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基础知识 文档 (3).doc_第1页
凝血基础知识 文档 (3).doc_第2页
凝血基础知识 文档 (3).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凝血知识的介绍 一、凝血机制 血液凝固是无活性的凝血因子 ( 酶原 ) 被有序地、逐级放大地激活,转变为有蛋白降解活性的凝血因子的系列性酶反应过程。凝血的最终产物是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二、凝血过程 ( 一 ) 凝血活酶生成 1. 外源性凝血途径 2. 内源性凝血途径 ( 二 ) 凝血酶生成 ( 三 ) 纤维蛋白生成 三、开展凝血实验的意义 开展凝血实验对临床各科的疾病诊断具有很大的意义,除了对出血疾病的筛选与诊断外,还用于血栓前状态的检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出血疾病(DIC)的实验诊断以及对各种抗凝治疗者的用药指导和预后估计等。血栓于止血不仅涉及基础医学,且与多个临床学科(包括血液科呼吸消化科心血管科神经科妇产科普通外科)的疾病密切相关。 四、临床常用的检测项目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血浆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测定()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血浆二聚体() 五、凝血测试项目的临床意义(一)凝血酶原时间PT l 正常参考值:12-16秒。 l 临床应用: 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PT 的延长s 见于: 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 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V、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的缩短见于: DIC早期呈高凝状态 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 口服避孕药 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 (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l 正常参考值:21-38秒。l 临床应用: 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 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前后之比1.5-2.5为佳。 APTT的延长10s见于: 凝血因子、缺乏症 血友病甲、血友病乙()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及凝血因子V 、X 减少和纤维蛋白原缺乏: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疽、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及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等 血循环中有抗凝药物存在:如抗凝因子或因子抗体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一些免疫性疾病。 APTT的缩短见于: 凝血因子、活性增高 血小板增多症 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人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DIC高凝期、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脑梗塞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和肾炎综合症,静脉穿刺不顺利混入组织液。 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 (三)血浆凝血酶时间(TT)l 正常参考值:11-18秒。l 临床应用: TT是反映血浆内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浆中肝素样物质的多少。前者增多和后者减少时TT缩短,否则延长。可用于肝素用量的检测。 TT时间延长s见于: 纤维增多或肝素、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SLE、肝素、肾病)以及AT-显著提高 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的增加(如DIC纤溶期) 纤维蛋白原减少 纤维蛋白原机能障碍 纤维蛋白原分子异常 尿毒症 TT时间缩短见于: 高FIB血症 钙离子存在时或标本有微小凝结块及PH呈酸性 监控:可用于粗略检测肝素抗凝治疗 (四)纤维蛋白原(FIB)l 正常参考值:24g/L。 l 临床应用: FIB即凝血因子,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纤溶亢进、重症肝炎、矸硬化和溶栓治疗时。 FIB的增加见于: 机体感染;毒血症、肝炎、轻度肝炎、胆囊炎及长期局部炎症 无菌性炎症: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尿毒症、风湿热、恶性肿瘤、风湿关节炎 糖尿病酸中毒 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症、脑血栓、血栓静脉炎、心肌梗塞、放射治疗 妇女经期、妊趁晚期、妊高症及剧烈运动后。 放疗后,灼伤,休克,外科大手术后,恶性肿瘤等。 FIB减少见于: 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萎缩 砷、氯仿、四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