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1页
抚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2页
抚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3页
抚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4页
抚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抚顺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抚顺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年) 抚 顺 市 人 民 政 府 二一年五月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 .6 6 第一条 规划目的 .6 第二条 规划原则 .6 第三条 规划依据 .7 第四条 规划期限与范围 .8 第五条 规划定位 .8 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9 9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9 第六条 土地利用现状 .9 第七条 土地利用特点 .9 第八条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0 第二节 土地利用面临形势 .10 第九条 面临的挑战 .10 第十条 面临的机遇 .11 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313 第十一条 土地利用战略 .13 第十二条 土地利用总体目标 .13 第十三条 土地利用调控目标 .13 第四章第四章保护与合理利用农用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农用地.1717 第一节 调整农用地结构与布局 .17 第十四条 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 .17 第十五条 优化农用地空间布局 .17 第二节 从严控制耕地数量减少 .18 第十六条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18 第十七 控制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 .18 第十八条 有计划实施生态退耕 .18 第十九 加大灾毁耕地防治和复耕力度 .19 第三节 积极开展土地整治 .19 第二十条 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19 第二十一条 大力开展土地整治 .19 第四节 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20 第二十二条 优化基本农田布局 .20 第二十三条 强化基本农田集中保护 .20 第二十四条 创新基本农田储备机制 .21 第二十五条 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管制规则 .21 第五节 统筹安排其他各类农用地 .22 第二十六条 稳步增加林地面积,加强水源涵养林管护 .22 第二十七 加快特色园地基地建设 .22 第二十八条 推进牧草地保护与建设 .23 第二十九条 合理安排其他农用地 .23 第五章第五章支持和保障科学发展用地支持和保障科学发展用地.2424 第一节 创新科学发展用地保障机制 .24 第三十条 坚持开源节流并举 .24 第三十一条 建立差别化调控机制 .24 第三十二条 构建城乡一体化用地机制 .24 第二节 合理保障科学发展用地 .25 第三十三条 保证重点区域用地 .25 第三十四条 优化城镇建设用地 .25 第三节 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 .26 第三十五条 保障能源产业用地 .26 第三十六条 统筹整合交通用地 .26 第三十七条 合理安排水利设施用地 .27 第三十八条 保障其他建设用地 .27 第四节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用地 .27 第三十九条 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用地 .27 第四十条 整合规范新农村建设用地 .27 第六章第六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2828 第一节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28 第四十一条 明确节约集约利用标准 .28 第四十二条 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28 第四十三条 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 .29 第四十四条 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 .29 第二节 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管理 .29 第四十五条 控制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29 第四十六条 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30 第三节 加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0 第四十七条 划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30 第四十八条 落实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制度 .30 第七章第七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3131 第一节 构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 .31 第四十九 严格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 .31 第五十条 稳步增加生态功能用地比重 .31 第五十一条 合理预留生态隔离带和廊道 .31 第二节 保护水源涵养区,巩固辽东生态屏障 .32 第五十二条 巩固生态退耕成果 .32 第五十三条 支持重点水源涵养区建设 .32 第五十四条 恢复工矿废弃地生态功能 .33 第五十五条 加强水土流失防治 .33 第三节 创建生态型的土地利用模式 .33 第五十六条 构建现代生态农业型土地利用模式 .33 第五十七条 构建生态控制区保护型土地利用模式 .33 第五十九条 构建采矿与复垦相结合的生态恢复型土地利用模式 .34 第六十条 构建循环经济型城市土地利用模式 .34 第八章第八章 土地利用分区与调控土地利用分区与调控 .3535 第一节 土地利用分区 .35 第六十一条 西部低丘平原城镇重点发展区 .35 第六十二条 中部低山丘陵生态农林发展区 .36 第六十三条 环东部中山水源涵养区 .36 第二节 县(区)级土地利用调控 .37 第六十四条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37 第六十五条 抚顺县土地利用调控 .38 第六十六条 新宾县土地利用调控 .39 第六十七条 清原县土地利用调控 .40 第九章第九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4242 第六十八条 城市发展目标 .42 第六十九条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42 第七十条 中心城区用地控制目标 .42 第七十一条 中心城区边界划定及空间管制 .43 第十章第十章 土地利用重点工程土地利用重点工程 .4646 第一节 基本农田建设工程 .46 第七十二条 优质基本农田建设工程 .46 第七十三条 基本农田防护工程 .46 第二节 土地整治工程 .46 第七十四条 农用地整理工程 .47 第七十五条 工矿废弃地复垦工程 .47 第七十六条 农村居民点整治工程 .47 第七十七条 宜耕后备资源开发工程 .48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949 第一节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保障体系 .49 第七十八条 强化规划实施的监督与考核机制 .49 第七十九条 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制度 .49 第八十条 强化建设项目用地规划预审和审查制度 .50 第二节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经济保障体系 .50 第八十一条 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的市场运行机制 .50 第八十二条 实施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51 第三节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社会公众参与保障体系 .51 第八十三条 建立公众参与规划实施机制 .51 第八十四条 建立公众参与规划的法规条例 .51 第八十五条 完善规划公告公示制度 .51 第八十六条 实行规划实施的年度公示 .52 第八十七条 建立公众意见反馈制度 .52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附附 则则 .5353 第八十八条 规划组成 .53 第八十九条 规划效力 .53 第九十条 规划实施 .53 第九十一条 规划实施授权与监管 .53 第九十二条 规划解释 .53 附 表: 1、土地利用主要控制指标表 2、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面积指标表 3、建设用地规模指标表 4、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指标表 5、园地规模指标表 6、林地规模指标表 7、牧草地规模指标表 8、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及补充耕地指标表 9、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10、省级以上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览表 11、市、县级以上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览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规划目的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 耕地”的基本国策,以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基 本要求,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切实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 完善用地机制,保障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沈抚同城化和辽宁生态屏障建设。 依据相关法律,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原则 (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强化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由单纯的数量保护向数量和质量 并重转变。非农业建设优先考虑利用原有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其它农用 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 (二)节约集约用地,保障科学发展用地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各项建设必须 遵循的基本方针,加快各业各类用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 向集约高效转变,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的过快增长。同时,立足区域经济 发展,有效保障科学发展用地。 (三)突显辽宁东部生态屏障,确保水源涵养用地 优先安排辽宁东部生态屏障用地,稳定抚顺市作为辽宁省水源涵养地 自然地貌的连续性,设定核心生态网络体系,维护和改善区域生态安全格 局,形成基本的国土生态屏障。 (四)立足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矿山地质灾害综合治理 抚顺市是第二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同时采煤引发中心城区地质灾害 频发。通过建设用地调整和优化,有效保障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接续产 业用地和地灾区相关产业异地搬迁用地。 (五)统筹城乡用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整合城乡土地资源,协调各业各类用 地矛盾,妥善处理区域各类用地关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抚顺。 第三条 规划依据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 (四)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 (五)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 (六)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 ; (七)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 见的通知 ; (八) 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 (九) 辽宁省基本农田保护办法 ; (十) 辽宁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 (十一) 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二) 抚顺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 (十三)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第四条 规划期限与范围 本规划基期年为 2005 年,规划期限为 20062020 年,近期目标年为 2010 年,远期目标年为 2020 年。本次规划范围为抚顺市行政管辖范围, 包括新抚区、东洲区、望花区、顺城区、抚顺县、新宾满族自治县和清原 满族自治县,土地总面积 11271.47 平方公里。 第五条 规划定位 本规划是抚顺市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强土地 宏观调控和落实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 重要依据。 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第六条 土地利用现状 抚顺市土地总面积为 1127147 公顷。截止 2005 年底,全市农用地面 积 1012388 公顷,其中:耕地 125814 公顷,园地 13425 公顷,林地 846156 公顷,牧草地 18729 公顷,其他农用地 8264 公顷。建设用地面积 55063 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 40862 公顷,交通水利用地 12185 公顷, 其它建设用地 2016 公顷。未利用地面积 59696 公顷,其中:水域 6858 公 顷,滩涂沼泽 32415 公顷,自然保留地 20423 公顷。 第七条 土地利用特点 (一)耕地数量相对较少、呈条带状分布。抚顺市地处山地丘陵区, 平地较少,2005 年耕地面积为 12581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11.1%。全市 耕地集中分布在浑河、苏子河和太子河流域两侧河谷阶地和缓坡地上。 (二)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集中分布在东部山区。全市地貌总 体上为山地地貌,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部是浑河谷地,俗称“八山半 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2005 年全市林地 846156 公顷,占土地总面 积的 75.1%。 (三)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呈山区地域特征。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 布在西部平原区,且多沿交通沿线发育。农村居民点零散分布在沟谷平缓 地带,最小农村居民点仅 12 户。 (四)中心城区中城市用地与采矿用地交错分布。抚顺市是个因煤而 兴建的城市, “煤在城之下,城在煤之上”。中心城区 19431 公顷的城市用地 中含采矿用地 5121 公顷,占城市用地的 26.4%。 第八条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耕地质量较差、局部存在污染。全市耕地主要为缓坡地和河滩 地,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量的 77.3%,缺乏水利配套设施的耕地近 85.0%。 城区周边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镉、汞、铜等到重金属污染,以铜污染最为 严重。 (二)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尽合理。2005 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 16939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 41.5%,同期全市农村人口为 75.6 万 人,占全市总人口 33.8%。 (三)城市用地受采矿破坏比例较高。中心城区城市用地 19431 公顷, 因采矿造成挖损、塌陷、压占等破坏土地面积达 5347 公顷,破坏面积达 27.5%。 (四)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约束较大。全市未利用地中荒草地 15030 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 1.33%,多分布在中部低山丘陵区和东部 中山区,开发不当或过度易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第二节 土地利用面临形势 第九条 面临的挑战 (一)耕地保护形势特别严峻。抚顺市耕地总量相对较少,耕地质量 偏低,基本农田保护困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项建设不可避免地要 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同时,抚顺市为辽宁省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约束 大,耕地后备资源补充耕地能力不足。 (二)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加剧。抚顺市地貌以山地为主要特征,适宜 建设用地主要集中西部平原区。同时,中心城区内因采煤压占、挖损、塌 陷破坏大量土地,引发严重地质灾害,适宜于城镇建设和农村居民居住的 土地十分有限。未来十五年,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沈阳经济区 建设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接续产业发展,必然增加对各类建设用地需求。 在保护耕地和水源涵养区的双重压力下,建设用地供给压力较大。 (三)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任务艰巨。抚顺市城镇化率为辽宁省之首, 城镇用地集约化水平相对较高。但现有户籍体制和城乡体制差别,农村居 民点用地并没有因城镇化率提高而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模和人均面 积依然偏大,缺少必要的城乡区域统筹安排与合理布局。 (四)生态屏障区保护限制了建设空间的拓展。抚顺市作为辽宁东部 生态屏障区,市域内拥有众多的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 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极大地限制了建设用地的拓展空间。 第十条 面临的机遇 (一)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 改革改组改造,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国家确定抚顺市为第二批资源 枯竭转型城市,积极支持抚顺市发展接续产业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有利 于促进用地布局优化和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二)辽宁省实施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区域战略 抚顺市依托区位和产业紧密相联的独特优势,与沈阳经济区其它城市 实现资源共享,充分释放抚顺资源、产业、人才潜能,实现资源型城市向 资源深加工型城市转变,必将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科学保护与利用 土地资源提供了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 (三)辽宁省实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 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城乡配套改革,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总 体部署和“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 的方针。抚顺市主导发展生态、旅游和工业为主的县域经济体系,为统筹 利用城乡用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四)抚顺市未来发展定位 抚顺市规划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高加工度石化基地、以装备制造业为 重点的新型工业化城市;辽宁省重要的、以浑河文明(满文化)为主要特 色的、并具有山水特点的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推行资源深加工为主导的新 型工业体系,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缓解 高速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压力。建立辽宁省生态屏障区和水源涵养 地,优先保障基础性生态用地。 第三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第十一条 土地利用战略 规划期内,全市土地利用和管理必须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区域经 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积极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沈阳经济区建设 等发展战略,有效推动辽宁东部生态屏障区保护、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沈 抚同城化建设。科学规划,城乡统筹,全面实施保障辽宁水源涵养与地质 灾害综合治理的土地利用生态战略、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战略、 节约集约用地和保障科学发展战略、城乡与区域土地统筹利用战略,力争 实现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共赢。 第十二条 土地利用总体目标 按照“优化提升主城区、重点开发沈抚新城、做强中部镇区、保育东 部中山区、推进点式发展”即“东保、西优”的国土开发总体构架,有效保护、 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统筹安排各业各类、各区域用地,促进抚 顺市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围绕全市实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经济发达、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新 抚顺。 第十三条 土地利用调控目标 (一)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一)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有效增加农用地面积,在保障抚顺市耕地保 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前提下,重点增加林地面积,稳步增加园地、 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提高抚顺市的生态屏障能力。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全市农用地分别为 1025578 公顷和 1039145 公顷;林地分别为 854000 公顷和 863100 公顷;园地分别为 14700 公顷和 17000 公顷;牧草 地分别为 23700 公顷和 27400 公顷;其他农用地分别为 8378 和 8545 公顷。 全面落实辽宁省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必须实现全 市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双重平衡。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全市耕地保 有量分别为 124800 公顷和 123100 公顷,基本农田 109900 公顷,实现耕 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二)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优化配置城乡建设用地,保障科学发展用(二)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优化配置城乡建设用地,保障科学发展用 地地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开发利用强度和效益明显提升,建 设用地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挖潜转变。存量建设用地,尤其是老工业区的 原有低效、闲置工业用地得到充分盘活,各业用地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 高。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分别为 3700 公顷和 8200 公 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分别降至 150 平方米和 149 平方米,建设用地 投资强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规划期间,通过引导开发未利用地和地下空 间,适度扩展建设用地新空间。 优化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有效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和城乡建设用地规 模。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全市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 58100 公顷和 62300 公顷;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 42800 公顷和 44000 公顷。 保障老工业基地振兴、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沈抚同城化等建设所有需 要的各类建设用地,重点保障能源、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用 地。 (三)优先布设生态屏障用地,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三)优先布设生态屏障用地,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引导农区、林区人口有序向优化发展区和重点开发区转移,注重降低 人口密度,增加植被覆盖度,稳定和提升水源涵养区的生态环境。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全市林地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保持在 76以上,水土流失治 理程度达到 85%以上。 将逐步引导中心城区“一区两坑三场”地质灾害频发区内部分地质灾害 区退出建设用地范围,逐步复垦或修复为耕地、林地和牧草地等生态型农 用地,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 (四)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四)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农用地有所增加,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未利用地得到合理开 发。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农用地分别为 1025578 公顷和 1039145 公顷, 建设用地分别为 58100 公顷和 62300 公顷,未利用地分别为 43469 公顷和 25702 公顷。 优化全市土地利用布局,城镇工矿用地重点布局西部低丘平原城镇重 点发展区,农用地主要安排在中部低山丘陵生态农林发展区(耕地为主、 林地为辅)和环东部中山水源涵养区(林地为主、耕地为辅) ,构建区域 土地利用主体功能突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五)积极推进土地(五)积极推进土地整治整治 开展农用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全市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面积分别为 2300 公顷和 4800 公顷。 积极实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推进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发展。 第四章保护与合理利用农用地 第一节 调整农用地结构与布局 第十四条 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 在有效保护耕地、确保粮油等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前提下,围绕解决农 业、农村、农民问题,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引导农用地向高效利 用调整,因地制宜整治宜农后备土地资源,增加农用地面积,不断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全市耕地面积从 2005 年 125814 公顷分别调整为 124800 公顷和 123100 公顷,分别减少 1014 公顷和 2714 公顷;基本农田面积从 2005 年 116600 公顷调整到 109900 公顷。园地从 2005 年 13425 公顷增加到 14700 公顷和 17000 公顷,分别增加 1275 公顷 和 3575 公顷;林地从 2005 年 846156 公顷增加到 854000 公顷和 863100 公顷,分别增加 7844 公顷和 16944 公顷;牧草地从 2005 年 18729 公顷增 加到 23700 公顷和 27400 公顷,分别增加 4971 公顷和 8671 公顷;其他农 用地从 2005 年 8264 公顷增加到 8378 公顷和 8545 公顷,分别增加 114 公 顷和 281 公顷。 第十五条 优化农用地空间布局 根据土地适宜性、水土资源条件和农业生产传统,作为粮油、蔬菜生 产用地的耕地主要布局在浑河、太子河、富尔江、柴河、清河等流域的河 谷平原,呈狭长状分布;园地布局在主要分局在抚顺县、顺城区和望花区 的低丘坡地上,以苹果、梨、山楂为主的园地主要布局在清原满族自治县 和新宾满族自治县;林地是抚顺市农用地的主体,主要布局在东部中山区, 即新宾满族自治县林地面积最大,清原满族自治县次之。全市形成区域主 导产业鲜明的西部平丘菜粮果林区,中东部低山林粮园区,中东部河谷平 地粮林园区等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新格局,农用地利用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 型转变,农业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得到提高。 第二节 从严控制耕地数量减少 第十六条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按照辽宁省规划大纲下达的指标,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实行总量控制, 引导城乡建设按照少占或不占耕地、优先利用质量低耕地。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全市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分别为 2300 公顷和 4800 公顷,通过土地 整治补充耕地,且先补后占。 第十七 控制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 农业结构调整要因地制宜并适度控制在种植业内部,避免破坏耕地层 土壤。通过经济补偿和市场机制引导农业结构向有利于增加耕地的方向转 变。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因农业结构调整核减耕地面积为 500 公顷和 1200 公顷。 第十八条 有计划实施生态退耕 落实国家生态退耕政策,稳定现有生态退耕成果,严格禁止擅自实施 生态退耕。逐步将坡度大于 25的耕地、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防 洪道以内的耕地纳入退耕计划,因地制宜的还林、还水。到 2010 年 2020 年,全市生态退耕面积分别为 200 公顷和 600 公顷。 第十九 加大灾毁耕地防治和复耕力度 积极开展耕地抗灾能力建设,降低自然灾害对耕地的危害程度,减少 自然灾害损毁耕地数量。加强耕地灾毁情况的监测,对灾毁耕地及时复耕。 对不可恢复水毁耕地进行退耕。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全市灾害损毁耕地 面积力争控制在 314 公顷和 914 公顷。 第三节 积极开展土地整治 第二十条 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各项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非农 建设占用耕地在市域内平衡;后备耕地资源潜力相对丰富,完成本地耕地 补充义务量尚有节余的县,按照市下达的耕地补充任务量完成补充耕地任 务;后备耕地资源潜力有限、占补确有困难的中心城区的补充耕地任务, 经批准,可在市域范围内实行异地占补平衡;积极探索耕地占补平衡市场 化运作模式,拓宽资金渠道,确保完成辽宁省规划下达的耕地补充任务, 2010 年补充耕地 2300 公顷,2020 年补充耕地 4800 公顷。 第二十一条 大力开展土地整治 稳步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 态环境,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各级土地整理资金要向基本 农田集中区和河谷平原耕地集中区倾斜。 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用地适宜、经济可行的要求,加快闭坑矿 山、采煤塌陷、挖损压占、污染等废弃土地的复垦,立足优先农业利用、 鼓励多用途使用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产建设项目临时用地管理,严格 落实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 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据土地适宜性条件,有计划、有 步骤地推进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四节 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第二十二条 优化基本农田布局 依据基本农田调划有关标准和规定,结合全市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区域的划定,调整优化基本农田布局。规划期间,将中心城区、产业集聚 区和各县城区扩展边界范围内和受污染耕地的基本农田全部调出;煤矿压 占、挖损和塌陷区,自然保护区适当调减基本农田。在远离城镇发展区, 将水土条件较好的优质耕地补划为基本农田。 第二十三条 强化基本农田集中保护 结合全市土地功能定位,将基本农田分布集中、优质基本农田所占比 例较大的区域划定为基本农田集中区,对区内基本农田实行重点保护和建 设。规划期间,全市划定 15 个基本农田集中区,主要分布在清河、柴河、 巨流河、浑河、苏子河、古城河和太子河流域,并根据流域名称以及地貌 类型进行统一命名。基本农田集中区内基本农田面积 94876 公顷,为基本 农田总面积 86.3%。 第二十四条 创新基本农田储备机制 按照基本农田标准,全市择优划定 1000 公顷耕地,其中抚顺县 320 公顷,新宾满族自治县和清原满族自治县各 340 公顷,作为基本农田机动 指标。规划期内已安排预留建设占用耕地规模的能源、交通、水利、军事、 信息、防灾、环保等需要单独选址的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其他危险性项目用 地,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在不突破基本农田实际划定规模的前提下,按 照国家规定简化相应用地报批程序。 第二十五条 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管制规则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鼓励开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