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冷藏业的发展状况_第1页
浅谈我国冷藏业的发展状况_第2页
浅谈我国冷藏业的发展状况_第3页
浅谈我国冷藏业的发展状况_第4页
浅谈我国冷藏业的发展状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我国冷藏业的发展状况摘要:通过食品冷藏链的概念以及食品冷藏链在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方面所起的作用,从食品安全就是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建设好食品冷藏链的重要性,并就国家规范和管理、建设好食晶冷藏链必须加快立法、制定国家长远发展规划以及完善行业标准、有效的运行体制提出了见解。介绍了国内外食品冷藏链发展概况,分析了我国食品冷藏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食品冷藏业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食品;冷藏业;现状;对策Abstract:In this paper,by comprehending the concept of cold chain for foodstuffs and the importance in protecting qualityand quantity of foodstuffs,the author emphasizes that the foods security is just equal to national securityThe own views areput forward that our country should establish good food cold chain by the national norms and management,and setting up thelegislation,the national long-term planning and improving industry standards,an effective operation system This paper introduce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ood cold chain development situation, has analyzed our country food cold chai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food refrigeration industry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Keywords: food; Refrigeration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1 食品冷藏链和食品安全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人们关注食品安全的焦点已经从过去单纯的粮食安全转向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各个环节、内涵更丰富的全面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冷藏涉及到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因此,大力发展食品冷藏链,在当前及以后相当长时期内是我国确保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关键之一。1974年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提出的食品安全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包括3个层面的内容:从数量的角度,要求国家能够提供给公众足够的食物,满足社会稳定的基本需求;从卫生安全角度,要求食品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危害,并获得充足的营养;从发展的角度,要求食物的获得要注重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从食品冷藏链和食品安全的定义出发,可以看到,食品冷藏是采取冷冻冷藏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保障食品品质,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通过这项系统工程,可以解决大部分食品在“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安全问题。食晶的腐败变质就是以微生物的作用为主导导致食品黯质下降囊至失去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由于食品黪莽丰富,非常适合微生物生长增殖,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藏和销售过程中,常会因环境的变化诱导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引起食品腐败变霞。为了避免食品的腐败变质,食晶科攀家研究和探索出各种方法,其中运用食品冷藏链就是当今最直接、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对于新鲜食品和果蔬,因为食品冷藏链的运嬲,通过冷冻或冷藏低温技术处理,一方面可以使它们在低温状态下降低水分的散发速度,同时也降低食品生物细胞的呼吸量,控翻缡菌对食瑟的侵蚀,从两最大程度遮藏少食品的“量”的损耗;另一方面,可以延缓食品内部有机物(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的自然氧化和分解进程,加之食撼冷藏链不需要添加保鲜剂、貔腐剂等化学物品,既保持了食品在新鲜时的营养成分,也保护了消费者免受化学试剂的侵害,保障了食品的“质”的安全。对于加工包装好的食品或半成品,在运输、储存和销售等环节广泛使用冷藏链,可以最大程度地延缓食品的变质,同样确保了食品的“质”的安全。因此,食品冷藏在保障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方面意义重大。易腐食品在生产、运输和消费过程中大都需要冷藏技术给以保鲜支撑,因此随着产销量的快速增长,我国的食品冷藏链迫切需要加快建设及全面改善删。然而由于我国食品冷藏链不完善,加之食品经营机制上的各种因素,每年有3000万t食品有待于从变质中拯救出来,易腐货物每年损失十多亿元。按每一年减少十多亿损失计算,可建12万t以上容量的冷库,或购置机械冷藏列车1000辆,是现有铁路运输能力的17。由于养殖种植业的迅猛发展与食品保鲜及贮藏、流通措施发展的不协调性,使得食品产量与损耗率呈现同步上升趋势,即产量越大食品损耗越多。我国是人口大国,食品资源非常宝贵,如不尽快改变现状,加快食品冷藏链的建设,不仅使我国的食品1二业的水平大幅度落后于先进国家,而且将会继续造成宝贵食品资源的大量损耗和浪费。2 食品冷藏链中的主要环节 2.1.食品冷冻加工食品冷冻加工是冷藏链的第一步,包括原料的前处理、预冷和速冻3个环节。食品冷冻加工对食品品质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对后续加工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前处理主要是指原料的采收过程,对果蔬类食品来说,采收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成熟度、大小、外观、肉质、风味等因素。而且还要看是否有病虫害、损伤、微生物和农药的污染。预冷主要指在原产地将易腐产品用人工方法降低到适宜贮藏或运输的温度。抑制果蔬采后依然旺盛的呼吸,从而达到减缓新陈代谢,尽量避免采后出现的失重、萎蔫、黄化等现象,提高果蔬自身对机械伤害、病虫害的抵抗作用。预冷可分为新鲜果蔬预冷和速冻食品预冷。果蔬收获时正值高温季节,采后果实体温很高,呼吸旺盛,后熟衰老快。易腐烂变质。有研究1。指出,苹果在常温(20)下延迟1天,就相当于缩短冷藏条件()下710天的贮藏寿命。另外,将未经预冷的、带有大量田间热量的果蔬直接送入冷库。需要很大的制冷量,加大了制冷机的负荷。资料1。表明,当品温为2()的果蔬入库时,所需排出的热量为0果蔬入库时的4050倍。因此,入库前的预冷处理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可以减少营养成分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持果蔬品质,延长贮藏期。还能增强果蔬的抗冷害能力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减少果蔬腐烂,减少经济损失。速冻食品的预冷是将食品降低到规定温度,但不低于其冻结点,目的是尽可能地保持冻结前原料的新鲜度。常用的预冷(冷却)方法基本上有4类:风冷冷却、冷水冷却、冰冷却和真空冷却,各自的原理和特点如表1所示。预冷是冷藏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选择预冷方式时,必须综合考虑现有的设备、成本、包装类型及距销售市场的远近和产品本身的要求。在速冻设备方面。目前国内生产的速冻设备主要有鼓风式速冻设备、接触式速冻设备、深冷速冻设备和沉浸式速冻设备4大类型。这4种类型派生出的各种速冻设备均已在国内市场和国外销售。同时,国外在这方面的发展也比较迅速,如瑞典和日本比较新型的速冻设备:螺旋轴输送带式、自动多用托盘接触式、自动开关门和隧道速冻设备、低温速冻设备等。 2.2食品冷冻贮藏 食品的贮藏保鲜方法有很多,如低温保鲜、气调保鲜、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等。对于冷藏链中的冷冻食品来说,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是最可取的保鲜方法。低温贮藏可分为冷却物贮藏和冻结物贮藏。冷却物贮藏温度一般在0以上;冻结物贮藏温度一般在一18以下。其中,将食品贮藏在0以下至各自的冻结点范围内属于冰温贮藏,是非冻结冷藏。 冰温技术是由日本山根昭美博士正式命名的。冰温技术的研究主要以食品保鲜为中心,食品并非在0开始冻结。而是拥有各自不同的固有结冰点。从0到这个结冰点的温度区域叫做冰温区,在这一温区保存贮藏一些食品(如农产品、水产品等),可以使其保持刚刚摘取的新鲜度。冰温技术的以下优点使之成为我国新世纪深受青睐的食品保鲜技术。也使得这项食品保鲜技术在日本、美国、韩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迅速发在我国,冰温技术尚处于实验室初级科研阶段。2007年,天津商业大学与日本大青工业株式会社共同开展了“冰温技术运用”课题研究。建造了4座冰温冷藏库,对冰温贮藏进行了试验研究,而且在大规模贮藏果蔬(香梨、猕猴桃、桃子)以及羊肉的冰温贮藏实验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从猕猴桃冰温贮藏试验中得到不同贮藏温度对猕猴桃呼吸强度、硬度、干耗的影响测试数据曲线。最后得出冰温库中猕猴桃的于耗远小于普通冷库中猕猴桃的干耗,冰温库贮藏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冷库等结论。22气调贮藏气调贮藏是当今最先进的果蔬保鲜贮藏方法。新鲜果蔬在采摘后,仍进行着旺盛的呼吸作用和蒸发作用。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分解消耗自身的营养物质,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热量。而呼吸作用是要消耗果蔬采摘后自身的营养物质,因此延长果蔬贮藏时间的关键是降低呼吸速率。气调贮藏正是将食品控制在适宜的温度下,改变冷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从而减少其体内物质的消耗。实现食品的保鲜,延缓果蔬衰老。延长贮藏期。通过控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来抑制所贮果蔬的呼吸:低氧含量能够有效地抑制呼吸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蒸发作用和微生物生长;适当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以减缓呼吸作用。对果蔬有推迟呼吸跃变启动的效应,从而延缓果蔬的后熟和衰老;降低温度也可以降低果蔬呼吸速率,抑制蒸发作用和微生物的生长。气调贮藏有以下优点:1)低温对抑制果蔬呼吸、延长果蔬保鲜期十分有效,是其他各种因素所不能替代的。2)降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以抑制果蔬呼吸、推迟后熟、减少乙烯产生、降低抗坏血酸的损失等。果蔬气调贮藏中氧的含量一般在25之间,过低时会产生厌氧性呼吸障碍,不利于贮藏。3)提高二氧化碳含量。可以降低果蔬成熟反应速度、抑制微生物和某些酶的活动、抑制叶绿素分解、改变各种糖的比例,保持其良好品质。4)库内空气相对湿度是果蔬气调贮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保持适宜的相对湿度可以减少果蔬干耗。气调贮藏库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保持在9093之间,必要时须加设加湿装置。目前。气调贮藏的优越性已为世界范围内大量研究和应用所证明,成为许多国家主要的果蔬贮藏保鲜手段。不过。气调贮藏也有其不足之处:1)并非所有的果蔬都适合气调贮藏。2)同冷藏一样,气调贮藏只能保持而不能提高果蔬等的原有品质。3)气调贮藏的工艺性条件比较高,如果工艺性条件不合理。那么就会对贮藏的果蔬产生不良影响。如过低的氧气浓度会引起马铃薯黑心症状;氧气分压低于1时,由于发酵作用会使果蔬失去原有的风味。4)气调库建筑投资大,需增加价格昂贵的气调成套设备和技术力量。运行成本高。限制了它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使用。目前,我国气调贮藏果品量仅为水果生产总量的1,而发达国家则为78。2.3食品冷藏运输冷藏运输是冷藏链中十分重要而又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由冷藏运输设备来完成的。由于受到地理分布、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食品的原料产地、加工基地与消费中心往往相隔很远。为了满足各地消费者的需求、维护市场供应均衡就必须对食品进行调度运输,这就出现了像“南菜北运”的现象。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食品品质的两大因素,因此在食品的中长途冷藏运输及短途送货过程中要以温、湿度控制管理为主线,把好温度关,以确保低温食品在流通中的品质。我国自改革开放及加入WTO以来。冷藏运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冷藏运输业始终是冷藏链中的薄弱环节,与国际标准相比还相差甚远。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公路冷藏运输效率低,对运输工具管理不到位等原因,有关专家估计,中国每年腐烂变质的水果、蔬菜、乳制品和其他易腐食品的总损失为750亿元人民币左右。2)现代化运输工具严重不足。在全国总运行的338万辆铁路车辆中,冷藏车只占2左右,不足7 000辆,而且大多数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缺乏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2“。在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其余8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大多是采用普通卡车运输,至多上面盖一块帆布或者塑料布。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美国为081,英国为2528,德国等发达国家均为23。我国冷藏运输率(即易腐货物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约10 20,欧、美、日等均达到89。3)缺乏专业的食品物流供应链人才。4)冷藏运输业机制不完善,抵抗能力低下。3. 我国冷藏业的发展现状 3.1 我国食品冷藏链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食品冷藏链的形成阶段。新中国的冷藏链最早产生于19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从1954年开始建设,历经30多年基本形成食品冷藏链,其主要得益于如下因素:首先。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改革开放后,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渔业的劳动生产率,农村各类农副产品日见充沛,在自给有余的前提下,国家收购后需调节余缺。其次,为了解决生产季节性,调节市场均衡供应,食品冷藏链发展迅猛,基本做到各县城均有冷藏库,为贮藏易腐食品打下了坚实基础。再次,国家抓基础设施建设,国道、省级公路和铁路运输网初具规模。是发展食品贮运的又一坚实基础。第四,我国政府适时地提出了发展“三冷”的号召,推动了我国冷藏运输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尽管当时用保温车贮运易腐食品的数量远少于敞篷车贮运量,但是形成了我国食品冷藏链的雏形。第二阶段:食品冷藏链的高速发展时期。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食品的需求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食品冷藏链进入蓬勃发展期。近20年来,中国的食品冷藏链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藏链体系,包括速冻食品企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冰淇淋和奶制品企业和大型快餐连锁企业,还有一些食品类外贸出口企业。3.2我国食品冷藏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21冷藏链各环节的发展不平衡以及冷藏运输相对落后从整体冷藏链体系而言,中国的食品冷藏链还形成体系。从整个食品冷藏链来看,“冷藏链”的两端已初具规模。全国冷藏库总容量为700多万立方米。而我国电冰箱的社会占有量在3 000万台左右,在城市家庭中、冰箱普及率已达85。介于两者之间的冷藏运输销售环节商用冷藏设施,由于造价高,普及使用受到一定限制。据统计,全国每年需调运的易腐货物约4 000万t,我国的食品冷藏运输率约10。冷藏运输工具相对落后,冷藏运输设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比冷藏设施差,作为食品冷藏运输先导环节的专用冷却站尚是空白。322冷藏链的发展处于无序状态易腐食品的产、运、销部门互相分割。按照社会分工,农业部门管农业生产,交通部门管运输,商业部门管购销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作为系统工程的冷藏链,由于没有统管机构,也就无人从冷藏链的全局考虑各环节的综合发展,及考虑与其它环节的衔接与配合。例如,农业部提出的“菜篮子工程”,主要是抓“菜园子”和“菜摊子”,而忽视了运菜的车子。又如,作为运输易腐食品的冷藏车、船,分属铁路、商业、水产等部门所有,由于管理体制的限制,它们只能在本单位内部使用,单位与单位之间在忙闲余缺时不能互相调剂,影响这些运输工具的充分利用。323 冷藏链的硬件设施建设薄弱目前。中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美国为081,英国为2528。铁路冷藏车辆在全国总运行车辆338万辆中,冷藏火车只有6970辆,占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缺乏规范的保温式保鲜冷藏车箱,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至多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另外,我国缺少训练有素的冷藏物流供应链管理和操作人员,许多先进的全程冷藏控温运行管理制度也还在建立中,导致各个环节上的信息阻塞,易腐制品在运输途中经常发生无谓的延误,进一步加大了风险。324冷藏链的市场化程度低中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食品冷藏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藏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高。冷藏物流市场还没有形成规模,缺乏一批有影响力、全国性的第三方冷藏物流公司。运输冷藏货物不同于普通货物,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冷冻物流链系统,严格点到点的温度控制,货物从一个地点运输到另一个地点,既不应暴露在空气中,也不应该承受温度的剧烈变化,货物在到达地也必须严格控制温度。这些都不仅需要有构造精良的冷藏运输设备,而且还需要专业的运输管理机制,才能有效保证货物的保鲜质量和运输的经济效益。4. 我国食品冷藏的发展对策41推动建立多种模式的食品冷藏链体系建设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一个能满足消费者、供应商和零售商三方面需求,一体化的冷藏链物流模式,即由供应商将货物运送到主要城市冷藏链物流整合中心,整合后进行长途运输,由地区整合中心进行装箱提货和当地运送,再整合后发送到零售直销点。在整个过程中均有严格的温度控制,实现实时监控和生熟食分开。加入到冷藏链联盟中来的零售商、供应商、服务及运输设备的供应商都将受益。对零售商而言,一体化的冷藏链可减少库存,降低损耗。提高地域覆盖率;对供应商而言,可有效改善冷藏链食品的流通效率,降低食品的损坏率;对服务和设备供应商而言,可通过向生产商、零售商和第三方物流商提供配送服务而获益。42加强冷藏链相关标准体系的建设目前来看,我国除了未形成完整独立的食品冷藏链体系外,与食品冷藏链相关的国家标准目前基本上是空白。冷藏链的实施没有国家或行业的标准规范,只有一些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自身订了一些标准,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白。要尽快建立冷藏链食品标准和食品冷藏链标准,将其纳入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中。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易腐食品在冷藏链各个环节中的运行状况。43充分利用现有的冷藏链设备及加大科技投入目前,很多冷藏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而当生产淡季和原料资源不足时,往往使冷藏库处于闲置耗能状态,如果对这些冷藏库稍加改造,添置一些必要的速冻设备,则可以保证在原有生产项目的前提下,生产一些速冻蔬菜和调理食品,这样企业便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要对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不断进行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尽快普及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对冷藏链本身提出发展规划,推进冷藏链设备完善和提高。44加强宏观调控及规范冷冻食品业的生产行为我国速冻食品加工企业目前隶属部门过多,生产水平参差不齐,标准滞后。河南、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等地已有不少速冻食品企业,但真正形成规模并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企业不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冷冻食品市场前景广阔,同时部分特色冷冻食品也可出口。作为新兴行业,国家应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尽快制定全面的质量控制标准,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使之成为我国食品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45加强食品冷藏链的物流和质量信息系统建设物流系统可为食品冷藏链提供一种全新的冷冻货物流通模式,实现从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过程中多个环节之间联接。引入信息系统。既可保证冷藏链食品物流方向正确,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冷藏链设施,最大限度降低冷藏链食品成本,使其尽快达到普通消费者所能接受的水平。建立与行业相适应的冷藏链食品物流配送中心和信息控制系统,实现对冷藏链物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信息采集,以保障冷藏食品的安全。从食品冷藏链现代化和食品安全出发通过食品冷藏链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冷藏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5 结束语综上所述。只要不断完善食品冷藏链物流体系,提高食品冷藏链设备的生产水平与从事人员的技术水平,积极开发、研制、生产各类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食品冷藏链设备使食品冷藏链装备进一步现代化,食品冷藏链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