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腹针技术操作规范2018.doc_第1页
中医院腹针技术操作规范2018.doc_第2页
中医院腹针技术操作规范2018.doc_第3页
中医院腹针技术操作规范2018.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院腹针技术操作规范2018腹针技术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该技术根据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先天经络系统理论(图1),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主要适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图1 腹部先天经络图一、针具及基本技术(一)针具腹针针具根据针具的不同直径分为A、B、C三类,分别为0.22mm、0.20mm、0.18mm。每类中又根据针具的不同长度分为I型、II型、III型,分别为50mm、40mm、30mm。(二)腹针取穴方法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三)腹针的针刺方法1.针刺手法进针时应避开神经、血管,根据处方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针刺。(1)进针:准确度量,确定穴位后,采用套管针,快速弹入皮下。针刺深度:浅刺皮下,中刺脂肪层,深刺肌层。(2)行针:缓慢捻转不提插12分钟。轻捻转慢提插12分钟。(3)出针:留针30分钟后出针,出针时按照进针顺序缓慢捻转出针。二、常见疾病的腹针治疗技术(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本病常因督脉劳损、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等导致经脉闭阻,以颈项部疼痛及上肢麻木,头、颈、肩部活动受限,甚者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腹针处方】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操作步骤】1.体位: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右侧,检查患者头部前屈、后伸及向左右旋转活动度并进行记录。2.测量:医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对处方穴位进行度量标记。3.针刺顺序: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A类针具刺入皮下。4.针刺深度:将中脘、关元深刺、商曲浅刺、滑肉门患侧浅刺、健侧中刺。5.检查患侧的活动度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如果病情没有改善,继续调整针刺深度至临床症状改善。【特别提示】1.在针刺过程中用双手托住患者枕部,引导向运动障碍方向做徐缓地主动运动。2.症状较轻者,在针刺过程中即可进行适当的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环转等主动运动。(二)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本病主要是因为外伤劳损,筋脉失养;或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或外感风寒湿邪,脉络拘急所致,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腹针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操作步骤】1.体位: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右侧,检查患肢的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度并进行记录。2.测量:医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对处方穴位进行度量标记。3.针刺顺序: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A类针具刺入皮下。4.针刺深度:将中脘深刺、商曲中刺、滑肉门浅刺5.检查患肢的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度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如果病情没有改善,继续调整针刺深度至临床症状改善。【特别提示】在治疗同时必须配合适当的肩部功能锻炼,要求患者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人而异。方法可选用前后摆动、回旋运动、爬墙高举、内收外展以及牵拉滑车等。(三)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本病常因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肝肾不足、外邪闭阻经脉所致。临床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活动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腹针处方】中脘、关元、气旁(健)、外陵(患)、下风湿点(患)。【操作步骤】1.体位: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右侧,检查患膝的屈伸活动度并进行记录。2.测量:医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对处方穴位进行度量标记。3.针刺顺序:中脘、关元、气旁(健)、外陵(患)、下风湿点(患)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A类针具刺入皮下。4.针刺深度:中脘深刺、关元深刺、气旁中刺、外陵中刺、下风湿点浅刺。5.检查患膝的活动度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如果病情没有改善,继续调整针刺深度至临床症状改善。三、禁忌症1.凝血机能障碍的患者。2.孕妇。3.急腹症。4.腹部肿瘤。5.针刺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患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