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结项研究报告立项编号 * 课题名称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学科分类 综 合 类 主 持 人 * 所在单位 * 填表日期 2015年5月 30日 目 录内容摘要一、问题的提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二、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研究概况及趋势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四、分工和安排 五、课题研究具体过程1、准备阶段2、实施阶段3、总结阶段 六、研究成果七、课题反思参考文献内容摘要:课题通过实践研究,培养留守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学习总结反思的习惯;学生合作互助的习惯;留守儿童开展自评、他评的方法和实践。增强留守儿童的受教育质量。关键词:留守;学习总结,学习日记,分组合作,自行互评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外出务工潮使许多在校就读的孩子在短期或长期内失去了直接监护人,由在家的老人或亲戚来照管,形成了农村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生活的缺陷和家庭教育的缺位,给广大“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知识改变命运,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习过程中的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决定着学习的效率和对知识的内化程度。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因此,让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学习方式,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学业和个性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素质教育中一个极重要的方面就是“学会学习”,但让留守孩子“学会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的。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学习能力就比较低下,其学习效果就不会太好;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不可能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而学习一但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和创新了。周口市太康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农业人口占很大比例,近10多年来,打工使农村逐步富裕,但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孩子占90%左右。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留在农村的抚养者不是年老体弱就是文化水平很低,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老人疼爱,亲友疏于管教,使这些孩子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状态。这类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道德品行较差,常有违规、违纪、违法现象。这些学校里的“留守学生”大多不太合群,少数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坏脾气。当教师发现问题时,由于无法及时与家庭取得联系和沟通,以致无法及时协商处理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这些留守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在思想、情感、认识、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缺失更是影响他们接受正常九年义务教育的羁绊。学校成为教育力量的主要阵地。本课题组成员通过广泛搜集各种有关信息,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原理,以我县留守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合作研究方式,寻找一条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方法,探索留守儿童问题矫正的方法。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留守儿童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国内外对问题学生的研究理论和实践比较多,但与我国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情况、原因和教育情况、家庭社会背景有很多差异,国内对此课题研究也很多,但成果都侧重于对个体的研究,本课题侧重从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等学校教育的角度研究留守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留守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做到生活有目标、学习有劲头、会学习、爱学习,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合作互助。2、让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总结归纳出潜能生转化的规律,特别是在班级管理、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中的潜在的积极因素,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我市高效课堂的开展和深化。课题研究的内容(一)留守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生活学习目标的确立。(二)留守儿童的合作互助的组织和管理组织形式和制度。(三)留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包括:1、培养留守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2、培养留守学生学习总结反思的习惯;3、培养留守学生合作互助的习惯;4、留守儿童开展自评、他评的方法和实践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1、文献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3、行动研究法4、经验总结法5、个案研究法等相结合。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通过班级管理的制度创新,从留守的知情出发,再到学生的意行,从思想改变到行为习惯的培养。改变农村中学一年一换班级的做法,采取七八九年级循环的班级长规制,在制度上为留守儿童的转化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注入长期的推动力,而不是昙花一现。通过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认知,有力的制度推进,长期的师生激励,把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形成,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四、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基础与分工参与课题研究的合作校都是农村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留守儿童占总数的90%以上,且存在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现象。本课题组主持人赵永勋同志是太康县教体局教研室副主任,周口市课改先进个人,已主要参与并完成省基础教研室立项课题3项,有着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赵永勋同志负责课题的研究设计和课题结题总结,李和欣和孙君同志负责课题研究的实验数据统计和整理,石文峰同志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课题研究的深化和推广,何玉祥同志负责课题研究的中期总结和调研,李文志负责课题研究中个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五、研究安排2013年5月,课题组通过调查,结合学校课题研究前期成果,由赵永勋同志筹划设计课题研究思路,申报课题立项。2013年7月、8月,课题组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暑假生活和学习情况。2013年9月,课题立项后,课题组及时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选定实验班,进行七八九年级的循环班教育教学,进行任课教师的培训及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2013年9月-2014年七月,课题研究第一阶段,进行课题研究实践,收集课题研究相关材料和数据, 进行课题中期阶段性总结。2014年7月-2015年5月,课题研究深化阶段和总结。课题研究调查和分析(一)“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类型分析表1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情况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在全部留守儿童家庭中所占比率与母亲单独在一起36.86%与父亲单独在一起13.07%与爷爷奶奶在一起43.74%与叔叔伯伯在一起454%与其他亲戚在一起1.79%合计100.00据调查,我校“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有这样几种结构类型:1、“单亲教育”型。父母双方缺一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单亲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为“半留守儿童”。从表1可以看到,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占49.93%,而且父亲外出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留守儿童”能够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比例只占13.07%,如此大面积地缺失“严父”的角色,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2、“隔代教育”型。父母双方都外出、儿童不能与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的,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之为“全留守儿童”。通过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经商,孩子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占儿童总数的43.74%,3、“寄养教育”型。父母双方都外出,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的,称之为“寄养教育”型。调查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父母离开时将孩子托付亲戚照管的约占 6.33%,有的亲戚一家人甚至还要照管好几家的孩子。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个别“留守儿童”寄养在一些退休教师家里,他们每月给寄养人一定数额的寄养费。由于寄养人有教育专业知识,孩子能受到比较好家庭教育。但对大部分的打工族来说,可能难以负担寄养费。(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及其影响情况分析1、父母亲长年在外,亲情关怀缺失。表2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情况亲情联络情况所占比例与父母半年见面一次的63%与父母一年见面一次的37%没去过父母工作地的653%与父母电话联系较少的123%非常想念父母的649%“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许多的烦恼和问题需要有倾诉的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但由于父母在外,长期不在身边,不能满足孩子情感交流的需要,即使父母一方在家,也因为忙于家务和其他劳动,无暇顾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对于成长中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关爱是极其重要的。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大多数“留守儿童 ”与父母缺乏沟通,有的甚至很少见面。其中与父母 “半年一次”见面的为63%,“一年一次”见面的为37%。在与 “留守儿童”的座谈中,除个别孩子不想或偶尔想父母外,他们大都表示经常想念在外的父母,有的甚至一提起父母就泪眼汪汪。 由于割舍不了亲情和血缘关系,大多数孩子思念父母,他们希望经常与父母见面或与其呆在一起,可实际上无法做到,有的只能通过电话等方式与父母偶尔联系。与父母打电话,父母主要是问学习和平安情况,最多叮嘱几句就完了,其实孩子更渴望与父母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不少孩子觉得电话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沟通。据代养人反映,当父母回来探望时,孩子变得听话、活泼、兴奋,当要离别时,他们难过或大哭,不愿分开,孩子面临着剧烈的情感冲突,难过的情绪有时要持续好几天。 2、监护人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儿童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在三种新型家庭中,所受的家庭教育是残缺不全的。(1)监管人监管不力。单亲教育精力不到位。留在家里的母亲或父亲既当爹又当妈,上有老,下有小,里外家事一大堆,常常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祖辈监管力不从心。祖父辈老人,文化低,根本无法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与教育方法也有局限性,缺少教育孙辈的能力,并且与孩子存在较大的代沟,难于沟通与交流。对孩子,他们往往只能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上,而没有心理方面、学习方面、品德方面深层次的关心与教育。而且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溺爱、过度照顾、过度担心,这无疑会对孩子的心理和品德发展起到不利的作用。比如老人对孙辈养之过娇,爱之过度,他们对孩子生活上本来能自理的事和力所能及的劳动也愿意包办,代背书包、帮着洗脸、晚上陪睡等等,久而久之,养成了依赖性和懒惰性,结果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意志薄弱,怕困难。 亲戚监管责任不到位。作为亲戚,往往对孩子的不良表现也不敢或是不愿多作批评:父母不在,万一批评后,出了事情责任谁来承担?也有的认为反正不是自己亲生孩子,管严了孩子会记恨的。所以通常只能解决他们的起居和温饱问题,不能严格管教及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作为“留守儿童”,在情感上总感到与亲戚隔着一层膜,有寄人篱下的压抑感,内心感到拘束和不自在。(2)父母思想认识有偏差。我们在电话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挣更多的钱,为家庭生活和孩子成长提供坚实的经济和物质保障。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关注和考虑得较少,往往停留在学习有没有进步、考试有没有考95分以上等浅层问题,没有全方位地、深层次地思考家庭教育和品行发展问题。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文化照样能挣钱,大学生照样打工,孩子读书好坏无所谓。他们给予孩子的往往都是物质的东西,缺少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关怀,没有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教育孩子。这种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很容易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子女的情感的饥饿,严重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品行情况分析。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品行、心理和安全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不仅是学习上的“差生”,而且往往是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学生”。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打工,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有些孩子因此变得任性、自私或性格孤僻。由于亲情的缺失,无助感,被遗弃感,失落感的逐渐产生,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学校和监管人普遍认为,他们大都存在相对孤僻、内向、脆弱、自卑、不合群的问题,同时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不同程度地表现为不懂得关心人。消极情绪一直困扰着孩子,使他们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 现为任性、暴躁、极端的性格。调查表明,有55.5%的留守儿童表现为任性、野蛮、冷漠、内向。他们在校表现为不遵守纪律,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欺负同学,缺乏礼貌待人常识,个别“留守儿童”甚至沉溺网吧、有赌博等不良行为。 (四)、几条对策对策之一:架设“心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我们的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往往千里迢迢给孩子寄来钱或许多价值昂贵的物品,却长年没给孩子一个电话、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饥饿。我校通过牵线搭桥,动员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并为亲子沟通提供条件。1、让电话传情。学校为“留守儿童”设立公共电话,开通“亲情热线”,让亲子间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2、让鸿雁传情。学校通过组织学生“与远方的家长说说心里话”和“提倡写思念日记”等活动,让他们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发泄出去。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又解决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所有这些方式,加强了亲子间的沟通,解决了家庭教育和孩子们感情的饥饿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策之二:举办“特色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1、举办“祖辈家长学校”。祖辈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可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却难以适应现代孩子的教育。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学校可以专门举办“祖辈家长学校”,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引导老人们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2、举办“空中家长学校”。父母始终是孩子的监护人,孩子虽然委托给临时监管人,但父母的教育责任是不能推卸的,父母的亲情更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解决了家长的思想问题,让他们人在远方,心系孩子,担当起家长的教育责任,这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问题。我校主要利用现代通讯设备,通过给远方的家长寄发“告家长书”、利用校讯通平台群发短信等方式宣传家庭教育知识,教育家长赚钱不忘教育子女,教育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更要关心孩子的行为和品德,不仅只给物质上的东西,更要关注孩子精神和情感问题,动员家长尽可能地跟孩子多沟通、多联系,使他们懂得:哪怕多一次探望,对孩子的学习进步和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同时,我校还开设校园网设立家庭教育专栏,介绍家庭教育知识,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遇到重要问题能及时帮助解决。对策之三:建立“留守儿童俱乐部”,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随着我校留守儿童的增多,我校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力量,将“留守儿童”进行妥善安排,在华埠镇文化馆建立了“留守儿童俱乐部”,选调退休教师葛国华和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蒲瓜种植护理知识培训
- 2025年民航法规考试题库及答案
- 销售英语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型材销售合同范本
- 向量乘除题目解析题及答案
- 测绘职业学院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合同转让限制明确这些情况将被禁止
- 曹县初一期末考试卷子及答案
- 2025年安徽高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 2025黄酒产品经销合同书
- 篮球竞赛的医疗保障与急救应急
- 《礼仪与修养》 课件全套 第1-6课 彬彬有礼 美美与共-未来职场 礼仪润滑
- 保险合同代位求偿权纠纷答辩状(参考范文)
- 甲醛溶液-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MSDS(完整版)
-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课件
- 上汽大众公司管理制度
- 工程质量检测投标方案(技术标)
- 电子线产品成本分析表
- 个体诊所药品清单
- 卓越绩效自评报告范本
-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班组管理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