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的镜检技术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ppt_第1页
疟原虫的镜检技术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ppt_第2页
疟原虫的镜检技术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ppt_第3页
疟原虫的镜检技术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ppt_第4页
疟原虫的镜检技术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疟原虫的镜检技术,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魏庆宽,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下午好!,疟疾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边缘地区,是重要蚊媒传染病,现有107个国家,约32亿人口受到疟疾传播的威胁,尤其是非洲最为厉害,特定于每年4月25日为非洲疟疾日。考虑疟疾的严重危害,WHO又将该日定为世界疟疾日。,世界疟疾日由世界卫生大会在2019年5月第六十届会议上设立,旨在推动全球进行疟疾防治。2019年4月25日为首个世界疟疾日。卫生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决定将每年4月26日作为“全国疟疾日”。我国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数据显示,疟疾年报告病例数由2019年的2.4万增加到2019年的6.4万,近年来仍有上升趋势,尤其我省上升趋势更为明显,截止目前2009年疟疾发病人数明显超过去年同期,经济相对落后的鲁南、鲁西南地区发病较高;因此,敬请在座的各位同仁更要关注疟疾防治工作。,2019年全国疟疾日宣传口号和主题信息,一、活动主题:疟疾一种没有国界的疾病(Malaria-adiseasewithoutborders)。二、宣传口号(一)防治疟疾,消除贫困。(二)全社会携手,共同抗击疟疾。三、主题信息(一)疟疾是由蚊虫传播的传染病。(二)非洲、南亚次大陆、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是疟疾高度流行区,到上述国家及地区工作、生活、学习要谨防疟疾感染。(三)疟疾的症状主要是发冷、发热、出汗,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四)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五)早期诊断和全程、足量的规范用药是治疗疟疾的关键。(六)春季休止期治疗是清除疟疾传染源的重要措施之一。,疟疾的实验室诊断,1.病原学诊断:显微镜血涂片检查结果阳性;这种镜检确诊最可靠。2.免疫学诊断:(1)循环抗原的检测(2)循环抗体的检测3.分子生物学技术:PCR和DNA探针已应用与疟疾的诊断。分子生物学、血清学技术发展迅猛,但是确诊疟疾的“金标准”仍然是病原学诊断显微镜检查疟原虫。,血检疟原虫是确诊疟疾最可靠的方法,20世纪以来,随着显微镜的不断改进和染色方法的的不断完善,使显微镜检查疟原虫的方法成为疟疾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手段。凡是疟疾,最终定能查到疟原虫,不存在没有疟原虫的疟疾。显微镜检查是唯一可鉴别4种疟原虫的方法;因此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疟原虫的镜检技术。,疟原虫的镜检技术,1.血膜制作与染色。2.厚、薄血膜中间日疟、恶性疟各期疟原虫的形态结构及其鉴别要点。(王用斌大夫主讲)3.小结、镜检示教及读片练习。,血膜的制作(取血时间),采血时间现症病人和流调普查时可不考虑取血时机。但在诊断或需要某期疟原虫作标本时,则应掌握适宜的取血时机。间日疟在寒热发作期,外周血中主要可见环状体期;发作后数小时(h),见大滋养体期,形态较易辩认,为诊断的有利时机;发作36-48h,可检出裂殖体;发作1-2次后,配子体出现较多。恶性疟较理想的取血时间是在发作后至20h内取血,初发患者退热后常查不到原虫。,血膜的制作(取血操作),在制作血片前,首先要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和住址。,取血部位和血量,采血部位和方法:采血部位一般人为耳垂,指头;一人一针,常规消毒、采血。耳垂或无名指,通常在耳垂取血,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取血部位,待酒精干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紧捏耳垂上方或无名指指尖,右手持消毒针迅速刺入皮肤,不宜过深或过浅。然后用右手中指轻轻挤压出血。厚血膜血量约一粒大米(即火柴头)大小。,血膜的制作用于检查疟原虫的血涂片有两种:一种是将血液涂呈薄膜状,称薄血膜;一种是血液涂成圆盘,称厚血膜。,发热病人血片,标本片,薄血膜的制作,薄血膜用推片一端边缘的中点从取血部分取约11.5微升的血量(相当于1/4火柴头大小),使血滴与平置的载玻片接触,并形成25350夹角,待血液向两侧扩展约2cm2.5cm宽时,均匀而迅速地从右向左推成舌状薄血膜(约2.5cm长)。推制时速度要均匀,血滴大小、推片与载玻片之间夹角大小及展开血膜的速度快慢等常影响血膜的厚薄。制成的薄血膜应在玻片上形成平铺的血细胞,细胞之间互相接触而不相互重叠。薄血膜外观:舌状厚薄均匀,无划痕,位于玻片1/21/3处。,厚血膜的制作,厚血膜用推片的左下角,从取血部位刮取约45微升血量(相当于火柴头大小),使血滴与平置的载玻片接触,再由里向外一个方向旋转,转24圈,涂成直径0.81cm大小圆形厚血膜(厚血膜的厚度以一个油镜视野内可见到510个自细胞为宜),厚血膜的位置,位于玻片右1/3处。厚血膜外观:圆形厚薄均匀,无划痕。过厚易于脱落,过薄达不到检出率的要求。,熟练工作者的推片姿势,血膜的制作(涂片操作),涂制厚、薄血膜的位置通常将厚、薄血膜涂在一张载玻片上。方法是将载片分为6等分,第1、2格备贴标签及编号用;厚血膜涂在第3格中央,薄血膜涂在第4格前缘至第6格中部。作为标本的血片每张玻片涂厚、薄血膜各1个;门诊和发热病人血片每片1人,涂2个厚血膜1个薄血膜,以防血膜脱落而影响检查;,标本片,发热病人血片,标签,各种不同的疟疾血片涂制法:,标准血片(1人),门诊发热病人血片(1人),居民普查血片(2人),厚薄血膜的标准,厚血膜血量适宜,不宜过多或过少。薄血膜平整,无皱折和空泡,红细胞单层排列。,标准的疟疾厚薄血膜位置,全国疟疾镜检知识与技能竞赛血片制作和染色质量评价标准好血片制作质量:厚血膜:血量4.05.0ul,位置玻片右13稍偏右,直径0.81.0cm,外观圆形厚膜均匀。薄血膜:血量1.52.0ul,位置玻片1213处,外观舌状厚薄均匀;染色质量外观兰紫色;清洁度外观光洁无油灰。,全国疟疾镜检知识与技能竞赛的竞赛内容及分值比例1.理论知识竞赛内容为:疟疾病原和诊断基本知识。包括:疟原虫生史,血片制作、染色、镜检操作理论,显微镜使用与维护知识。2.技能竞赛内容为:制片染色和镜检读片。包括:厚、薄血片的制作和染色;疟原虫的显微镜镜检,确定阴阳性和虫种,定量计数以及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3.分值比例:每位选手满分100分,其中理论竞赛20分,技能竞赛80分;技能竞赛中,制片染色15分,镜检读片60分,显微镜使用与维护5分。将来咱们省内竞赛内容及分值比例参考该标准。,血膜的制作,血膜编号血膜制成后,立即在玻片面上写上受检者的号码,以防差错;待薄血膜干后再用铅笔于薄血膜中写上血片种类的代号和受检者的个人编号,依次顺序插入标本盒内。,制作血膜的注意事项,1.清洗玻片,且勿碰撞、磨损。2.刚涂制的血膜要平放,注意防尘、防昆虫吸吮血膜。厚血膜未干前勿使标本盒倾斜,以免血膜倾向一侧,造成血膜厚薄不均,厚处不易溶血和着色而影响检查结果;晾干血膜时应注意防尘、防止苍蝇、蟑螂等昆虫吮吸血膜;干后应及时装入标本盒并盖严。3.血膜应自然干燥。切忌在毒太阳下晒或火烤,干透后才能用甲醇固定薄血膜。夏天标本尽可能24-48h内固定染色;冬天也不能超过72h。放置时间越久,厚血膜越不易溶血,染色效果也差。若不能及时染色,薄血膜宜先用甲醇固定(1-3分钟)然后用过滤清水对厚血膜溶血,晾干固定后装入盒内盖严,待以后染色。,染液的种类,染液种类:疟原虫的染色,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瑞氏(Wrightstain)和吉氏染液(Giemsastain)。这些染液中的主要染剂都包含美蓝、伊红和由美蓝氧化所成的天青,所以称多色性染剂。我们主要用吉氏染液,它具有方便,染色效果稳定,便于长期保存的优点。瑞氏染色,染色时间短,但染色效果不如吉氏稳定,主要在门诊量大的门诊实验室使用。,染液的染色原理,染色原理是染料于被染物的阴阳离子互相吸附而结合的一种化学反应。组成红、白细胞和疟原虫等蛋白质的氨基酸电离出的带正电荷的-NH3+和带负电荷的-COO-,与多色染剂有色基团所带的阴、阳离子相结合,从而使红、白细胞和疟原虫被染上不同的颜色。疟原虫和白细胞的胞浆被染成蓝色,红细胞、疟原虫和白细胞核被染成紫红色。红、白细胞和疟原虫的蛋白质均由氨基酸组成,每个氨基酸电离出一个带正电荷的-NH3+和一个带负电荷的-COO-。碱性染料美蓝的有色基团带阳离子,可与细胞中带负电荷的-COO-部分结合,使之成为蓝色。疟原虫、淋巴和大单核细胞的胞浆、嗜碱性白细胞的颗粒等酸性蛋白质,故被染成蓝色。酸性染料伊红的有色基团带阴离子,可与细胞中带正电荷的-NH2+部分结合,使之呈红色;但美蓝与伊红都不能使疟原虫和白细胞的核着色,可美蓝氧化后产生的天青有媒染作用,于是,在媒染物与染料的共同作用下,疟原虫和白细胞核被染成紫红色。,染液的种类及染色原理,注意:蛋白质和氨基酸都是两性电解质,要求染液的pH值6.8-7.2较好。染液偏酸时,所带的正电荷增加,易于伊红结合,使红细胞和疟原虫的核染成鲜红色,而淋巴细胞和原虫的胞浆着色较差;反之,当染液偏碱时,红细胞和嗜伊红白细胞的颗粒等被染成紫蓝色,不易观察。,姬氏染液母液配置方法,取姬氏粉0.5克置于研钵中,加25ml甘油充分研磨,倒入60或100ml带有玻塞的有色玻瓶中。在研钵中加少量甲醇,洗去甘油浓液混入瓶内,至25ml甲醇洗净钵中甘油染液为止,塞紧瓶塞,充分摇匀,置于5560水浴中或温箱内24h或室温内35天,多加摇动,即成原液。姬氏染液是目前较优良的血膜染剂,即使在炎热天气中,亦可经久不变。材料:1、姬氏粉0.5克2、甘油25ml3、甲醇25ml注意:1.高纯度试剂。2.所用器皿绝对无水(伊红在水溶液内遇到美蓝或天青即可互相化合而产生沉淀,从而失去染色力)。3.边加边磨,充分研磨;整个染色液配制时间不能少于5个小时。,姬氏染液的染色方法,先用甲醇或无水酒精固定薄血膜,再用清水对厚血膜溶脱血红蛋白,然后再进行染色。注意:吸取母液时,不要晃动瓶子,以免沉淀物泛起影响染色效果.成批血片染色:将已用甲醇固定薄血膜的血片插入染色缸,倒入3%吉氏染液稀释液(3毫升吉氏原液加缓冲液或净水97毫升,混匀)浸没血片,同时对厚薄血膜染色30min(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酌情增减染色时间和浓度),然后用清水轻轻将染液漂洗干净,将血片标本(血膜面朝下)插于晾干板上晾干,包装,镜检。单张血片染色:将处理好的血膜,加姬氏母液1-2滴,加中性蒸馏水15-30滴,染色30分钟左右,然后用清水轻轻将片上的染液冲洗干净,晾干镜检。较理想的染色结果是红细胞为淡红或淡紫红色,疟原虫的胞质呈蓝色,核为紫红色,疟色素为棕褐色。,操作1(快染)配制5%染液,(每张血片约需染液2ml):量筒内量2ml缓冲液或新鲜凉开水,直接滴加吉氏原液7滴,混匀,滴入待染标本的厚薄血膜上,染色10min,清水细缓冲洗,晾干镜检。操作2(慢染)配制3%染液:在染色量筒内量2ml蒸馏水或新鲜凉开水,再滴加吉氏原液4滴,混匀,滴入待染标本上,染色3040min。清水细缓冲洗,晾干镜检。,吉氏染液浓度,门诊染色,质量好的染色:核呈红色,胞浆呈蓝色。如果血片偏红,说明染液偏酸性。如果血片偏蓝,说明染液偏硷性。,外观吉氏染色血片,影响染色效果的因素,血片染色好坏除与玻片清洁度、血片制作质量和染色技术等有关外,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染剂、溶剂的质量染料、甲醇和甘油必须用分析纯,且在配制时所用的器具必须干净而无水份。(2)染液的新旧染液存放时间越久,染色力越强。新配制的染液因色素尚未充分溶解,染色力较弱且常呈现偏碱性。通常在染液配制1-2周后才使用,盛装染液的瓶子应加塞盖密。以防吸潮而影响染液质量。(3)染液稀释后使用时间必须现用现稀释染液,当时使用,一般在0.5h内染色力最强。姬氏和瑞氏染液的主要成份是美蓝、伊红和由美蓝氧化产生的天青,三者能在酒精溶液中溶解,但在水溶液中伊红遇到美蓝和天青即产生沉淀。,影响染色效果的因素,(4)染液的稀释浓度染液的浓度高其着色就快而深,从而疟原虫寄生红细胞的薛氏点粗大显著,但颜色常偏碱;染液浓度过低则染色时间久,颜色偏酸,薛氏点不明显或消失。(5)染色时间染色时间应根据染液的质量、新旧、稀释浓度和气温而适当增减。染色时间长染色效果好,反之较差。室温高则着色快,染色时间可略缩短,气温低可适当延长。(6)染色用水染液的稀释用水和染色后冲洗用水应选择Ph6.8-7.2清洁水,通常使用的新鲜的蒸馏水或过滤的冷开水。(7)冲洗方法应沿玻片或染色缸边缘加水使染液表面一层溢出,并轻轻冲洗,以免染液色素颗粒沾污血膜。影响染色效果的因素:(1)染剂、溶剂的质量(2)染液的新旧(3)染液稀释后使用时间(4)染液的稀释浓度(5)染色时间(6)染色用水(7)冲洗方法,血片制作与染色注意事项,使用前载玻片一定要清洁,不然会影响血片制作和镜检结果。厚血膜干燥时不要加热,加热会使原虫变形,影响镜检结果。配置母液时过滤可除去杂质颗粒,有助于提高镜检质量。固定薄血膜时不要将甲醇触碰到厚血膜冲洗染液时,不要冲走厚血膜。,如何确定疟原虫血片为阴性,检查全部厚血膜未查见疟原虫。最少检查100个厚血膜油镜视野未查见疟原虫。镜检时间最少不低于20分钟。,疟原虫生活史简图(为更好的理解原虫各期形态,简要复习一下生活史),生活史,含成熟疟原虫子孢子按蚊叮咬人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血液约30分钟侵入肝细胞裂体增殖成熟裂殖体(含数以万计裂殖子)肝细胞破裂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开始红细胞内期发育)发育小滋养体(环状体)摄食营养、发育大滋养体核分裂、发育未成熟裂殖体核进一步分裂裂殖体(成熟)被寄生红细胞破裂裂殖子释放入血流一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一部分再侵入红细胞,开始新的一轮发育。一部分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成雌,雄配子体。在蚊体内进行有性生殖。由生活史容易看出,疟原虫的主要致病时期是红细胞内期原虫;主要是指红细胞内期的无性体小滋养体到成熟裂殖体,而不是红细胞内期的无性体配子体。,疟疾全球流行,恶性疟约占全世界疟疾发病总数的50%,间日疟约占全世界疟疾发病总数的43%。在我国流行最广的是间日疟,其次是恶性疟;恶性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海南两省;三日疟患者极少见,卵形疟仅发现几例。我省主要是间日疟,现常有输入性恶性疟。,人类四种疟原虫的基本特征,感染人的疟原虫有四种: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间日疟原虫P.vivax三日疟原虫P.malariae卵形疟原虫P.ovale,恶性疟P.falciparum,四种疟原虫中致病力最强;无免疫力者感染后出现急性症状,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在我国主要流行云南省和海南省。,间日疟P.vivax,间日疟原虫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是中部地区。引起间日疟,病程呈良性,但有复发。,三日疟P.malariae,三日疟在我国已基本消灭。主要发生在晚秋及初冬,无复发。卵形疟P.ovale又称蛋形疟原虫,在我国已基本消灭。引起症状与间日疟相似,但很少复发。,谢谢诸位领导和同志们!不当之处请多加批评指正!下面由年轻有为的王用彬大夫为大家详细讲解厚薄血膜上间日疟、恶性疟各期疟原虫的形态结构特点,请大家多加鼓励!谢谢!,咱们学习疟原虫的镜检技术,关键是认清镜下的原虫;下面结合模拟图片及镜下照片,简要复习一下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在厚、薄血膜上各期原虫的形态结构,说明一下疟原虫的计数方法,然后重点对镜下疟原虫的许多照片进行辨认,最后实地镜下观察疟原虫。,薄血膜中环状体形态特征,间日疟原虫环状体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3;环较粗大;核1个;2个核和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状体很少见,恶性疟原虫环状体约为红细胞的1/6;环纤细;核12个;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状体的常见,INSTITUTEOFTROPICALDISEASES,薄血膜中大滋养体形态特征,间日疟原虫大滋养体虫体不规则,较大;阿米巴样空泡明显;疟色素细小,黄褐色,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体小,圆形;空泡小;早期疟色素细小,金黄色,晚期结成块状,黑褐色,薄血膜中未成熟裂殖体(裂殖体前期)形态特征,间日疟原虫裂殖体前期圆形或不规则;核分裂为2个以上,空泡消失;疟色素分布不匀,恶性疟原虫裂殖体前期圆形,核分裂为2个以上;疟色素集成团快,薄血膜中成熟裂殖体形态特征,间日疟原虫裂殖体大于正常红细胞;裂殖子1224个,通常16个,排列不规则;疟色素常集于一侧,黄褐色,恶性疟原虫裂殖体小于正常红细胞;裂殖子较小,836个,排列不规则;疟色素成团快状,黑褐色,薄血膜中大(雌)配子体形态特征,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大于正常红细胞,圆形;核小,致密,深红色,偏于一侧,胞浆深蓝色;疟色素散在。,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新月型,两端较尖;核小,致密,深红色,位于中央;胞浆深蓝色;疟色素块围于核周,薄血膜中小(雄)配子体形态特征,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一般不大于或稍大于正常红细胞,圆形;核大,疏松,浅红色,多位于中央;胞浆浅蓝色或淡红色;疟色素散在。,恶性疟原虫雄配子体腊肠形,两端钝圆;核大,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胞浆浅蓝色或浅红色;疟色素围于核周。,将(未)成熟大配子体与成熟大滋养体(核分裂前,刚要进入裂殖体前期)的形态鉴别,虫体大小:几乎充满被寄生的红细胞核:一个,较大且致密,周围有一圈空白的不染色带胞浆:边缘清楚,不含空泡疟色素:颗粒较多较粗,均匀散在,虫体大小:不超过被寄生红细胞的3/4核:一个,延长呈带状,周围无明显的不染色带浆:边缘不整齐,多有空泡疟色素:颗粒较少较细,分布不均匀,厚血膜中疟原虫的形态,厚血膜由于用血量较多,涂制的血膜小,红细胞重叠且干燥慢,致使虫体皱缩,空泡消失,胞浆变形,其形态改变的程度与疟原虫运动的强弱、空泡有无和大小有关。各期疟原虫在发育中,大小滋养体明显的阿米巴样运动,其他期仅有轻微运动;,INTITUTEOFTROPICALDISEAASESHAINAN,在厚血膜中,各期疟原虫的体积都略为缩小,其中只有大、小滋养体的形态有较大改变,而裂殖体和配子体的形态则无明显变化。,厚血膜恶性疟小滋养体,恶性疟环状体在发育不同阶段,其个体大小有很大变化。注意粗环与间日疟环状体的区别。,厚血膜疟原虫形态,间日疟裂殖体,恶性疟裂殖体,厚薄血膜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薄血膜:用血量少,疟原虫的形态完整,便于疟原虫虫种的鉴定。为保证检测的敏感性,常耗时较多,不适用于大规模调查;常出现漏诊。厚血膜:用血量较多,疟原虫胞浆和胞核有一定程度的固缩,较难识别;但须查范围小,节省时间,阳性检出率较高。,虫种鉴别时应注意,1、当血膜中发现环状体时,且数量较多,环纤细,此时应注意观察全血膜有无间日疟的其他期原虫,如无可判定为恶性疟。2、当血膜中发现间日疟原虫时,此时应注意观察全血膜有无恶性疟的配子体,如无可判为间日疟,如有可判为混合感染。3、当全血膜中出现少数环状体时,且形态不典型,则最好间隔数小时后再取血检查,如此时无间日疟则可判为恶性疟。4、容易鉴别的混合感染1)同一血膜中发现间日疟各期原虫和恶性疟雌雄配子体。2)同一血膜中发现大量纤细的恶性疟环状体,并混有少量间日疟原虫。5、不易鉴别的混合感染1)间日疟各期原虫和粗环的恶性疟环状体。2)仅有间日疟和恶性疟的环状体。,原虫密度计算,估计疟原虫感染程度有三种方法:半定量计数法检查厚血膜白细胞原虫密度计数法检查厚血膜红细胞感染率计算法检查薄血膜白细胞疟原虫密度计数法(WHO推荐)主要用于疟疾研究用于临床诊断用于抗疟后疟疾考核,在厚血膜,按要求选择视野,计数200个白细胞中的疟原虫数(可分有性体和无性体),如果原虫密度较低,可增加白细胞计数(5001000个)。白细胞疟原虫计算公式:疟原虫数患者每微升血的白细胞数计数的白细胞数=疟原虫数/l血。如果不知患者的白细胞数,则每微升血以8000个白细胞计数(国际标准)。,白细胞疟原虫密度计数法(WHO推荐),白细胞疟原虫计数法举例,假设计数200WBC中有35个疟原虫,在不知患者白细胞数的情况下,以每微升血8000个白细胞为数,由此计算出每微升血液疟原虫密度为:,35(原虫数)x8000200(白细胞数)=1400/l,答:该患者原虫密度为1400/l。,镜检示教,以下血片采自现症病例,薄血膜中恶性疟原虫环状体(PFR),虫体:约占RBC的1/5-1/6、环状、常见几个虫同时寄生在同一细胞里核:小致密规则、常见2个核胞浆:纤细完整,恶性疟原虫环状体,薄血膜中恶性疟原虫配子体(PFG),雄配子体雌配子体形态:腊肠形,两端钝圆新月形,两端较尖核: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致密,深红色,常位于边缘色素:黑褐色,小杆状,常压在核上和周围黑褐色,分布于核周围,雄配子体,雌配子体,间日疟原虫厚血膜中环状体的形态,环状体,间日疟原虫厚血膜中环状体的形态,环状体,间日疟原虫厚血膜中大滋养体形态,间日疟大滋养,间日疟原虫厚血膜中大滋养体形态,大滋养体,间日疟原虫厚血膜中未成熟裂殖体,间日疟未成熟裂殖体,间日疟原虫厚血膜中未成熟裂殖体,未成熟裂殖体,大滋养体,间日疟原虫厚血膜中大配子体形态,间日疟大配子体,间日疟大滋养体,间日疟原虫厚血膜中的色素特点,间日疟原虫色素,间日疟原虫厚血膜中的色素特点,间日疟原虫色素,厚血膜中恶性疟原虫环状体(PFR),恶性疟原虫环状体(两核),厚血膜中恶性疟原虫环状体(PFR满天星),厚血膜中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PFT),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厚血膜中恶性疟原虫配子体(PFG),大配子体小配子体,厚血膜中恶性疟原虫配子体(PFG),正常配子体,薄血膜中间日疟和恶性疟原虫环状体,环状体,环状体,恶性疟Pf,间日疟PV,厚血膜中间日疟和恶性疟原虫环状体,pvRpFR,PFR,厚血膜中间日疟和恶性疟原虫色素,PFG色素,PV色素,AtypicalPlasmodiumfalciparumpresentation.,Numerousfineringforms(大量环状体)Doublechromatindots(双核)Redcellsarenotenlarged(红细胞大小正常),AtypicalPlasmodiumvivaxpresentation,ringforms(环状体)trophozoite(大滋养体)Enlargedredcells(红细胞胀大),AtypicalPlasmodiumovale(卵形疟)presentation,trophozoite(大滋养体)大小、空泡与PV大配子体相区别Enlargedredcell(红细胞胀大),AtypicalPlasmodiummalariae(三日疟)presentation,Broadbandformofplasmodium(带状大滋养体)Redcellsnotenlarged(红细胞不胀大),TheonlydefinitivediagnosisthatcanbemadefromthisfilmisthatMalariaispresent.Thinfilmswouldhavetobeexaminedforspeciesidentification.(虫种需观察薄血膜来定),NumerousringformofPlasmodiumcanbeseen(asindicatedbythearrows).大量环状体(箭头所指处)Notesizeofneutrophils(forcomparison).中性粒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