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压开关柜安装工艺标准_第1页
高低压开关柜安装工艺标准_第2页
高低压开关柜安装工艺标准_第3页
高低压开关柜安装工艺标准_第4页
高低压开关柜安装工艺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天康股份有限公司电气装备制造中心企业标准 高、低压开关柜安装工艺标准高、低压开关柜安装工艺标准 (A/1)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2013-6-6 发布 2013-6-8 实施 安徽天康股份有限公司电气装备制造中心 发布 目录 母线制作工艺 TK0041 二次配线工艺 TK0042 导线端头压接工艺 TK0043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装配工艺 TK0044 工艺标准 DDGC/TK004-1 母线制作工艺标准母线制作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厂生产的各种高、低压开关柜、配电屏、动力箱等高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以下总称“装置” )的一次母线(包括绝缘导线和矩 形母线)的加工和装配。 2. 使用材料 2.1 铜母线 30312010mm2 2.2 铝母线 30312010mm2 2.3 铜绝缘导线 BVR 0.595mm2 BV 0.550mm2 2.4 尼龙扎带 2.5 吸盘 2.6 黄、绿、红、黑醇酸漆 2.7 焊锡、焊锡香 2.8 各种规格的螺栓、螺母 3. 设备及工具 3.1 母线加工机 3.2 母线折弯机 3.3 ZT-32 钻床 3.4 母线校平平台 3.5 H43-120 超声喷射浸锡机 3.6 母排压花校平模 母线制作工艺标准 DDGC/TK004-1 3.7 母排冲孔模 3.8 锉刀 3.9 手电钻 3.10 电烙铁 15W200W 3.11 剥线钳 3.12 钢丝钳 3.13 游标卡尺 3.14 钢板尺 3.15 直角尺 3.16 钢卷尺 3.17 木锤 3.18 套筒板手 3.19 活扳手 3.20 记号笔 3.21 多种规格钻头 3.22 螺丝刀 3.23 导线压接钳 4. 工艺过程 4.1 绝缘导线的选择 装置中使用的绝缘导线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a)导线的额定电压不得低于相应电路的额定绝缘电压; b)导线的截面积必须能承受成套开关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流过的 最 大不间断稳定电流,并考虑到机械强度问题,以及与相应接线端子连接的 母线制作工艺标准 DDGC/TK004-1 可能性; c)导线的颜色应符合有关规定。 4.1.1 导线截面的选择 导线的截面应同时满足下列三项要求: 能承受最大间断稳定电流; 满足与保护电器间的配合关系; 有必要的机械强度。 4.1.1.1 按能承受的最大不间断稳定电流来选择 a)当导体为铜质线芯,允许工作温度为+70,在开启式成套开关设 备内导线环境温度为+40,在封闭式成套开关设备内导线环境温度为 +50,BV 或 BVR 型聚氯乙稀绝缘导线的长期允许通过电流见表(1): 表 1 长期允许电流 A长期允许电流 A导线标称截面 mm2 开启式中封闭式中 导线标称截面 mm2 开启式中封闭式中 2.516.313.33570.157.2 422.818.65087.271.2 628.523.370132.8108.5 1038.331.395163133 1650.541.2120203166 2569.256.6150228186 1.08.967.32 1.511.49.32 b)中性导体或保护导体采用绝缘导线时其截面应符合表(2)的规定 母线制作工艺标准 DDGC/TK004-1 表 2 产品中相导线的截面 S(mm2)相应的中性线或保护导体的最小截面 (mm2) S16S 16S35S/2 4.1.1.2 按与保护电器的配合来选择 为了绝缘导线能得到保护电器的保护,导线的长期允许电流 Ixn 与保 护电器之额定电流(熔断器熔断体的额定电流 In 或断路器脱扣器额定电 流 In,电流整定值 In)之间的关系应满足下列要求: a)当保护电器具有过载保护功能时,Ixn 应不小于 1.25In; b) 当保护电器只具有短路保护功能时,对于熔断器 Ixn 应不小于 0.4In,对于断路器,Ixn 应不小于 In。 4.1.1.3 按必要的机械强度选择 a)硬线不得小于 1.5mm2,软线不得小于 1.0mm2 。 b)在移动的地方(如跨门连接线或抽屉上的连线) ,其最小截面应不 小于 1.0mm2 。 4.1.2 导线颜色的选择: 4.1.2.1 当订货方在订货资料中未对导线的颜色提出特定要求时,产品 中的绝缘导线除保护接地导体采用贯穿全长的黄绿双色外,其余一律为黑 色。 4.1.2.2 当订货方在订货资料中对导线颜色提出特定要求时,可按订货 方要求选择。 4.1.2.3 当订货方要求依电路选择导线颜色时,按下列规定选择: a)交流三相电路:U(即 A 相)黄色、V(即 B 相)绿色、W(即 C 相) 红色;零线或中性线:淡蓝色;安全用的接地线:黄和绿双色。 母线制作工艺标准 DDGC/TK004-1 b) 用双芯导线或双根绞线连接的交流电路为红、黑色两线并行。 c)直流电路的正极:棕色;直流电路的负极:蓝色;直流电路的接 地中线:淡蓝色。 4.2 绝缘导线的布线 4.2.1 一次绝缘导线与二次线要分别在两侧行线。 4.2.2 一次绝缘导线要在元件的安装板后行线,并用扎带绑扎成束。 4.2.3 每批产品元件的接线弯弧要一致,弯弧半径要大于线径 2 倍。 4.2.4 接线端要按绝缘导线的线径和固定螺钉选择相应的铜接线头,并 用冷压钳压接,多股导线压接时要进行灌锡处理。 4.2.5 铜接线头的接线端要用相应的热缩管或塑料包带进行绝缘处理, 并注意相序的划分。 4.2.6 不需绑扎成束的一次连接线,要根据元件的安装位置制作成相应 的连接线,要求不能使元件的接线端受到应力作用。单股的连接要求弯成 羊眼圈(按顺时针) ,多股的接线端要用冷压钳压接相应的铜线端头并进 行灌锡处理,处理之后还应进行绝缘处理。 4.2.7 绑扎的绝缘导线的线束要沿柜的柜架敷设并用扎带固定于柜架上, 不能悬空。 4.2.8 单股绝缘导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不允许有焊接点。 4.2.9 线束穿过钢板孔时,应套橡胶套或其它防护措施。 4.3 母线的选择: 母线材料加工前,应进行外观检查,有下列局部缺陷的应剪掉。 4.3.1 母线表面有裂痕、斑痕、凹坑及有硝石、沉积物的部位。 4.3.2 铝母线表面有气孔直径大于 5mm、限度大于 0.55mm 者。铜母线表 面, 母线制作工艺标准 DDGC/TK004-1 气孔直径大于 5mm、深度大于 0.15mm 者。 4.4 母线的平直 母线材料在剪切前,每米窄面不直度超过 10mm、每米平面度超过 100mm 者应调整平直,以缩小剪切后毛坯尺寸的误差。 4.5 母线的下料 用多功能剪切机或剪板机。按母线需要的尺寸切断,并保证符合以下 要求: 4.5.1 母线两端的窄面与截面两边不垂直度不大于 0.5mm。 4.5.2 母线两端在冲剪后,不得有毛刺和突出的立棱。 4.6 母线的矫正。 4.6.1 母线校直校平后,每根母线宽面的不平度不大于 2mm。窄面的不直 度不大于 0.5mm。 4.6.2 如用木锤在平台上矫正母线的不平度和不垂直度时,除应符合上 述要求外,还不准有锤痕。 4.6.3 母线两平面应保持光滑,不准有深度大于 0.5mm 的划痕。 4.7 母线的冲孔或钻孔。 4.7.1 母线采用螺栓连接时,应按实际需要冲孔或钻孔,冲孔一律采用 标准冲孔模在压力机上加工或在钻床上加工。 4.7.2 母线螺栓孔径与螺栓的配合见表(3) 表 3 螺栓直径母线孔径螺栓直径母线孔径 M66.5M1213 M89M1617 M1011M2021 母线制作工艺标准 DDGC/TK004-1 4.7.3 冲孔后母线连接部分,仍应保持连接面平整光滑。 4.7.4 母线连接孔一律倒角 45 度,母线上接二次线时一律用 M5 螺钉, 钻 4、两孔套丝。 4.8 母线的压花 对母线搭接面在压力机上用定型模具压花,要求压花面在母线长度方 向上比接触面大 20mm。 4.9 母线的弯曲 4.9.1 母线专用工具弯曲时,不准损伤母线本体或遗留显著压力痕迹。 4.9.2 母线弯曲时,最小允许弯曲半径按表 4 和图 1。 表 4 最小弯曲半径 项次弯曲种类 母线截面 (mm)铜铝 备注 1平弯 505 及以下 12510 及以下 2b 2b2b 2.5bb 为母线厚度 2立弯 505 及以下 12510 及以下 1a 1.5a1.5a 2aa 为母线宽度 (A)立弯母线 (B)平弯母线 图 1 硬母线的立弯与平弯 a. 母线厚度; b. 母线宽度;L. 母线两支持点间的距离 母线制作工艺标准 DDGC/TK004-1 4.9.2.1 母线弯曲处距最近绝缘子的母线支持夹板或电器接线端子边缘 不应大于 0.251,但不得小于 50 毫米(L 为母线两支持点之间的距离)。 4.9.2.2 母线开始弯曲处距母线连接位置不应小于 50 毫米。 4.9.2.3 矩形母线宜减少直角弯曲,弯曲处不得有裂纹及显著的折皱, 弯 曲半径不得小于表 4 规定。 4.9.2.4 多片母线的弯曲程度应一致。 4.9.3 一条母线既进行平弯又进行立弯时,应先作立弯,后作平弯。 4.9.4 矩形母线采用螺栓搭接时,连接处距支柱绝缘子的支持夹板边缘应不 小于 50mm,上片母线端头与其下片母线平弯开始处的距离应不小于 50mm(图 2) 。 图 2 矩形母线搭接 L.母线两支持点之间的距离 4.9.5 母线扭 90弯时,其扭转长度不得小于母线宽度的 2.5 倍,扭弯 要求在台钳上操作,钳口必须垫上铜皮或薄铅片(垫铜片或铅片以不伤母 线为宜) ,然后用活扳手在距钳口 2.5a(a 表示母线宽度)处,顺(或逆) 时针旋转 90即可。 (图 3) 图 3 母线扭转 90 b. 母线的宽度 母线制作工艺标准 DDGC/TK004-1 4.9.6 母线弯曲时原则上不允许热加工,但不热加工不能满足弯曲形状 和尺寸要求时(如 1008 以上的铜铅母线) ,其弯曲部分的加热温度不准 超过下列数值:铜母线:350;铝母线:250。 4.9.7 使用平弯机弯曲时,根据母线厚度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曲率半径, 其值应大于或等于平弯规定的数值,弯曲角度不得小于 90。 4.10 母线的镀锡 用 H43120 超声喷射浸锡机对母排镀锡 4.11 母线的涂漆 4.11.1 母线涂漆的颜色(图纸有要求者除外) ,一般产品的母线按表 (5)规定的相序涂漆。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产品母线表面涂黑漆。表面明 显处粘贴相序标志。 表 5 电路类型母 线颜 色 (U)A 相黄 (V)B 相绿 (W)C 相红 中性线紫 交流 接地中性线紫底黑条(在紫底上每隔 150mm 喷涂倾斜 45 度宽 10mm 黑漆) 4.11.2 搪锡面不涂漆,同组(ABC 相或正负极)母线的涂漆边线应保持 成直线且清晰一致。 4.11.3 母线涂漆要求色泽光亮,不得有流漆、漏漆、夹杂物以及其它痕 迹。 4.12 母线的安装 4.12.1 检查母线及其附件的质量,凡不合格的不准安装。 母线制作工艺标准 DDGC/TK004-1 4.12.2 装置母线的相序排列,从其正面安装位置看,应符合表 6 规定。 如按表 6 安装有困难者,经有关人员同意,可根据实际情况安装,但装置 内相序标志一定要明显,中性线或中性保护接地线如果不在附近并排安装 可不按表(6)规定。 表 6 电路类别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前后排列 A上左远 B中中中 C下右近 交流 中性线中性保护线最下最右最近 +上左远直流 -下右近 4.12.3 母线与母线或母线与电器端子的螺栓搭接面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 求: a) 母线连接用的紧固件应采用国家标准的镀锌螺栓、螺母和垫圈。 b) 接触面应保持洁净,并涂以中性凡士林或复合脂。 正极(+)赭 负极好(-)蓝 直流 接地极紫底黑条(喷涂黑条方法同交流接线) c) 母线平置时,贯穿螺栓应由下向上穿,在其余情况下,螺母应置于 维护侧,螺栓长度宜露出螺母 2-3 扣。 d) 螺栓的两侧均应有垫圈,相邻螺栓的垫圈间应有 3 毫米以上的净 距,螺母侧应装有弹簧垫圈或锁紧螺母。 e) 螺栓受力均匀,不应使电器端子受到额外应力。 f) 接触面连接应紧密,用 0.05 毫米10 毫米塞尺检查。母线宽度在 60 毫米及以上者,不得塞入 6 毫米;母线宽度在 60 毫米以下者, 不得塞入 4 毫米。 4.12.4 母线与螺杆端子连接时,母线的孔径不应大于螺杆端子直径 1 毫 母线制作工艺标准 DDGC/TK004-1 米,丝扣的氧化膜应刷净,螺母接触面应平整,螺母与母线间应加铜质搪 锡平垫圈,但不应加弹簧垫。 4.12.5 母线在支柱绝缘子上固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母线固定金具与支柱绝缘子间的固定应平整牢固,不应使其所支持 的母线受到额外应力; b)当母线工作电流大于 1500 安时,每相交流母线的固定金具或其他 支持金具不应成闭合磁路,否则应按设计规定采用非磁性固定金具或其它 措施; c)当母线平置时,母线支持夹板的上部压板应与母线保持 11.5 毫 米的间隙,母线立置时,上部压板应与母线保持 1.52 毫米的间隙; d)母线在支柱绝缘子上的固定死点应位于母线全长或两个母线补偿器 间的中点; e)母线固定装置应无显著的棱角,以防尖端放电。 4.12.6 多片矩形母线间应保持与厚度相同的间隙,两相邻母线衬垫的垫 圈间应有 3 毫米以上间隙,不应相互碰触。 4.12.7 插接母线槽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悬挂的吊钩应有调整螺栓,固定点间距不得大于 3 米; b) 母线槽的端头应装封闭罩,引出线孔的盖子应完整; c)多段母线槽的外壳的连接应是可拆的,外壳之间应有跨接线,以 保 证外壳接地可靠。 4.12.8 高压封闭母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支座必须安装牢固,母线应按分段图、相序、编号、方向和标 记正确放置,每相外壳的纵向间隙应分配均匀; 母线制作工艺标准 DDGC/TK004-1 b)母线与外壳应同心,其误差不得超过 5 毫米,段与段连接时,两 相邻母线与外壳断口应对准,连接后,不应使母线及外壳受到机械应力; c)母线内、外壁和绝缘子必须擦试干净,外壳内不得有遗留物; d)橡胶伸缩套的连接头、穿墙处的连接法兰、外壳与底座之间及外 壳 各连接部位应压力均匀、密封良好、不应碰及其他设备; e)活动外壳与固定外壳之间应有可靠的导电连接,分段绝缘的外壳 应按设计要求做好绝缘措施; f)外壳的相同短路板应连接良好,相同支撑板应安装牢固。 4.12.9 当交流主电路穿越形成闭合磁路的金属柜架时,三相母线应在同 一孔中穿过。 4.12.10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一次回路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见表(7) 表 7 电气间隙(mm)爬电距离(mm)额定绝缘 电压 Ui (V)63A 及以下大于 63A63A 及以下大于 63A Ui603535 60Ui3005668 300 Ui660 8101012 4.12.11 335 高压成套开关设备一次回路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见表 (8) 表 8 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单位 3KV6KV10KV35KV 相与相间mm75100125300 相与地间mm75100125300 导体对金属门mm105130155330 母线制作工艺标准 DDGC/TK004-1 4.12.12 矩形母线线搭接要求应附合表(9)规定。 表 9 连接尺寸(mm)钻孔要求 搭 接 形 式 类 别 序 号 b1b2a (mm ) 个数螺栓规格 1125125 b1或 b2 214M20 2100100 b1或 b2 174M16 38080 b1或 b2 134M12 46363 b1或 b2 114M10 55050 b1或 b2 94M8 直 线 连 接 64545 b1或 b2 94M8 7404080132M12 831.531.563112M10 直 线 连 接925255092M8 10125125214M20 11125 10080 174M16 直 线 连 1212563134M12 13100 10080 174M16 1480 8063 134M12 1563 6350 114M10 16505094M8 接 17454594M8 18125 5040 172M16 19100 6340 172M16 2080 6340 152M14 2163 5040 132M12 2250 4540 112M10 2363 31.525 112M10 垂 直 连 接 2450 31.525 6092M8 25125 31.525 60112M10 26100 31.525 5092M8 垂 直 连 接 2780 31.525 5092M8 2840 4031.5 131M12 294025111M10 3031.5 31.525 111M10 垂 直 连 接 31252291M8 工艺标准 DDGC/TK004-2 二次配线工艺标准二次配线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厂生产的各种高低压开关柜、控制柜(屏、台) 、动 力箱、起动柜、照明箱、多种高压电器等(以下简称装置)的二次线配作 工艺。 2. 引用标准 2.1 GB725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2.2 JB616电力系统二次电路用屏(台)通用技术条件 2.3 GB501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2.4 GB2681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 3. 使用材料、设备及工具 3.1 绝缘导线 3.1.1 14mm2 聚氯乙稀绝缘铜芯线 3.1.2 0.54mm2 聚氯乙稀绝缘铜芯软线 3.1.3 聚氯乙稀号码管 3.1.4 扎带 3.1.5 铜接线头(规格 1.595mm2) 3.1.6 瓷管或瓷珠 3.1.7 压线钳 3.1.8 元件编号牌 3.1.9 吸盘 3.1.10 号码打印机 3.1.11 扁嘴钳 二次配线工艺标准 DDGC/TK004-2 3.1.12 剥线钳 3.1.13 尖嘴钳 3.1.14 钢丝钳 3.1.15 斜嘴钳 3.1.16 螺丝刀 3.1.17 25W300W 电路铁 3.1.18 试灯(自制)或万能表 3.1.19 钢卷尺 4. 二次配线的原则 4.1.1 二次配线基本上有两种型式,一种是圆束横平竖直走线,另一种是 敷线槽走线。 4.1.2 装置配线所用的交流电源线,直流控制回路及 110V 及以上控制回 路线应与 110V 以下控制回路线分开走线,并以不同颜色加以区分。 4.1.3 同一合同中多面装置内所选用的导线颜色应该一致。 4.1.4 易受干扰的导线(如检测元件的信号回路线、放大器的输入导线 可 控硅控制极引线等)应采用有效的防干扰措施(如采用屏蔽电缆、屏蔽线, 这些要求均应在接线图上予以具体说明) 。 4.1.5 连接两个电器元件的导线或一个电器元件本身的连线均不准有中 间接头。 4.2 选线原则 4.2.1 辅助电路均应采用绝缘铜导线,绝缘导线的额定电压不应低于电 路 的额定绝缘电压。所选用的导线绝缘层不得有褪色老化等现象,导线在弯 曲敷设后,绝缘层不允许开裂及损伤。 二次配线工艺标准 DDGC/TK004-2 4.2.2 采用单股导线时,电压不应低于 500V,导线的截面积不应小 1.5mm2。 采用多股导线时,导线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 1 mm2。对于电流二次回路, 其 截面不应小于 2.5 mm2。弱电回路可用截面积不小于 0.5 mm2的绝缘导体。 计量回路用线均采用不小于 2.5 mm2的单芯铜芯线。 4.2.3 导线颜色的选择 当顾客在订货资料中未对导线颜色提出特定要求时,产品中的绝缘导 线除接地导体采用贯穿全长的黄绿双色外,其余一律为黑色。当顾客有要 求时,按下列规定选择。 4.2.3.1 交流三相电路 a)A 相用黄色,B 相用绿色,C 相用红色; b)零线或中性线用淡、蓝双色; C)安全用的接地线用黄绿双色线。 4.2.3.2 用双芯导线或双根绞线连接的交流电路:红、黑色并行。 4.2.3.3 直流电路:正极用棕色,负极用蓝色,接地中线用淡蓝色。 4.2.3.4 半导体、三极管:集电极用红色,基极用黄色,发射极用蓝色; 半导体二极管和整流二极管:阳极用蓝色,阴极用红色;可控硅管:阳极 用蓝色,控制极用黄色,阴极用红色;双向可控硅管:控制极用黄色,主 电极用白色。 4.2.3.5 整个装置及设备的内部接线一般推荐用黑色,半导体电路用白色。 4.2.3.6 有混淆时,允许选指用色外的其它颜色(如橙、紫、灰、绿、 蓝 等) 。 4.2.4 工艺过程 二次配线工艺标准 DDGC/TK004-2 备图 备料 按图纸核对元件位置和规格 打印不干胶 元件编号纸 热压异形套管标号 量线 下线 套异形 套管标号 配线 接线 自检 交检 4.2.4.1 看清图纸及技术要求。 4.2.4.2 按图纸及材料明细表领取多种规格导线、元件及辅助材料。 4.2.4.3 根据导线规格选择异型塑料号码管,并按图纸及配线的先后次 序 热压线头标号、并打印元件编号牌。 4.2.4.4 按图纸核对元件规格和安装位置。 4.2.4.5 按图纸在适当位置粘贴元件编号牌。 4.2.4.6 根据装置的结构形式,元件的安装位置,确定线束或线槽的走 向 及安装固定的方法,量距下线,线槽走线时,逐线顺线槽下线,保证线头 接 点处弯弧长度一致即可。线束走线时,除保证接点弯弧长度一致外,行线 中每增一处弯,增长 5cm。 4.2.4.7 依据安装线图在下好的导线两端套上打好的异型套管,并在敷 设 途中及时分出与补入导线而逐渐形成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然后一一接入 电器元件接点或端子排,接头时剪去过长的导线,剥去线端绝缘层,重新 套好符号套,用羊眼圈或冷压接头接入电器元件或端子排,并达到本工艺 之要求。 4.2.4.8 依据线束的走向用塑料扎带绑线。 4.2.4.9 根据接线图接线并固定好。 4.2.4.10 根据接线原理图进行自检。 4.2.4.11 二次配线工作完毕后,必须清理工作现场,不允许有线头、垫 二次配线工艺标准 DDGC/TK004-2 圈螺母、符号套等杂物遗留在柜内。 5. 工艺要求与说明 5.1 引线及下线。 5.1.1 装有电子器件的控制装置,一次线与二次线应分开走线,尽可能 分 别在两侧走线。 5.1.2 过门线一律采用多股软线,下线长度应使门打开到极限位置不受 拉 力影响,并保证可转动部位能自由关闭为宜。 5.1.3 插件、抽屉凡采用联接的插头座,下线长度应保证插拨长度,单 面 检修的抽屉、插件应保证拨出抽屉插件的长度。 5.1.4 按行线方案量距下线,线头预留 3040mm 余量。 5.1.5 行线方式有完全用走线槽引线,走线槽及成束捆扎混合引线,成 束捆扎引线。 成束敷设要求整齐美观、线束要以适当距离安装夹持件固定,水平线 束固定间距不大于 300mm,垂直线束固定间距不大于 400mm,被金属夹持 件夹紧部分的导线要用绝缘布或塑料包带缠绕 45 层时再行夹紧,线束 隔适当距离用扎带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 100mm,当线束需要转弯时应 有适当圆角 R,其弯曲半径(内径)最小不得小于绝缘线束直径的两倍, 不允许打死弯。 5.1.6 导线不得用强力拉直。 5.2 剥线 5.2.1 二次线均应使用剥线钳剥削绝缘层,钳口与线径应配合得当,不 得 损伤导线。导线与钳口的配合见下表(1) 。 二次配线工艺标准 DDGC/TK004-2 表 1 导线截面 mm20.811.52.5 钳口直径 mm11.21.72.7 剥线方法如图 1 所示: 正确 图 1 错误 5.2.2 电器接点用压线钳压接时,线头不需弯圈,剥头长度为:15 mm2 及 以下长度为 5mm,2.5 mm2及以上长度为 8mm。 5.2.3 多股接线时,必须用压线钳压接。 5.2.4 导线需弯羊眼圈时,必须先套上号码管,然后用圆嘴钳弯圈,其 剥 线长度和羊眼圈直径尺寸见表(2) ,羊眼圈末端距导线绝缘部分有 26mm 距离以保证装入接点时垫圈不压导线绝缘部分。 表 2 螺钉直径 mm34568 剥线长度 mm1317212529 导线羊眼圈直径 mm3.24.5679 5.3 接线 5.3.1 0.5 mm24mm2软导线与螺钉紧固的电器接点连接时,均根据螺钉 的规格选用相当的端头压接(当接点两边没有档板时必须选用 O 型端头) , 二次配线工艺标准 DDGC/TK004-2 冷压后导线与端头不准松动。 5.3.2 4 mm2及以下的导线在与要求焊接的方式连接的接点连接时,采 用 焊接方式。 5.3.3 多股导线端头削走绝缘后应以绞紧,不得有断股,并应加冷压端 头 接线,弱电回路中截面面积小于 1 mm2的单股导线应采用锡焊或其它合适 的 方式接线。 5.3.4 在继电保护回路中,当导线与发热元件(电阻等)连接时导线应 按 表 3 剥去绝缘层,套耐热瓷珠或瓷管再进行连接。元件上的导线束应在其 下方或侧方敷设,在敷设有困难时,允许敷设在发热元件的上方,但距离 不得小于 70 毫米。剥去绝缘层的一段裸导线,均应套以瓷珠且不得稀松, 剥去绝缘层时,不准损伤线芯(如图 2) 。 发热管形电阻 瓷 珠 图 2 二次配线工艺标准 DDGC/TK004-2 表 3 管形电阻器与其它元件之间安装间距 上 方 管形电阻 器额定功 率(W) 元件允许 60时 元件允许 50 侧面下方 用 BV、BVR 导 线剥去绝缘的 7.53040101020 1530100101020 20-50100200202040 75-100100300303040 150150300303040 200150400303040 5.3.5所有接入电器元件的导线端头场应套入端子符号套(除电器元件 本身的连接外) 。用异型管作线套标记时,按导线的不同规格择其大小, 根据图纸标注其接头号或回路标号,用号码烫印机压字。读字的方向原则 一般为水平从左至右,垂直的由下向上(如图 3) 。 图 3 二次配线工艺标准 DDGC/TK004-2 5.3.6 由一次母线引出二次线时,必须用专用接线片连接或在母线上打 4.2 孔、攻 M5 孔后用 M5 螺钉压接,若有两处接线,其孔距必须大于孔 直 径 2 倍,不得使两处平垫圈接触,不得直接将其压接在一次母线的连接螺 栓上。 5.3.7 导线穿过金属底板时,底板上必须加装橡胶垫圈或其它绝缘套管, 不允许导线从母线相间或元件安装孔中穿过。 5.3.8 当元件本身有引出线接入电路时,如果原来的引线不够长,应以 端 子进行过渡,不得悬空连接。 5.3.9 一般同一接点只接一根导线,特殊情况下最多允许接入两根导线 (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 ,且中间 需 加一平垫圈。连接导线的紧固螺钉应拧紧并加弹簧垫圈以防松动,拧紧螺 钉宜露出 2-3 扣。 5.3.10 电流回路宜经过试验端子接至测量仪表,其它需断开的回路宜经 特殊端子或试验端子接出。 5.3.11 辅助电路接线座上的每个端子均应有耐久、清晰的序号标记。 5.3.12 经整流器引出直流表的连接导线,采用 2.5 mm2铜芯线时,两根 总 长不超过 5m。 5.3.13 二次接线与高压导体之间电器绝缘距离。 电压 3KV75mm;电压 610KV125mm;电压 35KV300mm。 5.3.14 设备的金属壳体或可能带电的金属体(包括因绝缘由损坏可能会 带电的金属体)与接地螺钉间,必须保证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其与接地 螺钉间的连接电阻实测值不得超过 0.01。 注 1:装有电器元件的金属门(盖)与金属壳体间的电连接,须采用黄绿双色软件来实现。 5.3.15 当安装设备上的电器元件或导电部件时,一个电器元件与另一个 二次配线工艺标准 DDGC/TK004-2 电器元件的导电部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部件(如母线、金属架或金属体等) 与另一个导电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得低于表 4 所列数据。 表 4 额定绝缘电压 V爬电距离电气间隙 300106 300660148 6608002010 80015002814 5.3.16 导线的羊眼圈开口方向应符合顺时针方向,封口要严,其外径不 得大于压线垫圈外径。导线连接好后,从垂直方向看去不得有线芯弯成的 羊眼圈露出。 5.3.17 两根直径不同的导线,接在同一点时,必须弯羊眼圈且在两线之 间加上平垫,以保持良好的接触。 5.3.18 所有接线点必须牢固,弹簧垫圈开口压平即可,压线结头应有一 定 的拉力,以手拉不掉为宜,接线点到线束必须留有 80-100mm 的过渡余量。 5.3.19 转换开关本身连线,必须与其活动板有大于 15 毫米的间隙。 5.3.20 装在开并柜面(门)板上的电器元件(如电度表等) ,如是导线 穿 过面(门)板正面接入该电器元件,导线在面(门)板正面的长度及变曲 形状必须保持一致,达到整齐美观的要求。 5.4 线束的绑扎与固定。 5.4.1 两根以上的导线应用扎带捆扎成圆柱型,若顾客要求,可扎成扁 平 型,捆扎间距为 2030mm,固定间距为 3040mm。 二次配线工艺标准 DDGC/TK004-2 5.4.2 线束捆扎要舒展、牢固、横平竖直、层次分明、整齐美观、便于 维 修,除必要的弯曲敷设外,不准歪斜、扭曲,不得有凹凸不平、松动现象。 辅助回路的导线及线束,在敷设过程中需要弯曲时应用手或弯曲钳子进行 弯曲,不得用尖嘴钳或钢丝钳等锋利工具弯曲,以保证导线绝缘层不受 损伤。其最小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导线或线束外径 2 倍。 5.4.3 线束中导线要平行,无交叉错落现象。 5.4.4 线束不得在导电件上敷设,也不准直接敷设在金属板(骨架上) , 应用塑料(或胶木)压线卡子固定在骨架上,或放入线槽内,线束不得承 受任何应力。线束穿越金属孔时应在金属孔上装绝缘套或在导线及线束上 缠绕塑料带或套塑料管,但不允许从母线相间或安装孔中穿过。线束(及 导线)在敷设过程中如遇金属障碍应加以弯曲越过,与其中间保持 4 毫米 以上距离。 5.4.5 线束布置要考虑装置维修方便,不得在元件的可拆卸部位敷线。 5.4.6 过门线束两端要用线卡压紧,根据方位一般压弯或 C 型或 S 型, 线 束要留有一定的余量,在门开关过程中不得使线束触及箱体,折叠要和元 件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将线束套上皮管或用塑料带包扎。若用塑料带包扎 过门线应做到: a) 将塑料带一端插入柜体侧线束中间,加以抽紧包扎 45 层,用线 卡固定。 b)塑料带包扎过门线以全包不露导线为原则。 c)按本工艺 5.1.2 要求,过门线有足够的长度,将线束另一头用塑料 带包扎 45 层后用线卡固定在门上。 5.5 端子排的安装 二次配线工艺标准 DDGC/TK004-2 5.5.1 端子排首尾必须有终端端子,不同安装单位的端子排在终端写字 时,用专用打字机打印并粘贴牢固。 5.5.2 端子排必须有鲜明的回路号,可连续排列,即 1、2、3,连续 排列单双数排 1、3、52、4、6 要等间排列。在同一定货合同中,其 排 列方式要一致。 5.5.3 端子排的序号排列为:竖装由上而下,平装由左向右。 5.5.4 端子排的安装为:竖装、平装、侧装三种。安装时可以经单排、 双 排、多排安装,在一套屏中端子排的安装只能用一种方式。 6 注意事项 6.1 二次回路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必符合 GB7251 规定要求,在测量时, 应考虑到部件可能产生的变形因素。 6.2所有接线点必须牢固,确保装置受振动时具有接线可靠性。 6.3 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不得开路,必要时,可将电流互感器二次接 点短接。 6.4 电压互感器不得短路。 6.5 电阻等发热元器件不允许在端子(端子排或元器件引线端子)上固 定。 6.6 无连接线的电器元件端子及端子排上紧固件如螺钉等应拧紧不松动。 工艺标准 DDGC/TK004-3 导线端头压接工艺导线端头压接工艺 1、头压接应使用冷挤压接钳,压接时,钳口、导线和端头的规格必 须相匹配。 2、线应为洁净的多股圆导线,线芯无污染或腐蚀。 3、线绝缘层剥离长度与铜端头压接部位相一致,剥离绝缘层时不得 伤及导线或断股。 4、与导线截面相配的端头套入导线,放置在压线钳相应模具中用手 压操作手柄至达到压力为止(泻压) 。压接完毕后端头应当有压痕无裂纹, 导流面无变形。 5、手握导线,另一只手握住接线端头,向相反方向用力拉,导线与 端头不得松动。 装配工艺 DDGC/TK004-4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装配工艺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装配工艺 1、目的 通过装配操作人员的精心装配,以保证提供合格、优质的成套开关设 备。 2、适用范围 成套开关设备的母线制作与装配,二次线配线及零部件的装配。 3、工艺要求 3.1 母线制作与装配 3.1. 1 设备和工具 3.1.1.1 母线加工机、手动母线曲弯机。 3.1.1.2 母线冲剪模,各种规格冲孔模,整平压花模、铜接头压接模、台虎 钳、木锤、麻花钻、活络板手、套筒板手、电工刀、划针、角尺、样冲、 钢直尺、钢卷尺、铁锤。 3.1.2 使用材料 3.1.2.1 根据设计规范确定 1TMY 型铜母线、LMY 型铝母线、BV、BVR 型铜芯塑料线、OT 型固接断头、塑料标记套。 3.1.2.2 各种规格螺栓、垫圈、螺帽、弹簧垫圈。 3.1.2.3 工业洗洁精、清水。 3.1.3 铜铝母线的工艺过程。 (弯曲半径见表 1) 母线弯曲半径表 表 1 平 弯立 弯扭 弯 母线材料母线材料母线材料 母线尺寸 mm 铜铝 母线尺寸 mm铜铝铜铝 550 R=26R=26 6550 RaRaH=1.2aH=1.2a 560 以上 R=26 560 R1.5R2a 注:表中 R 为弯曲半径:a 为母线宽度(见图 3、4) 3.1.3.1 根据回路温升,动热稳定要求及条件,选择母线规格见 3.1.6.19。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装配工艺 DDGC/TK004-4 3.1.3.2 先把母线置于平台上调平,以达到平直的目的。 3.1.3.3 按样线进行落料,然后用木锤整平。 3.1.3.4 按样线进行弯制,然后根据电器元件端头。及母线搭接工艺要求按 样线进行落料,然后用木锤整平。 3.1.3.5 按样线进行弯制,然后根据电器元件端头,及母线搭接工艺要求进 行划线,冲孔或钻孔,再用孔钻,去孔口边缘毛刺。 3.1.3.6 用整平压花模,平整搭接(如元器件端头有压花) 。 3.1.3.7 将加工成型的母线用工业洗洁精进行去油,再用清水洗净。 (外协) 3.1.3.8 对于铜铝母线搭接面置于搪锡槽内搪锡,对于铜铝母线的中间搭接 接面,刷搪锡处理。 (外协) 3.1.3.9 按相序进行涂漆三相交流电路的 A 相涂黄色漆,B 相涂绿色,C 相 涂红色漆,零线或中性线涂淡蓝色漆,安全用的接地线涂每种色宽为 15 100mm 交替贴接的黄和绿双色漆。无法区分相序的正极涂棕色漆,负极涂 蓝色漆,接地中线涂淡蓝色漆。无法区分相序的正极涂棕色漆,负极涂蓝 色漆,接地中线涂淡蓝色漆。 3.1.3.10 安装前搭接面必须清洁,选合适的螺栓、螺母、垫圈及弹簧垫圈 按图一所示要求进行安装。 3.1.4 BV、BVR 型铜芯塑料线的工艺过程。 3.1.4.1 按回路温升、动热稳定要求及设备条件选用铜芯塑料线的规则见 3、1、6、19。 3.1.4.2 选择合适的敷线途径然后量线落料,用剥线钳或电工刀剥去适量的 绝缘层。 (剥线长度见表 2)清除表面氧化膜及粘着物。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装配工艺 DDGC/TK004-4 3.1.4.3 套上标记套选择合适的 OT 型固接端头,套在塑料线的导电芯上。 BV、BVR 型铜芯塑料线剥线长度表 表 2 固定端头形式剥线长度(毫米) OT10 型10 OT16 型12 OT25 型14 OT35 型16 OT50 型16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装配工艺 DDGC/TK004-4 图 1 母线的典型连接形式 3.1.4.4 在母线加工机上安装上适合的铜接头压接模具,并调整好冲床的冲 程。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装配工艺 DDGC/TK004-4 3.1.4.5 将 OT 型固定接端头置于液压钳内进行压接。 3.1.4.6 按照敷线途径进行弯制及捆扎,然后选用合适紧固件进行安装。 3.1.5 检查 3.1.5.1 检查母线的弯曲是否有裂痕 3.1.5.2 检查母线的涂漆是否均匀,是否有流挂现象,涂漆界限是否平齐。 3.1.5.3 检查母线塑料芯线的弯曲,搭接及配置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3.1.6 工艺要求 3.1.6.1 母线的典型连接形式见图 1。 3.1.6.2 母线的典型弯折形式图 2、3、4。 3.1.6.3 母线经落料,校直后表面不应用明显锤痕凹坑和伤痕、冲裁边缘要 锉平、倒角。 3.1.6.4 母线的配置,应尽可能减少搭接面,母线的弯曲应保大的弯曲半径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装配工艺 DDGC/TK004-4 (最小弯曲半径分别见图 2、3、4 和表 1)弯曲处不得出现裂纹,母线侧 弯的皱纹高度不得超过 1 毫米。 3.1.6.5 母线涂漆可采用喷漆或刷漆,色泽应均匀、边缘应整齐,不得有漏 漆,挂漆现象,母线连接处不得沾漆。 3.1.6.6 同一元件,同一端的各相母线的涂漆界线应无明显不整齐现象。 3.1.6.7 母线的涂漆界限,搭接母线涂漆界限见图 5,二次线接在母线上的 涂漆界限见图 6。 母线上的涂漆界限见图 6。 图 5 图 6 母线搭接涂漆界限 二次线接在母线上 3.1.6.8 母线除必要的弯曲及斜度外,本身不得有弯曲现象。 3.1.6.9 母线的弯制及安装,应尽量考虑电器操作的安全,空气开关及熔断 器上桩头拼线应向里安装。 3.1.6.10 母线的弯制,应考虑留有用户引入线的足够距离及安装维修方便。 3.1.6.11 母线的边接采用经过表面处理后的螺母,专用垫圈、螺栓、弹簧 垫圈紧固,紧固后尾部应露出螺纹 2-5 牙,不宜过长或过短。 3.1.6.12 母线的搭接,不准三根母线在一处搭接(一相采用两根以上,母 线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装配工艺 DDGC/TK004-4 制作者除外) 。 3.1.6.13 若铜铝搭接时,铜排和铝排均无法镀锡时,应用搪锡紫铜皮在中 间,以免引起电化腐蚀。 3.1.6.14 直流盘汇流母线应全部装在盘顶上,若确系单台使用,允许安装 于盘的中部,但两端必须以绝缘支持件固定之。 3.1.6.15 母线的配置应横平、竖直、层次分明、整齐美观,搭接处应自然 吻合妥贴没有安装应力,搭接处的实际接触面积不得不小于断面积的 2 倍。 3.1.6.16 母线的相序排序排列,在装置的正面向看,应符合表 3、4 规定。 三相交流电路母线相序排列 表 3 相别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前后排列 A上左远 B中中中 C下右近 中性线最下最右最近 直流电路母线相序排列 表 4 极别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前后排列 正极上左远 负极下中近 在特殊情况下,若按此相序排列。会造成母线配置困难,可不按本条规定。 3.1.6.17 绝缘距离对于额定电压于 500V 的电路,电气间隙大于 10mm,爬 电距离大于 12mm。对于额定电压 3-35KV 的电路,最小绝缘距离应符合 表 5 规定。 3.1.6.18 BV、BVR 塑料铜芯导线用标记套的要求。 a.材料软聚氯乙烯管 b.长度:15mm c.颜色:三相交流电路 A 相为黄色,B 相为绿色,C 相为红色,零线或中 性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装配工艺 DDGC/TK004-4 线为淡蓝色,直流电路正极为棕色,接地中线为淡蓝色。 d.内径:见表 6 3-35KV 电路最小绝缘距离 表 5 电压 最小 kv 距离 mm 部位 361035 不同相的裸带电体之间及裸露带电部 至接地骨架之间 7590125300 裸露带电部分至正面金属板,金属门 或传动杆件 105130155330 裸露带电部分至正面网状封板或网状 门 175200225400 无遮拦导体至地(楼)板高度2500250025002600 注:此要求只作考核高压的总体装配,不包括所装主元件本身的结构尺寸。 BV、BVR 塑料铜芯导线用标记套的内径尺寸 表 6 导线截面 mm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