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发言稿:书法的灵魂_第1页
书法发言稿:书法的灵魂_第2页
书法发言稿:书法的灵魂_第3页
书法发言稿:书法的灵魂_第4页
书法发言稿:书法的灵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书法发言稿:书法的灵魂 书法发言稿:书法的灵魂 大家好,我叫赵义帆,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 书法的灵魂 ”不要说书法,就是写字也会写死。因为颜真卿写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地方写得都不一样。每个点画都会因时、因地、甚至因心情不同而不同。所以,什么是传统,我们要梳理清楚。对于创新,就更模糊了,这也是每个书法家面临的的大问题,毕生奋斗的问题。但个别老同志不接受创新,一辈子写一个样子,认为这样才守住了传统。其实,从有文字到现代,每个朝代都在创新。没有创新,我们就不可能有文字;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现在真、草、隶、 篆等多种书体和多姿多彩的书法艺术。今天书法艺术的辉煌,这都是历代书法家们创新的结果。一、五种书体的演变 古籍记载,中国书法(文字)的书体种类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其演变过程,便是中国书法艺术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 (一)、篆书。 指秦以前书体的总称,又分大、小篆。秦统一后,李斯所创为小篆,小篆以前统称大篆(甲骨文、金文、籀文和六国古文 1、书体变化: 图形符号 甲骨文(殷商时代) 大篆(金文、籀文、2 / 11 六国古文) 小篆(秦)。 2、变化原因:占 卜记事 书写契刻。 3、变化方向:图形 线条,繁杂 简化、统一;绘画 书写。 4、代表作品: 甲骨文 殷墟甲骨; 金文 毛公鼎、散氏盘(开草篆之端),字体简约,用笔粗放,流动飘逸。西周金文,奇逸飞动,气象深穆。 大篆 石鼓文(西周宣王太史籀),体势整肃、端庄、稳健,石、字诗浑然一体,具古朴雄浑之美。 小篆 泰山刻石(李斯),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均衡。 1、书体变化:草篆(周朝末年、散氏盘) 隶书(秦末程邈,东汉成熟)。 2、变化原因:书写方便。奏章多、书写速度加快、普及性、实用性(易写、易认)。西晋书法家卫恒: “ 隶书者篆之捷 ” 。中国书法 特点:整齐易认、美观大方、富于装饰性、蚕头燕尾。 3、发展方向:繁 简,圆 方,纵 横。 4、代表作品:东汉成熟时期 乙瑛碑、曹全碑、礼器碑等。 3 / 11 (三)、草书 与汉隶同出一脉(六国文字),许慎:汉兴而有草书。 1、书写变化:隶书 章草 今草(东汉张芝变章草为今草) 大草又称狂草(晋王献之) 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唐:张旭、怀 素)。 2、变化原因:民间化、简化、速度加快。 3、发展方向:笔笔分开 笔画相连 去波 字字相连(王献之) 空间布白(现代)。 4、代表人物及作品: 、张芝:东汉,最早的草书大师,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笔画与波桀,成为今草,一笔而成。对二王影响颇深。孙过庭书谱记载,王羲之称汉魏书迹,唯推钟、张,其余不足观。东汉时期张芝墨迹 “ 寸纸不遗 ” ,现无墨迹留存,北宋 “ 淳化阁帖 ” 收有 “ 八月帖 ” 。张芝学书法很是刻苦: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 临池 ” 来于此。 、二王(王羲之 、王献之):王羲之 十七帖(今草趋完善);王献之 鸭头丸帖、中秋帖。 王献之创造 “ 一笔书 ” ,书法豪迈,气势雄伟。晋末到梁,影响超过父亲(唐帝王独钟王羲之),唐怀素、张旭便由献之而来,使中国书艺达到新的高峰。 (四)、楷书(真书、正书) 1、书体变化: 4 / 11 、隶书省蚕头燕尾 北:魏碑 唐揩(融南北为一炉,法度深严); 、隶书省蚕头燕尾 南:王羲之小楷 唐揩; 2、变化原因:规范化,笔法严谨复杂,技巧化。 3、发展方向:形成楷法(永字八法 ),楷书到唐达到顶峰。 4、代表人物及作品: 小楷: 、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曹娥碑。 、王献之洛神赋。 、北碑:郑文公、张猛龙、张黑女、石门铭。 大楷:唐四大家: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虞世南:夫子庙堂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颜真卿:勤礼碑、大字麻姑仙坛记。 ( 1、书体变化:随楷书出现。 楷书(简化、草写) 行书。 2、变化原因:实 用性(书信、手札的需要 3 发展方向:到王羲之趋向成熟。 从揩的规范 实用、艺术性。 4、代表人物及作品: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5 / 11 (六)、演变总则: 书体:繁 简(汉魏全部成熟); 书写技巧:简 繁(唐代成熟); 艺术性:单一 形式多样、流派丰富。 二、书法为什么会成为独立的艺术 世界语言有 5651 种,文字有 1880 种,只有中国、日本等几个东方国家的文字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 书法艺术。原因: (一) 、汉字 书法艺术的基础。 文字分: 、表音文字 拼音(例英文); 、音节文字 表音 +汉字(例日文的假名); 、表意文字 汉字(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汉字:方块字。点线(基本单位),方形(基本结构)。给人视觉美感和东方的文化哲理。汉字四万多,常用五至八千,为艺术表达提供了广阔天地,这是世界上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的。 (二)、文房四宝 书法艺术的条件。 1、毛笔: 、特点:尖、齐、园、健; 、笔毛的多样性; 、书写方式的多样性。 2、墨:墨分五彩。 6 / 11 3、纸:宣纸的特点、具吸水性,笔、墨和水在纸上可尽情表现。 (三)、传统文化 书法艺术的内涵。 中国,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历史文化, “ 经、史、子、集 ” 类书、丛书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反映了汉文化与西方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从石鼓文开始,将历史、文学与书法紧密结合,欣赏者既可从文字内容中饱览文学艺术的美感,又能从书法造型和线质上领略到用笔、结构、章法及气韵、神采、意境之美,构成内容、形式的完美结合。 、(四)、艺术家的个性表现 书艺的特质。 书者心画也,书如其人。书法作为抽象艺术,艺术的鲜明个性尤为重要。 钟繇:清劲闲雅;王献之:婉转流便;王羲之:遒润高古;欧阳询:风骨清雅。盧世南:潇散洒落;颜真卿:宏伟深厚;赵孟頫:温文闲雅。 同临兰亭,就有欧阳询、褚隧良、冯存素、赵孟頫之异。 总之,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最抽象艺术。要成为一名书法家,既要有学养,还要懂得艺术造型和书法艺术的审美。 三、书法艺术审美之变迁。 1、汉代之前:感性的、肤 浅的 写字、记事活动。 2、汉代末年:字型艺术(自觉的、主动的),最早的字7 / 11 型艺术家。 3、魏晋南北朝:书法史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艺术风格因人而异(魏晋书风),代表人物王羲之(千余年来的崇拜偶像)。 4、唐代: 静 颜、柳楷书(颜最大功劳是将篆融入楷书);动 张旭、怀素草书。一动一静,代表盛唐博大雄强的内在素质。 书法理论家 孙过庭(书谱)、张怀灌。书法作为一门独立艺术在理论实践上的成熟。 文字与书法艺术的矛盾:文字书写的发展方向 统一、规 范(唐尚法达高峰);艺术形式的发展方向 自由个性(唐开始进入自觉艺术)。 5、宋代:由于印刷术的普及,楷书受冷。以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为代表的宋代书法家,创出个人面貌差异很大的行书书风。宋代知识分子 “ 尚意 ” 的美学主张,使书法艺术接近自由的创造阶段。从魏晋对笔墨的斤斤计较,转变为精神内容的探索 6、元明: 元:赵孟頫掀起回到晋人去热潮。 “ 贴学 ” 泛滥,由于摹本的摹本质量低下,看不到晋人真迹,书法艺术低落;出现了(乌、方、光)的阁体书风。这是一种完全被窒息了艺8 / 11 术家生命的书体,有识之士 都极力从贴学的桎梏中摆脱出来;明末 张瑞图、黄道周、傅山、王铎等为代表的奇特书风,从帖学入手,最后作为帖学的对立面出现。没有明代帖学的泛滥,就没有晚明诸家的奇特书风。 7、清 金石学的发展,书法家们找到了避开王羲之直到明代的那个书法体系,开创了碑派书法,打出 “ 回到先秦两汉去 ” 的旗帜,是复古下的创新,书法艺术进入最多姿多彩的时代。从郑板桥到吴昌硕,艺术大师比比皆是,行草带金石味,或以行草笔法写篆隶。 清代碑派书法提高了人们的欣赏水平,鼓励人们将书法这一艺术现象放到整个历史背景上去理解。 8、近代:徘徊不定,左右为难(碑派书风、馆阁体、元明复古派),加上中外一些书法流派的影响,更混乱。但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当代书法应该给中国书法史贡献什么? 四、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 (一)、笔墨当随时代,当今时代特点: 1、经济环境: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市场经济并与世界经济接轨、融合,是百业中兴,全方位发展的环境。 2、政治环境:安定团结,改革开放,科学发展,人民富强,走向法制治国,挣破了封建主义进一步走向解放和自由、民主、平等的环境。 9 / 11 3、生活环境:分工细,信息发达,交通发达,生活方便,节奏快,不用毛笔、钢笔交流,靠电话、电子信息交流的时代。中国书法家 4、文化环境:多元文化时代。传统文化火山喷发式复苏,外来文化沧海横流般卷入。 (二)、当代书法艺术的特点。 1、书法已从写字中独立出来,真正成为一门艺术的表现形式。毛笔、宣纸已成为书法创作的专用工具。 2、鲜明的个性是评判是否书法大家的标准。 民国:齐白石 以印入书,质朴苍健,古厚雄放; 于佑任 碑入行草,大气磅礴; 李淑同 以禅入书,和祥恬谈,超凡绝尘; 谢无量 文质空灵,平淡天真; 毛泽东 以政治家的气魄入书,波澜壮阔,烂漫苍茫。 现代:没有大家。例 四川女书法家联盟成立时,四川省书协何应辉主席讲话,一再强调四川书法家要有使命感,出精品,出人才。 我们的文化使命:尽管当代书法整体上超过民国,但从出人才、出标高上没有超过民国,没有人超过齐、于、谢。现在的大家也好,名家也好,都要历史来说话。 (三)、现在应该注意的问题: 1、展览效应: 10 / 11 大尺幅:从明代开始,就已经是大尺幅。(王铎、张瑞图、徐青腾等) 2、创作设计: 沈鹏:形式就是内容,要设计。不能每天照着习惯写。古代人文书三者统一,现代只见书不见人。作品是可以打造的(最好是人、文、书三者统一)。 怎样打造:设计,反复打造,把创作的元素设计好。 ( 1)、选好内容。(楷:文静;草:奔放。) ( 2)、选好书体。 ( 3)、选好材料。纸:自己熟悉的(元素纸出效果);笔:不同纸用不同笔(唐以前无羊毫、生宣);墨:一种纸适一种墨(现在也用宿 墨)。 ( 4)、设计: 、大章法(空间感非常重要,哪个地方密,哪个地方疏,哪个地方轻,哪个地方重)。 、款文:非常重要(正文出处、时间、地点、书者、感概), 、印章:精彩的地方盖一小印,吸引读者去注意。 、形式:有行有列、有行无列、无行无列。不要只习惯一种形式。 、字法:长、扁、大小、并用。 、线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