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学案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第 5 页 共 5 页)第三节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本节学习重点:1、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2、西汉刺史制度建立的时间、职权和东汉刺史职权的变化;3、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和汉武帝解决封国问题的两大措施及其结果;4、汉朝察举制的性质、作用和东汉前、后期察举制主要依据的变化;5、两汉编户齐民的概念、身份和负担。考点扫描自建知识网络 【参考答案】13州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监察权地方行政权军权州牧郡县制推恩令附益之法察举皇帝征召察举孝廉乡举里选门第族望世家地主加强对百姓的管理编户齐民资产多少学法指导剖析重点难点1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革新 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两汉社会制度比起秦朝更加完备,汉朝在废除苛法的前提下,进行革新。 (1)“汉承秦制”的主要含义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承袭秦朝的监察制。汉武帝发展为刺史制度,监察郡国等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掌军政。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任免权归皇帝。承袭秦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2)两汉政治经济制度与中央集权的关系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汉武帝“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了中央集权。察举制在西汉中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控制了人才的选拔,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集权。编户齐民制度增加了国家的赋税,巩固了统治。(3)秦汉政治经济制度比较:2关于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治国政策。其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发于战国,商鞅变法在秦国将这一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并大力推行,在实践上到西汉武帝时被推向高峰,并成为后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基本国策。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思想家提出了“工商皆本”思想,驳斥了封建正统的重农抑商,黄宗羲把过去重农抑商转变为农工商并重思想。 重农即以农立国。原因是农业经济是古代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主要起了积极作用:商鞅变法时,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了秦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统一全国打下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西汉初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保护小农经济发展、解除国家财政困难、支持对匈奴战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之,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并在实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应当给予肯定的。但与重农相联系的抑商政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消极作用:从农业和工商业的相互关系看,抑商政策过夸大了农工商之间的矛盾,用极端的办法去遏制工商业的发展,打乱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内部平衡。从商品货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相互关系看,抑商思想和政策阻碍了商品货币经济的正常发展,使自然经济得以强化,并由此造成了我国封建社会长期缓慢的发展。从政治强制手段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看,抑商过多运用政治强制手段(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从而在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危害。明清之际,使得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举步维艰。3、秦汉时期统治阶级对治理国家和巩固统治的探索 由于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汉统治阶级在如何治理国家和巩固统治方面经验很少。因此,统治阶级在治理国家和巩固统治问题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成为本时期政治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从统治政策看,从秦的暴政到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再到武帝时期的文武兼用。 政治制度上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脉相承,而地方行政制度则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曲折过程。秦否定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西汉初在一定程度上否定郡县制,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西汉中期从政治实践中认识到分封制的弊端,解决了王国问题,实际上取消了这一制度。 从统治思想看,秦朝主要以法家思想为治国主导思想;西汉初推崇黄老思想,实际上是道家的“无为”、顺应自然的思想指导治国;到汉武帝时,采用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但在尊儒的同时还尚法。儒法兼用、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服务。 除统治阶级之外,司马迁以私人身份修史,撰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辉煌巨作史记,从另外一个方面探索治国之道。4、关于秦亡汉盛问题 秦与西汉都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王朝。秦仅存在15年,二世而亡;西汉存在了200多年,在汉武帝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强盛局面。 1、从两个王朝的建立看,秦朝由春秋战国时的秦国发展而来,没有经过农民战争对政权改造这个环节。而西汉是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后建立的,刘邦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亲历者,农民战争对封建政权的改造作用很大。 2、从统治政策看,秦崇尚法家思想,统治残酷,实行严刑峻法,徭役繁重,人民赋税负担沉重,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致使社会矛盾激化。而西汉初的几代皇帝,面对社会经济凋敝的状况,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减轻农民负担,爱惜民力,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3、从国家进行的重大工程看,秦朝征调大量劳力用于长城和陵墓、宫室的修建。而西汉则多利用国家力量进行水利工程的修建,前者破坏生产,后者有利于生产。 4、在对待王国贵族和割据势力方面,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思想文化政策方面秦汉也有差异。 5、秦始皇、秦二世与西汉前期几位皇帝的个人性格和秉性也有不同。以上原因导致了秦汉两种不同的结局。5、秦汉统治思想的演变 1、统治思想确定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需要,是统治阶级的需要。战国时,社会经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大变革,反映社会变革的儒、墨、道、法等学说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2、秦国用法家思想商鞅变法、而富强,又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而统一六国。统一过程中,秦始皇接受了韩非子法家思想,以吏为师,祟尚法治,实行严刑峻法,并焚书坑儒。一方面,法家思想适宜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儒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秦始皇没有认识到儒家学说对巩固统一的作用。 3、西汉建立初年鉴于秦亡教训和当时社会的极端贫困,采用了黄老道家学说,无为而治。采用轻徭薄赋,约法省禁,与民休息,恢复经济,稳定统治。4、到汉武帝时,随着王国问题解决,中央集权加强需要实现思想统一;而黄老政治的实行,诸子百家学说流行,不适应思想统一和政治的需要。儒生董仲舒对儒学又进行改造,使之适应当时大一统需要。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长安设太学,用儒家经典教学,培养封建官吏。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通过战国至汉武帝200多年的探索,我国封建统治阶级终于找到了儒家统治思想。但是,还应看到,汉武帝虽尊祟儒术,实际上是“霸王道杂之”,儒法并用,是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真切感悟高考试题演练1(1992年全国卷)西汉初年刘邦分封同姓王的权力不包括【 】A.征收租税 B.任免官吏 C.释放官奴 D.铸造钱币2(1993年全国卷)汉武帝颁行“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诸侯王的权力 B.剥夺王国的封地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3(2002年广东卷)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材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 A汉高祖B汉文帝 C汉景帝D汉武帝4(2000年山西文综卷)两汉魏晋时代的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共同点是【 】A 直接导致士族制度的形成 B主要形式是乡举里选C选官不重门第与出身 D导致世家大族政治特权地位的形成5(2002年广东)下列各项,属于人头税的是【 】 算赋 口赋 调 租 ABCD6(2004年新课程文综卷)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察举制 B设置刺史 C取消封国 D创设御史大夫模拟考场考点能力检测一、选择题1刺史制度( )A是汉承秦制,起源于秦朝的御史大夫制度B汉武帝时设刺史监察,代表中央,监察诸侯与百官,具有较高的级别C在西汉时加强了皇权,到东汉时削弱了皇权D刺史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2东汉末年刺史的职能是( )A监察特定区域内的封建官员B监察中央百官的官员C执掌州的军政大权D地方行政区域州的监察官3西汉前期统治者在施政措施上的最大失误是( )A实行编户制度,对人民进行严格控制 B分封同姓王,实行郡国并行制C对匈奴采取了耻辱的和亲政策 D实行无为而治,不利于经济的恢复4汉武帝颁布“附益之法”的根本目的是( )A禁止王国官吏进入中央任职 B限制诸侯王网罗人才C防止诸侯王与官吏串通 D孤立诸侯王,加强中央集权5造成“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的举措是( )A刘邦分封异姓王 B刘邦分封同姓王 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D汉武帝颁布“附益法”6西汉选官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 )察举 皇帝征召 乡举里选 门第族望ABCD7东汉后期,以察举方式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是( )A声望 B才能 C门第族望 D裙带关系8西汉编户齐民制度是( )A一种行政管理制度B一种赋税制度C一种地方行政机构D既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9下列有关西汉编户制度叙述正确的是( )A编户齐民编入政府户籍,无独立的身份,人身依附关系十分严密B编入政府户籍的人要承担沉重的田租C编户制度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D在文景之治的盛世,老百姓也要承担沉重负担,说明西汉的强盛是虚伪的繁荣10编户制度下的农民负担国家税役的依据是( )A土地 B人口 C资产 D地区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至溢,小者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摘自汉书诸侯王表第二材料二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亟,祸小;不削近迟,祸大。”摘自史记吴王濞列传材料三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摘自汉书主父偃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分析汉初分封王国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这一局面的出现使西汉的地方行政体制与秦朝相比有了怎样的变化?后来为何又要解决王国问题?(2)材料二、三所提出的解决王国问题的方案在实施手段上和产生的结果方面有何不同?(3)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12“汉承秦制”又“颇有所改”,分别简述“汉承秦制”和“颇有所改”的表现,从中概括秦汉时期官制发展的趋势及其作用。13.阅读下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四则言论: 材料l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2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3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4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哀,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回答:(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3)上面的哪种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4)上面的哪种主张对后世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14.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封建中央政权的政治制度有哪些重要调整变化?这些调整变化分别体现了什么治国思想?试评价各自得失?真切感悟16 C C D D A B 模拟考场110 C C B D C A C D C C 11(1)“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势力膨胀,影响中央集权加强。(2)前者采取强削的办法;后者主张加大分封,把王国的土地再分给子弟。前者使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迅速激化,引起了七国之乱;后者使诸侯封地越来越小,其势力越来越弱,无力与中央对抗。(2)不正确。因为七国之乱是西汉统治集团内部中央集团势力与地方割据势力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无论是削藩还是推恩,都要触及王国的利益,都要引起诸侯王的反抗。王国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汉武帝时期国库充足和中央集权势力强大,景帝平定叛乱,加强对王国的治理。如果没有上述条件,单靠“推恩”的方法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4)强大的中央集权是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12(1)“汉承秦制”表现: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如御史大夫。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时实施刺史制度,监察郡国等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掌军政。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任免权归皇帝。承袭秦朝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2)“颇有所改”表现为:秦朝赋税、兵役、徭役沉重,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秦朝法律严酷,汉文帝减轻刑罚,约法省禁。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3)趋势:由相权隆重到皇权集中。由机构简单到组织庞大。由诸侯分立各自为政到中央集权。由治理中原到统治边疆。由凭际遇用人到建立发展一整套的人才选举制度。(4)意义:积极作用:巩固了新兴的处于上升时期的封建政权。维护了中国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人机应用技术4.13.无人机航拍的特点(棚拍)
- 无人机应用技术3.4.UWB定位
- 数据分析基础(第2版)课件 第1章 数据分析概述
- 中国历史总测试题(一)【考试范围:1-13单元】试题
-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25年化学高二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AI大模型与数据中台融合方案
- 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蛟河一中2025届高二下化学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政治政策题目大全及答案
- 2025年中国金蛋白有机化合物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届安徽省滁州三中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设计
- 光伏项目运维服务承包合同5篇
- 流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护理查房
- 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监测数学试卷
- 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始于行润品育心成于思
- 安全策略优化
- ANSYS Fluent:湍流模型理论与应用.Tex.header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海洋大学
- 老公出轨保证书范文
- 【正版授权】 ISO 7887:1994 EN Water quality - Examin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olour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