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教案_第1页
高三复习教案_第2页
高三复习教案_第3页
高三复习教案_第4页
高三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愈烈的世纪。人才的高素质、多样化的社会需要迫使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几年来,随着“3+2”、新一轮“3+X”科目设置,内容和形式也不断变化,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从2003年起参加了“3+X文综/理综”、“3+文理综合+1”、“3+X”等高考科目设置改革。为了适应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改革的新形势,目前,市面上高考辅导参考书品种繁多,但是几乎没有适合“3+文理综合+1”的物理高考复习资料。为了帮助参加“3+文理综合+1”高考的学生更系统、深入、有的放矢地搞好考前复习,我们组织了一批长期拼搏在高考一线的资深教师,充分利用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复习备考经验,群策群力,深入研究,精心编著了这本高考大综合之物理复习攻略。本书内容紧扣最新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将学科知识归纳、高考考点解析、方法技巧传授和备考经验熔为一炉,从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具有严谨的科学性、丰富的知识性、鲜明的应试性和灵活的技巧性等特点。本书根据高考大综合复习的阶段性特点,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以教材的章节顺序提炼归纳考点知识网络,揭示本章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的内在联系,帮助考生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点框架,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个层面:在归纳应用知识点的基础上,针对大综合考试的试题类型,精选了试题,加强了选择题的解答技巧训练。第三个层面:在加强“双基”训练的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战演练。在试题类型设计、试题难度、内容和能力考查上都力求贴近高考大综合的水平,尤其加强了与科技和生产、生活实际的结合和应用,帮助考生深入理解知识,拓展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我们相信,只要你能认真扎实地按照这三个层面做循序渐进的复习和训练,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目录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复习4一 力4二 直线运动14三 牛顿运动定律21四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30五 机械能39六 机械振动 机械波49七 热学53八 电场58九 恒定电流65十 磁场77十一 电磁感应、电磁场和电磁波84十二 光学91十三 原子和原子核104第二部分 选择题练习111选择题练习一 111选择题练习二 115选择题练习三 118选择题练习四 122选择题练习五 126选择题练习六 129选择题练习七 133第三部分 阶段测试试题选136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阶段测试(一) 136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阶段测试(二) 139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阶段测试(三) 143高三上学期期中综合练习题 146高三上学期期末综合练习题 149第四部分 综合练习题152综合练习题一 152综合练习题二 154综合练习题三 156综合练习题四 158综合练习题五 160综合练习题六 162综合练习题七 164综合练习题八 166综合练习题九 168综合练习题十 170 第五部分 参考答案172第六部分 附录 高中物理公式180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复习一 力l 本章教学大纲内容和要求演 示力的矢量性(A)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物体的微小形变 静摩擦现象重力(A) 重心(A) 形变和弹力(A)滑动摩擦力(A) 静摩擦力(A)力的合成和分解(A) 平行四边形定则(B)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力的分解共点力的平衡(A) *力矩和力矩的平衡(A)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力矩的作用和力矩的平衡说明:1、关于滑动摩擦力,可以介绍动摩擦因数。2、关于力的合成和分解,可适当介绍锐角的正弦和余弦函数的知识。 学生实验:实验内容说 明1、长度的测量使用刻度尺、游标卡尺。3、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记录弹簧伸长与所受拉力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做出拟合曲线,写出与曲线对应的函数,解释函数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使用弹簧秤。l 本章考试说明:内容要求说明1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1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3、万有引力。重力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所受到的地球对它的引力。,重心。14、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15、静摩擦。最大静摩擦力。16、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1、关于力合成与分解在计算方面只要求会应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解。2、不要求知道静摩擦因数。l 知识体系(见下面)l 基础知识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三要素是: 。力按性质分为 等;按作用效果分为 等。力是矢量。2、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大小G=_。可以用弹簧秤测量。方向总是_。作用点在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只有形状规则且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3、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弹力产生的条件是:_。4、滑动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时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_。方向_,大小_。为_,取决于_ ,与接触面积_。5、静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阻碍作用。产生条件是_。方向_。静摩擦力是变力,它的变化范围是_,它的大小由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粗略研究中可近似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6、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遵循_。在力的分解中,分力有两个确定解的条件是_,在实际问题中力的分解的依据是_。在力合成中,两个分力的合力的取值范围是_。l 本章实验 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 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3)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 (4)用铅笔记下 。读出 。 (5)用铅笔和刻度尺在白纸上从 工 按着一定的标度做出 。用 求出合力F。 (6)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 ,读出 ,记下 。(7)比较 看它们是否相等。(8)改变两个分力的大小和夹角,再做两次实验。2、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见教材)。l 典型习题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物体从高处释放,物体在下落过程当中不再受到重力的作用B、将物体竖直上抛,物体在上升过程中所受的重力比下落过程大C、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D、一切物体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也无论是怎样运动,受到的重力都一样2、关于弹力,正确的说法是A、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受弹力的作用B、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浮力都是弹力C、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的D、两个物体接触在一起就会有弹力作用3、关于摩擦力,正确的说法是A、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B、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D、两物体接触面上的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相应的弹力方向垂直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直棒的重心一定在它长度的中点处B、 重心位置不因物体形状的变化而改变C、如果物体放置的姿态发生变化,则重心位置也发生改变D、如果物体放在某一支点上恰能平衡,则重心一定在通过支点的竖直线上5、一根粗细均匀的匀质棒按不同的对称方式悬挂于线下,如图11所示,则图中哪一种悬挂方式能使线的张力最小6、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物体在运动的时候,才受到摩擦力 B、当接触面情况一定,且不光滑时,物体受到的正压力越大,静摩擦力就越大 C、当接触面的性质和正压力大小确定后,静摩擦力就是一个恒量D、摩擦力的方向,有时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有时也可以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7、书放在桌面上,会受到桌面对它的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 A、书的形变 B、桌面的形变 C、书所受到的重力 D、桌面所受到的重力8、在已知的一个力的分解中,下列情况具有惟一解的是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并且不在同一直线上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只有9、如图12所示,滑块A在斜向下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那么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与拉力F的合力方向是A、水平向右 B、向下偏右C、向下偏左D、竖直向下10、如图13所示,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三个力作用,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 F22N,若撤去F1,则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是A、8N,方向向右 B、8N,方向向左C、2N,方向向右 D、2N,方向向左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一定有弹力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同12、如图14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稍许增大水平力F,而物体仍能保持静止时 A、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一定增大 B、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都不一定增大 C、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支持力不一定增大 D、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支持力一定增大13、如图15所示,一根质量为m、长为l的均匀长方体木料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木料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用水平力F拉木料,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料到达图示位置时,桌面对它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A、mgB、 C、 D、F14、人走路时A、前脚受到的摩擦力向前 B、后脚受到的摩擦力向后C、后脚受到的摩擦力向前 D、前脚受到的摩擦力向后15、重15N的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速度方向如图16所示,若物体受到合力的大小为10N,则水平作用力F的大小为、10N、13N、7N 、40N16、如图17所示,A、B、C三个物体叠放在桌面上,在A的上面再加一个竖直向下的作用力F,则C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作用力除了自身的重力之外还有、1个力、2个力 、3个力、4个力17、如图18所示,三根质量和形状都相同的圆柱体,它的重心位置不同,搁在两墙上,为了方便,将它们的重心画在同一截面图上,重心位置分别用1、2、3标出,设N1、N2、N3分别为三根圆柱体对墙的压力,则、N1N2N3 、N1N2N3、N1N2N3 、N1N2N318、有两个大小恒定的力,作用在一点上,当两力同向时,合力为A,反向时合力为B, 当两力相互垂直时,其合力大小为A、 B、 C、 D、19、如图19所示,弹簧秤和细绳重力不计,不计一切摩擦,物体重G=5牛,弹簧秤A和B的读数分别为A、5牛,0牛 B、5牛,10牛C、5牛,5牛 D、10牛,5牛20、一块铁m被竖直悬挂着的磁性黑板紧紧吸住不动,如图110所示,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铁块受到四个力作用,其中有三个力的施力物体均是黑板B、铁块与黑板间在水平方向有两对相互作用力:互相吸引的磁力 和互相推斥的弹力C、磁力和弹力是互相平衡的力D、磁力大于弹力,黑板才能吸住铁块不动21、如图111所示,大三角劈C置于粗糙水平面上,小三角劈B置于斜面上,B的上面又放一个小木块A,在A、B一起匀速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A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B、木块A对B的压力小于A的重力C、B与C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tanD、水平地面对C没有摩擦力作用22、如图112所示,重20牛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力F=8牛的力斜向下推物体,F与水平面成30 角,物体与平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0.5,则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24牛B、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12牛C、物体所受的合力为5牛D、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23、用两根细线a和b悬挂一个物体M, 使之静止, a和b的夹角=60 如图113所示, 缓慢移动b线上端的施力点最后使b水平, 在这一过程中M的位置一直不变.则在b线移动过程中a线与b线拉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A、 a线上拉力不断增大 B、 b线上拉力不断增大C、 b线上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D、 a线上拉力保持不变24、关于弹力,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B、轻绳、轻杆上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总是在沿绳、杆的直线上 C、两物体相互接触可能有弹力存在 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的25、翰林汇如图114所示,将一根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的两端系在两根立于水平地面上的竖直杆M、N等高的两点a、b上,用一个动滑轮悬挂一个重物G后挂在绳子上,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的拉力为T1,现将绳子b端慢慢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待系统再次达到平衡时,两绳子的拉力为T2,则A、T2T1 B、T2=T1 C、T22 C、1m乙,速度v甲v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变甲的运动状态比改变乙的运动状态难B、改变乙的运动状态比改变甲的运动状态难C、有可能改变二者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相同D、由于二者质量、速度均不等,故无法比较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力不变时,其运动状态也不变B、物体只有不受力时,其运动状态才不变C、物体速度变化率的方向总与外力方向相同D、物体运动方向总与外力方向相同3、如图31所示,用水平外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所受的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平衡力B、木块所受的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水平力F与墙对木块的正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木块对墙的压力的反作用力与水平力F是平衡力4、关于物体所受外力及速度,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所受外力为零,其速度一定为零B、物体所受外力不为零,则其速度不可能为零C、物体所受外力不为零,则其速度大小一定变化D、物体所受外力不为零,则其速度一定变化5、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超重就是物体受的重力增加了 B、失重就是物体受的重力减小了C、完全失重就是物体一点重力都不受了 D、不论超重或失重物体所受重力是不变的6、正在运动的升降机底板上放一磅秤,磅秤上放一物体,当磅秤的读数大于物体真实重量时,升降机正在做A、匀速上升 B、 匀加速上升 C、 匀减速上升 D、匀减速下降7、某人站在台秤上,当他突然向下蹲的过程中,台秤示数的变化情况是A、先变大后变小,最后等于他的重力 B、先变小后变大,最后等于他的重力C、变大,最后等于它的重力 D、变小,最后等于它的重力8、在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的电梯中,有一个质量为m的人,下述哪些说法正确A、此人对地球的吸引力为m(g+a) B、此人对电梯的压力为m(g+a)C、此人受的重力为m(g+a) D、此人的视重为m(g+a)9、大人拉小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当小孩被大人拉走时,大人拉力大于小孩拉力、当小孩赖着不动时,大人拉力小于小孩拉力、不管什么情况下,大人拉力总大于小孩拉力,因为大人的力气总比小孩大、不管什么情况下,大人拉力与小孩拉力大小相等10、 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 人跳起的瞬间,车厢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11、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物体产生向上的加速度为a ,现将竖直向上的力变为2F,则物体的加速度为A、一定大于2a B、一定等于2a C、一定小于2a而大于a D、可能等于或小于a12、有一恒力F施于质量为m1的物体上,产生加速度al,施于质量为m2的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1。若此恒力F施于质量为(ml+m2)的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应是A、a1+a2 B、(a1+a2)2 C、 D、13、如图32所示,当车厢以某一速度加速前进时,物块M相对车厢静止于竖直车厢壁上,则当车厢加速度增大时A、物块会滑下来B、物块仍然保持相对于车厢静止状态C、物块所受车厢壁的静摩擦力增大D、物块所受车厢壁的弹力增大14、如图33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着通过一根细绳连在一起的A、B两物体,mA=2kg,mB=3kg,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N,为使它们尽快运动起来,且不致使绳子拉断,所施力大小、方向为A、10N,向左 B、10N,向右 C、15N,向左 D、15N,向右翰林汇15、从水平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后最后又落回地面,在空气对物体的阻力不能忽略的条件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上升的加速度大于下落的加速度B、物体上升的时间大于下落的时间C、物体落回地面的速度小于抛出的速度D、物体在空中经过同一位置时的速度大小相等16、如图34所示,小球从轻弹簧上方无初速释放,从小球开始接触弹簧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