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在课前 活在课中 用在课后.doc_第1页
功在课前 活在课中 用在课后.doc_第2页
功在课前 活在课中 用在课后.doc_第3页
功在课前 活在课中 用在课后.doc_第4页
功在课前 活在课中 用在课后.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前花深功 课中有活力 课后讲实践 谈谈语文教师的生命力 一个语文教师的生命力在哪里?她的生命力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我认为,教师的生命力在课堂,尤其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生命力,是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如果她坚守在课堂,活跃在课堂,坚持做教学研究,就会在学校里,在老师中,在学生中,慢慢地强化,慢慢地鲜明,慢慢地充盈在学生老师的视线之中。这时,即便这个老师没有获取什么光辉的“头衔”,但在教师中,在学生中,她的生命力已经充分显现了,她的生命力同样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我深深地、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所以,不论是在第一线,当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时候,还是当了领导做了教导主任的时候,还是评为省首届“教坛新星”的时候,我从未真正离开语文课堂。一有机会,我就走进课堂,去听课,去上课。我从来没有放弃过语文教学,从来没有放弃过语文教学研究。甚至可以说,我投入了比常人更多的精力,花费了比常人更多的心血,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倾心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语文教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说具体一点,就是上课,就是研究,就是上各种各样的语文课,就是研究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难题。教师的生命之花,正是通过这些,在课堂上绽放。在多年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我有许多体会,其中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十二个字:“课前花深功 课中有活力 课后讲实践。”一课前花深功 大诗人陆游在示子适一诗中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我们的教学,其实和写诗是一个道理,到达一定层次以后,要想有大的突破和进展,就需要许多“课堂”之外的“功夫”。“功在课前”说的就是这个。每次上课之前,我下功夫最大的,就是备课。所谓备课,我是“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先说“备教材”。“背教材”就是与文本对话,进行文本细读,读懂文本,吃透文本,找到文本的生命力所在,找到文本的神来之笔。同时,还要意识到“文本”成为“教材”之后的变化这时的文本,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文本了,它已经承载了新的任务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这里既有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总体目标,年段目标,还有本课的具体目标。因此,备教材,还要与教材的编者对话,明晰编者的编写意图。在吃透文本和明确编写意图后,进行预设编写教案,进行教学设计,寻找与教材自身相适应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再说“备学生”。“备学生”就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学生情况,找到学生的学习起点,以促成课堂的高效。我意识到,时代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虽然有大体一致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但是今天的学生,已经不同于过去的学生;外班的学生,不同于本班的学生;外校的学生,不同于本校的学生;外地的学生,不同于本地的学生你认为难以理解的,可能他们觉得很简单;你觉得很简单的,他们觉得十分费解。所以,同一种教学设计,可能在这里取得良好效果,换一个地方,换一个班级,换一些学生,就可能出现一些障碍,一些困难,上得很不顺。所以,了解学生就成了我经常做的一项工作,经常思索的一个问题。一次,我要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公开课。这是是人教课标版四上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感人故事。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感人,字里行间无不令人深切地感受到跨越时空,超越友谊,胜似亲情的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但是,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又是一个遥远的故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大的差距。这是献骨髓呀!不能不说,我们现代的孩子有许多突出优点,但是也不能不承认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娇公主,相对起来,他们比较关注自己。如何调动他们的情感,使她们进入文本,就成了本科教学的难题。我该怎么办?如何摸到学生学习的起点?我陷入了沉思。又有一次,我要上的课题是乐在杭州,意思是想叫杭州的孩子讲讲“上有苏杭,下有天堂”的杭州。这时,我考虑,学生肯定有话说。但是有一个问题,那些没到过杭州的孩子怎么办呢?凭空遐想吗?这怎么办呢?如何将学生调动起来呢?我又陷入了沉思。看来备课备课,虽然要备教材,备学生,归根结底,到了最后,还是要“备自己”这是更重要的呀!所谓“备自己” ,就是为上好这节课你做了哪些准备。平时学习是一种经常性的准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里,提到了一位历史老师关于备课的一段话:“这节课实际备课我只用了15分钟的时间,但是我一生无时无刻不都在备课吗。” 一个优秀的教师,要用一生去备课。因此,不管多忙,我都要坚持学习,学习理论,翻阅各种教育杂志。临阵上课也是学习。到了具体上一堂课的时候,我就要不但拷问自己:教材吃透没有呀?有无把握驾驭教材呀?相关的资料都查到了吗?教具呀,课件呀,准备好了没有?学生的情况摸透了没有呀?学生还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呀?等等,自己想好了应对之策吗?还有,自己有无上好课的心情?如果把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这是人人都会有的带进了课堂,那后果有时是不堪设想的?在课前,我常常把自己当作学生,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再解答问题,又提出新的问题,又解答这个新问题。在“生疑”、“解疑”、“再质疑”的反复解疑过程中,不断拷问自己。细节决定一切。我深深知道,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要潜心钻研,静心思考,下足功夫。“功在课前”是上好一节课的基本保障。如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主要做了以下两项工作:我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的事迹和照片。李政道博士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征集到23份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携带着台湾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请看他的照片,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吧!我和阜南六小的领导老师同学共同组织了一次捐赠活动:我们得知我校五年级一名学生得了白血病,这孩子在治疗期间,只要治疗结束,他都要求回校学习,尽管耽误了很多学习时间,可是他的成绩却不见下降,经了解,他在病床上也坚持学习。他他的事迹已经传开,全校师生纷纷捐款。点这笔捐款送到孩子手中,孩子及家长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能表达自己的激动。这个活动,使我们每个人都受到一次生动的教育。爱心在孩子老师是心中萌芽开花。捐赠零钱,与捐赠骨髓,虽然捐赠的一样,但是,爱心是一致的,真诚是一样的,崇高是一样的。这为理解课文的崇高精神打下了基础。在上乐在杭州的口语交际课吧,我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我自己,同时也在武汉,组织老师和同学收集杭州的资料:包括名胜古迹(如西湖新旧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柳浪闻莺、三潭映月、雷峰夕照等),民俗传说(白蛇传),特色小吃,地方特产(如西湖龙井茶,苏杭丝绸),居住环境,名人轶事,其中不仅有诗歌、童谣、歌曲、民间故事等,还有影像资料。看着资料,看着影像,我们亲身感受到了西湖之乐。我亲自多次游览东湖风景区,登上朱碑亭,将朱总司令的题词录制完毕,做成CAI;我让学生以乐在(武汉)为题,制作了许多武汉的名片,也包括上述内容名胜古迹,民间传说,特色小吃,地方特产初步“试水”,体验这类话题的难易度,做到了心中有数。我初步构想了这次口语交际课的结构,决定把武汉的东湖和杭州的西湖联系起来,创设情境、挑起矛盾作为教学的启动契机,引导学生自觉关注生活、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及话语兴趣,尽展杭州的美。以上准备,虽然只有简单的两段话,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却需要付出多少日日夜夜的辛劳啊!为了上好学写儿歌,曾反复试验,反复修改教案,在湖北省小语学会30年庆典活动上的那堂课,用的教案就是第24稿。24稿呀,你可以想想其中的辛劳。二、活在课中一个智者,贵有思想;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贵在思考。有了课前的充分准备,“活在课中”就水到渠成。“活在课中”,就是把语文课堂变成智慧课堂,成为学生和老师共同增长智慧的地方,成为学生和老师共同幸福成长的地方这是上课的一种追求。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有话可说。应为要在杭州上课,我有意识选择了“乐在杭州”这一话题,让学生“说杭州、夸杭州、写杭州”,放飞童心,使作文和 “和谐西湖,品质杭州” 的城市理念相契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教授、语文特级教师朱小石在这样点评我的乐在西湖教学:(一)对比激情,情感激活开课伊始,李老师匠心独运地创造了一个教学环境。“看东湖,夸西湖”课件中展示着武汉东湖的婀娜多姿,婆娑曼妙,不仅吸引着课堂上的孩子们,也吸引了每一位听课的老师。正当大家陶醉其间的时候,朱老总的一句诗“东湖暂让西湖好,将来定比西湖强”,此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情绪高涨,真实的生活体验被唤醒。瞧:“我觉得西湖虽然比东湖小,但西湖的传说比东湖多,比东湖优美”孩子的不服气,“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因为杭州有我们西湖”孩子的自豪感,“老师我想把这句诗改一下西湖暂让东湖好,将来定比东湖强”孩子的智慧火花,正因为情境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才让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有话可说。(二)从说学写,润物无声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李莉老师充分地发挥“从说学写”的优势,巧妙地将口语交际教学和作文教学整合,创造了课堂的精彩。“刚才有同学说西湖定比东湖强,强在哪里呢?”李老师一句巧妙的过渡一下子把学生语言的闸门打开,师生的交流渐入佳境。“老师,我来介绍西湖醋鱼”“老师,我知道飞来峰的传说”李老师被孩子们的童心、童趣感染,言语之中居然也透着一种小家碧玉式的温柔。在这种畅达的交流中,李老师依然不忘注重言语的规范,思维的求异。“你能将这句话说完整吗?”、“你们还能不能说出和前面句子不一样的”,孩子们在李老师的一颦一笑中实话实说说得充分,说得精彩,也为写得漂亮奠定了基础。(三)扶放相济,巧妙升华作文光说不练假把式。说是写的基础,只有将说写巧妙结合在一起才能奏出作文教学华彩的乐章。正当孩子们意犹未尽之时,李老师一句亲切的过渡语“你们能做一张介绍杭州的卡片,让李老师随身带着吗?”把孩子们带入了书面的表达之中。“啊!能不能把我们说的做成卡片写下来?”正当孩子们茫然困惑之时,李老师将事前对折放于孩子们桌上的纸片轻轻打开,原来纸片左边都是武汉的孩子们介绍武汉的小文章,孩子们一下轻松了许多。伴随着优美的古曲,眼前出现着一幅幅孩子们熟悉的画面,多数孩子文如泉涌,一吐为快。的确,李老师引导学生由说到写,由仿到创,由潜入深,循序渐进,既符合孩子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符合孩子们的实际。几分钟悄然而逝,正当听课老师以为点评习作就下课就下课的时候,没想到李老师又将朱老总的话出示“如果让你把这句话改一下,你怎么改?”孩子们求异思维的火花再次迸发。朱德: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定比西湖强 同学:东湖曾让西湖好,定与西湖一同强 纵观课堂,李老师自始至终给孩子们提供心灵飞扬的广阔天地,为孩子们创造自由表达的快乐氛围,不限制孩子们的思路。消除孩子们的恐惧,孩子们说得有滋有味,写的轻松有趣!我和学生确实都在成长,都在幸福的成长。我特别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曾大胆尝试“抢答式”教学,吸引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讨论,使课堂轻松和谐又充满活力。我认为抢答插话不是坏事,是学生专门听讲,积极学习,渴望参与,主动思考的结果,是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勇于尝试的表现。这是十分宝贵的心理品质和思维品质,是创新素质形成的起点。它是“活在课中”的重要体现。所谓“抢答式”教学包括三个方面:首先,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甚至不举手就可抢答,即课堂上只要学生举手发言,不管对错,教师都给予肯定,即使回答错了也要肯定他能动脑筋思考、大胆举手的主动;其次,认为自己想得好、想得对,老师又没给自己发言机会,可自己站起来说;抢答时既要抢发言机会,又要互相谦让。同时教师有意将简单易懂的问题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将难度较大问题抛给大部分学生抢答,以优生带动全班,也可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不耽搁时间,这样的机制一但形成,学生上课无心理压力,机会均等,“抢”而不乱,言之有理;最后,“活”而有序。教师灵活地驾驭、适时地点拨,学生踊跃、有条理地各抒己见。而为了能在课堂上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及时抓到发言机会就必须做好充分的预习,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主动地预习;积极、大胆地参与;细致、用心地复习”。我执教的白杨、春、可爱的草塘、我的好朋友等,就是 “抢答式”教学模式的“生本课堂”的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