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_第1页
关于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_第2页
关于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_第3页
关于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_第4页
关于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关于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 关于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 3 月 27 日,抱着取经的心态,走进了 64 中,走近了他们的教学改革。听了 64 中龚校长关于课堂改革的报告和华中师大陈佑清教授的点评,观摩了雷郡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寓言三则,领略了 64 中 “ 师友对 ” 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风采。 下面具体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一、自下而上的大胆改革。 说到改革,第一次把教学和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村改革联系到了一起。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就是一个敢闯敢拼的改革急先锋。面对家乡的贫穷落后的面貌, 作为双水村生产队长的孙少安,对 20 多年的大集体生产模式产生了质疑,为了让乡亲们早日告别 “ 黑馍馍 ” ,吃上 “ 黄面馍 ” 、 “ 白面馍 ” ,孙少安在充分征求乡亲们的意愿的基础上,私自把公社土地承包给生产队村民,遭到了来自公社和上层的通报批评。在这条曲折艰辛的改革之路上,孙少安不等不靠,积极主动的进行了多次尝试。后来,在上级领导田福军的支持下,终于带领全队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2 / 7 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我们必然会面对教学中的种种困惑,甚至能够感受到传统教学给师生带来的痛苦。改革,能够自上而下,由上级部门率先启动,当然容易 获得支持。但是这种高屋建瓴难接地气的改革,有时也会水土不服,难以贯彻。而只有从我们身边的具体问题入手,敢于尝试,才有可能寻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教改之路。 64 中的 10 位老师,在外出取经的基础上,率先在学校小范围内启动了自己的课堂改革,结合学校实际,创立了 “ 师友对 ” 的小组互助学习模式,获得了成功,后来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在我们的学校,也有一些有思想的老师,课堂教学有自己的特色,这些老师可以坚定自己的改革之路,加以提炼总结,形成自己的品牌。还没有形成自己特色的老师,如果也带给感受到了传统教学的痛苦,有 着迫切的改革愿望,为什么不大胆地踏出这一步呢? 二、开明宽松的领导支持。 64 中的自下而上的改革之路,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先是派遣老师外出学习,这一点很多学校的领导都可以做到。取经归来的老师,在学校上层没有授意的情况下,10 个人自发组成一个科研团队,在各自的任教学科和班级里开展教学改革探索。这里除了老师自身积极主动参与课改之外,与领导的真心支持是分不开的。有些领导口里说支持,实际过程中人为地给老师设置了很多障碍,捆绑老师的教改3 / 7 手脚,让老师不敢大胆尝试。 64 中的龚校长秉持着这样一种管理治教理 念:老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以前我们较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厌学,却忽视了教师的厌教这种现象,提出“ 老师苦一点,学生轻松点 ” 的口号,为了迎接上级各种检查,把各类检查任务通过中层事无巨细地派发到老师的头上,让老师在各种表格中疲于奔命,哪来的心情静下心来思考教学改革的事情?不让学生厌学,首先就不要让老师厌教,不要让老师产生职业倦怠感。只有释放了老师的压力,才能激发创造力,在享受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爱上学习。所以,支持老师,请从关心老师的心灵需求开始。有些老师不计成本的付出,看似敬业,实则为自己的懒 惰找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实际上就是不思进取。这样的老师,实在有必要学习一下懒汉的智慧这篇文章。 而今我们的学校,自上而下都在进行着教学改革试验,推行着学校的 236 教学模式,但是在推行模式的过程中,总有一些老师抱有抵触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是用行政命令强制贯彻呢,还是让有个性的老师自己去探索实践呢?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商榷的问题。还是以平凡的世界为例,在田福军主持黄原地区的工作后,他率先在本地启动了包产到组到户的改革,但是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他先没有急着下发红头文件,而是口头动员,让各个公社或 生产小队自主选择参与改革还是继续进行大集体生产模式,让全地4 / 7 区的农民在两种模式中通过对比选择。孰优孰劣,改革一年后农民自然会辨别。我想,不管哪种课堂教学模式,只要老师愿意尝试,并且能够取得相应效果,我们都应该支持。套用小平同志的一句话: “ 不管是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 三、改革未动,文化先行。 文化,笼统地说,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 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也可以称为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一个校园,要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现象。建立起这种校园文化后,推行后面的改革,就会事半功倍。 64中的校园文化,就是一种爱的文化 。建立起这种文化氛围后,师友互助合作就有了一个较好的基础。平时我们总向学生及家长灌输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会取得进步,但这个观念总是会受到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及家长的抵制,担心绑在一起会影响学习,特别是绑在一起取均分计成绩的做法受到5 / 7 的诟病尤其多。而爱的文化氛围建立起来之后,这一切就都不成为问题了。 孙少安在双水村的改革之所以能够推动,除了人们内在的需求之外,还在于孙少平在群众心目中有着较高的威望,这个 18 岁就当生产队长的人已经在双水村甚至整个公社中形成了人们的一种普遍认知和认可。所以一呼百应,很多事情 就能在他的号召下得以顺利推进。 结合我校的智雅文化教育,把它贯彻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中,也可以为师友互助合作奠定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四、 “ 师友互助 ” 的小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师友互助模式则是小组合作中的一种特殊组合形式,它按一定的成绩为分配原则,以两人一组为学习主体。以两人为单位,便于安排班级座位。两人小组绑在一起参与所有的教学活动,一个教,一个 学;一个答,一个评;一个做,一个改。两人的过错一同承担,两人成绩取其均分计入个人成绩。适时进行优秀小组评选,调动各个小组的积极性。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 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而是孩子队伍中最进步的孩子! ” 在推行师友互助学6 / 7 习前,首先要进行适宜的师友搭配,为学生选好一个合适的学伴尤为重要。其次,不同师友组间也需要竞争与合作。师友组中必然存在着较弱的组与较强的组。安排座位时,让一个强组紧邻一个弱组,组成四人的大合作组,在讨论时更能集思广益,也能让弱组在遇到困难时,及时得到帮助和支持。另外,给每个 互助组选一个成绩处于同一水平的互助组作为竞争对手,师师竞争,友友竞争,组组竞争,让学生时刻处于积极、竞争的学习状态中,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习质量。 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试行的过程中分了两步走,第一步先搞分组承包,这样就不会让一些先前由集体照顾的老弱家庭失去依靠。分成小组搞承包,既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充分发挥了小组内成员的互助合作,平稳过渡到第二步:按家庭承包。 结合我校的教学改革模式,可以把师友互助小组引入到小组学习中去参与 236式的课堂教学。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可以组成两人小组或者三人小 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