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工艺中的新型刻蚀技术_ICP.pdf_第1页
半导体工艺中的新型刻蚀技术_ICP.pdf_第2页
半导体工艺中的新型刻蚀技术_ICP.pdf_第3页
半导体工艺中的新型刻蚀技术_ICP.pdf_第4页
半导体工艺中的新型刻蚀技术_ICP.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l期 红 外月 刊 半导体工艺 中的新型刻蚀技 术 IC P 王晨飞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上海 , 200 08 3)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 电导祸合 等 离子体(Ie p 一 I nd u etive e o u pledP la sm a )刻蚀 技术的基本原理及 相关工艺设备机构 .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ICP技术 的发展 现状和发 展趋势 , 对其在光 电子 器件 、 半导体 氧化物 、 m 一 v 族化 合物等方面的应用作了一些 简要介绍 . 关镇词 ICP 等离子体 蚀刻 1 引言 离 子束刻蚀是利用离子束轰击固体 表面的 溅射现象 , 对图形进行剥离加工 的一种微细加 工 工艺 . 1965 年 , B ro ers 刻出T o . 25拼m 的金 铂线条 , 首次显示了这种工 艺 的超精细 加工能 力 . 2 0世纪7 0年代 , 随 着固体器件 向亚 微米 级 线宽方向发展 , 这 种工 艺 引起 了人们的高 度 重视 , 被广泛用在 超 大规 模 集成 电路 、 动压气 浮轴承 、 声 表面波器件 、 磁 泡存 储器 、 集成 光 路 、 电荷 藕合器件 、 计量 光栅 、 高频压电晶体器 件 、 热电探测 器以及透射 电子显微镜准备的样 品等各领 域 . 离子束刻 蚀和其他腐蚀工艺相比 , 具 有以 下特点 : (l )具有超精细加工能力 ; (2) 对任何 材料均 可腐蚀 ; (3 )可以控制蚀刻图 形的侧壁倾角 ; (4)对抗蚀剂 图形缺陷 (渣滓 、 粘附 、 条纹) 不敏 感 ; (5)具有很好的重复 性及一致性 ; (6)衬底浸演在 等离子体中 , 工作温度低 、 气压低 ; (7) 离子束能量与气压无关 . 在很宽 的范围 内 , 电流密 度与气压 、 电压无关 ; 美国生产刻 蚀机 的主要 厂商 LAM 和 AM公 司在 2 0世纪8 0年代末开始进 行I C P 的研究工 作 , 并在2 0世纪o o年代初 先后推出了高密度 电 导祸合 等离子体刻蚀机 ( I CP 或TCP ) . 其基本工 作原理 就是 利用 绕在细玻璃管上的螺旋状线圈 通以射频 电流来引发放电从而产生等离子 体 . 它很 早便被 应用于聚合膜的制 备及 垂直层流灰 化等加工处理中 . 由于利用电导韧合型放 电很 容易获得 低压力 、 高密度 、 大口径等 离子体 , 故 ICP又受到了更多关注 . 按射频天线形状 , 最近 开发的I C P 可分为 圆筒型螺旋天线 I CP 、 平面 型螺旋线圈ICP(它们的 特点是线圈均设置在等 离子体真空室外面) 以及插入式线圈I CP ( 其特 点是天线线圈插进 等离 子 体 内部)三类 . 除此 之外 , 还有一种是 在圆筒型螺旋 线圈外侧放置 一接地的 圆筒型导体构 成共振器的 螺旋 共振器 ICP(基本上与圆筒型螺旋天线 I CP 同类型) . Z lcP 刻蚀技术 2 . 1 刻 蚀技 术 介绍 通常 , 刻蚀技术分为湿 法刻 蚀 和 干法刻蚀 两种 . 湿法 刻蚀是通过使化 学溶液与被 刻蚀材 料产生化学反 应而去 除被 刻 蚀物质 的方法 . 湿 法刻 蚀的特点是各向同性 , 会 有侧 向腐蚀而产 收稿B期 : 200 4一1 1一5 作者简介 : 王晨飞(197 6 一 ) , 男 , 天津人 , 现 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 主要从事Mc T焦平 面探测器工艺研究 . IN FR RED (Mo N TH贾) / J N 20 05 红 外月刊 20 05年 生钻蚀现象 (u nd e rc u t) , 从而导致线宽失真 . 特 别是微细线条的光 刻更 为困难 . 因而 在微细 加 工中 , 湿法 刻 蚀已逐渐被干法刻 蚀 所 替代 . 干 法 刻蚀是利用辉光放电的方 式产生包 含有正 、 负离子 、 电子 、 高度化学 活性 的 中性原子及自 由基 在内的等离子体 , 从而去 除衬底材料上需 刻蚀 的部 分的 . 随着IC进入 深亚微米时代 , 线条变得越 来 越细 . 一些工艺 结构 , 如深槽回填平 坦 化 、 侧 墙 自对准隔离 等工 艺的应用 , 已使图形转 移的 概念 超 出了光刻工艺的范畴 , 可以直接通过薄 膜 淀积和等离 子刻 蚀的结合来完成上述工艺 . 另一方面 , MO S技术的发展及MEMS和光波 导等技术的需求 , 对氮化硅 、 氧化硅 、 多 晶 、 金 属层 、 1 1 1 一 v 族 半导体和合 金等不同物理材 料 的刻 蚀 提出了更 高 的要求 . 另外 , 虽 然等离 子 刻蚀技术已成为当今半导体工业 中使用频 率最 高的工艺 , 但由于等离子刻蚀技 术本身涉及物 理 、 化学 、 机械和自动控制等多学科 , 而 且刻 蚀的工 艺结果又与工艺气体的种类 、 流量 、 配 比 、 反应压力 、 功率 密度和设备 结构等诸多因 素有 关 , 因此 , 可以说 等离 子刻蚀技术是 微 电 子工艺中最复杂 的工艺 . 也正 是 基于以上两 个 原因 , 各设备生产厂家都在 针对不同的刻蚀对 象 , 研究生产不 同的等离子刻蚀 系统 , 如S urf a ce T e chno lo盯Sy ste m sP LC (STS) 公司 除传统的砒E 刻蚀系统外 , 还制造了I C P 系统 , 又在I CP系统 的基 础上制造出了用于高 深宽比硅刻蚀的 ASE 系统 、 用于 5 1 0 2 刻 蚀的AOE系统和用于m 一 v 族刻蚀的ICP系统 . 本文从干 法 刻蚀的基 本原 理 出发 , 阐述干法刻 蚀技术在硅 、 二氧 化硅 、 抓化硅 、 金 属 、 金 属化 合物 、 m 一 v 族化合物等 各种材质上 的应 用 . 干 法 刻 蚀又可分为 物 理 性刻蚀与化学性 刻蚀 . 物理性 刻蚀 是利用辉光 放电将气体如氢 (A r) 解 离成 带正电的离 子 , 再 利用偏压将离子 加速 , 使其轰击在被 刻蚀 物 表面 上 , 将被刻 蚀 物质原子击出 . 此 过程完全是物理上的 能量 转 移 , 故谓之物理性刻蚀 . 其特色在于有很好 的方 向性 , 并可 获得接 近垂直 的刻 蚀轮廓 . 但 由于 离子是全面均匀地溅射在晶片上 的 , 光 刻胶与 欲刻蚀 材料两者会同时 被刻蚀 , 因而刻 蚀选择 性偏 低 . 而 且被击出 的物 质并 非挥发性物质 , 这些物质容易再沉积在 被刻蚀薄膜表面及侧壁 上 . 因此 , 以完全物 理 方式 的干刻 蚀方法 , 在 超大规模集成 电路(v Ls l )制造过 程中很少被使 用 . 而化学性刻蚀 , 或 称等离子刻蚀 , 是利用 等 离子将刻蚀气体解离产生带电离子 、 分子 、 电 子 及反应性很强 的 原子团的 . 此原子团扩散到 被 刻蚀薄膜表面 , 与被刻 蚀薄膜 表面原子反 应 形 成具 有挥发性的 生成物 , 并被 真空设备抽离 反应腔 . 由于此反应完全利用化学反应完成 , 故称为化学性刻蚀 . 此刻蚀方式与前面所述 的 湿 法刻 蚀类 似 , 只是反应物 的状态从液态变成 了气态 , 且以等 离 子来促进反应速度 . 所以化 学性干 法刻蚀有 与湿法 刻蚀类似的优缺点 , 对 掩膜 、 基底有较高 的选择比 , 且也有各向同性 刻蚀现象 , 所以在半导体制程中 , 纯化学刻蚀 通常在 刻蚀不需 图形转换的 步骤中应 用 , 如用 于光刻胶 的去除 . 使 用最广泛 的方法 是结 合物理性的离子轰 击 与化学反 应 的刻蚀 . 此 法兼具各向异性 与高 刻蚀选 择比的 双重 优 点 , 刻蚀主要 由化学反应 来完成 , 这样 可以获得高 选 择比 . 加入离子轰 击的作用是 : 将 被刻 蚀材质表 面 的原子键 结破 坏 , 以加速反应速 度 ; 将再沉积于被刻 蚀表面的 产物或聚合物 打掉 , 以便 使被 刻蚀表面能 再与 刻蚀气体接触 . 而各向异性刻蚀的形成靠 再沉 积的产物或聚合物 , 沉积在刻蚀 图形 上 , 在表面 的沉积物可被 离子打 掉 , 刻蚀可继续 进行 , 而侧 壁上 的沉积物因未受离子轰 击而被保留下来 , 这样便 可阻隔刻 蚀表面与反应气体的接触 , 使 侧壁 不受刻蚀而实现各向异性刻蚀 . 常用的刻蚀设备有反应离子刻蚀机(I U E) 、 磁场强化反应离 子刻蚀 机(MEI U E) 、 电子回旋 共 振式等离 子 刻蚀 机(ECR )和电导祸 合等离子 刻 蚀机 (ICp) . 2 . 2IC P 的设 备结构 图 1 所示为电导辆 合等 离子刻蚀机(I C P) 的构 造 . IN F R RE o (Mo NT HL Y )/ J A N2005 第 1 期红 外月 刊 气体入口 陶瓷工艺腔 工艺高度 晶圈/样品 一 业s c 兼容阴断阀 沮控管(下电极密封) (背面加压) 图 1 电导报合 等离子刻蚀机( l CP ) 的构造 在反应 器上方 有一介电层窗 , 其上方有螺 旋缠绕 的线圈 , 等 离子体就是 由该感应线圈在 介电层窗下产 生 的 . 此等 离子 产生的 位置 距 离 晶片只有几个平均自由路径 , 故只有少量的等 离子体密度损 失 , 因而可获得 高密度等 离子体 . 2 .3 ICP 刻蚀的基本 机 理 ICP 刻蚀过 程中存在十分 复 杂的化学 过程 和物理过 程 . 其中化学过程 主要包 括两 部分 : 其 一是刻蚀气 体通 过 电感辆合的方 式辉光放电 , 产生 活性游离 基 、 亚稳态粒子 、 原子等以及它 们之 间的 化学相 互作用 ; 其二是这些 活性 粒 子 与基片固体表 面 的相互作用 。 主要 的物理过程 是离子对基片表面的轰 击 . 这 里的物理 轰击作 用 不等同于溅 射刻蚀 中的纯 物理过程 , 它对 化 学反应具有明显的辅助作用 , 它可以起到打断 化学键 、 引起 晶格 损伤 、 增加附着性 、 加速反应 物 的脱 附 、 促进基片表面的化学反应及去 除基 片表面的非 挥发性残留物等重要作用 . 对于刻 蚀 过 程中 的三个阶段 : (l )刻蚀物质的吸附 、 (2)挥发性产 物 的 形成和( 3) 产 物的脱附 , 离 子 的轰 击都有 重 要影 响 . 在不同情况下(不同 的 刻蚀气体及流量 、 工 作压强 、 离子能量等) 离子 轰击对刻蚀 的 化学 过程的加速机 理 可能有所不 同 . 人们认为离子轰击机理主要有以下三种 : 一 是 化学增强物理溅射 . 例如 , 含氟的等离子体 在硅表面形成 的s i Fx 基与元素s i相比 , 其键 合 能比较 低 , 因而在离 子轰击 时具 有 较高的溅射 几率 , 所以刻 蚀的加速是化学反应使得物理溅 射作用增强的结果 ; 二是损 伤诱 导 化学反应 . 离 子 轰击产生 的晶格损 伤 使基片表 面与 气体物 质的反应速 率增大 ; 三是 化 学溅射 . 活性 离子 轰 击引起 一种化学反应 , 使 其先形成弱束缚的 分子 , 然 后从表面脱附 . 当利用 ICP 刻 蚀技术 , 并以碳氟聚合 物气 体(例如C 4 F S ) 作为主要刻蚀气体 刻蚀硅时 , 在 稳定的 刻 蚀 状态下硅表 面 会形成比较厚(Z n m 、7nm) 的聚合物薄层 , 绝大 部分离子不能直接 轰击到硅表面 上 . 在 这种情况下 , 离子轰 击主 要有两方面的作用 : 一是促 进 F 离 子在聚合物 中的扩散 , 加快 F 离子和 聚合物 的反应 速度 ; 二是使聚合物薄层表面的聚合 物分子断裂和脱 离 . 以上两种作用都可以使得硅表面 的聚合物 减薄 , 促 进刻 蚀速率的增 加 . 2 . 4 ICP 刻 蚀参 数对刻蚀结果的影响 目前在半导体工艺 、 微机械 (MEMs ) 、 光 波导制造等领域中常见的刻 蚀工 艺有硅刻蚀 、 二氧化硅刻 蚀 、 氮 化硅刻蚀 、 金 属和合金刻蚀 以及m 一 v 族刻蚀 . 一般 来讲 , 在 干 法刻 蚀工 艺 中 , 有 许 多工艺控 制 参 数制约这 个 工 艺 的好 坏 , 使工 艺有很大的发挥余地 , 也使干法 刻蚀 工 艺比湿法 复杂得多 , 以下给出了制约各种工 艺控制参数的因素 . 1 . 电学参数 , 包括电源 、 频率 、 电子偏压 : IN FRAR E D (Mo NT H 济)/ J N 200 5 红 外月刊 2005 年 2 . 环境参数 , 包 括压力 、 温度 、 气体 选用 与分配 、 气体流量 、 磁场强度 ; 3 . 设备 参数 , 包 括 电极面积/形状 、 反应 腔几何形状 、 反 应腔材 料 、 反 应腔体积 、 电极 材 料 、 气体配比设计 . 在 实际反应过程中 , 这些 因素都会有它积 极 的一面 , 也有 负面 影响 的一 面 . 如何进 行选 择和 配备 就成了人们苦心钻 研的课题 . 例如 , 干法 刻 蚀气体的搭配 . 其 次 , 反 应生成物 也是 必须考虑的 重要 因素之 一 , 因为固态生成 物会 导致刻蚀停止 . 下面列出 干法刻蚀反应所生成 的一 些反 应物 . Si l i c o n (硅) : 51(s)+F(g)一SIF x (g) 51(s) +CF z (g)咔SIF x (g) +C(s) 51(s)+CI(g)一SIC玩(g) 51(s) + B r (g)一 SIBr x (g) Si lic o nDi喇de (二氧化硅) : 510 2 (s) + F(g)叶SIFx(g)+O(g) 510 2 ( s ) +CF z (g)一 SIF x (g) + C O(g) suic o nNit r id e (氮化硅) : SisN (s ) +F(g)叶SIFx (g) + N(g) Si3N 4 ( s ) + CF(g)一SIF x (g) + CN(g)(o rN Z , HCN , CN 一) Si3N ; (s) +CI(g) 一SICl x (g) +N(g) A】 u min n u m (铝) : AI(s)+F(g)叶A IF 3 ( s ) AI(s)+C I(g) o r C12(g)一A12C16(g) A I(s)+A12C16(g)一 F u rt h eret c h ing Ib刀罗te n (钨) : W( s ) + F(g)叶WF x (g) w(s)+ CI(g)一WC玫(g) photo r e sist (光致抗 蚀刻) : P hotor e si s t+ O(g)一C0 2 (g) + HZO(g) ICP 刻蚀技术 作为一 种商业 化的技术 , 要 求刻蚀效率和刻 蚀 稳定性高 , 刻蚀效果的重复 性好 . 而要 达到这些要 求 , 刻蚀腔室内壁 的情 况就显得十分重要 . 在刻蚀的过程 中 , 腔室 的 侧壁上难免会形成聚合 物和/或反应生成物薄 层 . 侧壁上 的沉积物会 对活性离子和电子在侧 壁上的碰撞 、 吸附和复合产生影响 , 而且侧 壁沉 积物 一般 会形 成绝缘薄膜 , 从而影响电磁场 , 进而 影响等离子体性 质 . 这些沉积物 达到 一定 厚度时 , 甚至可能会形成颗粒污染 , 从而损坏 刻蚀表面 . 在刻 蚀过程中 , 腔 室侧壁上 沉积 物 的离化再聚合会给刻蚀 断面轮廓的控 制带 来不 利影响 . 清除腔室侧壁上的 沉积 物对于刻蚀稳 定性和重复性的 影响十分重要 . 利用物理 方法 清理腔室的效 率低 , 并对腔 壁有损伤 . 利用合 适 的气体进行等 离子体 腔室清洁是比较好的方 法 . 刻 蚀硅或 者二氧化硅时 , 腔室内的 沉积物 主 要可以分成两大类 : 一类是以由碳 氟聚合物 气体引人的碳氟聚合物为主的沉积物 , 这种情 况下 用 0 2 作为去除沉 积物的气 体可以取得很 好的效果 ; 另一类是以氯基 、 滨基以及其它刻 蚀气体与被刻蚀 材料的反应生成 物为主的沉积 物 . 用 SF 6 或 SF 6 /0 : 作为去除沉积勿的刻 蚀气 体可以取得较好的效 果 ,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必 须对沉积物进行彻底 的 清除 . 如果有残留 , 那 么结合在 沉积物 中的 F 会在以后的刻 蚀过程中 释放出来 , 对刻 蚀的结 果会产生 不利 的影响 . 在 对腔室侧壁进行清洁后 , 采用一些方法让侧 壁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 , 可以明显提 高刻蚀效 果 的重 复 性 . 在一些情况 下 , 侧壁留下 的残留 物 的去 除则比较困难 , 可能 需要使用等离子体 化学去除方法才能达到满意 的效 果 . 3 I CP 刻蚀技术 的一些应用 3 . 1 二奴化硅 (5 1 0 2) 的刻蚀 当今半导体工艺中 , 5 1 0 2 的干法刻蚀主要 用于接触窗和金属间介电层连接孔 的各向异性 刻蚀 . 由于介质层不是很厚 , 一般都使用I U E 刻 蚀系统 , 靠氟碳化物气体来进行刻蚀 . 依照 C/F 比模型理论建立的工艺可以很好地解决5 1 0 : 刻 蚀问题 , 其刻蚀过程如 下 : CF 4 一ZF + CF Z 510 2+ 4F+ 斗SIF ; +20 510 2+ ZCF Z 叶SIF 4+ 2C 0 51+ZCF Z 一SIF 4+ ZC IN FR R E D (M o NTH L Y )/ JA N20 05 第1期 红 外月 刊 在 CF + 中 加 入 适 量 氢 (H Z) 可以提 高5 10 2 与S i刻蚀选 择比 . 在MEMS和光波导工业 中 , 由于 5 1 0 2 刻槽要 求比较 深 , 一般都采用I C P 刻 蚀系统 . 那么与I U E 系统进 行比较 , I C P 系统 有 什么优点呢 ? 首先是掩 膜选择 性好 , 可做亚 微米工 艺 , 其次是CD控制精确 , 有较高 的深宽 比 , 可做深刻蚀 . 这 是因为ICP具 有高密度 等 离子 产 生 , 可 改变 自由基的比例 , 还可通过 H Z 来调整 F/C比 . 但I C P 也存在着 一个间题 , 即 反 应 聚合物颗粒 i 等会残留在反 应 腔及 其它管 道中 , 直接影响 工 艺的进行 . 对此 , STS 公司 的Mu l t i P le x A OE 刻 蚀系统做出 了很 好 的解决方 案 . 3 .2 在 ICp 中反应性 离子刻蚀 p b(Z r 二T il 一二)03 薄膜 铁电薄膜在 高密度存储器件 中已受到极大 关注 , 如动态和永久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件 、 红外 传感器 、 电光元件等 . 韩国的科研人员利用高密度 电感栩合 等离子 体 ( l CP)研究了用C 1 2 /c ZF。/ A r 气体组合对 P zT(Pb(z r 二 T i l一二)03 )薄膜进行 的反 应性离子刻蚀 . 研究了刻蚀与刻蚀参数包括线 圈 RF 功率 、 施 加在基体上 的DC偏压 、 气压等 的关系 . 根据刻蚀率 、 刻蚀选 择性 、 刻 蚀轮廓和 刻蚀各向异性 , 研究了膜的 刻 蚀特 性 . 通过分 析相 同刻蚀条 件下 、 不 同刻蚀 时 间刻 蚀 的 P zT 膜的表面组 成 , 试图了解 PZT 膜 的刻蚀机制 . 最后 , 作为对高密度 存储器件 的应用 , 在 Pz T 膜上刻 划 了精细的 图案 . 3 .3ICP 法去 除刻蚀后 的聚合 体 在干法 去胶系统里 , 等 离子体能量 、 工艺 气体和 晶圆温 度是去除刻蚀产生的聚合体的重 要因素 . 电导藕 合等 离子系统 ( l CP) 可以更好 地去 除这些聚合 体 , 能在生产中大大 节约溶剂 的消耗 , 甚至省去湿 法去 胶 工艺 . 刻蚀 工 艺 中聚合体的形成 , 对于控 制有图 案晶圆的线宽 (CD)是很必要的 . 然而 , 去 除这 些 聚合体却是 困难的 . 在一般的 IC 生产中 , 先 是用氧的等离子系统 剥离光刻胶 , 然后用 湿法 工 艺 去掉聚合体 。 这 样 就 需要大量 的溶剂 , 加 上传送和处理费用 , 花费是很昂贵的 , 并且还 可能对环境产 生危害 . 一种更 有成 本 效益 的方法就 是使用等离子 干法 去胶工 艺 . 它是在 标 准 的等 离子系统里使 用含氟的气体 , 可在 P o ly 和 Co nta c t 等刻蚀后 聚 合 体的去 除获得很好 的 效 果 . 然而 , 在其它层 象金属 、 钝化层 、 V i a 等会 受到限制 , 主要是因 为在这 些 层刻 蚀 后 , 聚合体会 包含一 些无 机元 素 , 比如铝 , 它不会挥 发成气体而脱 离 . 而且 , 在传统的反应温度下 , 氟也会侵袭到连接这些 层的 Ba de r 和 A R C 材 料 (比如T I N) . 最终 , 如果 在 标 准温 度下 剥离光 刻 胶(例 如金 属刻蚀 之后 的去胶) , 聚合体就会变得更难去 除 , 这很 可 能 是 由于那些无机 物被 氧化 的原 因 . 使用一种创 新的I C P 去光胶 工 艺 , 就可以较好地去除聚合 体而不用 溶剂 清洗过 程 . 这种工艺已经 应用 在 金属刻蚀和钝 化层刻蚀 后 的 生产 中 , 在v i a 工 艺上可极 大地 减少溶剂 的 消耗 . 综上 所述 , 使用 ICP 法在后段 蚀刻后聚合 物 去除工 艺里达到 了完美的效 果 , 低温控制和 反 应气体也是系统很 重要 的因素 . 干法清洗工 艺对比以前的湿法 工艺也节省了很高的费用 , 而对于使用了AR C的亚微米技术 , 这种技术是 必需 的 . 用 ICP 刻 蚀技术刻蚀 硅 、 硅基材料 、 m - V 族 化合 物 可以获得 很好 的刻蚀 效果 , 所以它 正在 被越来越多地 应 用在光电子器件制作中 . 在光电子器件 中 , 对于刻 蚀 表面的 光滑度要求 较高 , 而刻蚀侧壁的光滑度和掩模边缘的 整齐 度直接相关 . I C P 技术容易获得刻 蚀 材料与掩 模之间的高 选择比 , 这就为用 光刻胶 、 二氧 化 硅 、 硅 的氮化物等材 料作 为掩模并 减 小掩模的 厚 度 , 从而提 高掩模的质量 , 获得光滑的刻 蚀 侧面 奠定了基础 . 利用 ICP 刻蚀技术 , 选择合 适的 刻蚀气体 , 可以获得 1 1 1 一 v 族化 合物之间 的低 选 择比 、 高刻蚀速率以及 高各向异性的刻 蚀 效 果 , 从而为获得好的激光 腔面 、 深光栅和 反射镜面 刻蚀结果提供保 证 . I C P 刻蚀技术由 于其良好的刻蚀 效果 , 可以满足 在光 电子器件 INr RAR E n (M o N T H贾) / J A N2005 红 外月刊 200 5年 中对波导 、 激光器腔面 、 光栅 、 镜面等的刻蚀 要 求 , 在 光 电子器件制 作中有 很好的应用 和发展 前 景 . 4 结束语 干 法 刻 蚀技 术在3 0年来的 发展过程中 , 大大促进了微电子学的发展和超大规模集成电 路的生产 , 近 2 0年 来在 光电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