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珍惜教案集体备课_第1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珍惜教案集体备课_第2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珍惜教案集体备课_第3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珍惜教案集体备课_第4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珍惜教案集体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8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珍惜教案集体备课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 “ 珍惜 ” 为题材编写了五篇课文和一个综合活动。可爱的中国古诗二首城市的标识吾腰千钱爷爷的毡靴这五篇课文涉及的范围、人物等都是各不相同的,但却围绕一个主题,学习时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人间真情。 习作的内容。可以写学校中与老师同学一起学习、游戏等活动,也可以写在家里和家人的生活情景,通过介绍这个群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主要 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来表达人间真情的。随课文识字,会写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正确书写;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并能正确认读,正确书写,大致了解意思,并能正确练习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或片段,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和古诗等。 2 / 18 3、继续练习默读课文,并有一定速度。 4、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理解课文内容,能比较正确地对人物进行评价,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认识作者所描写的人物的高尚品质。 6、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读懂程度适合的文章。 7.练习写 “ 扫墓 ” ,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8、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和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注重点词语,从各个角度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来表达人间真情的。 四、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情激情,受到爱国的启发和感染。理解课文内容,能比较正确地对人物进行评价,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作者所描写的人物的高尚品质。 五 .教学建议: 1、要很好地把握编者的意图,重点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的主题开展学习活动。 2、在学习中,要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3 / 18 课文,在朗读课文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在教学中积极向课堂内外延伸,与社会、生活、家庭紧紧衔接,寻找现实生活中的人间真情,真切体会和感悟。六 .教学准备课件 七、教学时间: 可爱的中国 2 课时 古诗二首 2 课时 城市的标识 2 课时 吾腰千钱 2 课时 爷爷的毡靴 -2 课时 综合活动 2 课时 可爱的中国 教材分析: 方志敏同志 1923 年入党, “ 两条半枪闹革命 ” 。在北上抗日途中,由于叛徒的出卖,方志敏同志在皖浙赣交界的陇首村被捕,坚贞不屈,拒不投降。在敌人的监狱里,方志敏用敌人让他写 “ 供词 ” 的纸笔,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写下了传世之作。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注重点词语,从各个角度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 4 / 18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情激情,受到爱国的启发和感 染。 重点难点:从各个角度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思: 这首诗在艺术上精妙,并着力于意境的创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竹子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读后能清晰地看见诗歌描摹的那幅画面,并能带来更多的想象。所以作者就能准确把握当时并未发生的 “ 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发展趋势。作者对竹子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善于从中捕捉诗意,通过最恰当的表达发式,达到了写景与抒情的完美结合。 无题意境的创造,主要是作者有着常人不具有的那种高度的思想境界。作者是著名的共产党人,其政治生涯充满了艰难 困苦,坚定的信念又使他具有不畏困难、战胜困难的非凡勇气和坚强意志,因此他对客观事物的把握、认识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由于这种素养,即使他带兵打仗遇到极端困难时也不会低头,更不会丧失斗争意志。他看到 “ 雪压竹头低 ” 时,并不为这一时的现象所左右,而是透过表象去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这首诗之所以卓越,之所以能为志士增色,是因为作者 “ 多5 / 18 胸臆语,兼有气骨 ” , “ 以气质自高 ” 。正是因为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所以,他才能把临别赠言说得如此贴切入微,坚定不移,朴实无华,感人至深! 诗的前两句描绘送别 时候的自然景色,纯用白描手法。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伴随着纷纷扫扬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这两句所展现的境界阔远渺茫,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此等景象,气象雄浑,意境悲凉,处处显示着送别的情调,以及诗人的气质心胸。日暮天寒,本来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愁苦心绪,而眼下,我们是可以想见的。但是,高适没有沉溺在离别的感伤之中不能自拔。他以理驭情,写出慷慨激昂的壮伟之音,把临别赠语说得体贴入微而又坚定不移: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因为 是知音,说话才直率豪爽,不必含蓄委婉;又因其沦落,才化希望为慰藉。 教学目标: 1、学会 “ 曛 ” 这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品味语言,读中悟情。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4、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6 / 18 教学难点:懂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构思: 对本问的词语进行解释,渭城,指咸阳旧城。阳关:古关名,在甘肃敦煌县。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这位姓元的朋友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 去的,多在渭城送别。全诗先写景,后抒情。所写之景春意盎然,热烈美好,而所抒之情转向婉约缠绵,略带感伤情绪。最后两句是诗眼,语浅意浓,壮怀中带有悲凉之意,惜别中带有关注之情。 曛:指日色昏黄;前人评价高适的诗,说是 “ 皆胸臆语,兼有气骨 ” 。这首小诗虽短,却充分表现了高适诗的这一特点。同样是先写景,后抒情,最后两句同样是诗眼,但所写之景昏暗、寒冷、迷茫、凄清,基调哀怨、惆怅、消极,而所抒之情转为开朗、振作、进取。 城市的标识 教材分析 所谓标识 ,是指用来辨认识别事物的标志 .是表达对现代化城市树木的珍爱 ,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使之与人和谐共存 ,共同发展 .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增强我们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 ,从我做起 ,7 / 18 化作行动。抒发作者对 “ 树 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最后馈赠 ” 的珍惜之情。认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 “ 城市中这一鲜活生命 ” 的赞美和珍爱之情。学习为下文做铺垫的写作手法。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积累好词佳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 “ 城市中这一鲜活生命 ” 的赞美和珍爱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增强我们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 ,从我做起 ,化作行动。抒发作者对 “ 树 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最后馈赠 ” 的珍惜之情。 教学构想 全文层次清晰 ,共分三个部分 .1-5 段为第一部分 ,6-15段为第二部分 ,16-17 为第三部分。本文多用比喻 ,排比 ,对比修辞手法 ,语言亲切 ,优美。学生以自学为主,抓住好词佳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那棵树有一种端庄的王者风度,两人合抱粗的树杆呈深黑色,树枝如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缀满了繁茂的树页,即使在深冬也依然葱郁。树底下落着紫黑色的小果子,一阵若有若无的香气淡淡的袭来 ( 2)你看见了秀气而坚韧的国槐, 细碎密集的树叶为街道铺就一片浓荫,白中透着淡黄色的小花,飘来久远而古老的8 / 18 京城气息 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哪些事物。 我腰千钱 教材分析 本文是 “ 珍惜 ” 主题单元中的一篇文言寓言。经过对前几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珍惜美好生活,珍惜友情,珍惜个性等主题有了比较深的认识,而本节课是文言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尽管以前接触过,但在独自阅读理解上还会有些难度。经过上述步骤的学习,相信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会有所帮助。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将比较轻松;而深化拓展的部分,学生由于受到自 身的局限,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适时引导,理解程度不作硬性要求。积累文言文知识。 教学目标: 1、介绍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2、自读自悟文章,理解课文含义。 3、借助译文,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 4、抓住人物对话,展开丰富而合理的联想。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文章,培养他们借助译文自学古文,积累文学知识的能力。 9 / 18 2、有感情朗读,培养诵读古文的语感与技巧。 情感目标: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正确处理 “ 长远利益 ” 与 “ 眼前利益 ” 之间的关系。 教学 重点: 有感情诵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理解故事蕴含的深意 教学难点: 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正确认识文章主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教学构思: 本 节课是文言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尽管以前接触过,但在独自阅读理解上还会有些难度。经过上述步骤的学习,相信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会有所帮助。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将比较轻松;而深化拓展的部分,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的局限,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适时引导,理解程度不作硬性要求。本节课是文言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尽管以前接触过,但在独自阅读理解上还会有些难度。经过上述步骤的学习,相信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会有所帮助。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将比较轻松;而深化拓展的部分,学生由于受 到自身的局限,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适时引导,理解程度不作硬性要求。 10 / 18 爷爷的毡靴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孩子的口气讲述了爷爷几经修复, “ 永世长存 ” 的毡靴的故事,表现出爷爷对毡靴以及生活中的事物的关爱及小作者的深刻影响。 课文围绕曲折经历,描写 “ 我 ” 随之产生的不同感受。一开始就讲爷爷的那双毡靴穿了好多年,破了修修补补,又跟新的一般。以至于在孩子的心理产生 “ 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回消亡,惟独却永世长存。 ” 后来爷爷的腿痛。需要穿着毡靴下河,毡靴损坏的很厉害, “ 我 ” 又想:世间万物总归有个尽 头,毡靴也不可能给爷爷用个没完没了 这不,它快完啦。然而,爷爷用冰把毡靴变得更结实了,于是, “ 我 ” 重又产生了那种想法:我不定就是永远不会完结。春天来了,冰化可,爷爷的毡靴散成了一摊,爷爷终于扔掉了毡靴,他的残余成了小动物温馨的窝。长大后,每当有缘觅得一处以毡毛铺衬的小鸟窝时, “ 我 ” 总要像儿时那般思忖着:世间万物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惟独也的毡靴却永世生存。爷爷珍爱毡靴,对 “ 我 ” 竟然产生这样深远的影响。文章的结尾,表面是写毡靴 “ 永存 ” ,其实却蕴藏着深刻的含义。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习之前可以个学生规定阅读时间,明确要求,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针对这篇课文,应抓住两个重点,一个是 “ 我 ”11 / 18 产生过哪些想法?这问题贯穿课文。始终,是一条主线。另一个重点是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在文中多次出现,作者各有不同,要激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理解爷爷对毡靴的热爱以及生活中的事物的关爱及对小作者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我产生过哪些想法。 2、对课文最 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构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习之前可以个学生规定阅读时间,明确要求,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针对这篇课文,应抓住两个重点,一个是 “ 我 ” 产生过哪些想法?这问题贯穿课文。始终,是一条主线。另一个重点是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在文中多次出现,作者各有不同,要激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课文围绕曲折经历,描写 “ 我 ” 随之产生的不同感受。一开始就讲爷爷的那双毡靴穿了好多年,破了修修补补,又跟新的一般。以至于在孩子的心理产生 “ 世间万物终12 / 18 有尽时,一 切都回消亡,惟独却永世长存。 ” 后来爷爷的腿痛。需要穿着毡靴下河,毡靴损坏的很厉害, “ 我 ” 又想:世间万物总归有个尽头,毡靴也不可能给爷爷用个没完没了 这不,它快完啦。 可爱的中国教学设计 许家湖镇中心小学 张继明 教材分析: 方志敏同志 1923 年入党, “ 两条半枪闹革命 ” 。在北上抗日途中,由于叛徒的出卖,方志敏同志在皖浙赣交界的陇首村被捕,坚贞不屈,拒不投降。在敌人的监狱里,方志敏用敌人让他写 “ 供词 ” 的纸笔,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写下了传世之作。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反复品读的 基础上,指导学生抓注重点词语,从各个角度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情激情,受到爱国的启发和感染。 所以作者就能准确把握当时并未发生的 “ 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 发展趋势。作者对竹子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善于从中捕捉诗意,通过最恰当的表达发式,达到了写景与抒情的完美结合。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抓注重点词语,从各个角度交流各自13 / 18 的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的资料。 教学构想:教学开始时,可先让学生查阅资料,在课上交流,教师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在学生反复品读的基础上,整 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情激情,从中受到启发感染。 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出示方志敏的照片:这就是革命烈士方志敏 板书:方志敏 2、方志敏是谁?你们知道吗?(方志敏生平简介) 听了方志敏的介绍后,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3、今天,我们学习方志敏的被捕时的故事,就是由方志敏作品可爱的中国出示课题: “ 可爱的中国 ” 学生读课题(可爱的中国) 二、合作交流 1、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品读感 悟 14 / 18 紧扣课题,寻找句子 “ 课题中,有可爱这个词语,首先,让我们用心快速默读课文,画出表示中国可爱的句子。 ” (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找书上的有关句子。) 交流:(学生应该找到这 3 段话不按照顺序) 句子 1:朋友!中国是养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有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 (谁能来读好这句话?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的可爱呢?学生交流读) 句子 2: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 ! (谁能读好它?你又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中国可爱的呢?教师小结读) 句子 3: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的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一起读好这段话。) 15 / 18 “ 刚才,大家用心读了课文,找了描写中国可 爱的句子。这些文字,都是 70 年前方志敏在监狱中写的。那么, 70 年前的中国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 请大家带着问题再用心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找出有关句子) 四、巩固延伸 遵循 “ 文字 画面 文字 ” 原则,老师向大家介绍70 年前中国的情况。 (让学生先读课文找句子,再播放录象,老师介绍图片,再让学生交流) 五、精读感悟,组织交流 好的,我们来交流一下 70 年前中国的情况,也就是书中写到的中国(板书:目前)的情况。 (不按照顺序) 段落 1:第 2 小节(只要学生讲 到,出示课文内容) ( 4 个 “ 难道? ” 变颜色,你从 4 个难道了解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母亲似乎在骂什么?读学生交流) (你还从哪里看出当时的情况?具体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读) 段落 2:第 3 小节(只要学生讲到,出示课文内容) ( 1、让我们来看这一句。齐读。交流(抓 “ 刻不容缓 ” )听在国歌中写到的播放国歌部分 16 / 18 2、听到雄壮激昂的国歌,你会怎样去读好下面的话呢? 3、如果你是当时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你会怎样做?学生交流抓住两个 “ 惟一 ” ) 段落 3:第 4 小节开头: 不错,目前 的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