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对比教学 著名的语文教学法专家张寿康教授曾说:“ 在比较中阅读学习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俄国著名教育家乌中斯基也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阅读”是近几年阅读教学中的热点,而古诗文的比较阅读又是其中的难点,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古诗文,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比较阅读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阅读方式。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能自觉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所以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如能适时地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又将有利于对古代诗歌地理解和品读。同一主题作品的比较 诗歌有着众多的鲜明主题,如山水、田园、思乡、送别、边塞、讽刺、爱情、咏物等。关于同一主题的佳作不胜枚举。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相同主题的诗歌进行有效的比较阅读。 如我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课中围绕“闲人”这个话题,引出陶渊明的饮酒选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趣,柳宗元的渔翁,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运用“例证法”引出了这么多的“闲人”,这些都是作者罢官或被贬时期的作品,都流露出抛却官场烦恼,醉心于自然风物的悠然自得、恬淡闲适,其心境都是安宁愉悦的。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对“闲人”的对比探讨,我们获得同一主题:这些文人虽经历生活的磨难,但依然坚强、依然乐观、依然充满诗情画意,就更能理解“闲人”的深刻含义。二、同一作家作品的比较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经历的不同,诗作风格迥然不同。如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前期的自然比较欢快,是高兴愉悦的,因为那时她生活美满,夫妻情重,充满生活情趣(如梦令,点绛唇);后期遭受战乱,夫妻分离,自然就比较悲伤,哀怨,凄婉。诗也大多是寄托相思的了,作品充满凄凉低沉之音,词作中无不反映出作者内心深深的哀愁,情调感伤(醉花阴声声慢)。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古诗文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古文知识的迁移思维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例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诗歌的对比教学,在古典诗词教学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比较,是人们认识、分析、鉴别事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比较阅读,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在对比中能够发现作品的特色,挖掘出蕴藏的内涵。以古典诗词教学为例,很多诗词在主题等若干方面相同、相似或相关,为了突出诗词的个性色彩,在教学时应善于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从诗词的内容主旨、表现形式(语言风格、意境、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归纳,引发学生由此及彼地去思考和联想,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不必过分拘泥于单元和章节的程式,我在教授高职教材语文第四册课文时就突破了惯有教学的按部就班的限制,从唐诗、宋词、元曲中分别选取了一首诗进行对比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三篇文章是唐朝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三首诗歌虽然来自于三个有着不同背景、不同境遇的作者之手,但是三者有着共同的感怀的主题秋天。“秋天”成为联系三首诗歌的切入点。一、多媒体手段:形、声、色的视听形象对比诗歌欣赏重在意境,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为三首诗歌设计出不同的音乐与画面的色彩基调,目的是使学生全神贯注、身临其境地沉浸于诗歌丰富的艺术境界。山居秋暝的作者王维是唐朝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人,苏轼赞曰:“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歌山居秋暝清新、恬静,犹如一幅淡雅而和谐的山水画。我为此诗设计的画面主色是澄澈的蓝色,根据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在课件的背景上显示出朦胧的青山、湿润的松林、柔和的月光、清澈的泉水、安谧的竹林、依稀的青莲,视觉的形象性再配以幽静而空明的古筝乐曲,营造出一个和谐而宁静的意境,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学生仿佛置身于散发着雨后清新气息的秋天的山林,与作者一起欣赏秋的幽清,品味山的空明,如临世外桃源,感受着作者安于归隐、追求平淡纯朴的生活的理想。声声慢是一首情感细腻的悲秋抒怀之作,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此诗中寄予了自己凄苦无依,万般寂寞的无以排遣的愁绪,言之悲,情之切,足令人为她的凄怆的遭遇嗟叹不已而一掬同情之泪。我在课件背景设计时以枯黄为主色,枯萎憔悴的片片蜷缩的秋天的落叶象征着作者飘零流离的身世。音乐选择的是萧条冷清的洞箫声,声声悲切,蕴含苍凉。通过画面和音乐的组合烘托出凄风苦雨愁煞人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自然而然地走近了作者所生活的那个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时代,体会着一个无所依傍的弱女子的忧戚伤痛,情感上受到了强烈的感染。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虽然寥寥几句,却言有尽而意无穷,篇终而神自远,塑造出了极丰富的意象,令人回味无穷。这是写“秋思”的名曲,被誉为“秋思之祖”,其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来自于诗中的那位沦落天涯的“断肠人”对故乡的强烈而苦涩的思念,曲中虽未着一“思”字,而“断肠人”眼中的秋景无不溢满了“思”,“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制作课件时,我想方设法找到了曲中相关的景物图片并采用对比的方式展现在屏幕上:萧瑟凄凉的“枯藤老树昏鸦”组图与飘渺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形成了视觉上的强烈反差,更添羁旅之思,而在残阳如血的背景烘托下,“断肠人”欲归不得,孤独伫立的身影踯躅在荒凉的古道就是这样,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将三首诗歌进行对比,将抽象复杂的情感化为具体可感的景物形象,既表现出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又收到声情并茂,融合无间的教学效果。二、从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求同和求异的比较阅读在具体学习这三首诗歌时,我以分析为前提,以比较为关键,从时代背景、作家经历、体裁、内容、情感、风格、意境、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的对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学生在比较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异中求同:三首诗歌触景生情的对象是一致的秋天。在古典诗歌中,借秋咏怀的佳作不胜枚举。秋天落叶萧萧,象征人生之桑榆暮景,心潮随之起伏,感慨横生。宋玉的九辩中的诗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正是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共同的心境,声声慢与天净沙秋思同为悲秋之作。两首诗表达的情感都是落寞、凄清的。三首诗都采用的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的作品,此时的王维已厌倦了官场的污浊,他笃信佛教,渴望超脱尘世的喧嚣,追求恬静闲适的隐居生活。此诗中的前三联中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多种景物:皓月、泉水、青松、翠竹、青莲所点染出的宁静淳美正是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同时又是诗人高洁情怀的写照。活泼的浣女们清脆的欢笑声传递着诗人陶醉于恬淡朴实生活的欣喜,尾联在景物的烘托下直接抒情进一步表达诗人沉醉于山间静谧的秋色,安于归隐的心愿。声声慢和天净沙秋思与山居秋暝在写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景写情,前者对萧索冷寞的秋天进行了淋漓尽致地渲染:秋风秋雨使憔悴的诗人更生烦怨与忧思,南飞的大雁更令人叹息离愁别恨;风中凋零枯萎的残菊仿佛正是诗人的命运,还有那连绵不断的梧桐雨如泣如诉秋天的景物强烈地烘托出诗人的难以言喻的亡国丧家之痛,于是在诗末发出撕心裂肺的呼号“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后者展现的是一幅伤感迟暮的秋日黄昏行旅图,在夕阳点染下的枯藤、老树、昏鸦等九种景物烘托出游子内心的悲凉凄苦,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把所有对故乡思念的情感的郁积,都倾泻无遗,堪称绝唱。同中求异:从情感的表达来分析。山居秋暝一改古代文人的悲秋情结,借秋日山林的清新空阔表达自己悠然自得的隐逸之趣,“空山新雨后”中的“空”为全文的诗眼,王维的诗中常见“空”字,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等,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山诗中的“空”为宁静、空寂之意,表现出诗人恬淡的心情,同时亦有对现实失望的隐隐感慨。从三首诗歌的意境来体会。了解了三首诗歌的内容之后,可着手让学生根据诗意去想象和描摹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比如声声慢:秋风萧瑟、落叶飘零,诗人面容憔悴,身形恹恹,孤独地伫立在窗前,呆滞的目光凝望着灰暗的天空,呜咽的秋雨没完没了地敲打着梧桐叶,仿佛敲打在诗人原已破碎的心上,一滴,两滴一种愁云惨淡的气氛,一个情景交织的艺术境界,把诗人在孤苦寂寥中煎熬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多么细腻真实,令人嗟叹。这样将三首诗的意境进行细致地描摹并加以对照,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山的清幽空明,声的凄楚悲凉,天的乡情旅思。从作者的创作风格来对比。三首诗的作者生活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人生的遭遇,但他们对人生的坎坷都有着深沉的感慨,每首诗同是意境深邃,含蕴丰富,都在结尾留下余味袅袅,令人咀嚼不已。当然三首诗歌又各具特色,体现出作者的创作风格:王维的诗画合一,天然淡雅;李清照的婉约细腻,情真意切;马致远的精练含蓄,寓意深远无一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对比中学生能够领略到诗作者们精湛高超的艺术造诣和诗歌深刻的思想意义。从诗歌的主旨来归纳总结。三首诗歌虽然都是借秋抒怀之作,但作者的经历不同,感受同中有异,在多角度、多方面的对比之后,可从主旨上归纳提炼,山居秋暝是以一个“空”(即静)字统领全诗;声声慢全词渲染一个“愁”字;天净沙秋思旨在倾诉一个“思”字。这样通过相互比照,三首诗歌传达的题旨鲜明地呈现出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尽的回味。三、扩充比较的外延拓展作品的内涵比较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分析研究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对教材的课文进行细致比较的基础上,还要注重迁移训练,激励学生去发现、去挖掘、去补充,自觉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三首诗歌“秋”的主题,我让学生去搜集古代诗歌与此相关的作品,进一步拓展延伸,触类旁通。例如杜牧的山行和秋夕、李煜的独上西楼、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刘禹锡的秋词二首等,这些各具特色的优秀作品无不情意无穷,摇曳多姿,令人咀嚼回味。在对比中,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代文人的咏秋的情怀,沉浸在丰富的艺术境界里,感受着作者的喜怒哀乐,体会着诗歌内涵的博大精深,获得了精神上的充实和深刻的美感和乐趣。在诗词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在同中求异,能够发现每个优秀作品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的文学魅力和精深的艺术造诣;在异中求同,能够体会到不同时代的作品穿越时空而凝结而成的对缤纷复杂生活的情感共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诗歌的特色,加深了印象,取到了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诗歌鉴赏比较阅读一法(试卷讲评)在经过初中一年多的学习后,学生已具有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苏轼这两首词都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浣溪沙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定风波词人以春日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淡然、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有一定了解。学生们对苏轼这位词人并不陌生,而初中阶段也是学生们遇到抉择和人生逆境更多的阶段,这首词对于引导他们面对人生困境有着一定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上侧重对于对词人情感的探究,引导学生理解词人的人生态度。学习这两首词有利于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本节课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抓住了诗歌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品味和赏析文章,重在赏析诗歌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感悟和品味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领域。整节课体现了先学后教,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获得个体的发展诗歌教学,平时讲课就是读读背背写写,讲讲重点诗句的写作方法,诗歌的情感。可是公开课课赛需要讲什么?我反复读苏轼的这首浣溪沙,理解了这首诗。再查找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论世知人是了解作者情感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又更多地了解到苏轼的其它的诗歌。如定风波和浣溪沙写于同一年,为何不把这两首放在一起讲主题学习呢?初二孩子又刚学过记承天寺夜游,这就有了这节课最初的构想。这节课学生掌握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读得也比较透彻,也读懂了诗人的情感一、导入:猜猜他是谁?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他的心灵像天真的孩子。二、读懂诗歌1、介绍读诗三境界:读懂诗歌 ,读懂诗人 ,读出自我。2、读浣溪沙自由读, 一生读, 齐读。3、介绍诗歌赏析方法。反复诵读,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联想想象。4、赏析上阕:上阕重点写了眼前的景物,有哪些?从哪些角度描写了这些景物?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幅画?这幅画面给你留下什么印象?5、赏析下阕:诗的翻译?联系白居易的醉歌理解其含义。人们常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苏轼却面对向眼前的溪水,产生奇妙的遐想,溪水都能向西流,人为什么不能重新拥有青春年少呢?这种老当益壮的情怀和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异曲同工之妙。6、朗读诗歌。介绍朗读方法。“轻”读还是“重”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书是我的朋友650字(8篇)
- 时间的测量课件
- 时间状语从句的课件
- 农产品收购及供应合同
- 汉字学习篇:唐诗三百首-小学语文课本语法与诗词教学教案
- 市场营销策略分析框架与执行方案模板
- 时钟课件模板
- 时尚定制家具知识培训班课件
- 医院护理服务合作合同
- 时代少年团课件
- 2025年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及病历书写规范考核试题(附答案)
- 2025年电力交易员(高级工)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5北京广播电视台校园招聘17人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
- 冷库安全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DB11T 1481-2024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规范
- 澄海玩具行业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MIR睿工业:2025年中国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
- 工业园区集中供热配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全球飞机拆解再制造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直销管理条例课件介绍
- 养老护理员职业道德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