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的范式_第1页
教育研究的范式_第2页
教育研究的范式_第3页
教育研究的范式_第4页
教育研究的范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研究的范式教育研究方法系列之二,霍明2016.9.5,讲授大纲,一、什么是研究范式(paradigm)?二、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与类型三、教育研究的范式与类型,什么是研究范式(1),教育研究是一个探讨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但是对于研究过程应如何进行,为什么如此进行等有关研究方法的基本立场和方向,教育研究者却又有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因此有了所谓“研究范式”(researchparadigms)之争。,什么是研究范式(2),范式(paradigm),韦氏词典将之解释为“范例”(example)、“模型”(model)、“类型”(pattern)。1970年托马斯库恩(ThomasS.Kuhn)出版了“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之后,“范式”成为学术界讨论研究方法论与学术发展的核心概念。,什么是研究范式(3),“范式”在研究方法领域应被解释为:一个研究社群(researchcommunity)据以构思研究问题、了解研究情境、选择研究方法、执行研究工作、解释研究结果的整体性架构与形式;也就是研究者从事研究活动所持的共同信念与方法。,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1),科学范式具有支配性,某一特定时间只有一种科学范式主导科学活动。Naturalscientistsgenerallybelievethatthesuccessionfromoneparadigmtoanotherrepresentsprogressfromafalseviewtoatrueview.Nomodernastronomer,forexample,believesthatthesunrevolvesaroundtheEarth.,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2),Inthesocialsciences,paradigmsmaygainorlosepopularitybutareseldomdiscardedaltogether.Theparadigmsofthesocialsciencesofferavarietyofviews,eachwithinsightsthatotherslackbutalsoignoringaspectsofsociallifethatotherparadigmsreveal.,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3),JuveniledelinquencySymbolicinteractionistparadigmFunctionalistorsocialsystemsparadigmConflictparadigm,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类型,Positivism(实证主义)Interpretivism(诠释主义)Criticalsocialscience(批判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类型,范式是一个思考与行动的整体框架,或者说是信念与方法的结合,而不只是“方法”本身而已。因此,范式的差异乃是整个信念体系的不同,而不单是研究方法的偏好。研究方法的偏好,实际上是信念体系差异的必然反映。这些差异通过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上的差异得以体现。,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类型,社会科学中的实证主义范式与诠释主义范式的差异,基本上也是信念体系的不同。两种范式对社会实体(socialreality)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而有不同的解释方式,进而衍生不同的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类型,社会实体乃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凡与人类社会活动有关的现象,包括组织、制度、活动等,都是社会实体。譬如社会的阶层结构、社会变迁或社会流动现象、婚姻制度、劳工失业状况、少年犯罪等,都是社会实体。,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类型,一般来说,不同范式对社会实体看法的差异,显示在下列几个问题上:(1)社会实体的本质是什么?(2)人如何了解社会实体?(3)采用哪种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最为适合?,(1)社会实体的本质是什么?,Positivism认为社会实体与存在于物理世界者一样,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独立与人的思考与意识之外,不受研究者主观意向与了解的影响。Interpretivism则采取主观的立场,认为社会实体乃是意识的产物,也是认知的成果,而非独立存在的实体。换言之,社会实体乃是人的心灵所创造的。,(2)人如何了解社会实体?,Positivism认为社会实体乃客观存在,因此作为一种知识,理当可以经由观察与测量而具体掌握,揭露其真相、描述其事实,并进而解释其中所蕴含的法则。Interpretivism视社会实体为主观意识与认知的结果,因此社会实体作为一种知识,乃是抽象而不可触摸的,不能靠观察,也无法测量,而需仰赖个人主观、独特的体验与了解,因此研究者必须介入,必须参与,始足以阐释社会实体的丰富内容与意义。,(3)采用哪种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最为适合?,Positivism采取客观、实证(positive)的方法,诸如调查或实验,而且强调量的分析。由于这一类研究的结果系普遍性的法则,可以解释多数人的通性,故称为通质研究(nomotheticresearch)。,(3)采用哪种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最为适合?,Interpretivism基于对主观性的坚持,故以参与观察(participantobservation)、民族志研究(ethnographicstudy)之类的方法为主,而且强调质的描述。由于这一类研究的结果常用来了解个别对象的独特性,故可称为异质研究(idiographicresearch)。换言之,实证主义范式重视通质研究,探讨通性;诠释主义范式强调异质研究,分析个性。,教育研究的范式,教育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包含复杂的内容,也显示研究范式的多样,而有量的研究(quantitativeresearch)与质的研究之争议。究竟什么是量的研究?什么是质的研究?二者有何不同?有何优劣?如何调和应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关系(1),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关系(2),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关系(3),量的研究vs质的研究,基本上,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之不同,乃是研究范式的差异。量的研究不仅表示一种研究方法,也代表一种研究范式;质的研究不仅表示另一种研究方法,也代表另一种研究范式。这两种范式的差异,主要显示在下列几个方面:,对于社会世界的基本假定(1),量的研究相信社会世界(socialworld)与物理世界(physicalworld)一样,具有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socialfacts),不因研究者的主观认知或意义了解而改变其样态和面貌。事实就是事实,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可以量化,可以测量。,对于社会世界的基本假定(2),质的研究则相信,社会世界与物理世界不同,一切社会现象的存在,都来自社会中个体或集体对社会情境的界定,是主观的认知,而非客观的存在。,研究的目的(1),基本上,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都期望了解社会现象,并加以适当的说明和解释。但量的研究基于社会事实客观存在的假定,强调研究的目的是在揭露或发现既存的社会事实,进而分析其中因素之间的关联,并解释社会事实改变的原因,进而确定社会现象中的因果关系。,研究的目的(2),但基于另一种假定,质的研究因相信社会现象的主观性,故主张研究的目的,是要从行动者(actors)的立场,以行动者的生活体验和了解,阐释社会现象的性质与意义。简言之,量的研究旨在描述(description)与解释(explanation);质的研究旨在了解(understanding)与阐释(interpretation)。,研究的方法(1),量的研究之所以采取量的分析,乃是假定社会事实量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依照量的研究观点,社会事实既是客观存在,那么对这个事实所做的描述和说明,就必须展示其本来的面貌和内容,不能因研究者的个人价值观念或其他因素而导致偏差和错误,因此,保持客观,避免偏差(bias),乃成为研究的基本守则,而量化的分析则是最客观,最精确的描述与解释。,研究的方法(2),质的研究却认为,若要有效了解并阐释社会现象,就必须参与或投入研究对象的生活中,观察其行为与语言,了解其中的深层意义,始能真正掌握社会现象的主观性。基于上述方法上的差异,量的研究常以实验、调查、相关等传统研究方法为主,而质的研究则以田野研究、民族志研究、个案研究等为主。,研究者的角色(1),在量的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主客(subject-object)的形式,研究者以一个旁观者,局外人的角色,站在研究对象之上的层次来了解研究对象,以避免偏差和错误。,研究者的角色(2),但在质的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主客关系并不明确,大概是一种主主(subject-subject)的形式,研究者必须融入研究情境中,既要观察,也要行动,既是局外人(outsid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