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教师的“师徒结对”更加有效.doc_第1页
如何让教师的“师徒结对”更加有效.doc_第2页
如何让教师的“师徒结对”更加有效.doc_第3页
如何让教师的“师徒结对”更加有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如何让教师的“师徒结对”更加有效扬州市施桥中心小学 卞寿康为了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成长,让他们尽快成熟、脱颖而出,同时也为了达到新老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本学期我校采取老教师帮助新教师的“师徒结对”的举措。这项工作落实得好,能够达到优势互补、师徒共同提高。但在实际中不少对子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提高它的有效性?一、师如何带徒首先,要意识到这是双赢的安排。为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承下去,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是老教师的光荣职责。而新教师创新意识强,接触的新事物往往较多,在教学艺术上也有闪光点,值得汲取。其次,要相互多听课。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素养的综合运用,是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综合反映。因此,听课最能发现问题,交流最有素材,帮助最有抓手。“师傅”应争取每周听“徒弟”的课一次,听后要认真点评,对新教师帮助会很大。只要提前通知,经“师傅”同意,“徒弟”也可以经常听“师傅”的课,耳闻目睹,吸取长处,一定会有较大的收获。第三,帮助要从备课开始。虽然上课最能发现问题,但问题的产生大多出自准备阶段的不充分,因此,帮助新教师要从备课开始,因而上课的问题就会少一些。备课上的帮助有两种途径:一是让“徒弟”说课,讲出本节课的课标、学情、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板书设计、作业的安排等;二是看“徒弟”的教学设计(即教案),对教学设计的优劣进行评价。 第四,加强薄弱环节。有的新教师整体不错,就是某一方面有明显的缺陷,如语言不简洁,有口头禅;有的板书杂乱,逻辑性不强;有的用的材料太多太杂,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囫囵吞枣;有的语言流利,讲起来天花乱坠,但知识点不落实等。针对第一种问题,“师傅”要及时指出“徒弟”有哪些口头禅,让他尽快改,并希望在上课前要说课,这样可以让语言变得简洁,也可以让学生多说,自己少说,以扬长避短。对于板书问题,“师傅”只要经常检查“徒弟”板书设计即可,有时,“师傅”也可将自己的板书与“徒弟”的板书作对比,指出对方的优点和不足。对材料用得太多。教学不细腻的问题,一方面帮助新老师大刀阔斧砍掉那些与主题和重点联系不密切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帮助新老师精用材料,充分挖掘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精选精用材料,就可节省阅读时间,学生就有足够时间思考问题。对于“徒弟”善于自身表述而知识点不落实问题,“师傅”要提醒“徒弟”多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多让学生自己默读,自主提问,自主归纳,教师则注重组织、参与、引导、评价等;同时要求徒弟也注意课堂板书,充分挖掘文本内容,让学生有东西可看可记。这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增强。第五,带“徒弟”一起去听课。除相互多听课外,还可一起去听其他老师的课。这样做的好处是,“师徒”之间氛围轻松,可以共同评课,畅述各自的看法,达到相互启发。当然要以“学生”先讲为好,这样“徒弟”思维放得开,“师傅”则补充修改即可。二、徒如何跟师 首先,态度要虚心。年轻教师一般语速快、词汇新、与学生感情上较接近,在外貌上占优势,学生比较喜欢。有的年轻教师干劲足,比较会抢学生课余的时间,学科测试成绩往往较好,但这并不能说明青年教师总体水平已比老教师高,经验更不可说丰富,“姜是老的辣” 是有它的道理的。因此,年轻教师一定要虚心接受老教师的传帮带,认真履行老教师提出的要求,切不可以自己的某些优势与老教师的劣势相比,私下里应多讲些老教师的优点。第二,要多思考几个问题。一是自己的努力目标是什么?自己几年以后能教好一门课,何时成为校级学科领头人,何时能成为市、区名师等,要给自己一个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行动上才会有动力,遇到困难才容易克服。二是自己在教学上的薄弱方面是什么?是专业知识还是教学艺术,是语言的表达还是师生互动的组织,是教学设计包括板书设计还是课堂提问的艺术,是命题水平还是论文的写作等,都要有自知之明。三是我的“师傅”的优势是什么,他能给我什么?作为新教师,通过各方面信息,掌握了“师傅”的优势,就可以在这方面多请教“师傅”,多学习。四是“师傅”比较需要什么?即多关心“师傅”所需。年轻人好胜,容易表现自己,如果注意场合和分寸是无可厚非的。但对老教师一定要热情坦然大方,自己有好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素材,主动及时向老教师提供。老教师在使用带闹闹上发生困难和问题,要及时耐心地帮助排解。第三,平时要踏实努力。平时要多坐在办公室,无事少外出。要少说空话,多干实事。要能潜下心来继续多读书,静下心来认真备课,要及时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反复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等,要会挤时间多听其他教师的课,这样才会得到老教师的好感。课后多作书面教学反思,批改作业要细心,辅导学生要及时,要踊跃参加相关的教学比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自己较快进步。三、对师徒对子的管理首先要合理安排,明确要求。这是这项工作最重要的环节。哪两位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最好是同备课组的教师,这样内容一致,交流方便、直接,学校在排出“师徒结对”方案公布前,应征求一下老师的意见。尽管老教师比较自觉,但人总是有点惰性的,如果要求具体、科学、明确,效果肯定不错。比如:规定一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专门设置听课本,期末要上交;每学期结束时要对“徒弟”写鉴定。新教师的教学成绩要与老教师的工作业绩相挂钩,上网宣传时,要同时挂上“师傅”的名字等。当然要注意,假如“徒弟”参加本校的教学比武,“师傅”不可当评委,免得比赛不公。其次要关心老教师的身体。老教师,一般是高级教师,他们处于这个年龄一般上有老下有小,也往往是学校的管理骨干,每天身心透支是非常大的。作为学校领导既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资源,更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尽量减轻老教师的工作量。这样,既有利于老教师不断“充电”,多些学习、思考和总结,更能在工作上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第三,要注意管理过程。为了不使这项工作走过场,流于形式,学校教科室、教务处等相关部门要在学期中间进行听课笔记的检查,并及时召开总结交流会等,这样经验能及时得到推广,问题能及时得到发现,使这项工作能在面上有效开展。第四,要体现老教师的工作价值。老教师是不会看重物质奖励的,但如果学校能给“师傅”发点津贴,把“师徒结对”当做一回事,可能有利工作的开展。有的学校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