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学生.doc_第1页
上海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学生.doc_第2页
上海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学生.doc_第3页
上海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学生.doc_第4页
上海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学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教案学员编号: 年 级:九年级 课 时 数:3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语 文 学科教师:陈祖应授课类型C 上海市2014年二模课外古文分析C课外古文阅读方法梳理及文本分类T 通过讲述故事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概括和理解能力授课日期及时段 年月日 :教学内容一、2014年二模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知识点(一)古文篇目出题历史探究区县篇目分析出处最后一题奉贤区东野稷败马这七个区都考查了前几年考查过的篇目,新瓶旧酒道理启示浦东区景公之马人物分析闵行区景公之马人物分析黄浦区苏轼好学内容理解普陀区吕僧珍为官人物分析松江区张溥好学2011年外省市中考题道理启示杨浦区朱晖守信2012年外省市中考题道理启示闸北区范文正公这些区县都考查了新的篇目人物分析徐汇区陆游筑书巢选自渭南文集人物分析静安、青浦、崇明周日章选自容斋随笔内容理解金山区年羹尧用兵选自啸亭杂录人物分析长宁区伯夷叔齐史记 伯夷列传人物分析宝山、嘉定唐临为官内容分析虹口区王家三兄弟人物分析由上表可以看出:由此建议接下来的课外文言文复习辅导方案:二、专题精讲例题1: 唐临为官唐临为万泉丞。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穑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不许。唐临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注释】万泉:古县名。丞:此处指辅助县令的从属官员。稼穑:耕种与收获。明公: 对县令的尊称。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会暮春时雨( )(2)吾自当其罪(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3分)A.“囚犯”因为没有缴纳赋税而系上绳子。B.“囚犯”是因为没有缴纳赋税而被关押。C.“囚犯”都是因为没有收入而被关押的。D.“囚犯”因为没有收入不能缴税被关押。13.县令“不许”的原因是“_ _”。(2分)(用原文语言回答)14.选文有关唐临的语言描写共两处,前者表现了唐临_的想法,后者表现了唐临_的品格,“临由是知名”中的“是”指的是_这件事。(3分)例题2: 伯夷叔齐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乃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武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蔽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遂饿死于首阳山。节选自史记 伯夷列传【注释】孤竹君:殷商时孤竹国的国君。 即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武王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 干戈:兵器,这里指战争。 太公:姜太公姜尚。 薇:蕨类,一种野菜,可食。11.解释加点词语。(4分)及父卒( ) 扶而去之( )1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是可耻的,坚守道义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B伯夷、叔齐认为归顺周是可耻的,坚守道义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C伯夷、叔齐认为归顺周是可耻的,义正词严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D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是可耻的,义正词严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13.伯夷、叔齐是从哪两个方面指责武王的(从原文中找出两个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14.对伯夷、叔齐的行为品质,概括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A违背父亲遗命,不愿继承王位,互相推诿,怕承担责任。B维护商纣王的正统地位,阻拦武王伐纣,体现出忠诚。C兄弟之间和睦谦让,面对强权威武不屈,为了道义坚守节操。D不肯随波逐流,不愿仰人鼻息,不与当权者合作。三、专题过关检测题1:王家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注释】:王家兄弟:指王徽之(字子猷),王操之(字子重),王献之(字子敬),三人都是王羲之的儿子。谢公:即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相关链接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屋顶)忽发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鞋);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互相依靠着)而出,不异平常。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1)王家兄弟三人俱诣谢公( ) (2)多论俗事( )12 .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善良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B.吉祥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C.善良的人话少,轻浮的人话多 D.吉祥的人话少,轻浮的人话多13. 谢公认为”小者最胜”的具体依据是_ _(2分)14. 结合相关链接,说说王子敬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_检测题2:年羹尧用兵年羹尧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倾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选自啸亭杂录)【注释】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人问其故( ) 此去西南数里(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片刻之后就没有了。B.忽然听到强劲的风从西面刮来,片刻之后就静下来。C.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很长时间后才没有了。D.忽然听到强劲的风从西面刮来,很长时间后才静下来。13.文中的“疾风”实则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4.请概括年羹尧的用兵之道:(1)_;(2)_。(4分)一、 专题知识梳理【命题思路解析】上海市中考考试手册”中语文学科的有关“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命题思路解析如下:1.能默写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2.掌握150个文言实词的含义3.掌握“之、其、以、而、何、于”等虚词的常用意义和用法4.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6.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7.能把握文章中心8.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课外文言文”选文的长度一般在120字左右,即100150字,注解一般不会超过5个,毕竟是浅易的文言文。纵观近10年上海中考卷还是以“寓言”和“传记”类为主,也可称为“笔记体”文段。一般考文言实词2个;翻译句子一句要注意1个虚词的落实;考查局部内容的因果关系,或围绕事件提炼人物性格品质及其具体表现,或告诉我们道理,或给我们启发。拉开差距主要在关于课外文段的最后一题。考生在复习时不妨多练习一些没有考过的文段,然后按照近几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命题的题型来尝试自己命4道题并做出参考答案,从命题角度来训练是提高答题能力的最佳途径。 【选材类型】1.议论杂说、深思远虑2.人物纵横、历史经纬3.神话寓言、奇闻异谈【试题特点】1常见题型(1)选择题;(2)填空题;(3)概括题;(4)简答题2命题特点(1)选择题,多用于考查对文言虚词、重点实词、重点语句的理解、辨析。考查的容量较大,难度较低。(2)填空题,一是从文段中筛选出合乎题目要求的词语或句子填空,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3)概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既要求能准确把握内容要点,又要求能作概括表述。(4)简答题,着重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查涉及的范围较广,难度相对较高。【答题步骤】仅供参考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二、专题精讲(例题1-5请根据实际情况选做)例题1: 【拒腐清廉篇】吕僧珍为官吕僧珍为官,不私亲戚。其侄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但当速返葱肆。”僧珍住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注】廨(xi):官府的房子。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 岂可妄求( ) (2)但当速还葱肆(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他的住宅。B. 乡人一起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他的住宅。C. 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使他的住宅更好。D. 乡人一起劝他迁移官署使他的住宅更好。13. 吕僧珍拒绝侄子求官的理由是 、 。(2分)14. 文中所叙二事体现吕僧珍是一个 的人。(3分)例题2:【执政为民篇】景公有马,其圉人杀之。公怒,援戈将自击之。晏子说:“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令知其罪而杀之!”公曰:“诺。”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为吾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汝使吾君以马之敌杀圉人,而罪又当死;汝使吾君以马敌杀人闻于四邻诸侯,汝罪又当死。”公曰:“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注释】:圉人:养马的人。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1)晏子举戈而临之 ( ) (2)夫子释之( )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景公很生气,拿起武器要亲自杀了他。 B.景公很生气,援助武器要亲自杀了它。C.景公很生气,拿起武器要亲自杀了它。 D.景公很生气,援助武器要亲自杀了他。13.景公最终不杀“圉人”的根本原因是“ ”。(2分)14.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晏子是个 、 的人。(3分) 例题3: 【人物传记、传统美德篇】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注释】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名称:名声,名望。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赈赡:救济,周济。11解释加点字。(4分)(1)素有名称( ) (2)吾以信于心也( )1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父亲您不和张堪为友,平常也不曾往来,我们暗暗责怪于你啊。B父亲您不和张堪为友,往常也不曾互通信息,我们暗暗责怪于你啊。C父亲您不和张堪为友,平常也不曾往来,我们私下对您的行为感到奇怪啊。 D父亲您不和张堪为友,往常也不曾互通信息,我们私下对您的行为感到奇怪啊。13从文中看,朱晖“厚赈赡之(堪之妻子)”的具体原因是: ; 。(2分)14下列从本则故事得到的启示,最恰当的是( )(3分)A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B做一个重信义的人C做一个有责任感担当的人 D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例题4:【事理探究篇】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父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读音h)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注释】东野稷:人名,御:驾车(的技艺)进退中绳:前进,后退,车轮压出的痕迹符合笔直的墨绳。中:符合。规:圆规父:造父,周穆王时御手。钩百:转一百圈。密:同“默”,沉默。反:翻。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东野稷以御见庄公( ) (2)其马力竭矣(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庄公认为造父的驾车技术没有过错,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B.庄公认为造父的驾车技术也超不过东野稷,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回家。C.庄公认为造父的驾车技术没有过错,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个圈子,再回家。D.庄公认为造父的驾车技术也超不过东野稷,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13.颜阖认为“稷之马将败”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4.“稷之马将败”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3分)例题5:【求知好学篇】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祐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注释】洵:指苏轼的父亲苏洵。范滂:东汉人,以清节闻名,不惜以死护名节。其母亦深明大义。修:指欧阳修。梅圣俞:北宋诗人。11.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与“吾顾不能为滂母邪”中的“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B.王顾左右而言他 C.顾野有麦场 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与“比冠,博通经史”中的“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欲把西湖比西子 B.其两膝相比者 C.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D.比至陈,车六七百乘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13.请写出本文所含的一个成语: (2分)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从小接受母亲良好的家庭教育。 B.苏轼以范滂为榜样得到母亲的鼓励。 C.苏轼与欧阳修是同时代的青年才俊。 D.苏轼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让众人信服。三、专题过关检测题1: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勤勤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傥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选自容斋随笔)【注释】勤勤,恳切至诚。 万钟,优厚的俸禄。 傥,假如。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 县尉谢生遗以袭衣( ) (2) 卒辞之( )12.下列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客人到他家拜访后,都会高兴地邀请他去作客。B.有客人到他家拜访,他都会高兴地迎接客人进门。C.有客人到他家商谈事情后,都会高兴地邀请他去作客。D.有客人到他家商谈事情,他都会高兴地迎接客人进门。13.无论是“卒不以求人”,还是“卒辞之”,周日章都遵循着自己做人的准则:_ 。(用原文回答)(2分)14.联系全文,“县尉谢生遗以袭衣”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1)_(2)_检测题2:陆游筑书巢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选自渭南文集)【注释】: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觌:(d),相见。槁枝:枯树枝。1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4分)(1)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 (2)或至不得行(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见。B.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C.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子女相见。D.客人不来拜访,妻子不来相见。13.文中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语句是“_”。(填原文语句)(2分)14.本文主要体现了陆游 ( )(3分)A.酷爱读书 B.喜爱建筑 C.不拘小节 D.乐观幽默一、 能力培养每一篇小古文都是一个故事或经历,请根据讲述故事方式提炼出古文的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经过、事件结局,从而概括、理解、挖掘出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或中心。祁奚请老晋大夫祁奚老,晋君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祁奚对曰:“午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注释】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晋君:指晋悼公。解狐:晋国大夫。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午:祁午,祁奚之子。1.请讲述这篇古文的故事给老师听? 2.主要事件的起因: 主要事件的经过: 主要事件的结果: 3.本篇文章的主要意图? 二、能力检测杨震拒礼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1.请讲述这篇古文的故事给老师听? 2.主要事件的起因: 主要事件的经过: 主要事件的结果: 3.本篇文章的主要意图? 三、能力点评学法总结一、知识收获二、方法总结课后作业作业1:实词解释1-30序号例词词 义例 句出 处1比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核舟记(七上)捕蛇者说(九下)王顾左右而言他(七下)陈涉世家(九下) 2 鄙蜀之鄙有二僧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先帝不以臣卑鄙为学(六上)(非考试篇目)曹刿论战(七下)出师表(九下) 3 兵 兵革非不坚利也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葛婴将兵徇靳以东 行收兵天时不如地利(六下)出师表(九下)陈涉世家(九下)陈涉世家(九下)陈涉世家(九下) 4 病未果,寻病终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桃花源记(九下)捕蛇者说(九下)问说(八上)(非考试篇目)橘逾淮为枳(六下) 5 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曹刿论战(七下)出师表(九下) 6 彻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七上) 7 乘,引申为“ ”(shdng)量词。_,古代_为一乘公与之乘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曹刿论战(七下)登泰山记(九下)陈涉世家(九下) 8 从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隶而姨考,崔氏二小生战则请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小惠未犏,民弗从也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伤仲永(七上)小石潭记(七上)曹刿论战(七下)狼(八下)醉翁亭记(九上)曹刿论战(七下)孔孟论学(八上)陈涉世家(九下)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大惊,问所从来小石潭记(七)桃花源记(九) 9 当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咨臣以当世之事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当奖率三军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人卖油翁(七上)出师表(九下)陈涉世家(九)陈涉世家(九)登泰山记(九)登泰山记(九)登泰山记(九)出师表(九下)陈涉世家(九)捕蛇者说(九) 10 道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会天大雨,道不通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伐无道,诛暴秦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小石潭记(七)陈涉世家(九)登泰山记(九)出师表(九下)出师表(九下)天时不如地和(六下)陈涉世家(九)桃花源记(九) 11 得( )( )( )( )( )(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一狼得骨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既出,得其船遂迷,不复得路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或得日,或否吾不得而见之矣其龌龊亦耐不得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虽鸡狗不得宁焉天时不如地和公输(七下)狼(八下)捕蛇者说(九下)桃花源记(九下)醉翁亭记(九下)捕蛇者说(九下)桃花源记(九下)桃花源记(九下)陈涉世家(九下)登泰山记(九下)黄生借书说(八上)潍县署中寄舍弟第一书(八上)黠鼠赋(八下)捕蛇者说(九下 12 定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出师表(九下)出师表(九下)13伐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十年春,齐师伐我以至仁伐至不仁伐无道,诛暴秦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小石潭记(七下)曹刿论战(七下)孔孟论学(八上)陈涉世家(九下)黠鼠赋(八下)14犯并皆暴犯百姓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周处(七上)捕蛇者说(九下)捕蛇者说(九下)出师表(九下)15方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方欲行,转视积薪后苏子夜坐,有鼠方啮登泰山记(九下)邹忌讽齐壬纳谏(七下)公输(七下)出师表(九下)狼(八下)黠鼠赋(八下)16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醉翁亭记(九上)登泰山记(九下)劳山道士(九上)(非考试篇目)17赋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岁赋其二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捕蛇者说(九下)捕蛇者说(九下)捕蛇者说(九下)岳阳楼记(九上)18更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周处(七上)捕蛇者说(九下)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八上)19故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既克,公问其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故克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有所览辄省记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故自号日醉翁也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狼(八下)曹刿论战(七下)陈涉世家(九下)陈涉世家(九下)天时不如地利(六下)曹刿论战(七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上)黄生借书说(八上)黠鼠赋(八下)醉翁亭记(九上)捕蛇者说(九下)出师表(九下)出师表(九下)20顾王顾左右而言他顾野有麦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王顾左右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