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案_第1页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案_第2页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案_第3页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案_第4页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案广东德庆县香山中学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一、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二、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4)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三、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四、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鉴赏示例例1、阅读唐王勃蜀中九日登高,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那:奈何,为什么。 【解答指导】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或表达技巧,一般从这几方面入手:看语言有没有特点(浅易,通俗;典雅、庄重;悲壮、豪迈;清新,质朴;委婉、生动;讽刺、诙谐等)。看有没有用修辞,看有没有用特别的表达手法,看结构上有无特点。头脑中有了这几方面的轮廓,就可以逐一对照诗句加以审视。从语言上看,出现了口语“那”,这首诗采用近似日常口语的形式,显得浅近亲切。从修辞上看,三四句采用对比,尾句还运用反问。从表达手法上看,第三句直抒胸臆、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不得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感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例2、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问: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4分) 答:额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额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六、鉴赏诗歌时,主要表达技巧的分析要领(课堂精讲)1、对比陇西行 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问1: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答:这两句确实能震撼人心,在于它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方是征夫早已为国捐躯,成为无定河边的白骨;一方是万里之外的思妇,却还在那里苦苦等待,希望自己的丈夫早日回家团圆。这两句由实而虚,从侧面揭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问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的情绪 和 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2、夸张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问:明代杨慎升庵诗话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你同意杨慎对杜牧这首诗的评论吗?请简述理由。答: 不同意。千里本是夸张之词,极言千里江南到处是春色。题目叫“江南春”,正是着眼于整个江南,若改为“十里莺啼绿映红”,既不切合诗题,也失去了诗意。3、动静鲁 山 山 行宋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注释】野趣,喜爱山野景色的情趣。惬,相合,满足。人家,山中的住家。何许,何处。云外,指极遥远的地方。鲁山,又名露山,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北。这首诗是写作者在鲁山漫游的情景。 问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改”, “迷”妙在哪里? 答:“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幽静的鲁山,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景色也在变化。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 “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这里把一人个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问2:诗中用一个“ 幽 ”字明写山野静意,又用了哪几个诗句暗写山野的静意: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云外一声鸡。问3:从“动静”关系的角度赏析诗中典型的句子。答:这首诗写山行情景,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颈联写的动物世界看起来很热闹,是动景;其实,动中寓静。四野无人,熊才会悠然“升树”,鹿才会自在“饮溪”。尾联自问自答是写无人可问,望云闻鸡是以声写静。4、虚实题西林壁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问:诗的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答:第一句是实写,写出庐山“成岭”、“成峰”的具体形象,给人以逼真的实感。第二句是虚写,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到底是什么状貌呢,诗人故意撇开不写,只说“各不同”让读者去想像。5、情景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问1:“碧云天,黄叶地”这两句被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一支曲子化用。这支曲子被誉为剧曲中的秋思之祖。请写出这支曲子的前四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问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侧重赏析词中“寓情于景”部分。答:这首词上片写景(缘情设景),下片抒情(怀乡念远,直抒胸臆),情景相映。上片开头两句点季节:青碧瓦蓝的天,铺满了黄叶的地。这是渲染空阔清冷的氛围。接着,诗人放眼远望,秋色无边,如波浪般往前伸展,同远处的江水融合连接。这里,天、地、原野、绿波,一句一景,都暗含诗人的思乡离愁。上片末句“芳草”暗寓离情,自然而精巧。下片直抒怀乡念远之情。补充:古诗鉴赏 表达技巧的格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鉴赏时注意的几点: 1、照顾全面,从整首诗来考虑,树立小文章观、分点答题的意识. 2、运用一些诗歌术语. 3、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作用.附:例1: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3)题。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1)“众鸟”二句写了什么样的境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这两句诗描写了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失之后显得格外清静,一片白羽般的云彩飘去后感到特别幽静的境界,以烘托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这里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更现其幽静。 (2)诗的三、四句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敬亭山与诗人相对而视,脉脉含情,情意无限。 (3)从抒情方式上看,本诗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答:融情于景。全诗没有抒情的句子,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入对敬亭山的描写之中。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画眉鸟 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问: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借物咏怀。 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观祈雨 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答: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了两类人在天大旱的情况下的不同行为。 “箫管”在诗中指 ;“朱门”在诗中指 。答:“箫管”指吹打奏乐;“朱门”指富贵人家。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不平的不满,同情贫苦人民,憎恶为富不仁的统治者。几种常见的鉴赏艺术技巧题目思路:对比衬托:例如: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谈谈你对这首诗最突出艺术特色的理解。 答案: 这首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用“花落”、“月出”、“鸟鸣”这样的动景写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组织答案的一般要素:点明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艺术效果托物言志:先咏他物,塑造一个可感的形象,借助他将自己的感情得以寄托。例如: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石灰吟 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对本诗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1)采用了何种表达技巧?(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石灰的吟咏,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崇高品格,体现了诗人洁身自好清白自守的志趣情操。组织答案的一般要素:点明运用的手法+结合物象进行分析+诗人感情虚实相生:诗歌创作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