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散文阅读专题讲学稿年级:九年级 科目:语文 主备:李梅 审批: 第 周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的基本知识;2.掌握写景抒情和叙事散文阅读的方法和答题技巧;3.完善各考点的精细化答题思路,落实得分点。4.中考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自习】1、 散文阅读知识梳理1、特点:形散而神聚。形散:选材不受限制,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神聚:无论什么内容,都要表达同一个中心。无论什么方法,都要为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服务。2.表达的情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3、常用表达方式:抒情、叙事、议论、描写、说明。4、分类: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记叙散文:以人物为中心,记事为主。抒情散文:以景物为中心,抒发感情为主。议论散文:借助某个“物”“事”说理,议论为主。5常见表现手法(写作方法):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以小见大。6.常用赏析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对象的什么特点。夸张:突出某种特点或感情。对偶:使文章句式结构整齐,具有音韵和谐的美感。排比:加强语言气势和感情的表达。反复: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反问、双重否定:加强语气,表示强调。7.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1)人物描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正面(直接)描写、侧面烘托(间接)细节描写。8.、结构方面关键句的作用:、首段或段首、篇首: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总领下文;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 、中间过渡段: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尾段或段尾、篇尾:总结上文;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前后照应,使结构更加严谨;发人深思、耐人寻味二、 常见考查题型: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或人物性格(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线索(3)把握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旨 (4)发展性考题:(1)谈启示(2)谈感受(5)精彩词句的品味及哲理性语句深层含义的品析 (6)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三、阅读一、二,完成散文阅读槭树下的家。第一课时考点一:归纳文章的要点教学目标:学习散文概括类考题答题技巧题型:1、概括景物或事物的特征。如淡竹第1题:槭树下的家第1、2题。2、概括对象的品质。如淡竹第2题。3、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如生命之芯第2题。提示:抒情散文一般以游踪为线,以物为线,以情为线。叙事散文一般以事为线,以人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一、课前自习槭树下的家(2012江西省中考散文阅读)席慕容我先是被鸟的鸣声吵醒的。是个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几十只小鸟在我窗外的槭树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声之外,还有那种小绿鸟的嘤嘤声。我认得那种声音,年年都会有一两对小绿鸟来我的树上筑巢,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能听到它们那种特别细又特别娇的鸣声,听了就让我想微笑、想再听。屋子里面还留有昨夜的阴暗和幽凉。窗帘很厚,光线不容易透进来,可是,我知道,窗户外面一定有很好的太阳,因为,从鸟的鸣声里,可以听得出它们的雀跃和欢喜。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我的窗下。仔细分辨,唱歌的人有的是坐在矮墙上,有的是爬在树上。他们一面唱一面嘻笑,那种只有孩子们才能发出的细嫩的歌声,还有不时因为一种极单纯的快乐才能引起的咕咕格格的笑声,让睡在床上的我听了也不禁微笑起来。原来,早起的孩子和早起的小鸟一样,是快乐得非要唱起歌来才行的啊!在这些声音里,我也听出了我孩子的声音,对一个母亲来说,自己孩子的声音总是特别突出、特别悦耳的。一早起来不知道有些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那么好笑的,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然后,忽然间传来一声低沉的喝止:“小声一点,你妈妈还在睡觉。”那是一种低沉而宽厚的男中音,是比我起得早的丈夫出去干涉了。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装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着他给我的关怀。在阴暗和幽凉的室内,在我们干净而舒爽的大床上,我一个人伸展着四肢,静静地微笑着。把脸贴近他的枕头,呼吸着我最熟悉的气息,枕头套的布料细而光滑,触到我的脸颊上有一种很舒服的凉意。这是我的家,我的亲人,我热烈地爱着的生命和生活。我虽然知道在这世间没有持久不变的事物,虽然明白时光正在一分一秒地逐渐流失,可是,能够在这一刻,能够在这个夏天的早上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幸福,一种几乎可以听到、看到和触摸到的幸福,我恐怕是真要感谢窗外那十几棵的槭树了。在房子刚盖好的时候就种下的这些槭树,长得可真是快,七八年前只有手臂样粗细的幼树,现在却个个都是庞然巨物了,跟着四季的变化,把我们这栋原来非常普通的平房也带得漂亮起来。它们实在很漂亮也很尽责,春天时长出好多软软的叶子,绿得逼人,一簇簇的小花开得满树,在月亮底下每一小朵,每一小簇好像都会发亮。夏天时给我们整片的浓荫,风吹过来,说要多凉就有多凉。秋来时可以变得很黄很红,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摘下一两片。到冬天的时候,满树的叶子都落了,屋子里就会变得出奇的明亮,而那些小绿鸟留下的窝巢就会很醒目地在枝桠之间出现了。孩子们爬上树去拿了下来,当作宝贝一样地献给我,小小的鸟窝编织得又圆又温暖,拿在手上虽然没有一点重量,却能给人一份很扎实的快乐。对我来说,我的这一个槭树下的家,和它的小小窝巢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啊!这个槭树下的家,就该是我多年来所渴望着的那一个了吧。不过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平房,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不过种了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春去秋来,岁月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变化,而在这些极有规律的变化之中,树越长越高,我的孩子越长越大,我才发现,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极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感动与感谢。1“我”在夏日的清晨听到了哪几种声音?这些声音各有什么特点?(6分)答: 2一年四季,槭树各有什么特点?请概括。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槭树?(6分)答: 3作者“在一个夏日的清晨感觉到了自己的幸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的幸福观。(2分)答: 4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3分)答: 二、课堂反馈与讲解(第1、2题)三、课堂训练与小组讨论,教师点评淡 竹(2010佛山中考散文阅读)苏沧桑(1)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2)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3)A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4)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志。(5)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高洁媲美。(6)松树很满足,即使干瘪的果子永远得不到更饱满的收获。(7)兰花三七,像极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据说气味能抵挡蛇对游人的侵袭。(8)被践踏的草,总是第一时间奋力挺直腰杆,挂着最底层最灿烂的笑。(9)B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10)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11)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是有飞黄腾达的可能。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12)真是空的吗?不。那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颗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13)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14)更让我惊讶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15)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16)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17)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18)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19)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0)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21)他是疯疯癫癫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22)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持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上的丰衣足食。(23)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1第(12)段说淡竹的心其实不空,淡竹“不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答案: 2.作者说淡竹就是李白,请阅读第(11)段,概括出淡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品质的内容。(2分) 答案: 四、课堂小测五、课后作业:完成第二课时课前自习文段生命之芯第二课时考点二:感知文章,把握全文的主旨教学目标:(1)把握散文中作者的情感,归纳散文的主旨。 (2)透过精彩词句的品味及哲理性语句深层含义的品析掌握散文的主旨。考点指导:题型:1.直接找出或概括文章主旨。如生命之芯第1题。 2.根据阅读感受谈启示(体会、看法)的题。如槭树的家第3题;薄暮下的刀锋第4题。 3.考查对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查对主旨的理解。如薄暮下的刀锋第1题4.考查对精彩词句的品味及哲理性语句深层含义的品析。一、课前自习:生命之芯(2008江苏省淮安市中考阅读题)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掉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坐在静静葡萄架下,仰望着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1.文章标题“生命之芯”具体指的是什么?有何寓意?(4分)答: 2.文章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写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3分)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6分)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掉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答: 二、课堂反馈与讲评。(重点讲学第1、2题)三、课堂训练:阅读薄暮下的刀锋完成第1、4题)薄暮下的刀锋(2013佛山中考散文阅读)一如大雪覆盖旷野,遮其丑陋,使其美白,风霜侵袭颜面,去其鲜润,使其粗糙,放眼望去的人与事,往往不是它的本质,譬如眼前这个人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至楼口,我说:“你且等一等。”他笑笑:“好,不急。”我住的是一楼,出门来时,见他已骑在窄凳上,工具整齐地摆在脚下。一大一小,两把刀,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心想,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接过刀,他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刀,虽光亮唬人,却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一试,果然。他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手柄一转,火星一闪,刀刃立现,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有些不耐烦:“干吗不用砂轮,不过是把切菜刀。”他说:“您这把是合金做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一把四块。”说完,他似乎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红了。脸红的应该是我,他却先红了,让我心生一丝惭愧。 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不断反复。其间,他点燃了长杆烟袋,衔在嘴上,因为温长,烟火竟断了数次。他那个样子,让我惊疑:他这是出来做买卖的吗?这把刀好了,竟用了近半个小时,看了一眼那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我说:“这一把就不磨了,凑合着用吧。”他说:“那可不成,刀既然到了我手里,就属于我。”他把刀固定,然后再点燃了烟袋,重复着既有的程序和动作。我不耐烦地进了屋,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不知为何,我总不时到临街的阳台看一眼那人。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脸色很黄,一如土地。到了后来,余晕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知他快完成工作了,走出去,掏出十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他坚决把两元毛币塞进我兜里,说:“八块钱是我的手艺,十块钱就是贪心了。”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望着匠人,突然想起一句台词,情不自禁喊了一句:“磨剪子来戗菜刀磨剪子来戗菜刀” 真有数邻人拿刀出户,没想到他却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黑,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模糊,会磨不好。”见来人近了,他说一声“再见您哪”,便仓皇骑远,一如逃。 最先来到的是教历史的张老师,他满疑惑,听我言说后,他唏嘘不已:“这就是小人物的可爱了这叫什么,这叫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1. 标题“薄暮中的刀锋”中“刀锋”的含义是什么?(3分) 2. 第段中画线语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写得非常传神,请加以赏析。(3分) 3. “我”对匠人的称呼由第段的“你”到第段变为“您”,根据文意,谈谈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2分) 4匠人拒绝多收两元的行为似乎难以理解,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阅读文本获得的启示,谈谈你的看法。(3分) 四、小组讨论后,教师评讲。五、课堂小测六、课后作业:阅读讲学稿第2页淡竹全文,完成第三课时课前自习作业。第三课时考点三:赏析句子及分析其作用教学目标:(1)掌握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2)掌握散文常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一考点指导: 考点五:从修辞和表现手法角度赏析散文语言二、题型: 1.从修辞角度赏析语句。如淡竹第3题;目光第2题。 2.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如淡竹第4题知识梳理:1、常用赏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对象的什么特点。夸张:突出某种特点或感情。对偶:使文章句式结构整齐,具有音韵和谐的美感。排比:加强语言气势和感情的表达。反复: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反问、双重否定:加强语气,表示强调。2、散文阅读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以小见大。3、文章常见的表达方式有:抒情、叙事、议论、描写、说明二课前自习 淡 竹(2009年佛山中考散文阅读)苏沧桑(1)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2)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3)A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4)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志。(5)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高洁媲美。(6)松树很满足,即使干瘪的果子永远得不到更饱满的收获。 。3本文语言优美,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 4、文题为淡竹,文章前部分却用了大量文字写其它植物,有何作用?(4分)答案: 三课堂反馈与讲评四小组讨论,教师评讲。(讲学稿第二课时生命之芯第3题和薄暮下的刀锋第2题)五课堂小测六课后作业:阅读散文目光,完成后面题目。目 光依我看,我们积攒的,主要是一些目光。为什么我们记起某些往事时,心上和身上会有温暖或滚烫的感觉?那肯定是我们的体内,存放着温暖或滚烫的目光。为什么我们记起某些场景时,心上和身上会有被碎玻璃扎伤的感觉,甚至会有锥心刺骨的感觉?你锁定这些场景,在深处找寻,一定能找到几束凶狠、敌意的目光,或者找到几缕失望、忧伤、悲凉的目光。从这些目光里,你会想起谁让你受到伤害,你又让谁受到伤害。那些好的目光,如宝石珍珠,存放在内心最重要的房间,我们经常于静夜抚摸它们,回味它们,被它们再次照拂,同时又为无法再次回到那些眼睛面前,表达谢意和敬意,而感到遗憾和痛心;而那些不友好的目光,恶意的、冷漠的,虽说时间已稀释了它们的份量,然而记忆还是时常被它们袭击,就如同跋涉过水深火热,双腿乃至浑身的骨头,难免被风湿性疼痛折磨。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比我们的理性要精确得多,理性接纳了的,被理性过滤掉的,身体和心灵都悉数收藏,而且原汁原味原质。假如你能勘探你身体内部的江河湖海和崇山峻岭,你将惊异它浩瀚的沉积和收藏,而藏得最深,保鲜保真最好的,正是那一脉脉、一束束、一道道目光。我们的体重之外,更多的,也更重的,是身体内部储藏的目光的重量。人生的质量,除了身体的质量,更重要的的,是身体内部储存的目光的质量。圣人体内,一定存放着高质量的目光。这样的目光,A如水,如雪,如虹。如星、如月、如雨、如纯棉,如黑夜的灯,如冬日的炉火,如妩媚的青山,如雨后的草叶如月光里展开的大海那深邃的沉思和悲悯,B如闪电穿透长夜又谦卑地消融于长夜我读论语.,读庄子.,读佛经,读列夫.托尔斯泰,都读到了一束束目光,他们眼睛里的目光,以及他们内心里储存的目光。圣人从目光的丛林中走过,从生灵的泪雨血河里趟过,他们的 眼睛望见了苦海的深处,望见了生存莽原上伤痛的背影。同时,他们的眼睛又与长夜远处、星空高处 某个神圣的目光对接,于是,一种深达海底又接星辰的伟大心胸展开于他们体内,发自于人的内心却蕴藏了宇宙般深广思想和爱意的目光,终于降临世间。于是,我经常问自己:你的体内该存放怎样的目光?你渴望收藏的那些好的目光是在陆续凋零,还是在陆续生长?你如何在紫外线等有害射线频频伤害的大地上,捕捉并珍藏那些美好的光线?穿过日渐破败的森林,你怎样寻找种子那暗淡的目光,在长久地与它对视之后,你是否播种它,并祈祷在雨过天晴的早晨,看见一株嫩芽,噙着泪珠,表达着胆怯的希望?我又该向生活,向历史,向覆盖着坟墓、陨石和青草的土地,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那瘦瘦的溪流、细细的泉眼投去怎样的目光?你看,那朵小小的芨芨草花就要开了。仿佛一点粗暴的声音都会让它熄灭,我该怎样以温柔的目光注视它仅有的几分钟的童年?无家可归的燕子,怯怯的降落在我的阳台,怯怯的,以公元前的方言,试探我的心思,试探我对春天的态度,我该用怎样的目光问候它或者冷落它?欢迎它或者拒绝它?我该向那山路上跋涉的身影,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雨夜里的灯火,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一直在黑夜里最高处凝视我的那些神圣的星星,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那一天一次大出血。每一天都怀抱爱的火焰而死去的壮美的夕阳,投去怎样的目光?我看见我的不远处安静的站立着的那棵柳树,它的每一根手指都在传递一种古老而单纯的情思,它嫩绿的眼神,那点化过得诗经、照拂过唐诗、抚慰过宋词的眼神,又投递到着僵硬的水泥地板上,投递到被电线缠绕被塑料包装了的生活身上,投递到被商业操纵被数字组装被技术复制的文化身上,投递到落满高分贝尖叫声的我的小小的身体上和心上,那么,我该向它投去怎样感恩的目光?是的,我收藏着来自历史、来自自然、来自生活、来自人群的各种各样的目光。同时,我投去的目光,也将被收藏,被某棵树收藏,被某朵花收藏,被某条河流收藏,被某盏灯收藏,被夜半的某颗星收藏,被近处或远处的某个心灵收藏。就这样,我们的目光,改变着白昼的光线,也改变着夜晚的品质,甚至,或多或少地,改变着宇宙的质量(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版散文2008精选集,有删节)1、第3段中加点的“这些目光”指的是什么?(2分) 2、本文运用了许多精彩的比喻,请从第6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说说你对这些比喻的含义的理解。(3分) 3、第7段在文章的结构中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3分) 4、“我们的目光,改变着白昼的光线,也改变着夜晚的品质,甚至,或多或少地,改变着宇宙的质量”,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一、槭树下的家(17分)15鸟鸣声:特别细又特别娇,充满雀跃和欢喜(2分);孩子们的歌声和笑声:细嫩,清脆,圆润(2分);丈夫的说话声:低沉而宽厚(2分)。16春天:槭树的树叶多、软、绿;槭树的花多而亮。 夏天:槭树繁茂,形成浓荫。 秋天:槭树的叶子很黄很红。 冬天:槭树的叶子都落了,小绿鸟的窝巢在枝丫间出现了。 (每点1分,共4分。如语言不够简洁,酌情扣分)这一段使用了正面衬托的写作手法,用槭树一年四季的美映衬了槭树下家的温馨和美,表达了作者对家的美好情感。(2分)17生活平凡而又充盈;家人相爱而又快乐;物我和谐而又美好。(答对两点即可给2分)(意思相同即可)18这段文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孩子的笑声比作圆滚滚、晶亮亮的露珠,突出了孩子笑声的清脆和圆润。(意思相同即可)(3分)二、生命之芯 : 1.4分,具体指作物的果实(1分)。寓意:作物的梦想、纯粹的使命、灵魂。(3分)2.3分,由十分喜爱到痛惜不已,到充满敬意。答对一个关键词给1分。3.6分,运用了比喻的手法(2分),将葡萄落叶比作不能飞的蝴蝶(1分),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葡萄落叶的形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葡萄落叶失去生命的惋惜之情(2分)。二、淡竹参考答案1.4分豁达智慧;懂得感恩;懂得爱;与朋友和谐相处;不慕名利(笑忘功名利禄)(答对4个要点得潢分)2.2分评分一:不弯腰(正直)(1分);不费心机(1分)。评分二:或答:不虚伪地赞美(不逢迎);不妥协(不讲和);厌恶污浊的世风;不委曲求全。(答齐以上四个要点满分)3.4分为下文写淡竹作铺垫、蓄势,使文章波澜起伏,衬托了淡竹的形象(答出2个要点2分),突出了淡竹的高贵品质(2分)。4.3分A用了比喻的方法(或答比喻、拟人方法,只答拟人方法不给分)(1分)生动地描写了淡竹的形象,突出了淡竹清瘦而且憔悴的特点(2分)三、薄暮下的刀锋参考答案1.3分 明指匠人在薄暮中为“我”磨的刀刃;(1分)暗含解剖自我,探求人和事的本质的寓意。(2分)。2.3分把匠人在夕照下的身姿比作剪纸(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地表现了匠人磨刀时的专注,也映衬出匠人的纯朴,同时也能引发读者的思考(2分)。评分说明:剪纸多把纸剪出物体的轮廓来展现事物的形象。文中作者把匠人工作的身姿定格,是有意突出其专注;又略去周围的种种繁杂的景象,用干净明晰的画面映衬匠人的纯朴;而这样纯净的画面也会进一步引发读者对匠人这个小人物形象的更多思考。比喻1分,专注、单纯朴实、引发思考,答对1点给1分,答对任意2点给2分。3.2分开始,“我”并不了解匠人,有所戒备、轻视,所以证据不够尊敬,用一般性的称呼,称“你”。(1分)后来,“我”对匠人有了较深的认识,对匠人产生了由衷的敬意,所以改称为“您”。(1分)。评分说明:对用“你”的理解,答出“不了解”、“一般性称呼”即可给分。4.4分示例一:选A段。(1分)A段与开头“放眼望去的人与事,往往不是它的本质”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完整。(1分)更有利于点明应该透过表面来体察人和事的本质的主旨。(1分)B段过于强调刀锋的锐利,“让人不敢直视”,显现出的敬而畏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从匠人身上得到的认识和作者要进行的自我解剖不一致。(1分)示例二:选B段。(1分)B段照应题目,与标题“薄暮中的刀锋”相呼应;(1分)很好地表达了“我”对匠人敬业、真诚等美好品质的敬意。(1分)文末已借张老师的话说出了匠人的品质,文章到此结束,会让读者更有回味的余地。所以不用补写A段。(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二生物会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闻评论写作试题及答案
- 安康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行测50题速记
- 国家能源锦州市2025秋招采矿工程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临汾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法律与合规岗
- 合肥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提升练习题含答案
- 嘉兴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电气仪控技术岗
- 衡水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安全环保与HSE岗
- 金华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安全环保与HSE岗
- 中国广电钦州市2025秋招行业解决方案岗位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稳评从业人员培训考试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度反洗钱阶段考试培训试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招聘乡村医生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收割芦苇施工方案
- 燃气入户安检课件
- 普通黄金现货购买合同8篇
- 预防静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三力测试考试题库及答案视频讲解
- 2025年河南省人民法院聘用书记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核心考点与解析
- 临时用电专项施工方案(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