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剂工艺规程.doc_第1页
制剂工艺规程.doc_第2页
制剂工艺规程.doc_第3页
制剂工艺规程.doc_第4页
制剂工艺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件名称工艺规程文件编号STP-SC-GY-001-00制 定 人审 核 人批 准 人制定日期 年 月 日审核日期 年 月 日批准日期 年 月 日颁发部门颁发日期 年 月 日执行日期 年 月 日分发部门质量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工程部仓储部供应部行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前处理车间制剂车间制剂车间制剂车间分发数量变更原因及内容:修 订 号: 执行日期:工艺规程目 录1、产品综述1.1产品名称及代码1.2产品剂型、规格及批量1.3产品概述2、生产处方2.1处方依据2.2生产处方及制法2.3生产用原辅材料使用清单2.4工艺流程图及洁净区域划分3、生产操作要求3.1生产用关键房间与设备一览表3.2设备操作规程及设备清洁规程一览表3.3具体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4、质量控制点、质量标准、检验方法4.1工艺用水质量控制点4.2工艺过程质量控制点4.3原辅料、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及检验依据4.4中间产品、成品检验项目、方法及标准5、包装操作要求5.1包装规格5.2包装材料清单5.3具体包装操作步骤5.4包装要求、标签、说明书与贮存方法6、技术经济指标6.1成品率的计算6.2物料平衡的计算7、工艺卫生、环境卫生及人员卫生8、其他8.1其他工艺要求8.2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8.3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8.4设备维护及度量衡器检验8.5附录:常用理化常数计算公式及换算公式9、附页:供修改时登记,批准日期、文字和内容等10、包材样张1、产品综述:1.1产品名称:复方金银花颗粒汉语拼音:Fufangjinyinhua Keli1.2剂型及规格:颗粒剂,10g/袋(相当于总药材3.5g)包装规格:10g10袋150盒1.3产品代码:C02 产品批量:6万袋1.4产品概述1.4.1 性状:本品为浅黄色的颗粒;味甜、微苦。1.4.2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风寒感冒,喉痹,乳蛾,目痛、牙痛及痈肿疮疖等症。1.4.3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20g,一日23次。1.4.4 规格:每袋装10g。1.4.5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30211071.4.6 贮藏:密封。1.4.7 有效期:两年2、生产处方:2.1处方依据: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第115页 (WS3-B-1985-95)2.2【处方】2.2.1法定处方金银花 750g 连翘 750g 黄芩 250g 蔗糖粉 适量 制成 5000g(500袋) 2.2.2制法:以上三味,金银花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至规定量,另器保存。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药渣加水适量,蒸煮30分钟,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适量,加乙醇3倍量,搅拌,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状。黄芩、连翘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乙醇3倍量,搅拌,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加入金银花稠膏及蒸馏液与糖粉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2.2.3生产处方(见下页)生产处方:原辅料名称 物料代码 每500袋用量(g ) 每6万袋用量(kg)金银花稠膏 YL249 A A120金银花蒸馏液 YL262 B B120黄芩、连翘稠膏 YL257 C C120蔗糖粉 FL006 D D120 600kg备注:1、A:代表复方金银花颗粒处方量为500袋的金银花提取的稠膏数量,随提取收率 变化,计算公式如下: 稠膏量 A中药材量(500袋)收率%; 收率% 100% 中药材量2、金银花稠膏收率范围:20.0%24.0%3、B:代表复方金银花颗粒处方量为500袋的金银花蒸馏液数量,随蒸馏收率 变化,计算公式如下: 蒸馏液量 B中药材量(500袋)收率%; 收率% 100% 中药材量4、金银花蒸馏液收率范围:2.0%3.0% 5、C:代表复方金银花颗粒处方量为500袋的黄芩、连翘提取的稠膏数量,随提取收率变化,计算公式如下: 稠膏量 C中药材量(黄芩+连翘)(500袋)收率%;收率% 100% 中药材量 6、黄芩、连翘稠膏收率范围:22.0%26.0% 7、D:代表复方金银花颗粒处方量为500袋的蔗糖粉的用量,计算公式为:D=10g(每袋重量)500(袋)稠膏数量A(1稠膏水分)- 稠膏数量C(1稠膏水分)2.3 工艺流程图及洁净区域的划分(见下页)复方金银花颗粒工艺流程图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金银花稠膏,黄芩、连翘稠膏,金银花蒸馏液蔗糖 粉碎过筛称量配料混合制粒检 验暂存总混整粒干燥成品检 验外包装暂存颗粒分装物料: 岗位/工艺操作: D级洁净区: 一般生产区:检验: 暂 存: 成 品:3、生产操作要求:3.1生产用原辅材料使用清单(6万袋)名称单位物料代码理论用量损耗(%)定额用量类型金银花稠膏kgYL249A1200A120浸膏金银花蒸馏液kgYL262B1200B120蒸馏液黄芩、连翘稠膏KgYL257C1200C120浸膏蔗糖KgFL006D1202D122.4辅料复合膜KgC02049610105.6内包材3.2设备3.2.1生产用关键房间与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设备编号所在房间房间编号洁净级别01粉碎机GF-300ASB-SC-001D级区02双出口旋振筛XZS-800SB-SC-006D级区03湿法混合制粒机GHL-250SB-SC-010D级区04摇摆式颗粒机YK-160DSB-SC-015D级区05净化式热风循环烘箱CT-C-SB-SC-024 SB-SC-025D级区06双臂快夹容器式混合机SKRH-2000SB-SC-043D级区07颗粒包装机DXDK-40SB-SC-114 SB-SC-115D级区08喷码机V200SB-SC-214一般区3.2.2设备标准操作规程设备名称标准操作规程编号GF-300A粉碎机标准操作规程SOP-GC-020YY01XZS-800双出口旋振筛标准操作规程SOP-GC-020YY02GHL-250高效湿法混合制粒机标准操作规程SOP-GC-020YY03YK-160摇摆式制粒机标准操作规程SOP-GC-020YY04CT-C-净化式热风循环烘箱标准操作规程SOP-GC-020YY08SKRH-2000双臂快夹容器式混合机标准操作规程SOP-GC-020YY13DXDK-40自动颗粒包装机标准操作规程SOP-GC-020YY213.2.3设备清洁标准操作规程设备清洁文件文件编号GF-300A粉碎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SOP-SC-02CYY14XZS-800双出口旋振筛清洁标准操作规程SOP-SC-02CYY15GHL-250高效湿法混合制粒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SOP-SC-02CYY16YK-160摇摆式制粒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SOP-SC-02CYY17CT-C-净化式热风循环烘箱清洁标准操作规程SOP-SC-02CYY21SKRH-2000双臂快夹容器式混合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SOP-SC-02CYY26DXDK-40自动颗粒包装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SOP-SC-02CYY34空调系统清洁标准操作规程SOP-SC-02CYY51制水系统清洁标准操作规程SOP-SC-02CYY503.3 具体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3.1备料3.1.1领料 核算员按物料发放管理程序SOP-SC-02OYY01根据批生产指令核对原辅料品名、批号、数量、审核放行单,从库领取批生产指令规定的原辅料。检查外包装应无破损、受潮、水渍、霉变、虫蛀、鼠咬等,领料员、仓库保管员二人复核、称量,并在需料送料单上双方签字。3.1.2 领料员将合格的物料领回,由暂存间管理员领至物料暂存间,挂上物料卡,岗位组长验收合格后填写物料领发台账。3.1.3粉碎过筛 将蔗糖用GF-300A粉碎机按备料工序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SC-02OYY02粉碎,用XZS-800双出口旋振筛按备料工序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SC-02OYY02过100目筛备用,及时填写批生产记录并计算物料平衡。3.1.4称量 按处方准确称量黄芩、连翘稠膏、金银花稠膏、金银花蒸馏液、蔗糖粉,平均分成6份。3.2制粒3.2.1 每批分成6锅用湿法制粒机进行制粒。3.2.2混合制粒 将蔗糖粉加入GHL-250湿法混合制粒机中,按制粒工序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SC-02OYY03照边搅拌边加入金银花稠膏、黄芩、连翘稠膏、金银花蒸馏液混合3-5分钟制软材,达到手握成团,捏之即散。经YK-160D摇摆式颗粒机16目尼龙筛网制粒。3.3干燥 将湿颗粒转入CT-C-净化式热风循环烘箱中,按干燥工序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SC-02OYY04操作,铺盘厚度2cm,烘干温度70-80,烘干时间80-120分钟。每锅颗粒单独干燥,并在烘干中间翻盘一次。3.4整粒 将颗粒加入YK-160D摇摆制粒机按整粒工序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SC-02OYY05用12目筛网整粒,再用旋振筛60目筛网过筛,选取中间颗粒。附上桶签,写清品名、批号、数量、操作人及日期。3.5总混 将整粒后的颗粒投入SKRH-2000双臂快夹容器式混合机按总混工序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SC-02OYY06混合20分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料销毁处理。填写物料标示卡挂在桶外,卡上注明品名、规格、数量、进厂编号(批号)、日期、操作人、复核人、物料状态,入中转站,填写半成品请验单请验。 3.6 颗粒分装3.6.1车间核算员根据批包装指令填限额需料送料单,领取复方金银花颗粒复合膜,依据洁净区物品净化管理规程将内包材传入洁净区包材暂存间暂存。3.6.2颗粒分装从内包材暂存间领取复合膜,装到机器上;从模具间领取相应的模具,用75%的乙醇擦拭后装到机器上,预热机器。从中转站领取检验合格的颗粒,按颗粒剂包装工序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SC-02OYY10操作,待机器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后开始试装。检验装量差异、热合质量、批号,合格后开始正式分装。分装过程中每隔15分钟抽检一次平均袋重。注:在分装开始后15分钟内及分装结束前15分钟内要对分装的复方金银花颗粒进行每袋称量,以便及时发现分装过程中装量出现异常。参数:横封温度:150180,竖封温度:150180,生产能力:50100袋/分,批号打印温度:60120。8.6.3双人复核,校正天平。8.6.4分装完的颗粒装入塑料中转箱内,入中转站,填写请验单请验。4、包装操作要求:4.1 包装规格:10g10袋150盒4.2外包装材料清单(批量:6万袋)名称单位物料代码理论用量损耗(%)定额用量类型说明书张C0202600016060外包材小盒个C0205600016060外包材大箱个C020340040外包材装箱单张XXX1040141外包材4.3具体包装操作步骤:4.3.1 对包装室进行生产前检查,确认清场合格,包装所用的设备均以清洁并且完好,在清洁有效期内,方可进行本批产品的包装。在同一包装室内,不得同时进行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批号产品的包装。4.3.2按包装指令领取合格的外包装材料、说明书。4.3.3按批包装指令领取合格的半成品,核对品名、数量、规格、批号应与领用包装材料相符合后,允许进行包装操作。 4.3.4喷码:岗位班长安排专人对小盒进行喷码,喷码操作工对领取的包装材料按照批包装指令认真地核对,然后按喷码机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操作,调试喷码机,核准喷码内容: “【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后,对小盒、大箱进行喷印,喷印内容清晰准确。4.3.5 折说明书:岗位班长安排专人折叠说明书,操作工对领取的说明书应按照批包装指令认真地核对,折成适合包装的说明书,数量准确,摆放整齐。4.3.6装小盒及大箱 每10袋装1小盒,每盒放1张说明书,装小盒时应检查是否有漏放说明书的情况,每5小盒用热收缩膜缩成一条,1大箱装30条。装箱时除注意数量外,还应对包装质量进行综合检查,如【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等打印是否齐全,有无漏放产品合格证、成品检验报告单。4.3.7封箱、打包 每箱装有1张装箱单,密封胶条上下密封,打包时要求打包规整。4.3.8合箱4.3.8.1装大箱前应将上一批的零头先装箱。药品的零头包装只限两个批号为一个合箱,箱外应标明全部批号,并填写合箱记录。4.3.8.2 零头入库不合箱的零头产品直接办理入库手续入库4.3.9必须是分装后检验合格的中间产品,方可包装。QA检查员检查包装外观质量及数量。包装结束后确认包装成品数;计算本批成品率并作物料平衡计算。外包装材料的使用数、剩余数、残损数、标样数之和应于领用数相符。需销毁的包装材料(破损的包装材料,印有批号剩余的包装材料)应按规定销毁,并作好记录。4.3.10 破损的外包装材料、印有批号的残损或剩余标签及小盒、由专人负责计数,在QA检查员现场监督下及时销毁,并作好记录。4.3.11本批包装结束后成品入库放待验区,待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入成品合格区。执行标准:包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喷码机标准操作规程喷码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包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打包机岗位标准操作规程4.4 包装要求,说明书质量标准与贮存方法4.4.1 包装要求:4.4.1.1 总体包装要求: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应字迹清晰,准确;小盒折叠方正;打包带松紧适度,数量准确。4.4.1.2小盒包装要求:每10袋装1小盒、附1张说明书,盒上印生产日期、产品批号及有效期至。4.4.1.3 封口包装要求:封口应整齐统一。4.4.1.4 大箱包装要求:每箱装150小盒,大箱印生产日期、产品批号及有效期。4.4.2 说明书质量标准:4.4.2.1材质:60g双胶纸。4.4.2.2尺寸:951302mm。4.4.3产品贮存方法:密封保存。5、质量控制要点5.1纯化水的监控5.1.1要求: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标准 5.1.2取样点及频率 取 样 点频 率检 测 项 目检查标准检查人纯化水储罐每2小时取样测定1次氯化物、电导率、铵盐见FLS-QA-03FL020操作工总送水口总回水口用水点每天至少2个用水点取样测定1次,并保证每个用水点每周至少能轮流取样测定2次氯化物、电导率、铵盐见FLS-QA-03FL020操作工5.1.2质量管量部取样检测制水间各取样点每周取样全检1次。车间各出水口每月取样全检1次。5.2复方金银花颗粒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工序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项目标 准检查方法频次检查人粉碎原辅料粉碎细度过100目筛现场过筛每批操作人备料原辅料性状、异物、黑点等合格目 检每批操作人配料品种、数量与批生产指令相符1次/班操作人制粒颗粒湿混时间3-5分钟时钟随时/班干燥温度70-80温度计干燥时间80-120分钟时钟整粒整粒筛网12目、60目筛网完整1次/批粒度13.0%水分5.0%溶化性合格外观浅黄色颗粒颗粒分装内包装袋重取袋装颗粒称重,应在规定理论袋重的4.5%以内。1次/15分钟装量差异取供试品10袋,分别称定每袋内容物的重量,超过袋重4.5%的不得多于2袋,并不得有1袋超出限度1倍不少于1次/班外观洁净、批号清晰、正确,热封严密,外观美观随时/班包装装盒数量、说明书批号清晰、正确,数量准确,说明书齐全随时/班装箱数量、装箱单、印刷内容批号清晰、正确,数量准确、文字内容齐全,装箱牢固每箱5.3原辅料、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及检验依据名称厂控标准依据金银花稠膏YLS-QA-01TQ042金银花稠膏检验SOP金银花蒸馏液YLS-QA-01TQ047金银花蒸馏液检验SOP黄芩、连翘稠膏YLS-QA-01TQ043黄芩、连翘稠膏检验SOP蔗糖FLS-QA-03FL006蔗糖检验SOP纯化水FLS-QA-03FL020纯化水检验SOP复方金银花颗粒复合袋BCS-QA-02C0204复方金银花颗粒复合袋检验SOP复方金银花颗粒说明书BCS-QA-02C0202复方金银花颗粒说明书检验SOP复方金银花颗粒小盒BCS-QA-02C0205复方金银花颗粒小盒检验SOP复方金银花颗粒纸箱BCS-QA-02C0203复方金银花颗粒纸箱检验SOP5.4 复方金银花颗粒中间产品、成品检验项目、方法及标准5.4.1复方金银花颗粒中间产品检验项目、方法及标准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半成品内控标准性 状目测、偿试本品为浅黄色的颗粒;味甜、微苦。水 分按水分测定法(附录 H)测定不得过4.0%鉴 别(1)取本品10g,研细,加乙醇50ml,冷浸2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中加入活性炭1g,回流10分钟,趁热滤过,滤液浓缩至510ml,取1ml,加醋酸23滴及少许亚硝酸纳,置水浴中微热,即显黄色,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即变成红色。应呈正反应(2)薄层色谱法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粒 度照粒度测定法(附录 B第二法,双筛分法)测定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过13.0%溶 化 性取供试品10g,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应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微浑浊;不得有焦屑等异物。取样规定见半成品取样标准操作程序5.4.2复方金银花颗粒成品检验项目、方法及标准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法 定 标 准成品内控标准性 状目测、偿试本品为浅黄色的颗粒;味甜、微苦。本品为浅黄色的颗粒;味甜、微苦。鉴 别(1)化学法。应呈正反应应呈正反应(2)薄层色谱法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粒 度照粒度测定法(附录 B第二法,双筛分法)测定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过15.0%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过13.0%水 分按水分测定法(附录 H)测定不得过6.%不得过4.0%溶 化 性取供试品10g,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应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微浑浊;不得有焦屑等异物应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微浑浊;不得有焦屑等异物。装量差异取供试品10袋,分别称定每袋内容物的重量,每袋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超过袋重5.0%的不得多于2袋,并不得有1袋超出限度1倍超过袋重4.5%的不得多于2袋,并不得有1袋超出限度1倍微生物限度检验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附录 C)检查细菌1000cfu/g霉菌100cfu/g大肠埃希菌、活螨不得检出细菌800cfu/g霉菌80cfu/g大肠埃希菌、活螨不得检出取样规定见成品取样标准操作程序6、 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6.1成品率的计算本产品每一个批次,每个关键工序生产结束后都必须计算收率,是避免或及时发现差错与混药的有效措施。成品率产出量+留样量100%理论产量成品收率允许范围 92.0101.0%6.2 收率、物料平衡计算岗位收率、物料平衡计算公式范围粉碎过筛过筛后重量(kg)收率= 100粉碎前重量(kg)98.0100.0%制粒干颗粒重(kg)收率= 100粉投入药粉重(kg)95.0100.0%干颗粒重(kg)+废料量(kg)+取样量物料平衡= 100投入药粉重(kg)98.5100.0%分装合格产品耗用量(kg)复合袋利用率= 100实际耗用量(kg)98.5100.0%合格品耗量+废品量+取样耗用量(kg)复合袋物料平衡= 100领用量-剩余量(kg)100.0%分装实际产量(kg)分装收率= 100分装理论产量(kg)99.0100.0%分装实际产量(kg)+废品量(kg)+取样量(g)分装物料平衡= 100分装理论产量(kg)99.8100.0%包装使用量+残损量+结存量(张)说明书物料平衡= 100 领用量(张)100使用量+残损量+结存量(个)小盒物料平衡= 100 领用量(张)100使用量+残损量+结存量(个)大箱物料平衡= 100 领用量(张)100使用量+残损量+结存量(张)装箱单物料平衡= 100 领用量(张)100成品实际产量+废品量+余量+取样量成品物料平衡= 100理论产量(kg)96.0102.0%6.3说明:每批产品进行生产时,车间主任应在生产过程中按产量和数量分阶段进行物料平衡和总平衡计算。如有显著差异,必须从起始物料开始按照工艺过程逐步进行追踪调查,只有在得出合理解释,确认无潜在的质量事故后或判定产品(或中间产品)合格,方可继续进行下一工序的生产,并作好记录7、工艺卫生、环境卫生及人员卫生7.1工艺卫生7.1.1 药品生产企业应有防止污染的卫生措施,制定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药品生产车间、岗位均应按生产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要求制定厂房、设备、容器等清洁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方法、程序、间隔时间,使用的清洁剂或消毒剂,清洁工具的清洁方法和存放地点。7.1.2 生产中的废弃物应及时处理。7.1.3 物料应在备料前室进行外包装的清洁和处理后,方可进入备料室。物料进入清洁区备料室应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并按净化程序进入洁净区。同时记录物料运入时间、品名、数量、送料人等。洁净区内的物料放在不影响气流的位置,并有明显的状态标识。7.1.4 生产结束后,将剩余物料整理并包封好,贴上状态标识并及时结料、退库,操作间不允许存放多余的物料。7.1.5 操作间、设备、管道、设施、容器等均应有卫生状态标识。7.1.6 生产用具、容器具应清洁,表面不得有异物、上次遗留物,使用后应及时按清洁规程进行清洁(消毒)。并填写清洁、消毒记录。7.1.7 产尘、产汽设备应密封,并有良好的通风、除烟、除尘、降温设施。7.1.8 使用后的设备、容器、管线应及时清洗,接触药品的设备、容器、管线内表面用饮用水清洗后,再用纯化水冲洗。7.2环境卫生7.2.1 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7.2.1.1 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妨碍。7.2.1.2 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级别进行合理布局。同一厂房内及相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相互妨碍。7.2.1.3 厂房应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7.2.1.4 在设计和建设厂房时,应考虑使用时便于进行清洁工作。7.2.1.5 生产区和储存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用以安置设备、物料,便于生产操作,存放物料、中间产品、待验品和成品,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和交叉污染。7.2.1.6 生产区不得存放非生产用品和个人杂物。7.2.1.7 定期进行一般生产区的清洁操作,并填写清洁记录。7.2.2 D级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7.2.2.1 达到一般生产区的要求。7.2.2.2 洁净区内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他公共设施,在设计和安装时应考虑使用中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洁净室的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脱落物,并能耐受清洗和消毒,墙壁与地面的交界处宜成弧形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少灰尘积聚和便于清洁。7.2.2.3 洁净区内安装的水池、地漏不得对药品产生污染。更衣室及厕所的设置不得对洁净区产生不良影响。7.2.2.4 洁净区应定期消毒。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物料和成品产生污染。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7.2.2.5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必须设置缓冲设施,人、物流走向合理。缓冲设施的两侧门不得同时打开,工作时关门,并尽量减少出入次数。7.2.2.6 洁净区内设置清洁间,应使用无脱落物、易清洗、易消毒的卫生工具,卫生工具要存放于对产品不造成污染的指定地点,并应限定使用区域。洁净区内消毒设施完备。清洁用具、清洁剂、消毒剂应分别存放。7.2.2.7 洁净区在静态条件下检测的尘埃粒子数、沉降菌数必须符合规定,应定期监控动态条件下的洁净状况。洁净区的净化空气如可循环使用,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净化空气系统应按规定清洁、维修、保养并记录。7.2.2.8 洁净操作间内尽量不设壁架、橱柜,必须设置的,应易于清洗和消毒。7.2.2.9 洁净区内合理安排生产,每天要有足够的清洁和消毒时间。7.2.2.10 定期进行洁净区的清洁(消毒)操作,并填写清洁(消毒)记录。7.3 生产人员卫生管理7.3.1 人员卫生7.3.1.1 药品生产人员应有健康档案。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传染病、皮肤病患者和体表有伤口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7.3.1.2 生产人员应经常洗澡、理发、刮胡须、修剪指甲、换洗衣服,保持个人清洁。7.3.1.3 洁净区仅限于该区域生产操作人员和经批准的人员进入。7.3.1.4 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不得裸手直接接触药品。7.3.1.5 洁净区内人员数量应严格限制。工作人员(包括维修、辅助人员)应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及考核;对进入洁净区的临时外来人员应进行指导和监督。7.3.1.6 进入生产区必须按规定洗手,穿戴好清洁、完好且符合本区域卫生要求的工作服、鞋、帽、口罩等。进入洁净区严格执行人员净化程序。手清洗消毒后不再做与生产无关的活动,也不能接触与工作无关的物品。7.3.2 工作服管理7.3.2.1 工作服、鞋、帽等不得穿离本区域。7.3.2.2 工作服的选材、样式及穿戴方式应与生产操作和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并不得混用。7.3.2.3 洁净工作服的质地应光滑、不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无菌工作服必须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7.3.2.4 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使用的工作服应分别清洗、整理,必要时消毒或灭菌。工作服洗涤、灭菌时不应带入附加的颗粒物质。工作服应制定清洗周期。7.3.2.5 洁净工作服的设计要求:发尘量小,不易发生纤维剥落、断丝现象;不易产生静电,不易粘附粒子;耐有机溶煤,耐清洗,耐蒸汽灭菌;洗涤后不易皱折,能保持平直;透明度低,柔软,穿着舒适,不妨碍动作;不发霉;易加工逢制;面料有涤纶、棉纶、聚酯等。7.3.2.6 工作服清洗周期:一般生产区至少每周1次。30万级洁净区工作服至少每周2次,必要时及时清洗。7.3.2.7 洗涤和灭菌:洗涤前检查工作服破损情况,按需要进行修补或更换。接触有毒有害药物的工作服,洗涤前要妥善处理,且单独进行洗涤。不同洁净级别的工作服应分别洗涤,干燥和包装应在与使用环境的结净级别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后需灭菌的洁净工作服,应逐件装入灭菌袋中,集中灭菌。灭菌后的无菌服在两日内使用,否则要重新灭菌。非无菌工作服干燥后应装入洁净袋内存放,防止污染。7.3.2.8 工作服的保管和发放:工作服保管室洁净度与其使用环境空气洁净级别相适应。洁净工作服要编号,专人专用,专人保管,专人发放,登记使用。工作服使用前要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发现污染或破损应及时报告并更换。8、其他8.1其他工艺要求8.1.1分装过程中不合格物料(装量不合格、密封不严密)入暂存间保存(超过15天后销毁),当下批同品种生产时,在洁净区将其处理后,随同品种生产投料用。掺入的不合格物料重量不得超过批投料总量的5%。8.1.2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由操作者报告给班组长,如班组长也不能解决,采取逐级上报的方式,上报给车间工艺员、车间主任以及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如为质量问题,同时通知质量管理部门,待情况解决方可恢复生产。8.1.3清场:8.1.3.1各工序在操作结束后,应立即按照清场管理规程对房间、设备、用具等进行清场。8.1.3.2 清场结束后,经QA检查员检查合格后,发放一式两份的“清场合格证”,一份原件作为清场依据粘贴于本批相应的清场记录上,另一份悬挂在操作室上,待下批生产前取下归档于待生产的下批产品的批生产记录中。8.1.4注意事项:8.1.4.1设备使用前必须确认是否运转正常,具有“完好”状态标志牌。8.1.4.2检修机器,必须停机进行。8.1.4.3进行任何清洁工作时,必须停机。8.1.4.4固体制剂车间使用的粉碎过筛、制粒整粒、干燥、总混、分装等设备和管道,一定要随时清洗,消毒后备用。8.1.4.5一定要严防消毒剂(如酒精、新洁尔灭等)溅入电器开关。8.1.4.6原辅料要随时处理干净,防止污染。8.1.4.7人流、物流,必须按指定的“人流净化”、“物流净化”流程进出,防止混杂污染。8.1.4.8车间各工序的专业人员、技术工人、生产工人均需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8.1.4.9衡器具、计量器具应有“合格证”,并在校验期内。8.2 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8.2.1技术安全8.2.1.1工艺规程等技术资料为公司的绝密技术文件,要做好技术保密工作,未经公司总经理许可,任何人不得与外交流。8.2.1.2.严格执行工艺纪律,认真遵守工艺规程和生产过程的复核管理规程。8.2.1.3.严格执行各类设备有关操作规程,并认真做好维护工作。8.2.1.4.各类容器具应有醒目的状态标记,标明该容器具是否可以使用。8.2.1.5.严格执行清场清洁制度,以防混药,交叉污染事故的发生。8.2.1.6 在人流、物流走廊设防火安全通道、外包装等场所设有灭火器或消防栓。8.2.1.7洁净区、外围走廊设有安全通道、安全门、应急灯。8.2.2劳动保护车间生产人员在一般生产区着工作服(白大衣、帽、鞋)。在净化区着洁净服,全厂人员每月发放卫生和劳动补贴,加班实行倒休,有病及时就医,定期(每年)体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