而痛,其鉴别要点为:阳明腹满痛而拒按、大便燥结,为里实热证;太阴腹满痛则时发时止、喜温喜按、下利清谷或便溏,属里虚寒证。 五、辨少阴病证 少阴病证是指病邪侵入少阴,损及心肾,阳气虚衰,阴血耗伤,导致全身性阴阳衰惫所表现的证候,少阴病为外感病发展过程的后期阶段,病情多属危重。以脉微细,但欲寐为主要脉症。少阴阳气衰微,不能鼓动血液运行,故脉微细;阳气者,精则养神,阳微神气失养,故表现出但欲寐的症状。 少阴病的发生多由本经自感外邪,或由它经病传变而来,如太阳之邪最易陷入少阴,因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或太阴病常累及少阴。由于少阴为三阴之枢,统水火之气,本阳而标阴,故其病变既可从阴化寒,又可从阳化热,因此可分为少阴寒化证和少阴热化证两大类型。但就伤寒而言,少阴病以寒化证为多见。 (一)辨少阴寒化证 少阴寒化证是指心肾阳气衰微,病邪入内,邪从寒化,阴寒独盛所表现的全身性虚寒证候,为少阴病中较为多见的证候。 临床表现 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精神委靡,下利清谷,小便清长,口不渴或渴欲热饮,欲吐不吐,或食入即吐,舌淡苔白,脉微细,或身热而反不恶寒。 机制分析 少阴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失于温养,故见无热恶寒,但欲寐,肢厥;脉失鼓动,则脉微细。肾阳虚,火不暖土,脾胃纳运、升降失职,故下利清谷,呕不能食。若阴盛格阳,可见身热反不恶寒,面赤。此证是以无热恶寒,下利,肢厥脉微等为辨证依据。 辨证要点本证以心肾阳虚,阴寒内盛为主要病机。 以无热恶寒、精神委靡、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脉微为辨证依据。 本证亦可出现身热反不恶寒的真寒假热之象。 (二)辨少阴热化证 少阴热化证是指肾水亏虚,心火独亢,邪从热化,阴虚阳亢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机制分析 邪入少阴从阳化热,热灼真阴,水不济火,心火独亢,侵扰心神,故心中烦热而不得眠。阴亏失润则口燥咽干;阴虚而阳热亢盛,故舌尖红赤,脉细数。 辨证要点本证以肾水亏虚,心火上亢,阴虚阳亢为主要病机。 以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脉细数为辨证依据。 六,辨厥阴病证 厥阴病证是指病邪传入厥阴经,表现为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上热下寒等病机特征。厥阴病是六经病发展传变的最后的阶段。厥阴病多由三阳病证误治,或少阴病证不愈发展而成;或肝经素虚,抗病力衰退,感受邪气而直接发病。 厥阴为三阴之尽,又是阴尽阳生之脏,故病情演变多趋极端,不是寒极就是热极,厥阴病常表现为寒热错杂,厥热胜复,呕吐下利等复杂情况。若阴寒由极盛而转衰,阳气由虚衰而转复,则病情好转;若阴寒盛极,阳气不继而先绝,则病情重笃垂危;若阴寒虽盛,但正气尚能与之抗争,则呈现阴阳对峙,寒热错杂的证候。 临床表现 口渴,气上冲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呕吐或吐蛔,四肢厥冷。 机制分析 厥阴病为六经之末,多由它经传变而成。邪入厥阴,心包之火炎上则上热;热甚津伤,故消渴饮水。厥阴之脉挟胃,上贯膈,今火性炎上,肝气横逆莫制,故见气上撞心,心中疼热。又因下焦有寒,脾失健运,更因肝木乘犯,故不能进食,强食则吐,内有蛔虫者,常可吐蛔。 辨证要点本证以上热下寒,厥热胜复为主要病机。 以四肢厥冷与发热相互演变为辨证依据。 阳并于上则上热,故可见口渴、气上冲心、心中痛热等症;阴并于下则下寒,故可见饥不欲食、食则呕吐或吐蛔、四肢厥冷等症状。 伤寒病的六经辨证是主要用于外感病的一种辨证方法。此种辨证方法虽然以六经名称命名,但其所涉病证远非经络之病,因此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的主要内涵则是对外感病6个阶段的符号,因此在学习时不要拘泥于六经的名称,而要注重于临床表现。此外六经病证有其一定的传变规律,如循经传、越经传、合病、并病、直中等,只要对六经其本证候内容熟练地掌握了,其他内容自在其中。 第三节、卫气营血辩证总论一、温热病:是温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发热病的总称。简称“温病”。特点:发病急速,病情多变,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以发热为主,易化燥伤阴,甚则耗血动血。病情发展规律:多起于卫分,渐次转入气分、营分、血分。二、卫气营血辩证:是将外感温热病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为卫、气、营、血四个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用以说明其病位深浅、病情轻重,以及各阶段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卫分证:是温病的初期阶段,为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调所表现出的证候。主要特点: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属八纲证候中的表热证。2、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入脏腑,为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炽盛里证。特点:其病变范围广泛,凡温热病邪不在卫分,又未入营血,皆属于气分范围。以热盛阳明多见。证候特点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传入途径有二:一是从卫分传入;二是温热病邪直入气分。(一)、气分大热定义:是指邪热入胃,胃热炽盛所表现出的候。证候:大热,大汗,大渴,喜冷饮,面赤,心烦,舌红苔黄燥,脉洪大。分析:1、胃热炽盛,耗损津液,故大热,大渴,喜冷饮。2、邪热蒸腾,迫津外出,故大汗。3、热拢心神则心烦。4、里热炽盛,气盛血涌,故面赤。5、苔黄燥,脉洪大,为实热之象。治法:清热生津代表方:白虎汤(二)、热结肠道定义:热结肠道证是指邪热入腑与糟粕互结,耗伤津液所表现出的证候。证候:日晡潮热,大便燥结,腹满硬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沉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重组协议范本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部分答案)
- 小天使的呼唤300字7篇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试卷提供答案解析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培训协议
- 安全知识培训及模拟演练课件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全真模拟模拟题含答案详解【达标题】
- 新质生产力与创新驱动研究
- 2025秋大象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液体》教学设计
- 大学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热议
- 《纪录片创作理论与实践》- 教学大纲(48学时)
- 江西美术出版社(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泌尿系结石 课件
- 【正版授权】 IEC 60512-26-100:2008/AMD1:2011 EN-FR Amendment 1 -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26-100: Measurement setup,test and reference arrangements and
- JBT 11699-2013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
- 屁屁辅助脚本
- 【顺丰集团财务共享中心运作问题与优化建议探析15000字(论文)】
- 中医科室发展规划方案
- 食药环侦知识讲座
- GB/T 19520.21-2023电气和电子设备机械结构482.6 mm(19 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第3-109部分:嵌入式计算设备的机箱尺寸
- 山东省海洋知识竞赛(小学组)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题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