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就是利用地震波的反射时间、同相性、波速等运动学信息,研究地层界面的分布范围和起伏形态、断层发育情况,并把地震时间剖面中的旅行时间转变成地层界面的深度,绘制地质构造图,为寻找构造油气藏提供资料。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地质意义,同时又是下一步地层学解释和地层岩性解释的基础。,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的任务是:确定标准反射层及其相当的地质层位,研究地层的厚度变化及其接触关系;了解构造形态及其特征;确定断层的存在及其性质、断距和断面产状;了解盆地基底的埋藏深度、即沉积岩的厚度;划分盆地内的次一级构造单元、构造带及局部构造;构造解释的基本资料是地震剖面。,同相轴(lineups),地震记录上各道振动相位相同的极值(俗称波峰成波谷)的连线称为同相轴。在解释地震资料时,一般根据地震记录上有规律出现的形状相似的振动画出不同的同相轴,它们表示不同层次的地震波。,地震资料中的异常波,地震资料中的异常波主要有绕射波、断面反射波和凹界面的回转波三种:绕射波与地下地层岩性的物性突变有关,往往是地下反射层断裂点和岩性尖灭点在地震上的反映;断面反射波则是断层面上产生的反射波;回转波是地下凹界面上产生的反射波。这些异常波可以被用来研究断层、尖灭、挠曲等地质现象。在叠加资料中,绕射波和回转波是明显的,在偏移资料中,这两种波都已经归位到产生它们的界面位置了。,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构造解释需要先确定待解释的地震反射波同相轴,然后追踪其在研究区的分布,解释成果是构造图。内容提要:2.1层位标定2.2反射波对比2.3断层解释2.4特殊地质现象2.5地震资料中的假象2.6切片解释2.7相干体技术2.8构造图的绘制,2.1层位标定,建立地震反射与地质层位间的联系。标定方法有:深-时转换法、VSP测井法、合成地震记录法;,深-时转换/平均速度标定,深时转换公式t=t(d),如:深时转换表:,简单易行,精度偏低。,深-时转换/平均速度标定,VSP资料标定,VSP资料与地震剖面中的地震信号有相似的初始波形和传播经历,因此二者非常相似,标定效果好。VSP资料花费大,因而资料少。,VSP资料标定,将VSP曲线嵌入过井地震剖面,确定地质界面的地震反射。地质界面-VSP波-剖面反射。,合成地震记录标定,资料普遍,花费很少,可以灵活调整,实现较好的标定效果,因此最为常用。,合成地震记录标定,井旁地震道,合成地震记录,反射系数贡献分析,SPILD,AC,地震子波,TI,TII,-+,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密度,波速,多井的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层位标定的结果,通过层位标定,确定了井点上待解释地质界面对应的地震反射,根据资料的多少,至少是一个点,也可以是多个点。下一步的任务是在地震资料范围内对比追踪该反射波同相轴,确定其分布,也就是确定待解释地质界面的分布。,T2,T3,T6,T2,T2,T4,2.2反射波对比,反射波对比就是在地震资料(一般是剖面)内对比解释同一个界面的反射波。对比原则: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界面或薄层组的反射波在相邻地震道上表现出相似的特点。地震剖面上反射波的识别标志:振幅显著增强;波形相似;同相性;时差变化规律;,反射波的识别标志,振幅显著增强识别反射的基本标志;波形相似同一界面/地层的反射波波形相似;同相性相同反射波具有相同的相位特征;时差变化规律相邻道时差小;,地震记录上,相同的相位(波峰或波谷)构成同相轴。,地震反射标准层,具有较强振幅和稳定波形的反射波(组)称为标准层或特征层,这些标准层往往在工区内皆可追踪对比。地震反射标准层的地质意义:通常是主要的地层或岩性分界面,且与生油层或储集层有一定的关系或本身就是生储油层。反射标准层特征明显,有利于借此研究地震剖面的结构,构造特点。,典型地震剖面,标准层,标准层,标准层,地震反射标准层的地质规律(1),海相灰质岩地层由于其沉积条件稳定,表现出最好的地震反射标准层。深水湖相薄层灰质岩地层组合,由于其岩性往往是由相对稳定条件下的泥岩、油页岩、白云岩、泥灰岩及薄层灰岩的互层组成,因而也能形成良好的地震反射。不整合面是产生连续反射的又一地质因素。其原因是不整合面两侧岩性性质差别较大,可望形成明显的波阻抗界面,得到良好的反射。,地震反射标准层的地质规律(2),浅水湖相地层以泥质岩为主,夹砂层及沼泽相煤系地层,在一定范围内亦能得到良好的反射。河流三角洲相的砂泥岩互层组合因沉积稳定性差,岩性变化大,其反射波波形不稳定,反射层较多,范围不大。氧化条件下的河流相沉积有反射,但其连续性差,且反射干涉较严重,变化大。盆地边界附近一般均为快速的砂砾岩沉积,一般无明显的反射同相轴,对比较为困难。,实际对比方法,1掌握地质规律、统观全局,做到心中有数。2从主测线开始对比。3重点对比标准层。4相位对比(强相位对比、多相位对比)5波组和波系对比。6沿测线闭合圈对比7利用偏移剖面进行对比。8研究特殊波。9剖面间的对比。,相位对比,强相位对比选择其中振幅最强,连续性最好的某个同相轴进行对比追踪。振幅强,连续性好的反射界面揭示了相对稳定的地层岩性变化,从而能在较大范围内连续追踪。但必须注意在各剖面上所对比的相位应一致,否则会因相位对比错误而导致层位深度的差异,影响地质解释的可信度。多相位对比在断裂发育地区或地质结构比较复杂或岩性变化较明显的地区,波形中将无明显的可供连续追踪的强相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可采用多相位对比,对比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位,必要时甚至对比整个波组的所有相位,以避免对比解释上的错误。,相位对比,在剖面内进行反射波对比时,优先选择振幅强、连续性好的同相轴进行对比追踪。,波组对比,波组:是指比较靠近的若干个反射界面产生的反射波组,一般是由某一反射标准层及邻近的几个反射波组组成,能连续追踪,具有较稳定的波形特征,各波出现的次序和时间间隔都有一定的规律。波系对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波组所组成的反射波系列称为波系。利用波系的组合关系进行波的对比可以更全面地考虑层组间的关系,更准确地识别和追踪各个反射波,确定断层尖灭等地质现象。,波组对比,横向稳定的地层所产生的地震反射波组也是横向稳定的,可以将这样一组反射整体做对比。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大套地层对应的波系做横向对比。,波系,波系,波组,波组,相邻剖面解释的相似原则,由于相邻地质剖面中所显示的构造特征是相似的,因此相邻的地震剖面中的构造解释也应该遵循相似原则,即:与构造倾向平行的若干相邻测线(线距不大时)所反映的地质层位、构造形态应基本相似;断层、尖灭等异常现象,相邻测线应有相似的反映。相邻测线间的相互对比,可减少对比中的错误,提高解释精度。,相交剖面解释的闭合原则,闭合原则就是指在不同剖面的交点上,各剖面解释的深度(反射波同相轴)应该是相同的。,2.3断层解释,断层是指地层错断、断层面两侧不同时代的地层相接触,并可能产生破碎带,沿断层面的岩性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断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我国各大含油气盆地里,断层均相当发育,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与油气藏的形成、分布和富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正确解释断层是地震资料解释(特别是构造解释)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1.断层的性质,断层一般分正断层、逆断层,拉张式构造模式-正断层,挤压式构造模式-逆断层,2.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基本特征,断层构造在地震剖面中的表现特征有:反射波同相轴错断,但两侧波组关系稳定,波组特征清楚;反射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突然变化;反射波同相轴形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异常波(如断面波、绕射波等)的出现。,断层反射特征1,反射波同相轴错断,但两侧波组关系稳定,波组特征清楚。,剖面上表现为反射标准层的错断和波组、波系的错断。这一般是中、小型断层的反映。其特点是距离不大,延伸较短,破碎带较窄。,断层反射特征2,反射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突变。,在断层的下降盘地层变厚,而上升盘地层变薄甚至缺失。这种情况往往在某一盆地的边界附近,可能为基底大断裂的反映。其特点是断距大,延伸长,破碎带宽。这种断层对地层厚度起着控制作用,一般是划分区域构造单元的分界线。,断层反射特征2,反射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突变。,在断层的下降盘地层变厚,而上升盘地层变薄甚至缺失。这种情况往往在某一盆地的边界附近,可能为基底大断裂的反映。其特点是断距大,延伸长,破碎带宽。这种断层对地层厚度起着控制作用,一般是划分区域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典型地震剖面,边界断层,在断层的下降盘地层变厚,而上升盘地层变薄甚至缺失。这种情况往往在某一盆地的边界附近,可能为基底大断裂的反映。其特点是断距大,延伸长,破碎带宽。这种断层对地层厚度起着控制作用,一般是划分区域构造单元的分界线。,断层反射特征3,反射波同相轴形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这是由于断层的错动引起的两侧地层产状突变,或是断层面的屏蔽作用和对射线的畸变造成的。,断层反射特征4,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一般为小断层的反映。但地表条件或地层岩性横向变化可引起类似的现象,需考虑上下波组关系进行分析。地表条件引起的同相轴扭曲对不同深度的同相轴影响是一样的,而深层岩性变化对浅层反射是没有影响的。,小断层,断层反射特征5,异常波(如断面波、绕射波等)的出现。,大断层的断面也是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如果断面比较平缓,可以在地震剖面中产生明显的断面反射波。,断面波,叠加剖面中:断面波与下降盘反射波斜交,长度变长,倾角变缓;界面反射、断层面反射、断点绕射等波相互干涉。,断层反射特征5,异常波(如断面波、绕射波等)的出现。,H166,大断层的断面也是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如果断面比较平缓,可以在地震剖面中产生明显的断面反射波。在叠加资料中,断点绕射波是明显的,在偏移资料中,绕射波被归位到绕射点,绕射波一般不明显。,断面波,3.断层要素的确定,做为断层构造,需要确定的要素主要包括:断层面断层升降盘及垂直落差水平断距断面倾角断层形成时期,断层面的确定,将对比解释中确定的浅、中、深层的断点连起来即为断层面的位置;断层面的位置主要依据上盘反射标准层的中断点或产状突变点等来确定;用绕射波极小点来确定断层是比较可靠的,如果浅、中、深各层均有绕射波,各层绕射波极小点的连线是可靠的断层面;有断面反射波出现的地方,也是断层存在的可靠标志。,断层解释实例,断层解释实例,断层解释实例,断层解释实例,断层升降盘及落差的确定,断层升降盘根据断层两侧同一标准层在两盘的升降关系来确立;两盘的垂直深度差就是断层的落差;一般而言,反射层处于较深的一侧称为下降盘。,如果反射层由于断层的牵引作用,在断面附近出现局部弯曲,往往是局部凹界面的一侧为下降盘,而出现局部凸界面的一侧为上升盘。,下降盘,上升盘,落差,断距的确定,断面产状确定以后,同一反射层断面两侧断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断距。断层落差和断距对分析构造演化有很大的帮助。,断距,断距,断面倾角的确定,根据地震剖面确定的断面倾角与地震剖面的走向,即地震剖面方向与断层走向的相互关系有关。当剖面垂直断层走向时,剖面上断层倾角为断面的真倾角;其他情形下,剖面上的断层面的倾角均为视倾角,且视倾角均小于或等于真倾角。断面真倾角应以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上获取为误差最小。,断层形成时期的确定,断层的形成时期是根据它所断开的最新地层的年代来确定的:一般来说,深层断而浅层不断的断层为老断层;深、浅层均断开且落差相近的断层为新发育断层;断层的落差上小、下大则属于边沉积边发育的生长断层,也叫同生或同沉积断层;,2.4特殊地质现象,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在地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不整合面超覆、退覆和尖灭牵引与逆牵引古潜山碳酸岩盐礁块底辟构造火山岩体,1.不整合的地震响应,不整合面是由地壳的升降运动产生的沉积间断引起的。它与油气聚集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此外,查明不整合现象对研究沉积历史有重要的意义。不整合面可以分为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两种。,平行不整合,上下构造层之间存在侵蚀面,但产状一致,这种不整合不易识别。由于不整合面受长期风化剥蚀而凹凸不平,往往产生一些弯曲界面反射波和绕射波,又因波阻抗差较大且变化也较大,反射波振幅较强且变化较大。这些特点可用来识别平行不整合。,T4,T6,T2,平行不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同一期形成的地层依次超覆在不同时代的地层之上。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反射波同相轴逐渐靠拢合并。尖灭处常出现绕射波,由于不整合面上下岩性的变化,其振幅往往是不稳定的。,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反射波同相轴逐渐靠拢合并,振幅往往是不稳定的。,角度不整合,2.超覆、退覆和尖灭,超覆和退覆一般发育于盆地边缘和斜坡带。超覆是水进条件下,沉积范围扩大,新地层依次超越老地层所造成的沉积现象/地层结构;地震剖面上,不整合面之上的地震反射波依次被不整合面的反射波同相轴所代替;退覆则是在水退条件下,沉积范围缩小,新地层的依次而形成的。地震剖面上,不整合面以上的上覆地层内部,较新地层的反射依次被下伏较老地层反射所代替。叠加剖面上,超覆与退覆点附近常有同相轴分叉合并现象。,地层尖灭,指岩层的厚度往某一方向逐渐变薄以致消失。一般可分为岩性尖灭,超覆尖灭,退覆尖灭,不整合尖灭等。地震剖面上,总的表现形式是反射同相轴往某一方向合并靠拢,相位减少。,包含退覆和尖灭的地震剖面,T2,T4,T6,3.牵引与逆牵引,地质上的逆牵引现象一般发育在古隆起周围大型断层的下降盘。当地层岩性具有一定的弹性时,受断层上下盘错动的引力影响,往往在下降盘产生逆牵引现象。,我国一些油田的典型牵引地质模型,牵引构造地震剖面,地质上的逆牵引现象一般发育在古隆起周围大型断层的下降盘。,牵引构造?,牵引构造地震剖面,地质上的逆牵引现象一般发育在古隆起周围大型断层的下降盘。,牵引构造?,逆牵引构造地震剖面,逆牵引构造,4.古潜山,古潜山是指不整合面以下的古地形高,主要分为断块山、褶皱山、坡上山等类型。古潜山在一定条件下能形成油气圈闭,如我国的华北油田就是以古潜山为主体的油气藏。,古潜山,东营凹陷古潜山立体显示,根据地震资料解释的古地形立体显示,局部地形高为古潜山。,古潜山的地质解释方法,古潜山的地质解释方法一般为:综合重、磁、电、震多种物探资料和地质、钻井及测井等资料,初步预测古潜山的分布;利用速度资料确定潜山界面;利用区域剖面进行古潜山发育史的分析;潜山顶面为一不整合面,反射波同相轴振幅横向变化很大。,古潜山的地震反射特征,地震剖面上识别古潜山的标志主要有:古潜山的顶面是一个不整合面,物性差异大且变化也明显,反射能量强,具有不整合面的反射特点。低频相位较多,相邻道时差大;叠加剖面上常伴有大量的绕射波、断面波、回转波、侧面波等异常波的出现,剖面特征比较复杂;大部分地区古潜山内部难得追踪到品质较好的反射波同相轴。,包含古潜山的地震剖面,T2,Tg2,Tg1,T6,T1,古潜山,包含古潜山的地震剖面,标准层,标准层,标准层,古潜山,包含古潜山的地震剖面,不整合面,古潜山,5.碳酸盐岩礁体,海相碳酸岩盐中的礁块是油气储集的主要场所,可形成礁块油田。礁块的地震反射特征:顶部为弯曲强反射,内部弱振或空白,两侧有上超,侧翼底部有绕射,速度有异常及外形呈丘状的特征。另外,根据礁块左右反射同相轴的连续性,振幅的强弱等反射特征来确定前礁块和后礁块带。,礁体的地震反射,礁体的地震反射,过礁体长轴方向的地震和地质剖面,过礁体短轴方向的地震和地质剖面,6.底辟构造,盐丘或泥丘底辟是一种重要的储油构造,它可以与围岩形成地层圈闭油气藏。盐丘背斜的偏移剖面上,盐源层顶面与底板的反射波产状不协调,呈现出盐源层顶厚翼薄,底板微弱上凸的特征。盐丘内部没有很好的成层结构,只有零星的反射同相轴出现。,岩丘构造的地震剖面,盐源层顶面与底板的反射波产状不协调,呈现出盐源层顶厚翼薄,底板微弱上凸的特征。盐丘内部没有很好的成层结构,只有零星的反射同相轴出现。,盐丘背斜的地震剖面,盐丘背斜的地震剖面,7.火山岩体,火山岩体是由于火山活动(喷发或侵入)而形成的一类岩石,与正常的沉积地层相比,火山岩体具有明显不同的物理性质,可形成显著的地震反射,并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火山岩反射,火山岩,火山口,火山口,火山岩,复式火山口,a-复式火山口模式;b-火山口反射的水平切片,火山口在不同等时切片上的反映,火山口,火山口,火山口,火山口,火山口,火山口,1732ms,1736ms,1740ms,1864ms,1872ms,1880ms,包含火山岩反射的地震剖面,已知火成岩发育区的地震剖面,火山岩?,火山岩?,2.5地震资料中的假象,与真实的介质结构相比,地震剖面中显示的介质构造通常是有畸变的,地质解释过程中应善于识别地震资料的各种假象。这需要用到地震模型技术,并正确理解形成假象的原因。根据形成的原因,地震资料中的假象主要有:与速度有关的假象上覆邻层厚度变化引起的假象异常波引起的假象处理造成的假象,1.与速度有关的假象,上覆层介质波速的横向变化可以引起下层介质界面的反射波形态畸变。,2.上覆邻层厚度变化引起的假象,上覆层介质厚度的横向变化可以导致其下介质界面的反射波形态畸变。,122m,305m,T1,T2,T3,T4,T5,1524m/s,1829m/s,2438m/s,1981m/s,3048m/s,26,26,叠加剖面,地质模型-深度剖面,偏移剖面,0.160s,0.493s,0.915s,1.757s,2.158s,0.160s,0.493s,0.994s,1.751s,1.762s,3.异常波引起的假象,叠加剖面中的绕射波、回转波、断面波等异常波所显示的并非真实的介质构造。,经过偏移归位处理后,上述各种异常波能量都归位到产生它们的介质界面点,是可以正确反映介质结构的。,地震资料中的异常波,地震资料中的异常波主要有绕射波、断面反射波和凹界面的回转波三种:绕射波与地下地层岩性的物性突变有关,往往是地下反射层断裂点和岩性尖灭点在地震上的反映;断面反射波则是断层面上产生的反射波;回转波是地下凹界面上产生的反射波。这些异常波可以被用来研究断层、尖灭、挠曲等地质现象。在叠加资料中,绕射波和回转波是明显的,在偏移资料中,这两种波都已经归位到产生它们的界面位置了,断面波也归位到合理的位置。,4.处理造成的假象,由于处理手段和处理流程方面的原因,各种干扰波可能消除不彻底,异常波归位不完善,甚至会引入新的不合理现象及问题,如数值频散和偏移归位资料中的划弧现象等。,2.6切片解释,等时切片是三维地震数据体的等时面,反映相同反射时间不同地质界面反射的切面,深度近似相等,也称地质露头图。等时切片是三维地震特有的显示资料。,三维地震数据体,三维地震数据体在x、y、z(t)三个方向上的点距相当,可以被视为三维连续的,可以对数据进行灵活的显示。,三维地震等时切片,等时切片必须要有相应的反射时间值,1600ms,等时切片的特点,地震等时切片上波峰和波谷同相轴”的显示宽度是地层倾角和地层界面的反射波频率的综合反映;不同时刻的等时切片上,同一层位界面反射波“同相轴”沿着地层倾斜方向移动;等时切片能直接、准确地反映出正(负)向构造的高(低)点位置及其变化;断层在等时切片上特征明显。,等时切片同相轴的宽度含义,剖面中同相轴视周期长、倾角小,切片中相应的同相轴宽度大。A-B比较相同频率的同相轴,倾斜角度小,切片中的同相轴宽度大;B-C比较相同倾角的同相轴,视周期小,切片中的同相轴宽度小。,A,B,C,等时切片与地震剖面的关系,等时切片与地震剖面的关系,水平切片(3200ms),地震剖面Line243,等时切片蕴含的地质信息,等时切片蕴含的地质信息:1.地层(界面)的走向(切片上同相轴的延伸方向);2.地层的水平厚度(宽度);3.反射界面的倾角?;4.断层和其它地质界线的交线。,多张等时切片的对比,地震数据等时切片,反映了构造形态和断层分布状况,1500ms,1600ms,地震数据等时切片,澳大利亚东南部,t0=868毫秒的水平切片上,许多直径为200米至500米的小圆形特征非常明显,在垂直剖面上显示为非常微小的凹陷地段,被解释为中新统岩溶地貌的溶坑。,岩溶地形的溶坑,等时切片上识别断层的标志,断层在水平切片上的反映主要表现为:同相轴中断、错开;(最明显的标志)同相轴错开,但不是明显中断;同相轴的宽度发生突变;同相轴延伸方向突变;相邻两组同相轴走向不一致。,等时切片上识别断层的标志,同相轴错断,同相轴错开,宽度突变,走向突变,同相轴中断、错开,同相轴错开,但不是明显中断,同相轴的宽度发生突变,同相轴延伸方向突变,相邻两组同相轴走向不一致,等时切片解释,波的对比追踪:确定解释层位在等时切片内的平面分布,同时识别断层的存在及平面内的走向;,等时切片解释,反映了构造形态和断层分布状况,1500ms,1600ms,等时切片解释注意事项,为确保作图层位的一致和作图精度,描绘水平切片上“同相轴”哪一边的波峰或波谷分界线要统一,要和垂直剖面上拾取的相位一致,并且所有的等时线都在相同的相位上拾取即可。,沿层切片,根据三维地震构造解释层位,拾取并显示沿解释层(同相轴)的振幅信息。沿层层位切片更具地质时间的解释意义。,墨西哥湾某探区的沿层切片,沿层切片清楚地展示了呈北东方向强振幅反射的河道及其空间分布。,河道的沿层切片,泰国湾内通过平伏层的沿层切片,显示的是曲流河道系统的一部分。,沿层切片,2.7相干体技术,相干体技术是由相干技术公司(CTC)和Amoco公司发明并获得1997年的美国专利,该技术被称为近几十年来三维地震解释方面最重要的突破。相干体技术的基本思想和算法是通过比较局部地震波形的相似性,计算得到地震道的相干值。相干数据体中,数值较低的点与地质不连续性,如断层和地层、特殊岩性体边界密切相关。与常规的地震数据相比,相干数据体更能清楚地识别断层和地层特征。对相干数据体作水平或沿层切片图,可揭示断层、岩性体边缘、不整合等地质现象,为油藏描述提供了识别油藏特征的有利证据。,三维相干属性体的解释,高连续性数据对应连续的地层;中等宽连续性数据对应层序特征,如海侵/海退序列;窄条带低连续性数据对应断层、岩性的变化或特殊岩性体的边界。宽条带低连续性数据对应数据质量不好、边界断层或规模较大的地层破碎带;块状高或低连续性数据对应均质岩性体或扇体。解释步骤是:1.相干数据体的浏览;2.相干数据体切片的解释;3.综合分析与解释。,相干体等时切片,地震相干体数据的等时切片,显示了等深面内地震数据的相干属性,反映了地层的相干/相似性。浅色为相似性高,深色为相似性低。,相干体等时切片,1792ms,1984ms,1888ms,2032ms,相干体等时切片(1140ms),相干体等时切片(1148ms),相干体等时切片(1156ms),相干体等时切片(1164ms),相干体等时切片(1180ms),地震数据切片与相干体切片,在传统时间切片上,仅在断层垂直于走向时才能清楚显示出来。,相干体切片上能够清楚地看出呈“十”字交叉的断层形态。,地震数据切片与相干体切片,河道穿过一条主要的断层,突然向东,平行于断层,形成了一个切岸和点砂坝。注意呈辐射状阶梯形态的断层分布。,相干体切片清楚地显示出了断层和岩性的关系。两条河道避开了岩丘产生的高点。,岩丘,河道,断层,地震数据切片与相干体切片,与地震数据体的等时切片相比,相干体切片中的断层显示更清晰。,地震数据切片,相干数据切片,地震数据切片与相干体切片,a,b,滑动轨迹,滑动轨迹,滑动轨迹,残留河道,河漫滩,Ng4相干体沿层切片,相干体沿层切片,上延4ms的相干体沿层切片,上延8ms的相干体沿层切片,上延12ms的相干体沿层切片,上延16ms的相干体沿层切片,上延20ms的相干体沿层切片,从多张相干体沿层切片的对比,可以看出断层在不同深度面的变化。,Ng4相干体沿层切片,上延4ms的相干体沿层切片,相干体沿层切片,上延8ms的相干体沿层切片,上延12ms的相干体沿层切片,上延16ms的相干体沿层切片,上延20ms的相干体沿层切片,相干体沿层切片,在地震资料的相干体数据中,可以沿解释层位提取相干数值进行显示,反映的是同一地质层位界面反射的相干数据分布,可以反映层面的横向连续性。,相干体沿层切片内解释断层,断层,河道?,河道?,很好地反映了断层的平面分布状况,构造解释成果的立体显示,沾8,沾5,沾6,构造解释成果的立体显示,2.8构造图的绘制,地质构造图是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成果,是某一个地层界面在研究区域内的发育、分布、埋深及断层情况等多种信息的综合显示。,1.根据地震剖面解释绘制构造图,读取数据:将剖面解释出的层位信息投影到平面中该剖面所在的位置,要在相应的位置上标明层位的深度,断层的上下断点,尖灭点等信息;断点组合:绘制断裂系统;勾绘等值线:在断块内勾绘界面深度等值线。,地震解释构造图,读取、标注数据信息,将剖面解释出的层位信息投影到平面中该剖面所在的位置,在相应的位置上标明层位的深度,断层的上下断点、尖灭点等信息。,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断点组合,绘制断层和断裂系统,在测网平面图中,将剖面解释投影的断点组合成断层和断裂系统。断点组合应采用尽量少的断层组合尽量多的断点,孤立断点也可以不考虑。,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断块内勾绘等值线,根据各点的数值勾绘等值线时,不同数值的等值线不能相交或相切,等值线应该闭合、交于断层、尖灭线或测区边界。,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设备维护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利用渔业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料和饲料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精准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动物源天然色素提取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功能性屠宰食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商数据驱动决策支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国际水产养殖标准对接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信用户物联网设备接入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SDN网络智能化升级与优化方案报告
- 现场培训课件
-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表
- 项目经理安全目标考核表
- 《HSK标准教程1》第3课课件
- 三级安全教育考试试题及(全)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章:诗经》PPT课件(完整版)
- 云南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手册
- 高级催乳师培训课程讲义
- 第三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编校大赛校对试题(已编辑)
- 关于BT项目主要法律规定
- OTN技术概述PPT课件
- 银发【2007】246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