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9 中学生语文阅读的培养 中学生语文阅读的培养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开创语文教育局面,必须首先使阅读教学跨越到一个新的境界。因为,语文能力读为先,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心,阅读教学的宗旨在于提高效率,培养阅读习惯,营造读书氛围,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吸收人类先进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获得自学能力,学会终身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阅读能力的培养最容易体现效果的是语文课。初中语文新课标中规定 “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 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 因此,语文学习的主要功夫在于 “ 读 ” 。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巧的构思等等,这些都离不开读,在读中去感悟、品味,从而吸收和借鉴。 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必须通过广泛的阅读及正确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占主导地位。 “ 新课标 ” 对阅读和阅读教学作了如下诠释: “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 阅2 / 19 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有教师指导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审美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阅读培养 大量的阅读,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语文素养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靠日积月累。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进一步了解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一、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但就目前来看,许多学生都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了阅读面狭窄,阅读的兴致低落等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1、激发阅读的兴趣 所选读物要语言质朴生动,内容引人入胜,要尽力选那些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的读物。同时必须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难易适当,就一定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搞好阅读的信心。 3 / 19 2、拓宽阅读的范围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说明文。提供给学生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材料,包括人物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文历史、新闻报道 、广告说明等。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读些原文版的简易读本、报刊杂志等。 3、保证阅读的时间 除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进行阅读训练外,还必须开展每天坚持 10 15 分钟的课外阅读活动,力争每人每天课外阅读 500个字左右的短文。为鼓励学生多阅读,可把读物化整为零,打印成单页发给学生,以便随身携带,利用零星时间阅读。 二、调动主动阅读的兴趣 现代的中小学生主动、自觉地去读书,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悬念调动法。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学生。听老师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学生自己急切地去 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他会挣脱老师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 2、故事梗概法。老师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例如引导学生阅读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事先,老师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学生听了有趣,就会自己去阅读此书了。 4 / 19 3、电视辅助法。社会上流行的电视剧往往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老师如能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趁机向学生介绍相应的读物,学生阅读的兴趣会比较大。例如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的水浒传,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对学生们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他们常常讨论剧情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和学生一起读水浒,谈谈一百零八将,学生们边读边思,边读边议,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苟子曰: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便会轻松面对语文学习,助益也是颇大的。 三、培养科学阅读的方法 要求大家从文体、文题、层次、中心、写法及现实社会意义诸多角度去考查阅读文章。 首先是文题。要读懂一篇文章要先审文题。文章题目在读懂文章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往往是文章中心的集中表现,或者是一条线索等等。明白文题在文章中的作用,才能顺藤摸瓜,读懂文章。如 济南的冬天题目就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一看题目便明白文章的中心,一目了然。 其次,理清文章的层次可帮助我们掌握文章的脉络。阅读一篇文章,先明白文章叙述、描写或说明对象,再看围绕这一对象分几个方面来写,即文章层次。如看云识天气一文,作者主要围绕 “ 云和天气 ” 的关系来说,云和天气的关系不5 / 19 同就出现了晴天和雨天的两种情况, “ 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带着这个问题再去阅读,学生就容易把握作者思路,沿着思路读下去,既能加快阅读速度,又能提高阅读质量。 第三,中心是阅 读文章时对内容方面的又一要求。读一篇文章总要明白文章说了些什么,哪些是对文章内容的精练概括即文章中心。抓主笔阅读,能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主笔一般是主旨的体现,抓住主笔,可牵一发而动全身。又如济南的冬天一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多种自然景象:有静卧的小山,有澄清的河水;有古城,有小村;有青松垂柳,有绿色水藻;有雪前的景,有雪后的景;有映在水中的倒影,也有不映在水里的 “ 正影 ” ,红黄蓝白黑色彩斑驳;山木水草天,多态多姿,都 一写了进去。真是曲尽散文那个 “ 散 ” 字的妙处。但是它神不散。如许错综复杂的描写都环绕一个主旨,即冬天的济南那温晴的天气。 “ 温晴 ” 二字总领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楚,杂而不乱,多而不繁。作者从三个角度具体写出济南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一是从地理环境方面直接说明( “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 ),二是从人们的表现、感觉、幻想去描写( “ 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 ),三是以景衬托济南冬天的暖和安适。刘熙载在艺概中说: “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 本文即采用此法。冬天之精神写不6 / 19 出,以人、日、山、水写之。先以衬托之法写济南的冬天 “ 没有风声 ”“ 响睛 ”“ 温晴 ” ,突出了 “ 暖和安适 ” 的主旨 ,下面便重点写了济南的山水。以小山的秀气、美景村其 “ 暖和 ” ,再以两个 “ 卧 ” 字衬其 “ 安适 ” 。接下来写水, “ 不结冰 ”“ 冒热气 ”“ 水藻真绿 ”“ 垂柳照影 ” 衬出暖和安道之气氛。最后 “ 蓝水晶 ” 中包着 “ 红屋顶、黄草山。 ”这一整体美集中衬出 “ 暖和安适 ” 这一 “ 精神 ” 。 除以上这些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外,还有带疑难阅读、对比阅读等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我们教师如能因教材因学生施教,学生的阅读能力必会大有提高。 第四,阅读时要注重阅读速度。阅读分浏览式的快速阅读和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快速阅读要求能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 。在对内容的把握上要求能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概括了解。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要求对课文内容理解比较透彻,包括对一些小问题的探究。当然,这种阅读所用时间相对于快速浏览式的阅读所用时间要长得多。毕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要透彻得多。这两种阅读各有针对性。 “ 在语文课堂的自我学习中,往往可采取快速阅读的方式,一目十行,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是字斟句酌的研究性阅读,深入到关键词、关键句子的理解,这样可以详细掌握课文内容 ” 7 / 19 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 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借助文本和作者心灵对话;写作,是借助笔墨和自己心灵对话;上课,是借助教师和文本对话;交际,是自己和同学以及其他人的直接对话。通过各种卓有成效的对话,让学生乐学语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打好精神底子。 在当今信息膨胀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阅读是不可替代的。看电影、电视时,你可能较少思考,更少想象,声音、图像 一切都是设定好的,你只是一个相对被动的接受者。而阅读的过程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文字可以为你提供无限的想象 空间,你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你的心灵之翼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另一个想象的世界里翱翔 阅读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 ?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 “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 。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 “ 腹有诗书气自华 ” 、 “ 知书达礼 ” 就是说:通过阅读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修养良好的人。 8 / 19 我们知道了阅读的重要性,接下来就是要培养学生 的阅读兴趣,因为从学生的阅读心理来看,阅读的原动力即为阅读的兴趣。阅读的兴趣又源自于文本的趣味,源自于读者的一种需要,源自于一种有效地激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自然也需要这种阅读的原动力。初中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做法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兴趣。 好的开始就如一场好戏的开头,能紧紧扣住观众的心弦。教师要根据文章的不同创设有益于学生思考、学习的各类情境,将学生引入兴趣昂然的状态中,做到 “ 课伊始而兴趣乃生 ” 。如朱自清的 春,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引发学生对春天的记忆,激发学生争相把自己了解的春天讲给大家听。当再读朱自清描绘的几幅春景图时,学生个个欣喜若狂,读得朗朗上口。我知道他们被朱自清先生描绘的一幅又一幅美景深深吸引了。 二、研究探讨,传授新课,保持兴趣如果说导入时的兴趣是启发思维的兴奋剂,那么讲课中兴趣的保持则是掌握知识的催化剂。语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 “ 教 ” ,而在于指导学生 “ 学 ” 。 1.引导学生读出情感。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文风不同、格调9 / 19 迥异的文章,教师要指导学生情感 充沛地朗读,通过朗读理解课文,进入境界。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要把作者热爱祖国,甘心献身祖国,生生死死和祖国在一起的崇高情怀朗诵出来。对文学作品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积累。 2.用不同形式讲出感情。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深思熟虑,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课中。讲课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用问题引向深入,用演讲比赛、辩论、朗诵等形式,用表演体会人物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兴趣不减,做到 “ 课已进行,兴趣正浓 ” 。 比如:在教学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后,要求学生思考:假设当了老板或者大富翁的于勒叔叔出现在菲利普夫妇面前时菲利普夫妇会怎么样的表现呢?在教学孔乙己一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被打折腿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喝完最后一碗酒后,用手 “ 走 ” 出了酒店,想一想,他的命运又将如何?像这样通过老师合理的设计问题,便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去面对文本进行反复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培养学生阅读语文的爱好。 学生既然有了阅读的兴趣,接下来就是要告诉学生怎么样阅读才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我根据我从事教学十多年的经验来 谈谈阅读过程中的五个步骤: 10 / 19 1 辨体 辨别文章体裁,以利于学生有目的的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把握内容。 2、审题 申明题目的语言结构、含义和作者意图,并点出 “ 题眼 ” ,初步了解文章所写的对象或内容。 3、写了什么 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朗读或默读),同时标出各个自然段的序号,勾出生字、新词 难句、待查工具书或研读是解决。通读之后,可以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种整体认识对于不同的文体应有不同的要求,记述文要搞清六要素和事件的意义;说明文要求了解说明文的对象特征;议论文要求掌握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法。这个环节也叫做初读全文,方法是一口气读完课文,目的在于从整体的感受、认识和判断中对文章的基本内容进行把娃,完成阅读活动的第一步任务。 4、怎么样写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开始一段以段的研读课文,在进一步掌握文章部分内容的同时,深入了解文章的表现形式和写11 / 19 作特色。期间教师可以设计导读思考 题,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辩词、析居、体会文章的奥妙之处,领会作者表达上的高明和巧妙。 5、为什么这样写 这个环节是把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从整体、全貌上探求作者构思的意图,加深对全文谋篇布局、主题思想的理解。这一次的整体认识,是属于更高层次的综合,是讲读教学的深化阶段,完成这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可以质疑设问。比如羚羊木雕中间部分为什么要用插叙的方法来写。 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 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总之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要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师生互动,在轻松、愉快、和谐、迁移默化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握住新课标的要求,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有目的地 进行训练,循序渐进,一定能够提高学12 / 19 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口到。 ” ;而豪放旷达的北宋文学家苏轼亦云: “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 。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朗读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学生识字之初,正是被一首首韵味十足、朗朗上口的儿歌所吸引,从而对语文产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篇篇声情并茂的散文,一句句音调铿锵的诗词,要抓住了他们的审美心理,培养了他们对语文的兴趣。这 “ 朗朗上口,声情并茂,声调铿锵 ”用什么来展现呢? 除作者营造的意境外,当然得靠朗读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什么教学目的不能达到呢? 其次,朗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手段。现代教学提倡并强调学生在教学范畴中的主体地位,而朗读正是其主体地位的体现。朗读除了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外,还需要学生情感的投入。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必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地投入学习。例如,学生学习李清照的醉花阴,当老师介绍李清照写作的该词的背景时,学生势必对词人后半生命运多舛寄以同情,带着这种感伤,13 / 19 再多读几遍 “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 ,学生会不自觉地沉浸在李清照营造的 “ 凄清寂寥 ” 的深秋境界中,自主地染上了伤感的愁绪。这远比教师那无病呻吟的陈述更具效果。 第三,朗读是提高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张扬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到: “ 具有独立阅读能力 能初步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 ,朗读正是让阅读主体把内涵丰富的个性特征放在阅读客体中来理解,来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阅读客体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提高其创造性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读苏轼的江城子 :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如果只用眼睛去接受性阅读,只能把这几句诗词记下来,而如果高声地、慷慨激昂地反复朗读,不但能达到识记效果,更能让读者在朗读中,把自己对诗中所表达的豪迈旷达的情感创造性地表现出来。学生个性的不同,朗读的语调和情态也不同,这不正是张扬个性的具体体现吗? 第四,朗读能使学生在对文章,特别是诗词的感悟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风格不同的诗词,朗读的语音、语调不同,对学生的熏陶也有所不同。俞文豹吹剑续录曾载: “ 柳郎中(柳 永)词,只好十七、八岁女孩儿,14 / 19 执红牙板唱 杨柳岸晓风残月 。苏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 。 ” 这不同的 “ 唱 ” 的情态,正是如今对词的朗读情态。苏轼的江城子、辛弃疾的破阵子、范仲淹的渔家傲,读者须敞开胸怀,慷慨激昂地放声朗读;温庭筠的梦江南、李煜的乌夜啼、李清照的醉花阴,须紧蹙双眉,浅吟低唱。正是在这情态各异的朗读中,学生欣赏到了苏、辛的旷达豪放、温庭筠的淡雅清新、李清照的婉约含蓄,在潜移默化中,欣赏品位提高了,也获得了愉悦的审美体验。 第五、朗读能训练学生注意 的持久性,提高阅读效率。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很容易受外物的影响,注意力难以持久。如果对课文默读,难免会 “ 心猿意马, ” 出现 “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 的情状,这样,看过的内容如过眼烟云,转眼即逝,根本达不到学习的目的。而朗读,能引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注意, “ 口到 ” 能提示 “ 眼到 ”“ 心到 ” ,从而促使他们持久地保持这种注意,达到阅读的效果。 第六、朗读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当今社会,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这一能力的形成对成人而言主要植根于切实的口语 交际训练中,对于交际面窄的学生而言则得力于朗读训练。习惯于默读的学生,哪怕是书面表达能力再强,当遇到需口语交际时,都容易 “ 脸红脖子粗 ” ,说话吞吞吐15 / 19 吐,表述词不达意。这主要是因为默读时,只需 “ 眼到 ”“ 心到 ” 。眼睛看、心里想,这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大脑可以慢慢地分析、整理。而口头表达有时间限制,在极短的时间内组合材料,又要用语言表达出来,自然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受人耻笑。这样一来,学生的自尊心很易受到伤害,当再遇到类似场合时,很多人会选择逃避。而习惯于朗读的学生,日常学习中大脑,眼睛、嘴巴三者长期配合,养成习惯 ,自然能临阵不乱,处之泰然了。其自信心得到了满足,更能激励其自强不息。 第七、朗读是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人类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语言,在语文课堂中,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之一就是朗读。老师范读,就是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展示给学生;学生朗读,则是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反馈给老师。范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师生之间感情能否共鸣。师生共读时那会心的微笑,不正是心灵的直接沟通吗? 语文,需高声朗读方能得其无穷魅力;需密咏恬吟,方能探其深远之韵。让我们语文教育者共同浇灌,使朗读教学在语文素质教育园地里 开出更多更璀璨的花朵。 16 / 19 语文书在学生手里,往往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考试时间到了,往往无所适从,无从下手,那么,有没有好的方法?当然有。我以为,用以下三种简便而实用的方法,定会对你阅读语文书有一定的帮助。 一眼看全局。 也就是说要认真阅读课文前的说明或写在前面的话。这些话语里,往往可以从中透露出不少信息。 比方说,语文版七年级下在致同学们中写道: “ 亲爱的同学们 翻开教科书,你会发现又结识了不少新朋友 一篇一篇的新课文。阅读这些洋 溢着时代气息、跃动着生命活力的文质兼美的新课文,恰似一阵阵春风拂面,唤起心头多少温馨的感触,让人振奋不已。海燕鹤群,海阔天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 ;石榴白鹅,一颦一笑,总关深情;鲁迅、毛泽东、爱因斯坦 ,一个又一个正朝我们走来,他们的少年时代,曾有过那么多的努力,那么的执著;听听,我们的诗人正在 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 如诗的语言,简洁地把全文的主要内容展示在读者面前,极富挑逗力!如果把这么好的阅读资源浪费了,岂不可惜,既可从中了解主要内容,又感受到如春风拂面的语言,何乐而不为呢? 二眼看单元提示及课 文注解。 阅读单元提示,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如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提示中说: 17 / 19 “ 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 本单元选的四首现代诗,有的抒发了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有的表达了身居孤岛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有的讴歌了青春,讴歌了希望,有的倾诉了童年的梦想。 欣赏诗歌要反复朗读。朗读时要注意诗的韵律,借助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 从这段单元提示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三个方面的信息:一是指出了本单元的主要 内容或诗歌的主题,有爱国、思乡、青春希望、童年梦想;二是明示学习目标: 注意诗的韵律; 理解诗歌的内容;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三是暗示了学习方法: 反复朗读; 借助联想和想象。 如果学生认真阅读每个单元的提示,并从中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以指导自己的学习,不是很有实效吗?这就是在单元提示中挖掘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 而课文注解的功用更是不容忽视。 有的时候,在上自习时有学生问的问题,竟然可以从课文注解中找到答案。这就是没有用好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交通大学《二维动画作品实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济宁学院招聘真题
- 2024年贵阳市云岩区教师招聘真题
- 石河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美术创作指导与实践》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水处理微生物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结构生物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植草砖护坡施工方案(3篇)
- 区民政所防汛应急预案方案(3篇)
- 道路施工安全施工方案(3篇)
-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学思想政治课标解读》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山西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电梯安全培训课件内容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 应聘副研究员汇报
- (完整word版)高中英语3500词汇表
- 氯甲烷泄露应急预案
- 2.PaleoScan详细操作流程
- PLC西门子S7-1200应用技术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苏州银行总行信息科技部招聘考试真题2022
- 安装电工电气调试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2乳的验收与预处理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