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是上好课的基础.doc_第1页
博学是上好课的基础.doc_第2页
博学是上好课的基础.doc_第3页
博学是上好课的基础.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博学是上好课的基础百里杜鹃普底乡草坪小学 毕丛文(本文获毕节教育2012年第10期刊载)内容摘要博学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只有倡导教师博学,才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只有不断的读书学习增长才智,不断成长,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变化的需要,也是教师发展生存的根本和必由之路。教师博学的途径可以通过广泛阅读、听课取经、研究教案、解读文本、专家指导等方面来实现。关键词推崇 博学 促进 发展在参加一些优质课评选和示范课、公开课活动时,发现大部分执教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都比较传统,大多以讲授暨问答式为主,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短,或者没有,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的活动较少;教师的表现紧张,不能灵活应对突发问题,语言表达不清晰,遣词造句的准确度不高,提出的问题质量低,启发、诱导运用不恰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有的教师虽然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但其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体现不够,过于依赖多媒体,丢掉了许多必要的如板书、简笔画等传统的教学技能和必需的教学辅助手段,一旦停电,就只能停课等待;有的教师教学用语不规范,语言表达苍白无力,甚至语病百出,普通话等级有待提高等等。存在问题的诸多因素中,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育理念、学识水平及教学技能等内在的修养还需要不断的更新。在此,笔者就区域现状及个人对教师学识修养的理解,谈点肤浅的认识。一、博学是老师上好课的基础博学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也是基础。教师只有不断的读书学习增长才智,不断成长,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变化的需要,也是教师发展的生存根本和必由之路,更是教育发展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首先,一个博学的教师,上课时引经据典,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如古诗的教学,一般是很难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来理解的,但一教师在教学赠汪伦时,运用李白与汪伦的故事来导入激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意象不到的教学效果。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窦桂梅等教育名家,他们的课堂气氛是多么的自然活跃,他们在课堂上的引经据典,妙趣横生、信手拈来的应对策略,无一不体现了教师的博学与多才。其次,一个博学的教师,遇到突发事件时,能信手拈来,从容应对。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课间课后都很可能提出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教师什么都回答不上,久而久之,威信就自然失去了;反之,教师博学多才,面对学生刁钻古怪的问题都能从容应对,信手拈来,学生怎么问也难不倒。那学生就会由衷敬佩,学习动力也就会倍增。所以博学是教师的必修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第三,一个博学的教师,容易受到学生亲睐,获得社会的尊重。在一所学校里,一个博学的教师不但倍受学生亲睐,而且学生家长和社会贤达也非常尊重。笔者曾经看到过一些好高骛远、不思进取的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在社会生活中常常遭到许多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讽刺与贬斥;而那些教学工作认真、教学技艺精湛的教师,获得的却是学生及家长的无比的敬重和爱戴。.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现行的教材内容越来越灵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舵手”,要想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而不迷失方向,教师就必须要有清晰的方向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引导学生、把握学生正确的航向。显而易见,博学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了。二、倡导教师博学,促进学生发展读书学习能增长才智,是教师成长的根本。教育创新是教育的生命。教育之道只能在学习和实践中去体验、探索而感知。作为一个有二十多年教龄的教师,笔者觉得教师“博学”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值得推崇。但教师对所储备知识的运用必须有选择、有针对性,要善于去粗取精,灵活运用。教学时不能因“博”而“泛滥成灾”,让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之中,教师既要吸收先进的理念来充实、更新自己的思想,又要通过学习来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通过实践不断强化与提升教学技能,让自己始终拥有“源头活水”,让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充满新鲜活力。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把握好每节课的时间,争取教学效益最大化。要运用好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独具匠心的眼光,将有价值的、符合教学需求的东西提炼出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受益其中,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获得更多、更大限度的发展。三、促进教师博学的有效途径对于教师,使自己达到博学的途径很多,如广泛阅读、听课取经、研究教案、解读文本、专家指导等等。(一)广泛阅读,是教师丰富内涵的必然途径书籍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海洋。广泛阅读,是教师丰富内涵的必然途径。为人师者,爱读书,求进步,其生活充满着文化气息,自然会带动学生爱学习,而且会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土壤。教师读书学习日常化、生活化,那么其严谨的教风、学风,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自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创造一个读书学习的环境,不但丰富了教师自身的内涵,而且使爱读书爱学习的学生受到尊重,得到肯定。(二)听课取经、研究教案、解读文本是教师增长学识的捷径首先,有机会多听课。特别是公开课,教师可以学到教学设计等很多的教学基本功;成功的教学案例对听课者起着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让我们完全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借鉴。但失败的教学案例同样可以为我们提供教训,让我们在教学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能激发起听课者的思考:这样的教学设计为什么会失败?是教师的原因还是学生的原因?应该进行哪些调整?我自己在处理这个教学内容时应该怎么做?从这个意义上说,失败的教学案例也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其次,研读杂志、网络等媒体上现成的教学案例,可以为我们提供自己所需的教案设计的思路和方法,能迅速帮助我们拓展备课的思路,提升备课水平。第三,解读文本、深入文本是教师备好课的捷径。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现行教材的内容越来越灵活,如何把握好就要靠教师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了。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沉下心来仔细读课文,小学语文课文看似简单,读进去了,会感到别有一番天地,真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如何读好呢?首先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读,理清知识点,找到重点、难点。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读,此时的教学参考书真的只能是“参考”了。结合学生的实际,反复思考:学生会读到什么?可能忽略什么?又会误解什么?这样读下来,文本就烂熟于心了,课堂教学还怕不能驾驭么?解读文本还要以学生为本。一篇好文章留给我们的思维空间很大,教师作为成人,理解能力自然大大高于学生。很多时候,教师认为简单易懂的东西在学生的心里却是那么的晦涩难懂,这是因为人生经历不同,知识结构相差大。因此,教师要用儿童的心理来解读文本,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给他们搭建一个理解文本的平台。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变抽象为直观、具体,让学生有机融入其中,从而领会和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三)专家指导是教师自我提升最快的途径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教师的教学理念、学识水平和教学技能,正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农村教师,如果能得到专家点拨,定会茅塞顿开,有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所以教师要积极把握和创造机会向尽可能多的教学专家请教。一方面可以向学校“请进来”的专家请教;另一方面,教师平时要广交教学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