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体温的危害.doc_第1页
低体温的危害.doc_第2页
低体温的危害.doc_第3页
低体温的危害.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低体温的危害2. 1 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有研究表明,轻度体温降低可直接损害骨髓免疫功能,尤其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释放作用,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移动,减少皮肤血流量,抑制组织对氧的摄取,增加伤口感染率 11 。Kurz 等 11 - 13 报道,择期大肠切除手术病人在手术期间发生低体温,相对于未发生低体温的病人伤口感染率增加3 倍,住院时间延长20 %左右。2. 2 对凝血机制的影响轻度低体温可使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聚功能受损,抑制凝血级联反应,降低凝血物质活性,血液黏滞度增加,降低凝血酶的活性,明显增加术中失血量和对同种输血的需求 2 ,3 ,14 。而大量库血的输入可以使“冷稀释”效应更为明显。2. 3 对心血管的影响轻度低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和血液黏稠度升高,会增加心脏做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Frank 等对接受胸部、腹部和血管手术的高危心血管病人进行了研究,发现体温较低的病人相对于正常体温者的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了300 % 15 。2. 4 代谢紊乱低温可降低代谢率和氧的供给,体温每降低1,约降低机体需氧量7 % 16 。低温会使麻醉药在体内的代谢减慢,导致术后清醒时间明显延长。当氧传送不足,甚至不能满足低温时低氧化代谢的需求,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2. 5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低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极其明显,体温每下降1 ,脑血流量减少6 %7 % ,出现意识障碍、判断力损害和模糊 17 。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手术方案越来越成熟,如何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已是促进病人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术中低体温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通过护理干预手段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减轻低体温的危害,已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着重探究的问题。3 预防低体温的措施多项研究表明,通过预防术中低体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有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3. 2 预防体表热量的流失3. 2. 1 减少进出手术室途中的热量流失病人在进出手术室途中应给予足够的包裹,使之与周围的冷空气隔离 19 。冬天,如果室外长距离地运送病人,最好使用全封闭的交通工具,防止病人长时间的暴露在低温环境内。3. 2. 2 减少暴露体表的热量流失在手术中对于手术部位皮肤,采用含碘的3M 手术粘贴巾粘贴在切口周围裸露的部位,保护皮肤,减少皮肤散热,减少手术中无菌单对皮肤的冷刺激 10 。对于非手术部位,由于躯体暴露热量容易散失,而且体表温度比中心温度下降速度更快,因此实施麻醉及手术时应尽可能减少身体暴露面积,注意肢体保暖,尤其对于小儿、老年人及危重病人 20 。3. 2. 3 减少因消毒液蒸发带走的热量因为乙醇在皮肤上能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大量的热量,可使体温在短时间内降低。因此,在手术消毒过程中不采用挥发性的消毒液,可用Betadine等消毒液代替挥发性的消毒液 10 。3. 2. 4 设定合理的手术室温湿度Lilly 认为,手术室温度最好不低于24 ,相对湿度40 %60 %为宜 21 。预防体腔热量的流失3. 3. 1 输入加温的库血、液体实验表明,术中若静脉输注大量低温液体,可诱发寒战, 短时间内输人大量4 的库血,不但可造成低温,还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国外有研究表明,静脉输注的液体加温至37 可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22 。因此,进行输液、输血前用加温器将液体、库血进行加温,是最简单、最有效地预防体温下降的方法。3. 3. 2 呼吸道的加温热化气体,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预防呼吸道散热,可减少深部温度继续下降。在全身麻醉病人中应用湿热交换器(人工鼻) 能保持呼吸道内恒定温度和湿度。在国内多数麻醉机尚未配备加热湿化器的情况下,使用一次性湿热交换器是一种安全、效果确切的术中保湿方法,它可有效缓解第一阶段,阻止第二、第三阶段的体温降低程度 23 。3. 3. 3 防止体腔热量散失对于手术时间长、胃肠管等腹腔脏器长时间暴露者,术中使用温热盐水纱布覆盖肠管;需行腹腔冲洗者,使用温热液体冲洗体腔等,以减少体热的散失 24 ,25 。3. 4 采用保暖覆盖物保暖棉被服:有试验表明,单层覆盖物即能有效降低散热30 % ,不施手术部位用保暖性能好的被服或手术巾遮盖,使之与周围的冷空气隔离,尽量避免弄湿被服,保持手术床的干燥 24 。也可采用加温后的保暖用具,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17 。电热毯:在手术前将电热毯铺在手术床上,在电热毯上面铺一层橡皮布和一次性单巾,防止漏电,病人睡在电热毯上,术中根据需要随时要调节适宜温度。循环水毯:术前将循环水毯铺在手术床上,病人睡在水毯上,通过调节水毯的温度,调节病人体温,水毯温度可在30 41 调节。热风机:热风机加温,将出风管道放至棉被内病人两腿之间,温度调节至43 26 。充气式保温毯:充气式保温毯,通过对体表施加一定温度的高对流气体,加上四肢用保温毯缠绕,一方面能提高外周皮肤温度,减少体内热量向外周转移;另一方面隔除体表热量向周围环境扩散 17 。有效预防了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是目前较新的保暖措施。3. 5 加强手术过程中对病人的体温检测采用合理安全的体温监测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加强对病人皮肤温度的观察,对早期出现低体温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进行适当的保暖。采用以上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防止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同时采用综合的护理方法优于单一的护理手段。4 小结术中低体温现象已经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大量文献显示,通过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控制体表和体腔散热,采取多种护理措施营造从体内到体外温暖舒适的内外环境,可有效防止病人术中发生低体温。其积极意义在于,有效地防止了由于低体温带来的并发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经济压力,以利于早日康复。医院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使用率。运用护理手段不仅能有效干预术中低体温的发生,而且方法简单、易行,适于在临床广泛推广。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深化了护理内涵。3. 3 预防体腔热量的流失3. 3. 1 输入加温的库血、液体实验表明,术中若静脉输注大量低温液体,可诱发寒战, 短时间内输人大量4 的库血,不但可造成低温,还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国外有研究表明,静脉输注的液体加温至37 可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22 。因此,进行输液、输血前用加温器将液体、库血进行加温,是最简单、最有效地预防体温下降的方法。3. 3. 2 呼吸道的加温热化气体,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预防呼吸道散热,可减少深部温度继续下降。在全身麻醉病人中应用湿热交换器(人工鼻) 能保持呼吸道内恒定温度和湿度。在国内多数麻醉机尚未配备加热湿化器的情况下,使用一次性湿热交换器是一种安全、效果确切的术中保湿方法,它可有效缓解第一阶段,阻止第二、第三阶段的体温降低程度 23 。3. 3. 3 防止体腔热量散失对于手术时间长、胃肠管等腹腔脏器长时间暴露者,术中使用温热盐水纱布覆盖肠管;需行腹腔冲洗者,使用温热液体冲洗体腔等,以减少体热的散失 24 ,25 。3. 4 采用保暖覆盖物保暖棉被服:有试验表明,单层覆盖物即能有效降低散热30 % ,不施手术部位用保暖性能好的被服或手术巾遮盖,使之与周围的冷空气隔离,尽量避免弄湿被服,保持手术床的干燥 24 。也可采用加温后的保暖用具,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17 。电热毯:在手术前将电热毯铺在手术床上,在电热毯上面铺一层橡皮布和一次性单巾,防止漏电,病人睡在电热毯上,术中根据需要随时要调节适宜温度。循环水毯:术前将循环水毯铺在手术床上,病人睡在水毯上,通过调节水毯的温度,调节病人体温,水毯温度可在30 41 调节。热风机:热风机加温,将出风管道放至棉被内病人两腿之间,温度调节至43 26 。充气式保温毯:充气式保温毯,通过对体表施加一定温度的高对流气体,加上四肢用保温毯缠绕,一方面能提高外周皮肤温度,减少体内热量向外周转移;另一方面隔除体表热量向周围环境扩散 17 。有效预防了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是目前较新的保暖措施。3. 5 加强手术过程中对病人的体温检测采用合理安全的体温监测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加强对病人皮肤温度的观察,对早期出现低体温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进行适当的保暖。采用以上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防止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同时采用综合的护理方法优于单一的护理手段。4 小结术中低体温现象已经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大量文献显示,通过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控制体表和体腔散热,采取多种护理措施营造从体内到体外温暖舒适的内外环境,可有效防止病人术中发生低体温。其积极意义在于,有效地防止了由于低体温带来的并发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经济压力,以利于早日康复。医院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使用率。运用护理手段不仅能有效干预术中低体温的发生,而且方法简单、易行,适于在临床广泛推广。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深化了护理内涵。参考文献: 1 Leslie K,Sessler DI.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 in the high - risk surgical patientJ .Best Pract Res Clin Anaesthesiol ,2003 ,17(4) :485 - 498.2 刘小颖,吴新民. 围手术期低体温J .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 ,23(9) :712 - 714.3 赵书娥,尹灵朔,赵莉. 围手术期低体温及护理J .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 ,18 (1) :12 - 13. 4 Hasegawa K,Negishi C ,Nakagawa F , et al . The efficacy of carbon -fiber resistive - heating in prevention of core hypothermia during major abdominal surgeryJ . Masui ,2003 ,52 (6) :636 - 641. 5 Matsuzaki Y,Matsukawa T ,Ohki K, et al . Warming by resistive heating maintains perioperative normothermia as well as forced air heatingJ .Br J Anaesth ,2003 ,90 (5) :689 - 691. 6 徐启明,李文硕. 临床麻醉学M . 第6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68 - 169. 7 安刚,薛富善. 现代麻醉学技术M .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804.8 曾宪英,陈佳英. 外科病人术后低体温相关因素及其护理措施J .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 ,6 (11) :68. 9 邹小芬,姜剩勇. 1 例硬膜外麻醉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病人的护理J . 当代护士,2004 (3) :55.10 昊治敏,岳蕤,曾俊,等. 肝移植麻醉手术期间低体温的研究与护理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 ,21 (9) :98.11 Kurz A , Sessler DI ,Lenhardt R. Perioperative normothermia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urgical - wound infection and shorten hospitalizationJ . N Engl J Med ,2001 ,334 :1209 - 1215.12 胡兴国. 围手术期的轻度低温J . 国外医学:麻醉学分册,2000 ,21 (4) :225 - 227.13 许文. 手术后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J . 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 ,6 (4) :18. 14 万爱玲,步爱兰,吕敏. 围手术期病人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 齐鲁护理杂志,2004 ,4 (10) :288 - 289.15 黄宇光,译. 保持围手术期体温正常J .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03 ,6 (4) :203.16 蔡文训,甄胜西,董振明. 围术期非人为低温J . 河北医药,2001 ,23 (7) :539 - 540. 17 钱文静,钱艹倩健. 浅谈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危害及防护J . 家庭护士,2007 ,5 (4C) :55.18 穆燕. 肝脏移植术中病人保暖的意义及措施J . 临床护理杂志,2005 ,2 (4) :39.19 阮兰红,李兰英,刘金玲. 围手术期低体温90 例原因分析及护理J . 洛阳医学专报,2001 ,19 (2) :168. 20 崔福荣,谷巧月,石玉芳. 外科手术中病人低体温原因分析及护理J . 山东医药,2004 ,44 :35. 21 李恭会,张志根,李新德.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低温及其影响J .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1 ,21 (5) :204 - 205.22 陈云超,兰雨雁. 婴幼儿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进展J . 南方护理学报,2003 ,10 (5) :20 - 21.23 韦华,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