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377.化繁为简,取精用弘化繁为简,取精用弘 复杂资源条件和保护要求下复杂资源条件和保护要求下的的文化文化公园公园规划思路规划思路 (以杭州白塔公园为例)(以杭州白塔公园为例)探讨探讨 汪瑾 赵鹏 马仲坤 【摘要】【摘要】杭州白塔公园所在的闸口地区由古运河入钱塘江设闸于此得名,历经千年兴衰更替,如今, 多元庞杂的历史碎片在同一个时空中以不同的时态并置交错。本文通过梳理出贯穿白塔地区千年以来兴衰 演替的一条脉络:由白塔地区独特的江、城之间的地理条件所决定的“历代物流交通的重要节点”,提炼出 闸口白塔地区的独特文化意义,即“杭州经济地理版图多维时空的坐标原点文化地标公园”。由此形成 “找准脉络、归并主题、区别对待、嵌入共生”的规划思路。作为一处资源复杂、跨度久远、脉络连续、意 义非凡且独特的物质文化遗产的累积之地和再兴之所,白塔公园的规划思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关键词】【关键词】规划思路;复杂资源条件;杭州白塔公园;文化地标公园; 1 项目概况 杭州白塔公园是以白塔为核心的城市文化公园和旅 游综合体。 位于南宋皇城大遗址公园的南入口, 是杭州吴 越文化和南宋文化的交融区域, 也是京杭大运河南端真正 意义上的起点。 公园位于杭州市的主城区南部, 西湖风景 名胜区南部, 钱塘江北岸的白塔岭一带。 用地西至虎跑路、 东至规划引渠路,北至浙赣线,南至之江路江堤。公园面 积 65 公顷,整治研究范围 95.6 公顷。 (图 1)公园内遗存 丰富、类别多样,各类保护要求复杂,目标诉求多样。 设计任务书对杭州白塔公园提出的设计目标是: 以全 国重点文保单位“白塔”为核心, 历史建筑和工业遗存为重 点, 以凤凰山景区和钱塘江的旅游景观资源为基础, 把白 塔公园建设成为南宋皇城大遗址公园南部的一处历史内 涵丰富,文物保护完善,生态环境优美、服务功能齐全的 文化展示区,文物保护区,生态景观区和旅游休闲区。 可见, 建立在复杂资源条件基础上的设计目标也是多 元化的。因此,梳理和处理好多元文化资源之间的关系, 图 1 杭州白塔公园区位图 2 并且寻求一种化繁为简的思维方法以达成多元目标, 正是本案设计的前提也是本文探讨的着 眼点所在。 2 复杂的资源条件和保护要求 基地内文化资源丰富、类别多样 既有佛教题材的石塔,又有近现 代铁路工业遗存,且保护等级各异。 除庞杂的文化遗存外,钱塘江紧邻基 地南面,对基地的建设也有相应的要 求和限制。 (图 2) 基地属于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凤凰 山景区,并且是吴越文化保护区和南 宋文化保护区交汇处1,规划需符合西 湖风景名胜区和这两大保护区的保护 要求。 2.1 文化资源及保护要求文化资源及保护要求 (1)文保单位与文保点 白塔公园设计范围内有文物保护单位 2 处, 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 规进行保护。 白塔建于五代,为白色石质仿木构雕造的楼阁式实心塔, 八面九层,通高 16 米。是现存五代吴越末期仿木构建筑中最精美的 一座。 (图 3) 钱塘江大桥建于 1937 年,是中国人自行设计、监造的第 一座双层式公路铁路两用特大型桥。 (2)工业遗产 计有铁路机务车间(图 4)及其纪念雕塑、铁路机电厂 1 栋木结构仓库、樱桃山铁路宿 舍 3 栋单层建 筑。此外,包括 铁轨、 龙门吊等 相关工业遗产。 (3)历史 1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对文物古迹较为集中的区域,划出五个特色文化保护区(五代吴越文化保护区、 南宋文化保护区、佛教文化保护区、吴山文化保护区和孤山清文化保护区)和两个历史地段(北山路近代 建筑保护区和清河坊街历史街区) 。 图 2 杭州白塔公园遗存分布图 图 3 白 塔 测 绘 图 图 4 铁路机务车间内景和外景 3 地段与历史建筑 历史地段包括安家塘历史地段2。 历史建筑包括安家塘 21 号、白塔岭驾涛仙馆、白 塔岭 113 号拟保历史建筑。 (图 5)3 规划依据历史地段和历史建筑保护的相关法律法 规条例, 以及 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景区控制性详细 规划的相应控制要求。 (4)有保留价值的建筑 推荐历史建筑包括甘水巷 5 栋 2 层青砖宿舍 (二十 世纪 50 年代建的铁路职工宿舍) 。 推荐工业遗产包括铁路物资供应段 1 栋砖木结构 仓库。 (5)未探明的历史遗迹 白塔公园规划地块涉及地下文物主要为海塘遗址(有吴越捍海塘和明清海塘) ,其走向 和保存情况尚不明了,因此规划在竖向处理上需充分顾及,并为未来的考古工作做预留。 2.2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及保护要求及保护要求 根据杭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 划分方案 (杭政发199255 号 ) 中对基地设计范围内用地的相关描 述,沿钱塘江大堤为水源保护(陆 域)一级保护区,沿岸纵深 1km 为 水源保护(陆域)二级保护区,中 河(古运河)为水源保护一级保护 区,其中设计范围内的白塔岭泵房 是取水点。因此,方案需满足水源 保护的相关要求。 (图 6) 3 规划思路的梳理和归纳 面对复杂的资源条件,是一般的面面俱到,从而只是简单的“原样呈现”还是“悍然”的删 繁就简,以营造某种“理想秩序”(曾有无视铁路遗存而单纯围绕白塔做的“白塔公园”征集方 案) 。规划经过反复思考研究,最终梳理和归纳出了“找准脉络、归并主题、区别对待、嵌入 共生”四个深入步骤和五个平行策略。 2 为民国时期形成的钱塘江畔的小村庄,彼时商业兴盛有“小上海”之称,其民居建筑群是典型的杭州特 色传统民居。 3 现只留下一幢两层楼的建桥职工宿舍即白塔岭 113 号建筑。内部钢构骨架清晰可见,其为当时的建 材一并施工。 图 5 钱塘江大桥和桥工处 图 6 杭州白塔公园各类保护线分布图 4 3.1 层层递进的层层递进的四个四个步骤步骤 3.1.1 找准脉落理解复杂性 (1)基地综合分析对场地所有“存在”的思考 搜罗场地的“所有存在”,有五代时期的白塔镇江、古运河入钱塘江口的龙山闸、海塘, 有南宋至清末的航运码头龙山渡、瓦肆、老复兴街,有二十世纪的铁路站场和近现代工业, 有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居住区和创意产业园。 庞杂的历史碎片在同一个时空中以不同的时态并 置交错。 可以看到, 场地中年代最久远且意义重 大的是白塔, 保护等级最高。 从场地现状看, 体量最庞大、占地面积最多的是铁路用地, 占的比例超过 30%,如果去除山体和水体, 这个比例将 50%以上。 现状建筑中铁路单位 用地占绝对优势,有 11.5 万平方米,并且 种类丰富,包括货场、机务段、铁路职工宿 舍、铁路医院等等。 (图 7) 对规划而言,“所有存在”(包括已经消 失了的存在) 都有其价值, 它们串起的是白塔地区千年来的兴衰更替史。 细细审视, 这些“存 在”看似无序零散,实则有一条内在持续的生长脉络贯穿其间。 (2)特征提取杭州物流经济地理版图多维时空的坐标原点 这个脉络的基点就在于白塔地区所特别拥有的南江、北城之间特别的区位地理条件。 看白塔地区的演变, 包括白塔的兴建、 铁路单位的选址于此, 均离不开钱塘江与杭州的关系, 更离不开本地物流组织与杭城经济发展的关系,其最终成就了基地“杭州物流经济地理 版图上的多维时空坐标原点”,既促进了古时杭州与钱塘江的水运,也奠基了作为近代工业 文明曙光的铁路,同时也直接刺激了钱塘江大桥的兴建。其意义主要体现在: 钱塘江与古运河的交汇之地(钱塘江沿线) 与千年白塔相邻的是中河入钱塘江口, 也是千年古运河的起始点, 古运河入钱塘江设闸 于此,“闸口”随成为这一区域的代名词,故白塔又名“闸口白塔”。钱塘江与江南运河航运的 发展,是古代杭州社会经济繁荣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左江右河,是杭州航运的基本格局,并 促进杭州在唐以后成为江南重要的水运中心与对外交流中心之一。 江墅铁路与杭江铁路的衔接之地 江墅铁路是浙省的第一条铁路,起于闸口,经南星桥、城站、艮山门,终于拱宸桥,是 中国第一条最长的商办铁路,由爱国实业家汤寿潜主持。杭江(浙赣)铁路是 20 世纪长江以 南最重要的, 也是民国时期唯一的一条东西向铁路交通大动脉, 同时也是国民政府时期省营 铁路的先导。建成以后的杭江铁路与沪杭甬铁路(江墅铁路是沪杭甬铁路的一段支线)一起 图 7 现状用地图 5 构成一条人字形线路,开始取代大运河与钱塘江水上交通主干线的地位6。 钱塘江江南与江北的连接之地 当江墅铁路和杭江铁路通车之后,为沟通货运,跨江修桥势在必行。钱塘江大桥由茅以 升设计,是中国人自行设计与施工的第一个铁路公路两用桥。 3.1.2 归并主题整理复杂性(一) 将多途径搜集的白塔公园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进行分类整理, 按照主题进行归并, 可归 并为白塔主题、老闸口站主题、杭江铁路主题和大桥建设主题。并在这四大类主题下进行附 属主题的细分。 表 1 杭州白塔公园设计主题与现状资源一览表 主题主题 附属主题附属主题 相应资源相应资源 概况概况 白塔主题 白塔 白塔 白塔成为钱塘江畔的地标,为往来船只导航。 水运要津 潮位表 船只来往繁忙,为保证航运安全,北宋时制定钱 塘江潮位时间表,是世界上最早的候潮表。 南宋地经 白塔的埠岸是上八府的士民由钱塘江进临安城的 必经之路。南宋商人设摊卖“地经”,上标有各地 到首都临安的里程。 龙山市(瓦肆) 南宋龙山市是当时郊区的著名镇市。 海塘 有待考古探明 各朝代为保护海岸免受海潮侵蚀修筑。 古运河起始点 龙山闸 中河入钱塘江口 老闸口主 题 知青闸口送别 知青 文革期间, 从闸口站开出杭州 25 趟知青专列中的 24 趟 铁路机务段 杭州机务段 1912 年在闸口建厂,在杭州物流发展中起到重要 的作用 杭江铁路 主题 杭江铁路 闸口站 闸口是杭江铁路与江墅铁路衔接之地 江墅铁路起点站 闸口站 1906 年省内首条自建铁路江墅线由闸口至拱宸桥 钱江大桥 主题 建桥 白塔岭 1-13 号建筑 为建桥时桥工处所在 白塔岭下 是主要施工与存放造桥物资的地方(图 8) 守桥 守桥部队 部队所在用地为保留用地 3.1.3 区别对待整理复杂性(二) 针对各种保护级别的历史文化建、构筑物,设计分别采用了 3 大对策: 图 8 白塔岭下是建钱塘江大桥时主要施工和存放造桥物资的地方 6 (1)文物保护与展示整体保护、最小干预 白塔的破坏是加速的。在其建成的近千年时间里,虽然受到一定程度的自然风化,但其 损坏程度是比较有限的, 进入工业化时代后的近一百年来, 由于受酸雨以及含有大量粉尘的 空气的污染,其受损程度日益严重。根据白塔的具体情况,我们提出“整体保护、最小干预” 的保护措施包括白塔本体的保护和外部环境适宜塑造。相应做好清理风化物、添实裂缝、灌 浆加固、断裂部位的机械锚固等工作,并做好防风化保护和日常监测工作,适时采取对应措 施。 (2)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积极保护、有机更新 公园现状用地中有多达 2.45 万方的工业遗产保留面积,占现状总建筑面积的 53%。基 地保留的工业建筑遗存分为三片一点:一点为白塔岭拟保护建筑,三片为铁路闸口仓库、铁 路机务段和铁路机电厂。规划以三片工业建筑遗存的不同结构、肌理和立面韵律为基础,分 别赋以符合其气质(如铁路博物馆、知青博物馆、创意办公区等)的使用功能,进行改造和 再利用。 (3)文化线索贯穿与展示谨慎选择、有效传达 基地内部存在着一定的文化遗存和大量的文化线索,如海塘文化、钱江水运文化、铁路 建设文化、大桥建设文化等内容。在部分遗存有限或者不明的情况下,“谨慎选择、有效传 达”是规划采取的策略。 进行主题归并后,规划将“白塔主题”、“老闸口主题”、“杭江铁路主题”和“钱江大桥主 题”按照现状资源所在、以主题园的形式进行布局和主题的文化传达设计,通过“故事盒子” 的形式演绎附属主题。 3.1.4 嵌入共生接续复杂性 今天的闸口白塔地区,开始了历史遗存与公园的“跨界合作”,二十一世纪之后的杭州白 塔公园将是串连两大风景文化板块的城市旅游综合体。 如果说“找准脉络”、 “归并主题”、 “区 别对待”主要立足的是对于现有遗存态度的话,那嵌入共生就是推陈出新,结合现代社会的 多样需求,运用现代文明的技术和成果,从大区域的整体发展着眼,嵌入新的内容包括 完善功能设施、饱满景观布局、强化周边联系等等。填写现代的故事,场所亦以在生生不息 中不断生长,延续其生命和能量。 3.2 五五个个策略策略 规划在以上四个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 (1)以“时运”为纲强调“原点空间”的坐标作用 纲举目张,串联历代杭州物流演变脉络,活化场地历史。 (2)以人文为核强调文史空间的“在地”作用 通过对“在地”资源的整理、盘活,突出并强化白塔及白塔地区的内在文化特质。 (3)以公众为本强调公共空间的融同作用 7 通过连续公共空间设置来融同基地,同时融入新的功能,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4)以创意为基强调创意设计的“活化”作用 包括对基地特征的创意理解和创意表现,通过艺术空间和趣味空间的塑造,激发、活化 人与基地的现实联系。 (5)以自然为底强调绿色空间的中和作用 最终通过饱满的绿色空间来中和、亲和场地,实现场地的基本面貌的整合。 4 规划成果 4.1 主题主题 规划提炼“吞吐时运,呼啸传奇,与古为新,创意复兴闸口白塔杭城经济地理版图 的多为时空坐标原点”为杭州白塔公园的主题。 4.2 空间模式和功能分区空间模式和功能分区 根据资源属性及可达性初步判 断基地的公共属性分区,形成“一带 三区”的“山”字形空间模式和功能分 区: (图 9) 一带:“滨江公共文化游览带”; 三区:“虎跑路生态休闲服务 区”、“洋房山生态观光区”、“安家塘 历史地段及创意产业区” ; 4.3 布局结构布局结构 根据具体地段特点、 文物保护紫 线、 水源保护蓝线、 及其他管制线而 有的建设控制分区、 视廊要求, 在空 间模式和功能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 形成: (图 10) 一核白塔核心; 二轴东西向的文化游览轴 和南北向的休闲服务轴; 五园白塔园、 闸口园、 杭江 园、大桥园、解放园; 三片区创意产业片区和其他两片区的布局结构; 5 小结 作为跨度久远、脉络连续、意义非凡且独特的物质文化遗产的累积之地和再兴之所,白 图 9 杭州白塔公园功能分区图 图 10 杭州白塔公园布局结构图 8 塔及其周边地区将共同成为一处杭州独特的文化地标公园。文脉的多元导致文化遗存的多 元,需求的多元又导致规划目标的多元。如何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 重时代,化繁为简、取精用弘,这就是本次规划的着力点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年代久远意义重大的国保单位,经历了 岁月沧桑风采不再,往往保护要求严格,有时现实感官不占优势。同时年代较近体量庞大占 地面积广大的现代遗存(比如本案中的铁路工业遗存)往往感官冲击力强,可塑性大。国保 单位是核心, 现代遗存是重点, 那么如何把握两者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