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桥下公交场站设计_第1页
高架桥下公交场站设计_第2页
高架桥下公交场站设计_第3页
高架桥下公交场站设计_第4页
高架桥下公交场站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架桥下公交场站设计尹治军,吕麦霞,刘艳妮(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68)摘要:城市交通问题严重,而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公交交通基础设施不足均制约着公共交通的发展。以西安市绕城高速桥下公交场 站设计为例,从确定公交场站功能和规模,交通组织方案,总体布局方案,消防安全方案几方面详细阐述高架桥下设置公交场站的设 计方案,探讨利用高架桥下空间建设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方法,落实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理念。 关键词:公共交通;高架桥;公交停车场;基础设施中图分类号:U491.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7716(2014)10-0023-050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 市,导致城市用地紧张,出行量增加,城市交通拥堵 加剧,城市交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党 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 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 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优先发展公交交通是建设资 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已经得到了 社会各界认识的认可。然而由于历史欠账,公共交 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例如西安市至 2012 年底,全市投入运营的公交车为 7 139 辆,而全市共有停车场仅 12 所,总占地 123.3 亩,共计 270 个停车位。共有 38 所保养厂可兼具停车功能,总占地 624.4 亩, 可供停车车位 2730 个。车辆进场率仅为 42%,不足 国家标准的 40%,严重影响公共交通的发展。城市建成区用地紧张,很难新批土地用于建 设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反过来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薄弱又制约着公共交通的发展,导致城市交通出 行不便。如何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加强公共交通基 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的研究重点。城 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研究方 向。高架桥下由于常年无阳光照射,种植绿色植物 难于成活,进行硬质铺装又甚少使用,因此将高架 桥下空间利用于建设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既能够解 决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也能节约城市 土地,是集约化土地利用的有效途径。公交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公交专用道,公交车 站(首末站、中途站、枢纽站等),停车场,保养场、 修理场和调度中心等。由于高架桥下受桥梁安全收稿日期:2014-06-17作者简介:尹治军(1978-),男,陕西西安人,高级工程师,从 事道路设计工作。和空间等因素不适合修建公交保养场、修理厂和 调度中心等,但可根据周边交通情况设置公交专 用道,公交停车场和公交首末站。本文将重点研究 高架桥下设置公交停车场和首末站的技术措施。1 高架桥下设置公交场站需要考虑的因素公交场站的运营必然导致大量公交车出入和 停放,都高架桥周边的交通组织将产生影响,同时 又要保证公交场站的高效安全运营,因此公交场 站的设计必须仔细研究以下及方面。1.1 确定场站功能和规模首先是停车场站的功能定位的确定,是仅作为 公交停车场还是作为公交停车场加首末站等,如 有公交首末站功能还需确定进入场站的公交线路 和运行条数、车辆情况和发车频率等。只有明确了 公交场站的功能才能进行交通预测,从而确定公 交场站的规模。1.2 交通组织方案根据公交线路运营和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组织 公交车辆的交通流向,使公交车辆能够在场地内 顺畅通行,又对周边交通产生较小的影响。1.3 总体布局方案合理控制公交场站的配套设施、附属用房的面 积,根据公交车辆的交通组织和桥下空间情况布置 各设施的位置,满足场站使用方便,线路运营高效。 1.4 消防安全方案由于高架桥下桥梁立柱较多,公交车辆行驶有 可能碰撞桥梁立柱,因此需要对桥梁立柱进行保护 设计。同时公交车辆的停放和运营需要做好消防工 程设计,避免发生火灾时损坏桥梁,造成次生灾害。2 高架桥下设置公交场站的原则2.1 服从规划、准确定位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公共交通专项规划为依据,确定公交场站的选址和功能。公交场站的设置要 满足公共交通的发展需要,方便周边居民的出行。 2.2 内外分离、有效组织公交场站的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分离,合理 确定公交出入口的位置,保证公交线路高效运营, 同时最大程度减小公交车对周边交通的影响。 2.3 统筹布局、高效用地以节约土地、有效利用桥下空间为指导,根据 公交车交通组织情况,将各种配套设施统筹考虑, 集中设置于公交场站内。2.4 注重安全、加强管理注重高架桥下桥梁立柱的防撞设计和桥梁梁 体的防火设计,同时公交场站能设置消火栓等消 防设施,加强运营安全管理。3 西安市南三环高架桥下公交场站案例本项目位于西安市南三环与电子正街交叉口 以西 500 m 范围内,该段高架桥下中央绿带宽度 为 4345 m,绿带两侧分别为南三环南、北辅道, 南三环车行道宽度均为 12 m,机动车道为单侧单 向两车道。高架桥下净空高大于 4.5 m,桥梁分为 南北两幅,桥梁跨径以 20 m 为主,两幅桥墩之间 净距为 7.5 m,管线较少。3.1 公交场站功能定位依据西安市总体规划和西安市公共交通规 划,西安市南三环高架桥下公交场站是利用绕城 高速桥下空间,主要解决西安市电子城片区 K205 路、K5 路公交车停车及调度问题,其中 K5 路公交 车 49 辆,平峰发车间隔 57 min,高峰发车间隔 2 3 min;K205 路公交车 53 辆,平峰发车间隔 45 min,高峰发车间隔 3 min。3.2 停车场周边交通现状为了能够详细掌握项目周边的交通现状,同 时为交通量预测提供基础数据,项目组在高峰时 段对南三环辅道与电子正街交叉口的交通流量进 行了调查。3.2.1 调查时段铁道口高峰小时交通量调查时段为:(1)早高峰 7:009:00;(2)午高峰 11:0013:00;(3)晚高峰 17:3019:30。所有交通量调查每 15 min 作为一时间段记录 一次。3.2.2 调查内容南三环辅道与电子正街交叉口四个进口的交 通流量、转向比例,车型比例。3.2.3 调查结果南三环辅道与电子正街交叉口现状交通见图 1。图 1 南三环辅道与电子正街交叉口现状交通量其中,车型以小客车为主,比例达到 87%,其 余为大客车及小货车。3.3 总体布局设计平面总体布置见图 2。图 2 平面总体布置图本次设计内容包括西侧公交停车场 (主要用 于夜间停车)、东侧公交枢纽以及各停车场的管理 用房等设施,见图 3。图 3 停车场出入口分布图停车场车行道中线与南三环辅道中线平行, 车行道宽 7.5 m,停车位与车行道呈 60角,停车 位垂直距离为 13 m,停车场总宽为 34.5 m,停车场面积 16 050 m2。设计停车位 99 个。3.4 交通组织设计根据公交线路运营情况,停车场进口处采用 直接式进入,停车场出口处渠化一个专用左转车 道,减小公交车辆对南三环交通的影响。停车场交通组织如下:公交车由电子正街右 转进入南三环北辅道,进入停车场稍事休息后,进入本次设计的专用左转车道,然后在南三环和电 子正街交叉口左转进入电子正街。具体见图 4图 6。图 4 进入东侧停车场交通组织图(单位:m)图 5 出东侧停车场交通组织图(单位:m)图 6 西侧停车场交通组织图(单位:m)3.5 交通影响评价项目在投入使用后将成为该区域新的交通发 生点,公交车车型较大,会对交叉口的正常运行产 生一定干扰,很有必要对项目投入运营后的交通 影响进行分析,评价项目运营后周边道路状况。(1)交通预测在项目投入运营后,交叉口的交通量将在现 状基础上有一定增长,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道路交通量的自然增长,这部分增 长是根据项目所在地的道路级别和用地类型对西 安市的平均增长率修正后预测而来。另一方面是本项目带来的新增交通量,这部 分增长根据本项目停靠的两条公交车线路的总车 辆数与发车频率确定。本次交通影响评价是分析项目建成两年后项 目对周边交通的影响,本项目预计 2014 年建成,预测年为 2016 年。南三环辅道与电子正街交叉口 的交通量见图 7。图 7 南三环辅道与电子正街交叉口预测交通量(2)评价结论由预测结果可知,在项目投入运营后,项目所 在交叉口的各项交通流量有一定增加,但均在可 接受范围内,V/C=0.76,服务水平均为二级以上。说 明该项目是可行的,建成后能够保证周边路网正 常、良好的运行。3.6 停车方案设计设计针对停车位布置形式做以下两个方案进 行比选。方案一:车 行 道宽 7.5 m,停车位与车行道夹角呈 60,两排桥墩中间可停放 3 辆车,停车位垂直距离为 13 m,本次设计停车场总宽度为 34.5 m。具 体停车位布置见图 8。图 8 方案一停车位布置图(单位:m)方案二:车行道宽 7.5 m,停车位与车行道垂直,两排 桥墩中间可停放 4 辆车,停车位与车行道之间的 距离为 3 m,停车位垂直距离为 13 m,本次设计停 车场总宽度为 40.5 m。具体停车位布置见图 9。优缺点对比: 方案一优点:方便车辆进出。停车场围栏距南三环北 辅道边线宽度为 4.8 m,距南三环南辅道边线宽度 为 4.5 m,方便在停车场外侧做绿化,环境好。工程图 9 方案二停车位布置图(单位:m)费用较方案二低。缺点:停车位较方案二少。 方案二优点:停车位垂直停放,总停车位为 132 个, 较方案一多。缺点:停车场围栏距南三环仅为 1.5 m 左右, 绿化效果不佳,停车场占地较多,工程费用较高。本次推荐方案一为推荐断面。3.7 路基设计参照邻近道路地勘,本工程按自重湿陷性 级设计,结合本段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理位置、 气象条件等,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则,采取 有效的工程措施,以保证路基强度和稳定性,提高 停车场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1)本次停车场修建范围为绿地,现状地表为 耕植土,设计要求清除表层 40 cm 耕植土,并将树 根彻底清除。(2)级严重自重湿陷性黄土处理:清除路床 顶面以下 60 cm 原状土(回填土),并用 8%的石灰 土分层回填至路床顶面。路床土基回弹模量不小于 30 MPa。3.8 路面结构设计本次设计停车场路面与车行道路面均采用以 下结构:自上而下结构组合为:上面层:中粒式 SBS(1B) 改性沥青混合料 (AC-16)5 cm,黏层油 0.3 kg/m2;下面层:粗粒式沥青混合料(AC-25,添 加 0.4%抗车辙剂)7 cm,1 cmS12 表面处治,透层 油 1 kg/m2;基层:二灰碎石 32 cm(重量比 81775, 7 d 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 0.8 MPa);底基层: 石灰土 30 cm (含灰量 10;7 d 无侧限抗压强度 不小于 0.8 MPa),总厚度 75 cm。3.9 防撞护栏设计现状高架桥为两幅桥,两幅桥之间的净距为 7.5 m,两幅桥桥墩之间的间距为 8.6 m,北半幅桥 桥墩之间的距离约为 7.5 m,南半幅桥桥墩之间的 距离约为 6.57.2 m,桥墩直径为 1.4 m,见图 10。图 10 桥墩保护范围图(单位:m)为了有效的保护现状桥墩,本次设计在现状 桥墩周围外放 0.55 m,保护范围见图 11,宽度为2.5 m,长度北半幅桥为 12m,南半幅桥为 11 m。桥 墩保护采用防撞护栏,防撞护栏均现场安装、除 锈,刷氟碳漆底漆两遍、面漆两遍,防腐完毕后,用 反光漆涂黄黑相间线条。经计算,防撞护栏满足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对于 汽车撞击力的规定要求。图 11 防撞护栏平面图(单位:mm)3.10 消防给水工程设计供水方式:水源来自现状市政给水管网,位于 南三环南辅道。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设施用房内给水系统合 并,用水量为 10 L/s。消防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 焊接连接。设施用房给水管采用 PP-R 塑料给水 管,管径 De50,热熔连接。室外给水管直埋敷设接入新设计给水阀门井 J1。 给水管接入口处设置倒流防止器。公交车冲洗采用自建半自动化洗车台,用水 定额为 100 L/ 辆次。室外停车场及设施用房分别设置磷酸氨盐干 粉灭火器(MF/ABC2)灭火器,共计 44 具,灭火器放 置在灭火器箱内。停车场在消防方面还须采用以下防火措施:(1)建立防火安全制度。(2)严格控制火源。(3)按防火平面布置图,落实消防器材,挂设 防火标志。(4)建立一支由调度员、司机、工人组成义务消防队。(5)加强防火安全教育,并在宣传黑板上宣传 发生火灾事故的教训。(6)建立定期防火检查,更换灭火器药剂。(7)夜间配有照明设备 ,并保持消防通道畅 通,安排义务消防队值班。(8)同各班组签定防火安全协议书。3.11 附属用房工程本次设计在停车场东侧设计附属用房,长度 为 24 m,宽度为 6 m,共为 9 间,由西向东分别为 K5 路休息室、K5 路调度室、K205 路休息室、K205 路调度室、卫生间、锅炉房、厨房、餐厅,最东侧是 保洁室。另外两个门房分别位于西侧停车场出口 处和东侧停车场入口处,面积分别为 15 m2。4 结语利用高架桥下空间建设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既能有利公共交通的发展,也能节约大量土地资源。 同时在利用桥下空间时考虑公共交通设施的功能 定位,公交运营对周边交通的影响,及桥梁的安全 和运营期间的安全问题。做到合理利用桥下空间, 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加大公共交通的发展。参考文献1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安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Z.西安: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3 王越.创建公交都市建设公交场站J.城市公共交通,2014(12).4 陈延鑫.公交站场与保障性住房综合开发规划探讨以厦门 为例J.城市建筑,2013(14):287-288.5 付建广.提高公交出行率关键技术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4(1):79-83.6 马玉娟.城市公共交通的绿色低碳研究J.消费导刊,2013 (11):104.7 肖开名,苏剑鸣.从城市公共空间角度看待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 J.工程与建设,2011,6(3):28-30.!(上接第 22 页)克拉玛依路高架快速路 - 河滩快速路立交节 点,正位于乌市中心地带,根据“田”字型路网的布 局构想,此节点是快速路网体系中“十字”的相交 点,也是快速路网体系的“中枢”,在路网中的核心 地位独一无二。根据预测交通量,此处立交确定为 枢纽型互通立交。节点现状周边建筑密集,分布着居住区、单位 建筑及商业建筑,用地范围半径只有 50 m。在苛刻 的用地条件下,充分进行紧凑布置,确定全定向 5 层立交的方案。方案可保留河滩快速路主线,以及 克拉玛依路地面跨线桥,且不涉及拆迁。立交尽可 能采用层叠布置,以高度换广度,在寸土寸金的城 市中心依旧实现较高技术标准的枢纽互通立交。5总结与展望乌鲁木齐市“田”字型快速路网的改造经多种 技术手段的灵活运用,实现了在城市建成区少拆 迁、少扰民、集约化、功能强的快速路改善目的。打 造完成后的“田”字型快速路已在乌市全速运转,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一台全新的发动机。展望乌鲁木齐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快速路网 的打造仅是对交通爆发式增长的治标式解决方 案,若要真正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尚需进一步 合理调整城市产业布局、控制核心区人口规模、增 加地面道路网的密度、大力发展大运量快速公共 交通(如 BRT、轨道交通),这样才能标本兼治地引 导城市交通合理有序发展。参考文献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市外 环路交通影响评估报告R. 上海: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集团)有限公司,2012.2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市外 环快速路道路扩容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 上海:上海市 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2012.3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市克 拉玛依路 - 南湖东西路高架道路工程R. 上海:上海市政工程 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2012.the permanent deformation of urban road asphalt pavement. According to Town Road Pavement Design Standard (CJJ 169-2012), the article calculates the shear stress of asphalt pave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 for controlling the permanent deformation of asphalt pavement from the angle of urban road design. Keywords: urban road, asphalt pavement, design, dynamic stability, asphalt mixture, shear strength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raffic Forecast of Hongqiao Hub !Zheng Xiaofeng, Zhou Tianyi, Huang Yan (15)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traffic forecast of Hongqiao Hub. The data are obtained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sulting relevant units and Internet, then processed b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compared with the forecast result of the design stage. The article achiev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ffic trends, passenger transport interchanges and passenger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ongqiao Hub. The result can be referred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new, reconstructed and expanding comprehensive hubs in the other cities.Keywords: Shanghai, Hongqiao Hub, forecast of traffic volume, survey of traffic volum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Study on“田 -type”Expressway Reconstruction Scheme of Urumqi ! Zheng Shiwen (20) Abstract: The spanning urban development of Urumqi causes the great traffic pressu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expressway network for quickly opening to traffic management situation. The articleintroduces the study on the“田 -type”expressway reconstruction schem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rafficdemand, this study determines the improvement layout of expressway network and the scale expansion of present expressway. According to the idea of adaptation to local condition, compact layout, intensive optimization and flexible rationality, various technical means are comprehensively applied to realize the expressway network improvement target of a few removal, a few nuisance, an intensive optimization and powerful function.Keywords: urban expressway, reconstruction scheme, adaptation to local condition, uplift, widening, short-distance tunnelDesign of Bus Station under Viaduct ! Yin Zhijun, Lv Maixia, Liu Yanni (23) Abstract: The serious problem of urban traffic, the limited urban land resource and the insufficient bus infrastructure all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bus traffic. Taking the design of bus station under the around-city viaduct of Xian City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sets forth the design scheme of bus station under viaduct, and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