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6 中国古代玉器、青铜器和漆器 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古代玉器、青铜器和漆器 中国古代玉器、青铜器和漆器 杭师院附高罗雪峰一、教材分析 (一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中国古代玉器、青铜器和漆器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玉器、青铜器和漆器,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中国古代玉器、青铜器和漆器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本课重点是介绍青铜艺术的种类、用途和商周青铜器的艺术 特点。 (二 )内容结构 本课教学内容分成玉器、青铜器和漆器三部分。中国古代玉器、青铜器和漆器各部分分别叙述有关欣赏玉器、青铜器和漆器的基本知识。全课共分以下 18 个自然段落:第一段是本课的引言。说明为什么选择玉器、青铜器和漆器,作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的主要内容。第二段说明玉、石的关系。第三段说明玉器在中国古代的主要用途,以及商周至汉代玉器工艺的演变和发展。第四段说明玉器的设计创作的主要特点。第五段分析周代玉器玉佩垂饰的艺术特色,进一步说明工艺美术设计所遵循的法则。可惜本课图版中未2 / 26 能刊 出这一作品的图片。第六段说明青铜的特点以及青铜工艺产生的时间和它的鼎盛时期。第七段说明青铜器的范围以及如何欣赏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第八段说明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特征,并以著名的商代青铜器司母戊方鼎、四羊尊、虎食人卣为例。由于图版限制,前两件作品未能刊出图片。第九段说明西周青铜器的主要特征,并以西周早期的盂鼎为例。第十段说明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特征,并以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和战国时期的十五连盏树形铜灯为例。第十一段说明秦汉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特征。第十二段分析著名汉代青铜器长信宫灯的艺术特 色。第十三段分析著名汉代青铜器虎牛形祭案的艺术特色。第十四段说明中国古代漆器的特点和它产生的年代,以及它的发展演变。第十五段分析战国时期漆器彩绘透雕小座屏的艺术特色。第十六段分析汉代漆器漆耳杯套盒的艺术特色。第十七段分析明代漆器牡丹纹剔红盖碗的艺术特色。第十八段分析清代漆器三凤牡丹纹朱漆描金碗的艺术特色。 (三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方面: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教学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 个最灿烂的篇章。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本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3 / 26 文化知识。二、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简单介绍工艺美术类别。(图片展示) 教学内容: 1、玉器工艺: 现有资料证明,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 7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在已发掘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文化遗址中,均有精美的玉器出土。之后,历经商、周直至明、清,持续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时代风格,代表了世界玉器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人对 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 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 “ 德 ” 的含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称:“ 玉,石之美有五德者 ”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 请 A 同学谈谈玉器的用途。 玉器图片欣赏。 2、漆器工艺: 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 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 ,光彩照人。 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对4 / 26 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漆器工艺的种类有哪些呢?请同学回答。 c 同学小节。 漆器作品欣赏。 3、青铜艺术: 为什么古人采用青铜铸造器具?青铜器有哪些种类?(思考) 请 B 同学小节。 夏铸九鼎简介。 商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期。司母戊方鼎 (商 )(通耳高 133 厘米,器口长 110 厘米、宽 78 厘米,重 875 公斤,1939 年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这是 商代著名的青铜器,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青铜器中的鼎是古代一种炊器,煮或盛鱼肉用。它的形状大多数是圆形、三足、两耳;也有四足的方鼎和圆形、方形的扁足鼎。鼎的两耳一般立在口沿上,目的是在取用鼎时,用鼎钩将鼎钩起。 “ 司母戊 ” 方鼎因器腹内壁铸铭文 “ 司母戊 ” 而得名。据考证, “ 司 ” 为祠,意为祭祀; “ 母戊 ” 是商王文丁母亲的谥号,所以,这件鼎很可能是文丁为祭祀母亲母戊而铸造。司母戊方鼎为直口,宽边,立耳,耳廓饰双虎噬人头纹,壁厚,腹深,腹周边饰兽面纹 (旧称 “ 饕餮纹 ”) ,中间为白地,方腹四角各有一道扉棱,平底,四 条粗壮的柱状足,足的上部均饰一兽面纹。整个器物外观雄健浑厚,纹饰庄重,气势威严。它的鼎身和四足是整体铸成的。鼎耳是在鼎身铸成后再在其上安模、翻范 (铸造青铜器的模型称 “ 范 ”) 浇铸上去的。这表明商代的青铜冶铸已达到很高的成就。司母戊方鼎既是炊煮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它体5 / 26 现着商代奴隶制贵族的无上权威。四羊方尊 (商 )(高 58 3厘米,口每边长 52 4 厘米,重 34 5 公斤, 1938 年湖南宁乡县月山铺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青铜器中的 “ 尊 ” 是一种盛酒器。此器的基本造型是方尊,上下分成三个部分,器口颈部分以极劲健有力的 弧线起始,以稳重的直线围成的圈足结束。中间部分是用分铸法铸成主体的四只大卷角羊身,分置于四面转角之处,肩部的空隙处有蜿蜒的龙。器物上部饰以蕉叶纹,以加强口部开放的感觉。羊身及器身其余各部分均填以严谨工细的鳞纹和云雷纹。羊肩还饰有高冠的鸟纹。整个装饰十分繁复,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从这一器形的设计来看,它把平面的形象和立体的形象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运用了线刻和浮雕的手法,使这一器物显得更加庄重威严。在铸造工艺上,它采用了分铸技术,即首先将羊角和龙头铸好,然后将其二者分别插入外范中,再进行整体浇铸,使之成型,又 一次显示了我国商代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商周青铜器特点:商代的青铜器,特别是青铜礼器,形制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 秋战国青铜器艺术。莲鹤方壶 (春秋 )(通高 118 厘米,口横 30 5 厘米,口宽 24 9 厘米,重 64 28 公斤, 19236 / 26 年河南省新郑出土 )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壶是一种盛酒器。它的造型有圆形、方形、扁形、瓠形等。这件莲鹤方壶 (又称 “ 立鹤方壶 ”) 是青铜器中的著名作品,出土时还有一件与此同样造型的青铜器。现在,一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河南省博物馆。莲鹤方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青铜器艺术在春秋时期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壶身的纹饰为浅浮雕并有阴线刻镂的龙、凤纹饰。有的是以鸟兽合体的形式表现,虬屈蟠绕,布满壶体。圈足上每面饰相对的两虎,器盖口沿饰窃曲纹。壶颈部四面均有龙 (兽 )形耳,两正侧面作回首反顾之龙形,有花冠形角,体积很大,长度约当壶身高度的 2 3,冠与身躯均有镂空的 精美花纹。壶腹下部四角又有附饰的有翼小龙,作回首向上攀附之状。兽角翻卷,角端如花朵形。圈足下有双兽,弓身卷尾,头转向外侧,咋舌,有枝形角。承托壶身的兽,和壶体上所有附饰的龙、兽向上攀援的动势,相互应合,共同在观者视觉上造成壶身轻盈、移动的感觉。壶盖上部为两重骈列的莲瓣形装饰,向四周翻仰,有力地烘托出盖心一只展翅欲翔的鹤。鹤的形象生动真实,为早期青铜器艺术中所罕见,被学术界认为是春秋时期时代精神的象征。战国以后,青铜壶盖以立鸟为饰的渐多,莲鹤方壶为此类器物的已知最早实例。 7 / 26 春秋战国青铜艺术特点:春 秋中期以后,随着奴隶制度的衰落和崩溃,青铜器逐渐失去了它原来主要作为礼器的作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器形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 秦汉青铜艺术:长信宫灯 (汉 )(高 48 厘米,重公斤,河北省满城陵山窦绾墓出土 )这是 1968 年出土的一件艺术价值很高的青铜器,是汉代铜灯具中的代表性作品。因此器上所刻铭文中有 “ 长信 ” 二字,根据墓主窦绾是汉代中山靖王刘胜之妻,而中山靖王的祖母即汉景帝时的皇太后窦氏所居住的宫殿名 “ 长信宫 ” ,故将此灯定名为 “ 长信宫灯 ” 。整个灯的造 型非常新颖别致,呈宫女双手执灯形象,器身通体鎏金。灯座和灯罩都可以拆卸,灯罩还可以汗合,以便调整灯光照度的宽窄。灯盘上的一个短柄,可以用来调整照射方向;宫女的头部和右臂也可以拆卸,因为右臂实际上是烟的通道,使灯烟容纳于宫女形的器身之内,使室内保持空气洁净,实在是一个非常巧妙的构思。宫女双手执灯,跪伏在地的姿态以及小心翼翼侍候主人的神情,也完全符合一个身处深宫的年轻宫女的身份。虎牛形祭案 (汉 )(高 43厘米,长 76 厘米重 12 35 公斤,云南省江川李家山出土,南省博物馆藏 )这是 1972年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古墓 葬出土的一批重要青铜器中的一件。属于古代云南少数民族 滇族的文化。关于这一青铜器的年代,一般定为西汉,也有学8 / 26 者以为要提前至战国时期。这件青铜器造型独特,案作牛形,背有沿,形成盘状,便于祭祀时在上面安放祭品。为了保持器物的稳定性,牛尾处设计了一只咬住牛尾的虎。在牛的前后脚之间,利用空腹,横一头小牛,别有一番情趣。 秦汉青铜艺术特点: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 (主要体现在造型的美 )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 三、教学内容资料 (一 )作品分析 玉器工艺以硬玉、软玉、碧玉、水晶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器、陈设品等通称为玉器。根据现有资料证明,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 7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在已发掘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文化遗址中,均有精美的玉器出土。之后,历经商、周直至明、清,持续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时代风格,代表了世界玉器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 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 “ 德 ” 的含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称: “ 玉,石之美有五德者 ”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 概括。所以,中国古代的玉器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如工具和生活用器 )外,还用于礼仪、祭祀、装饰、陈设等。中国古代制造玉器的工艺,先秦时期称琢玉,宋代称碾玉,今称碾琢,以9 / 26 示与雕刻工艺有别。玉器的造型和纹饰均是靠碾琢而成 玉人 (商 )(高 7 厘米, 1976 年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这是商代第二十三代王武丁的配偶 “ 妇好 ” 墓中出土的大量的玉器中的一件。此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小书村西北约 100 米处。 1976 年春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这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相印证而确定其年代与墓主身份的商王室 墓葬。墓内出土的各类随葬品共达 1928 件,其中玉器约 300 件。大部分为玉雕动物,玉雕人像有 10 多件。这一件跪坐人像,刻画最为传神。玉人呈黄褐色,属圆雕。玉人双手抚膝,长脸尖颔,细长眉,塌鼻突嘴,两眼直视前方,头发梳辫盘至头顶,再用箍形 “ 颠 ” 束住, “ 颠 ”前还有卷形的冠,身穿长衣,交领、窄袖,腰束宽带,衣上饰方纹,腹前悬长条形的 “ 蔽鄹 ” ,腰左侧插一宽柄器,可能是武器。此玉人虽然仅高 7 厘米,但各部分都雕琢得十分精细,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商代贵族的形象。青铜工艺青铜器是我国古代继彩陶艺术之后,兴起的又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点的工艺美术。 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因为纯铜 (红铜 )的熔点很高(1083) ,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 (700 一900c),且增加硬度。同时,熔化的青铜在冷凝时体积略有涨大,所以,青铜铸件填充性好,气孔少,有较高的铸造性能,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此,人类在使用铁器以10 / 26 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考古学家们将这个历史阶段称之为 “ 青铜时代 ” 。中国的青铜工艺,始于夏代末期。最兴盛的时期是商代和西周。所以,一般都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代表 。商、周的青铜器,固然种类繁多,但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即有一些青铜器,如最常见的生活用器鼎 (古代的炊煮器 ),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时,便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奴隶主地位的体现,称之为 “ 礼器 ” 。例如,按古书记载,奴隶主阶级的礼制规定,祭祀和宴饮时用鼎的数目是有严格规定的,即 “ 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 ,这说明像鼎这样的青铜礼器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加上商代社会尊神重鬼,崇拜祖先,所以,商代的青铜器,特别是青铜礼器,形制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西周中期以后,青铜 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 春秋中期以后,随着奴隶制度的衰落和崩溃,青铜器逐渐失去了它原来主要作为礼器的作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器形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教材中选用的春秋中期的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进入秦、汉时期后,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11 / 26 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 (主要体现在造型的美 )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虎食人卣 (商 )(通高 32 5 厘米,传湖南安化出土,日本泉屋博物馆藏 )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 “ 卣 ”( 音 “ 友 ”) ,是一种盛酒器 ,它的形制似壶,但有提梁,故俗称提梁卣。这件虎食人卣是商代后期著名的青铜器。卣身作虎踞坐形,竖耳瞪目,张着大口,虎牙毕露,两爪抱持一人,作噬食状,给人以恐怖感。器顶有盖,上有立兽,提梁饰夔纹,两端兽头。虎前足上饰顾首龙纹,背饰牛首纹,中配扉,尾饰鳞纹。整个纹饰极其精致,惜此器流散在外。与此器相似的另一虎食人卣,也在法国巴黎塞奴施基博物馆。盂鼎 (西周 )(通高 101 9 厘米,口径 77 8 厘米,重 153 5 公斤,传陕西岐山礼村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这是现存的著名的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传为清朝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礼村。此鼎因腹内壁铸有铭文 19 行,共 291 字,记载周康王 23 年贵族盂受策名时,周王昭告周立国的经验与殷亡国的教训,命令盂要效忠周王,故称此鼎为 “ 盂鼎 ” 。这些珍贵的铭文对研究西周奴隶社会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这件鼎的形制看,它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除口沿下饰饕餮纹带外,足上饰兽面,并有扉棱,下加两道弦纹,体现了西周早期青铜器的典型风格特征。 漆器工艺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 常器12 / 26 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红漆木碗 (新石器时代 )(高 5 7 厘米,口径 10 6X9 2 厘米,浙江 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出土 )这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一件漆器。根据它出土时位于该遗址第三文化层来推断,它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彩绘透雕小座屏 (战国 )(通高 15 厘米,长 51 8 厘米, 1966年湖北省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这是件漆、雕、绘三者有机结合得非常精美的工艺品。周身黑漆为地,并以朱红、灰绿、金银等色进行彩绘。座屏外框也用朱红、金银漆绘出风纹等纹饰。更有意味的是,在这小座屏的外框中,用透雕的手法,共雕刻了 49 个动物,计有:大蛇20 条,小蛇 15 条,蛙 2 只,鹿、风、雀各 4 只。这些动物造型生动、优美,相互结合得十分自然,体现了战国漆器工艺的高度水平。漆耳杯套盒 (汉 )(通高 12 2 厘米,口横16 5 厘米,口纵 19 厘米, 1972 年湖南长沙市马王堆 1 号13 / 26 汉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这是一组设计非常巧妙的漆器。呈椭圆形的漆具杯盒,内部空间并不大,但由于设计合理,却能盛放 7 件耳杯 (6 件顺叠, 1 件反扣 ),充分利用了盆内的有效空间,而且套合严密,其设计的巧妙,堪称实用与美观相统一的典范。盒与杯均为木胎。器内髹红漆,器表髹黑褐色漆,以红黑二色绘云纹、漩涡纹和几何纹。牡丹纹剔红盖碗 (明 )?这是中国古代漆器工艺中 “ 剔红 ” 的代表作主一。唱 9 红 ” 又称 “ 雕漆 ” ,是在层层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出花纹的一种漆艺技法,因它大多采用鲜明的朱漆,故又名 “ 剔红 ” ,或称 “ 雕红漆 ” 、 “ 红雕漆 ” 。我国古代的雕漆工艺始于唐代,盛于元、明。雕漆工艺因漆层多,较费工时,雕刻技术精细复杂。要雕出花叶的转折起伏凹凸,显得有刚有柔,有粗有细,有疏有密,层次交代分明,呈现出一种精美的浮雕效果。这不仅要求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还要具有很好的艺术修养。所以,外国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多收藏有中国的雕漆工艺品。这件牡丹纹剔红盖碗就体现了上述的艺 术特色。三凤牡丹纹朱漆描金碗 (清 )(高 7 厘米,直径 15 7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现存清代漆器工艺的精品之一。它米用了多种漆工艺技法。三风牡丹纹中的风头,头后飘起的细毛及风身金色较浅。,这是中国古代漆工艺名著髹饰录中所称的 “ 彩金象 ” 的画法。凤头的轮廓及眼睛用黑漆细勾,凤背的鱼鳞式羽毛及翅翎、牡丹的花14 / 26 叶,金色浓淡成晕,是北京漆艺匠师所说的 “ 搜金 ” 的画法。牡丹花叶则用金笔勾筋。可见仅 “ 描金 ”( 在彩色漆绘花纹上加描金线称 “ 描金 ”) 一项,其手法就有多种。漆器工艺技术之精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古代玉器、青铜器和漆器 课时:一课时 课型:理论欣赏课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玉器、青铜器和漆器,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他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的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 点专业名词的理解和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5 / 26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除陶器工艺外,成就最突出、且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玉器、青铜器和漆器工艺。它们各有特色,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 讲授新课 一、玉器 玉器在中国光辉的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灿烂的明星,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我国的玉器自公元前五千年左右河姆渡文化出现始,一直不间断地绵延发展了七千余年。玉器在中国的历史上流传之所以久远,除因玉材丰富、质地优良、品种繁多、制作技术先进、造型 美观外,最主要的是由于玉在中国一直被奉若神明,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象玉如意就是一件典型的工艺品,还有头饰、玉坠、玉手镯等等,深得人们的钟爱,使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其它工艺美术品所不能取代的作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 ?quot;玉,石之美有五德者 ,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象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其实就是一个玉的传说,贾宝玉的前身就是一块玉石,而林黛玉是玉石下的一棵仙草,而贾宝玉转世为人时口里还含着一块玉。 我国的玉器最早出现在新 石器时代初期,当时我国先民们就16 / 26 以石头作为生活、生产工具的材料,在选择、打制、琢磨石器的劳动过程中,逐步认识了比石材美丽的彩石,这些比较美观的被用作装饰品,到后来人们知道了打磨、穿孔、镂雕等加工手段,玉器的使用就更加广泛了。所以起初的玉,其实就是指美丽、有光泽、有花纹的石头。新石器时代后期,癫糯邮 蟹掷氤隼闯晌 掌贰讨苁贝 魑 衿鳎杏糜诩漓牒屠褚堑 礼玉 ,有用于服装佩饰的 佩玉 或称 饰玉 。周代更以 佩玉为尚 ,人们将玉当作修身的标准和衡量个人品德的尺度,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这种观 念一直流传几千年。甚至在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玉器还是非常流行,可能许多同学就有。 商周玉器的美表现在材质、色彩、造型、串缀组合方面,琢玉的技术很高。这是我国玉器的成长期,玉器艺术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的特点,我国玉器由原始社会彩石玉器进入了真玉为主的时期。春秋战国时向华丽、琢雕、镂空方面发展,到了汉代由于出产玉石的西域通道畅通,玉料来源增多,玉品的琢制与使用更为普遍。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玉器发展的强盛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这时期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玉器工艺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许多玉器近似石雕风格,制作非常精致。人物、动物形玉器,重在揭示对象的精神世界,对其形体采取夸张手法以突出关键部17 / 26 位,使用较密集的阴线装饰细部,类似绘画上的铁线描,注重起伏,使玉器浑厚自然,气韵生动。在这基础上,宋、辽、金玉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琢磨技艺上着重与现实主义方面相适应,镂雕技艺更加高超,把绘画用于玉器雕刻之中,富于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这时期的玉器已达到 ?quot;形神兼备 ,真实自然。元、明、清时期,这时期的玉器艺术是鼎盛时期,制玉业高度发展,已形成了几个生产地。其中最重要的产地是苏州专诸巷,这里名工荟萃, 技艺精绝,对当时的玉器艺术的提高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时期制玉业众多,规模之大、产量也都是空前的,所用的玉质较好,品种繁多。在玉器中描写山水、花卉、人物等题材,追求神韵与笔墨情趣,把制玉的技艺提高到了新水平。 玉器的设计创作方法,是因材施艺,剜( wan)脏去绺( liu)(是玉器加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专业用语, 脏 是指玉器中的杂色,不能背利用的颜色,这些颜色对造型有坏的影响,所以要除掉,所谓美玉无暇,不仅是玉石中没有杂质,而且无脏色,绺原来是指线、头发、胡须等细丝状东西顺聚在一起,这里也 是指杂质),要 俏色 、 巧色 。给同学们出个问题,看看大家设计水平怎样。有五快通体白色的玉石,上面有一些红点和黑点,经过精心的设计,制成了五只生动活波的鹅,这玉石上的红色和黑色怎么办?假如其中一块玉石18 / 26 只有一个黑点怎么办?(也是指玉器加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专业用语,科学的利用玉石的本来颜色,红色成为鹅头上红色的斑点,黑色就成为乌溜溜的眼珠。但是其中有块玉石只有一个黑点,于是就设计成鹅的头向下歪,做成正在争事物吃的状态,只看到一颗眼睛,这样就巧妙的解决了所有问题,科学地利用材质、色泽,尽其玉材美的光泽。) 欣赏作品玉人是商代妇好墓出土的一件玉器,妇好是商代的第 23 代王的配偶,这是目前唯一和甲骨文印证能确定年代的王室墓地,在河南安阳西北约 100 米处。出土了一千多件配葬品,其中玉器就约有 300 件,书上选择的这件跪坐的玉人形象,刻画最为传神。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大概是平民还是贵族的形象?为什么?上节课我们学过欣赏工艺美术的五个方面,现在我们就来复习一下,造型(圆雕,双手抚膝,长脸尖颌,细长眉,塌鼻突嘴,两眼看前方,头发盘在头顶,还戴有卷形的帽子,腰束宽带,腰左侧插着武器)纹饰(衣服)色彩(黄褐色)材质、 技艺(雕琢精细,生动逼真)请同学们根据这五个方面分析一下。 玉佩垂饰是周代的作品,为佩玉,镂雕得玲珑剔透,两只虎形态各异,虎踏一跪人,三个大小不同的玉体配合恰当,玉体只刻出几条简练的纹线,概括地表现出虎的骨路的主要19 / 26 关节及毛路,而纹线弯曲呈 方中有圆,圆中有方 ,给人一种刚柔相济的力感,充分显示玉材本身的质地美,这是工艺美术设计遵循的法则之一。 我国玉器工艺美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数以万计的玉器中,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历程,也表现了我国民族特色艺术的辉煌成就。 青铜器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民间流传的 夏铸九鼎 的历史故事,说明中国青铜器的铸造在夏代已经开始了。商代和周代,是它的鼎盛时期,秦、汉两代还有所发展。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礼器、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工具、度量衡器等。青铜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我们常见的黄(红)铜熔点很高,但是硬度却很低,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在黄铜中加入锡或铅,不仅可以降低熔点,而且可以增加硬度。同时,融化的青铜在冷却凝固时略有涨大,填充性比较好,气孔少,因此得 到了广泛得运用,当然这是在铁器出现以前。而这个历史阶段也被考古学家称为 青铜时代 。 中国青铜器以品种繁多、制作精美著称于世。这首先是由于20 / 26 中国是文明古国,青铜器的产生很早,源远流长,匠师们在几千年过程中积累了精湛的技艺,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工艺、形制、纹饰都有自己的风格,在世界美术史上都是独树一帜。同时,中国自古以来是多民族的国家,在祖国辽阔大地上生息繁衍的各国古代民族,对青铜器美术各有创造,这又为中国青铜器带来丰富的多样性。 接下去我们就边欣赏作品,一边来了解我国 得青铜器工艺。我国得青铜器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商代、西周、春秋和秦汉时期,最兴盛得是在商代和西周,由学生对比代表作品,得出特点,并讲出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教师作总结。 商代 1、青铜器是奴隶主地位的体现,称为 礼器 如 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2、商代尊神重鬼,崇拜祖先。厚重华丽、充满神秘和威慑的色彩司母戊大方鼎饕餮虎食人卣( you)夔纹龙纹牛纹鳞纹 西周中期神秘色彩逐渐淡化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盂鼎饕餮 春秋奴隶制的衰落,失去礼器的作用,青铜器演变 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具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莲鹤方壶龙纹,凤纹,蟠螭纹十五连盏树21 / 26 形灯 秦汉铁器和漆器的广泛运用,从总体上来看,青铜器失去原来的光辉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发展,他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引人注目虎牛形祭案长信宫灯 商代:代表作品有司母戊方鼎和战国曾侯乙墓整套编钟。司母戊方鼎,是炊煮器,也是当时最重要的礼器,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鼎是古代常见的炊器,主要是煮或盛鱼肉用。他的形状大部分是圆形或, 三足,两耳,也有四足的方鼎,象司母戊方鼎。器形庄严厚重,耳部外侧的浮雕是两只相对的猛虎,张大着口,衔着一个人头,充满神秘的色彩,体现了商代奴隶主贵族的无上权威。虎食人卣,不论其造型和纹饰如何不同,也都具有上述的特色。是一种盛酒器,是商代后期著名的青铜器。造型呈老虎坐形,竖耳瞪眼,张着大口,老虎的牙齿露出来,两爪抓一个人,坐食状,十分恐怖。器定有盖子,上有立兽,提梁饰夔纹,两端有兽头,老虎的前爪上饰龙纹,背部饰牛纹,尾巴饰鳞纹。整个文饰极其精致,可惜此器流散在外。 西周:盂鼎西周早期的作 品。造型雄伟凝重,文饰简朴。22 / 26 主要采取饕餮纹。 春秋: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十五连盏树形铜灯就是这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前者是一种盛酒器,器形高大 (高117 厘米 ),壮丽精美,顶盖上立一展翅欲飞的鹤,它那要向远方飞翔的神态,与商、周以来青铜器的庄重、威严的风格截然不同。承托壶身的兽和壶体上的所有向上援攀的龙兽,相互印和,给人一种轻盈,移动的感觉。壶盖上的双重莲花瓣形的装饰,向四周翻仰,有力的烘托出中心一只展翅欲翔的仙鹤。仙鹤形象生动真实,在早期的青铜器中是非常罕见的,被学术界认为是春秋时期时代 的象征。十五连盏树形铜灯构思巧妙,灯形象一棵树,树枝上有十五个灯座,树上群猴戏耍,鸟鸣相应,树下有两个赤膊在抛食物戏猴子,极富生活情趣。整个灯具结构灵活,移动时可以拆为八节,融实用与审美为一体。 秦、汉时期:长信宫灯、虎牛形祭案等青铜器,便是这时期著名的优秀作品。长信宫灯作宫女跪坐持灯状,通体鎏金,各部分铸成后合成,灯盘可转动,灯罩能启合,以便调节灯光照射的方向和照度的大小。宫女的右臂和躯体中空,烟气通过右臂进入体内,烟灰贮留体中,可保持室内清洁。此灯设计灵巧,结构合理,宫女造 型生动,是实用与23 / 26 美观高度统一的工艺美术品。虎牛形祭案是云南省古代滇国墓葬出土的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的用于祭祀的青铜器。案作牛形,背有沿,形成盘状,便于安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阅读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3篇)
- 线上促销活动赠品方案策划(3篇)
- 弧形铝板施工方案(3篇)
- 镜面墙壁施工方案(3篇)
- 砂砾石隧洞施工方案(3篇)
- 培训会活动宣传方案策划(3篇)
- 郫县电梯加装施工方案(3篇)
- 中职旅游考试题库及答案
- 地铁安检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5新版企业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PCR实验室基因扩增检验人员培训试题及答案
- 公司适用法律法规标准清单2025年08月更新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全文
- 美发店租工位合同协议
- GB/T 196-2025普通螺纹基本尺寸
- GB∕T 36527-2018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节能指南
- 铝模板施工工艺标准
- 采购与供应管理(二)教案
- U9_生产管理_Unit2_备料的领用与发放_V2.1
-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