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地形塑造与地表形态)_第1页
高三一轮复习(地形塑造与地表形态)_第2页
高三一轮复习(地形塑造与地表形态)_第3页
高三一轮复习(地形塑造与地表形态)_第4页
高三一轮复习(地形塑造与地表形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一、地壳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2、地质作用表现: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右图中分别代表:冷却凝固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3、地质作用能量来源: 内力作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产生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产生地壳运动与构造地震等 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重力能使大气、水和生物生变化,形成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考点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4、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 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5、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地垒(地貌上为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小结地质构造及其对地貌影响类型判断依据对地貌影响实例形态岩层顺序地形成因褶皱背斜上拱中心老两翼新山岩层上拱而成山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脉(弧形山系)、阿尔卑斯山脉(系)谷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而谷向斜下弯中心新两翼老谷岩层下弯而成谷山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断层地垒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两侧上升块状山地庐山、泰山地堑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两侧下降裂谷、凹陷地带东非裂谷、汾河谷地6、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见下图(2)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法如煤、铁矿等订计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时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3)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烈度会变大 (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是雨水汇集区,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6)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见下图7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1) 流水作用:侵蚀冲刷:沟谷、峡谷、瀑布等,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 溶蚀: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堆积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2)风力作用: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如戈壁 堆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等(3)冰川作用:侵蚀角峰、冰斗、U形谷堆积冰碛丘(4)波浪作用:侵蚀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等)堆积海滩(泥质海滩、沙质海滩)8、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9、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1) 板块: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被一些断裂构造带(海岭、海沟)分为六大板块:(右图写名称)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多火山、地震、矿产分布。(3)板块边界与地貌 若大陆板块(如亚欧板块)与大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由于拖拽,常有地震发生,在地形上则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若大陆板块(如亚欧板块)与大陆板块(如印度洋板块)相撞,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或海洋(如红海、大西洋)。(4)板块学说的应用解释地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形成、矿产的分布和各地貌的形成等。 2011年高考试题分析(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图2,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911题。图2图29.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DP箭头指示北方10.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A坡 B河流 C沟 D原地11.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 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2011年高考江苏卷)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图3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78题。图37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地坡度最陡地分布有茶园 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8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450米 500米 550米 600米(2011年高考江苏卷)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5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6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1112题。11图5中、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向斜、背斜和断层 断层、向斜和背斜背斜、向斜和断层 背斜、断层和向斜12与图6相对应的剖面图是a图 b图 c图 d图(2011年高考全国卷)读图1,完成1-2题。图1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 B.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地幔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B.侵入岩 C沉积岩D.变质岩(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1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读图,回答第1题。图11.该景观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6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8-9题。 图68.图中A.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万年前 B. 经历了先 侵蚀后沉积过程C. 处底层由下到上市连续的 D.河流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9.该聚落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坐落在河流冲击平原上C.自然景观以落叶林为主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2011年高考山东卷)图1为我国北方谋取与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图13、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丙出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A B C D4、图中I、II、III、IV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I、II B III、IV C I、III D II、IV(2011年高考天津卷)图4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5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8-9题。8.发生图4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来源:Zxxk.ComA.突发地震 B.坡度较大的山地 C.连降暴雨 D.地表堆积物较多9.图5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4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A.a B.b C.c D.d(2011年高考广东卷)1.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2011年高考广东卷) 2.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2011年高考浙江卷)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图1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3.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 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4.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乙、戊(2011年高考上海卷)(八)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资颗粒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