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油墨2.ppt_第1页
印刷油墨2.ppt_第2页
印刷油墨2.ppt_第3页
印刷油墨2.ppt_第4页
印刷油墨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印刷油墨,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印刷油墨是由连接料、色料、溶剂和助剂等材料经研磨分散混合而成的浆状胶体。,3,颜料(10-20)%,溶剂稀释剂(30-70)%,树脂RESINS(20-40)%,助剂(0-5)%,油墨载体颜料的连接料用于溶解或稀释调整粘度色彩附着耐磨干燥遮盖-.,印刷油墨组成,3.1连接料连接料的主要成分干性植物油:桐油、亚麻油植物油半干性植物油:豆油、菜籽油油不干性植物油:蓖麻油矿物油汽油:轻汽油、中汽油、重汽油高沸点煤油润滑油:机油天然树脂:松香、橡胶、沥青、石油树脂聚氨酯树脂PA酚醛连接料合成树脂丙烯酸环氧树脂乙烯类等脂肪烃溶剂芳烃类:甲苯、二甲苯有机溶剂醇类:乙醇、异丙醇酮类:丙酮、丁酮酯类:醋酸乙酯、醋酸丁酯其他溶剂:醚醇等辅助材料:蜡剂及其他助剂,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3.1.1油类一不干性油及半干性油:碘值125-140,小于125为不干性,如棉籽油二干性油:碘值140如桐油,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3.1.2树脂用于油墨的树脂一般是一类非晶态的物质,易溶解在溶剂或水中,形成有一定黏度的流体。几个概念:溶剂释放性:油墨中固体成分对溶剂的综合作用力的强弱的体现,溶剂从油墨中释放速度的快慢。与油墨中各组分及使用环境和条件如温度等都有关系。直接影响油墨的使用如干燥速度等及印件的质量。干燥速度:指油墨中溶剂挥发快慢的程度,或干燥的快慢程度。直接影响印刷方式的选择及印刷质量。,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树脂的溶解性:树脂在溶剂或油中的溶解难易程度。高分子的溶解与无机小分子的溶解的区别:(学生自己学习)树脂的颜色:固有颜色,与树脂本性和合成条件有关。软化点:固态转变为流动态的温度,与树脂本性和分子量有关。酸值:每克树脂中和消耗氢氧化钾的质量(mg)表示,影响油墨的稳定性和使用。抗水性:水对树脂溶解性的一种体现。直接影响油墨的性能与稳定。天然树脂,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松香及其衍生物:主要成分是树脂酸,分子式为C19H29COOH,分子量为302,有多种异构体。特性:1,透明脆性固体,有蜡感2,浅黄到棕色3,不容于水,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4,价格低,易得5,可单独和与其它树脂共同在油墨中使用。6,结晶性、易氧化性、易受热分解性、不饱和键对油墨质量有影响。,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改性松香通过中和、酯化、聚合等手段改良松香的性能,大大提高了松香在油墨行业的应用。橡胶树脂在油墨行业使用不多,主要有环化橡胶和氯化橡胶。沥青少用,便宜石油树脂现代油墨较少用,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硝酸纤维素又称硝化棉,广泛使用于油墨工业中。硝化纤维(NC)-C6H7O2(NO2)3即硝化棉是涂料油墨行业常用的原材料之一。一般商业上都标明黏度,如1/2秒,1/4秒,1/8秒等或以此作为牌号。C6H7O2(NO2)3的一硝酸酯,二硝酸酯,三硝酸酯对应的含氮量分别为6.76%,11.11%,14.14。含氮量10.5%-11.2%的为SS型,是醇溶性的。,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高于12.3%的常用于制造炸药,油墨工业应用SS型和含氮量11.2%-12.2%的品种,为RS型。特点:(1)易燃易爆,运输及储存危险,稍高温度及摩擦都可能自燃。(2)分子量大,粘度高,漆膜的机械强度、耐寒性、耐久性好,但油墨固含量低,而且黏度高墨膜不易流平,容易引起拉丝,橘皮,针孔等弊病。分子量低则硬度和打磨性好,但暴晒后降解严重。,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3)单独使用漆膜光泽不高,易脆断,附着力差。(4)价格低廉评定质量指标:含氮量、溶解性、黏度及稳定性。使用:油墨中一般使用黏度在0.25-40s之间,相对分子量在22000-68000之间。,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7)达玛树脂氧化树脂,在油墨制造中长作为油墨的改进剂,提高油墨的附着力、光泽及保色性。8)聚酮树脂(SK)在凹版及柔版油墨中使用。,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二合成树脂合成树脂的特点:重复批量生产,产品质量稳定。酚醛树脂溶解在桐油中可作铅印和胶印油墨的连接料特点:干燥速度快,光泽好,附着力强,耐碱,颜料润湿性好,易溶于芳香烃溶剂中。缺点:易泛黄油墨制造中多用改性的酚醛树脂,如松香改性树脂,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醇酸树脂:1927年Kienle提出醇酸树脂则是由多元酸、多元醇和油类(脂肪酸)酯化生成的,单纯由多元酸、多元醇合成的树脂称为聚酯树脂,醇酸树脂的性能有改性的油类决定。,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醇酸树脂的分类干性油醇酸树脂按性能不干性油醇酸树脂短油度油量3545%按含油多少中油度油量4060%长油度油量6070%,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油度(%)=100=油脂的质量/醇酸树脂的质量-水的质量,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几个概念:碘值:饱和油脂中100g双键所吸收碘的质量(g)。干性油的碘值大于140gI2/100g,半干性油的碘值在100-140I2/100g,不干性油为小于100I2/100g。油度:醇酸树脂中油脂(脂肪酸)的含量。决定树脂的软硬度,干燥速度及使用性能。酸值:中和1G,消耗油的量,反映油脂(脂肪酸)的新鲜度,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干性醇酸树脂:P34不干性醇酸树脂:P35特点:1价低,易得2光泽,附着力,柔韧性,干燥性,对颜料的润湿性及各种耐抗性,而且能与多种其它树脂拼合使用。3保光性及耐皂性较差应用:铅印及胶印油墨,也有用于印铁油墨和丝印油墨。,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聚酰胺树脂(PA)应用广泛的一类树脂,有醇溶和苯溶两类。主要用于凹版和柔性版油墨的制造。特点:1与聚烯烃薄膜良好附着。2溶解性,流平性,光泽,溶剂释放较优。3制成油墨使用简单,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不足:1,油墨要用苯类溶剂2,可能易氧化酸败,造成黏联或反黏3,有油脂味4,高速印刷受限制5,食品包装受限制6,本身带颜色,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丙烯酸树脂油墨行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类树脂特点:1耐光性,耐候性,无色,高光泽,保色性等性能优良2耐酸碱,盐,油脂,洗涤剂等化学品优良3制成油墨可应用于多种印刷方式及多种基材丙烯酸树脂有两类:热塑性和热固性在油墨制造中都有使用。,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环氧树脂比较少单独使用于油墨当中6,乙烯类树脂1氯化聚丙烯:用于凹版复合油墨2氯醋:PVC油墨的制造3聚乙烯醇缩丁醛:柔性版油墨7,聚氨酯树脂广泛使用在高级印刷品的油墨制造当中,价格高,性能优越,耐高温及低温性能优越。,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3.1.3溶剂(一)溶剂的溶解力1树脂在溶剂中的溶解溶剂概念:溶剂是指用来溶解或分散成膜物质的,并在使用过程中挥发掉的液体。主要作用是溶解树脂,赋予流动性,调节干燥速度,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性能等作用。但对大气环境有影响(VOC)。,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溶解过程:低分子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可用溶解度的概念来描述。如蔗糖,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其机理是溶剂分子或离子间的吸引力,而使溶质分子逐渐离开其表面,并通过扩散作用均匀地分散到溶剂中去成为均匀溶液。,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高分子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到大体上可分为溶胀阶段和全部溶剂化两个阶。接触溶剂表面的分子链最先溶剂化-使高分子化合物内部溶解化-溶剂化程度逐渐增加-全部溶剂化。可以看出,溶剂对高分子聚合物溶解力的大小,溶解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溶剂分子和高聚合物分子的亲和力,所决定的溶剂向高聚物分子间隙中扩散的难易程度。,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2溶解力:溶剂溶解树脂形成均匀溶液的能力。判断:溶解速度越快,溶液黏度越低,溶解力就越强。溶解力的测试方法:KB值法(贝壳松脂-丁醇法)测定烃类溶剂贝壳松脂-丁醇法=1:5标准溶液KB值越大表示溶解力越强。,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二)溶剂的种类1。脂肪烃类气味小,毒性小,溶解力弱2.芳香烃(1)苯由于毒性大已被禁用(2)甲苯:沸点110.6OC,挥发速率2.0,密度0.865,溶解度参数8.9,闪点4OC(3)二甲苯:沸点138-140OC,挥发速率0.6,密度0.865,溶解度参数8.8,闪点27OC,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醇类(1)乙醇:沸点78.3OC,挥发速率1.4,密度0.809,溶解度参数12.7,闪点14OC能与水混溶,极性溶剂(2)异丙醇:沸点82.4OC,挥发速率1.6,密度0.7863,溶解度参数12.7,闪点11.7OC广泛用于凹版及柔性版油墨当中,极性溶剂(3)丁醇:沸点117OC,挥发速率0.62,密度0.808,溶解度参数11.4,闪点35OC,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酮类溶剂(1)丙酮:沸点56.12,挥发速率11.2,密度0.785,溶解度参数9.8,闪点-10OC(2丁酮::沸点80,挥发速率3.8,密度0.802,溶解度参数9.3,闪点-4OC(3)环己酮:沸点155.7,挥发速率0.23,密度0.9478,溶解度参数9.3,闪点44OC(4)MIBK:沸点116,挥发速率1.6,密度0.799,溶解度参数8.4,闪点16OC(5异佛尔酮:沸点212.5,挥发速率0.03,密度0.919,溶解度参数9.1,闪点96OOC酮类溶剂溶解力极强,可在多种油墨当中使用,尤其对PVC有优越的溶解能力。缺点是味大,不环保,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酯类溶剂(1)醋酸乙酯:沸点77.1,挥发速率3.9,密度0.894,溶解度参数9.1,闪点-4OC(2)醋酸丁酯:沸点126,挥发速率1.0,密度0.872,溶解度参数8.5,闪点23OC酯类溶剂在凹版油墨中广泛使用6.其它溶剂:如乙二醇丁谜,溶剂油等,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辅助材料(一)蜡天然蜡:动物蜡(蜂蜡),植物蜡(蔗蜡),矿物蜡(石蜡)等蜡合成蜡:PE蜡,PF蜡,酰胺蜡等改变油墨的流变性,改善亲水性和印刷性能。,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二)铝皂是制造凝胶树脂(胶质油)的关键组成,赋予油墨良好的身骨,改善了流变性能外表呈增稠状态,又称增稠剂,如硬脂酸铝,在平板胶印油墨中广泛使用,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3.1.5油墨助剂(1)增塑剂:一类高沸点、低挥发性的溶剂或低熔点的固体,可以用来增加高分子的塑性。如邻苯二甲酸酯类(DOP,DBP,DINP)、脂肪族二元酸酯、磷酸酯等(2)稀释剂:一般指溶剂,使油墨变薄变稀,减低油墨的黏度,提高流动性(3)撤黏剂:又称减黏剂,减小油墨粘性的同时,不影响油墨的身骨。一般加量为3%-5%。如一些蜡类,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4)催干剂:又称干燥剂,指铅、钴、锰变价的有机或无机盐及其制品,加入油墨中加速油墨的氧化干燥,这些材料的统称。如环烷酸钴,加量一般在0.005-1.0%(5)冲淡剂:旨在减低油墨色浓度的助剂,不影响油墨的其它性能(6)反胶化剂:防止油墨凝胶化的助剂,如松脂酸,加量小于5%(7)防干剂:也称抗氧化剂,防止油墨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被氧化结皮,甚至干固的助剂。如BHT(间二叔丁基对羟基甲苯),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8)防脏剂:防止印刷品油墨蹭到另一印刷品背面的助剂,如滑石粉,碳酸钙等(9)表面活性剂:润湿颜料的表面,提高研磨效率,缩短研墨时间的助剂(10)防腐剂;防止油墨腐败的助剂,尤其是水性油墨,如苯酚,有机锡等(11)香料及脱臭剂:改善油墨的气味,如丁香油、香草油。(12)消泡剂:防止油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气泡的助剂,如聚乙二醇、硅油、磷酸酯等,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13)紫外线吸收剂:吸收紫外光,减低因日晒而造成印刷品退色老化的助剂,如邻羟基二苯甲酮、水杨酸酯等(14)润湿分散剂:在印刷油墨制造中广泛使用,是重要的组成之一,起到提高研墨效率,稳定油墨质量的作用。(15)抗静电剂:消除印刷过程中静电影响印刷效果的助剂(16)其它重要的助剂:增黏剂、附着力促进剂、滑剂、增光剂等,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3.2水基墨连接料和紫外固化油墨连接料3.2.1水基墨连接料水稀释型:虫胶、马来树脂、水性氨基树脂、水性丙烯酸树脂水基墨连接料水分散型:丙烯酸乳液、聚醋酸乙烯乳液,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两种连接料的性能种类/性质水稀释型水分散型(水包油)状态溶解或半分散分散外观透明或半透明不透明颗粒大小/nm0.001-0.10.1以上黏度比较高比较低固含量比较低高颜料分散性能比较好差均匀性好差光泽度比较好差耐久性比较好差,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1水稀释型连接料也称碱溶性连接料,连接料中高分子树脂含有-COOH(羰基)、-OH(羟基)、-NH2基团,这些基团是亲水性的。水溶性丙烯酸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性能稳定的树脂。松香改性马来树脂也常用于水墨制造,性能较差。,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2水分散型连接料也称乳液型,价格相对便宜,性能不如水溶型的。特点:更快的水释放性,提高油墨干燥速度和墨膜的抗水性,比较柔软和弹性。缺点:粘性较大,受环境和使用条件影响较大,稳定性较差。一般可选择两者公用。,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二)水墨的干燥机理1水稀释型连接料的干燥水挥发后固体颗粒堆积水被织物纤维吸收干燥碱性水基墨与酸性纸张表面发生中和反应,形成抗水的墨膜,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2水分散型连接料的干燥过程三个阶段:1)水从湿膜的表面挥发,墨膜整体体积缩小,分散的聚合物颗粒逐步浓缩;2)聚合物开始相互接触;3)颗粒发生凝聚,形成干燥的墨膜。,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三)水墨用助剂水墨用助剂种类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偶联剂、中和剂、增稠剂、防霉剂、防沉剂、润湿剂、分散剂、消泡剂等。偶联剂: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和无机物质表面产生偶联结合,起到架桥作用。如鳌合型的钛酸酯偶联剂。对提高油墨的附着力起作用。,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成膜物质:使聚合物颗粒软化(起到增塑效果),在成膜后又可以从墨膜中迅速挥发掉的物质,降低油墨的成膜温度。如texanol,22413异丁酸酯(伊斯曼)中和剂:水基树脂酸值较高,一般要用氨、胺类及其衍生物去中和,增加树脂的水溶性。中和剂选择之所以重要,是由于水稀释时会发生黏度的不规则变化P59图。胺的用量会影响树脂的储存稳定性,一般pH值在8.2-8.5是合适的。,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辅助溶剂(共溶剂):提高树脂溶液的稳定性,及提高油墨的性能。如乙醇、丙醇等。增稠剂:用于增加油墨稠度的材料。提高水墨的物理化学稳定性,控制水墨的流变性,防止颜料的沉淀性,增强水墨的储存稳定性。如高黏土、膨润土、纤维素谜类等。防沉剂:防止油墨中颜料因比重较大而发生沉淀,增强油墨的储存稳定性。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防霉剂:防止油墨发霉变质的助剂,如酚类,有机铜类有机铝盐等。,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3.2.2UV油墨的连接料1UV固化油墨:印件上的墨层用紫外光照射后能在瞬间完全固化的油墨。特点:1用紫外光照射后能在瞬间完全固化的油墨2没有紫外光照射则不干3品质优良,4无毒,节能,各种基材附着良好,印刷稳定性好。,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不足:1油墨及辅助设备价格高2印错难改3会释放臭氧等,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一)UV固化油墨的固化机理1)引发剂在200-400nm的紫外光照射下被激发,产生自由基;2)自由基与树脂中的双键作用,形成长链自由基3)不断增长的长链进一步反应,形成聚合物而固化。,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二)UV油墨的连接料:光引发剂,预聚物树脂,活性单体.1,光引发剂(photoinitiator)常用的光引发剂有;苯偶酰(Irgacure651),-羟烷基苯酮,如HMPP(Daraocur1173),HCPK(Irgacure184)。安息香及其醚类等。,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2预聚物树脂主要有丙烯酸酯型的树脂1)环氧丙烯酸酯(EA):固化速度快,价格便宜,固化后硬度和拉伸强度大,光泽高,耐性好。不足是固化膜脆性高,易黄变老化。,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2)聚氨酯丙烯酸树脂(PUA):柔韧性好、弹性强、光泽度高,但价格也高。3)聚酯丙烯酸树脂(PEA):柔韧性好、弹性强、光泽度高,价格较低,但固化速率较低。分子量较低1000-5000,几种树脂可以混用。,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3活性单体又称活性稀释剂,稀释预聚物并参与固化反应。分类按官能团分:丙烯酸酯类、乙烯类、乙烯基醚等按固化机理分:自由基型和阳离子型常用的活性单体有:,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活性单体及其主要特性比较名称缩写分子量官能度黏度/mPaS刺激己二双丙烯酸酯HDDA72627中等新戊二醇双丙烯酸酯NPGDA21227严重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2953100中等季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2983600-900严重二缩三丙二醇双丙烯酸酯TPGDA2中等双酚A双丙烯酸酯DDA42421000轻微,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4UV固化油墨助剂和色料1)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2)流平剂:提高油墨流平性能的助剂流平过程:是一个逐步进行的动力学过程,溶剂逐步挥发,黏度逐步增大,表面逐步干燥、平整光滑。,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流平:指油墨流平的速度及流平后接触角的大小。流平性:指油墨在承印物上流平均匀呈现足够光泽而无针孔的性能。常用的流平剂:1)溶剂型:高沸点溶剂如高沸点的酮类和酯类2)长链树脂类:如长链硅树脂,二苯基聚硅氧烷,甲基苯基聚硅氧烷等3)储存稳定剂和阻聚剂微量酚类阻聚剂如对苯二酚,亚硝酸盐等,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3.3连接料的性质和种类前面已学习过了,学生自己可看P69-76,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3.4有机颜料概述3.4.1有机颜料、有机染料和无机颜料我们通常指的色料包括颜料和染料,颜料是一种微细的颗粒状物质,不溶于它所分散的介质中,而且颜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基本上不因分散介质而改变。而染料则是溶解于分散介质当中的,通常染料的着色力及渗透力都非常强,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无机颜料特点: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具有优良的耐久性与热稳定性,遮盖力强等特点。不足:相当部分无机颜料含重金属,色彩鲜艳度不如有机颜料,着色力不强,油墨配方中加量重,比重大,易沉淀。油墨中使用的无机颜料种类不多有,以下几种常用:,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黑色颜料-炭黑炭黑是通过加热矿物油或天然气等物质而制得,加热是保持与氧隔绝的。炭黑由碳元素组成,同时还含有很多其它成分,这取决于原料和加工工艺。炭黑根据国际识别系统进行分类,用以描述加工过程和黑度。头两个字母代表颜料色调;高色调(HC),中色调(MC),普通色(RC),和低色调(LC)。最后字母代表加工过程;火炉(F)和炉道/气体加工(C)(例如:HCF=高色值,火炉制备)。,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炭黑性能性能指标炭黑耐晒性极好耐溶剂性好化学稳定性极好热稳定性极好,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因粒径小、表面积大,炭黑难以分散。为增强分散效果,可以对颜料粒子表面进行氧化,或添加羧酸等少量的有机组分。这些组分可吸取水分降低pH值并使微粒润湿炭黑的优点:价格低廉、遮盖力好、着色力强、性能稳定、耐性优良。炭黑因为颗粒很小,尺寸在10-500nm之间,吸油量大,有的高达180%炭黑有红相和蓝相两种,用于套色印刷一般使用蓝相,比较纯黑,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油墨工业使用的炭黑为:(1)含氧量较低,pH值为中性的炉黑;(2)挥发水平高,pH值为酸性的槽黑。,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2白色颜料钛白颜料白色颜料所有的白色颜料都是无机的,用得最多的是二氧化钛。白色颜料主要有:二氧化钛,铅白,氧化锌,硫化锌,锌钡白,氧化锑等,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二氧化钛性能二氧化钛是一种理想的白色颜料,分金红石型和锐钛型,金红石折射率高,不透明性更强,TiO2遮盖力优于其它白色颜料。锐钛矿结构松软,白色较好。除蓝色被吸收外,二氧化钛对可见光的漫射能力强。该现象能明显区分金红石与锐钛矿。金红石比锐钛矿偏黄。是最惰性的颜料。pH值呈中性,耐强碱性能好。,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金红石和锐钛矿性能对比性能指标金红石锐钛矿折射率2.722.55密度4.23.9表面积12-17m2/g10m2/g吸油量13-2419-20热稳定性1000C700C特点:着色力强,遮盖力大,稳定性好,耐光性好,易分散,无毒等,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锌钡白俗称立德粉,是硫酸钡和硫化锌的混合物,性能不稳定,遮盖力不强,只有钛白粉的20%,一般作为填充料使用。3铁蓝在油墨中应用不多,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群青群青色正鲜艳,在油墨工业还有使用,但较易退色和色迁移,限制了使用。由天青石制成,中世纪画家把群青色做为天然的矿物颜料,该颜料明度高。可反射红外光吸收紫外光,不适宜用在有光聚合作用的场合。,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金属颜料1)铝金属颜料铝金属颜料比色指数金属颜料1CI77000铝金属颜料有两种类型。铝金属颜料的性能性能指标铝金属颜料平均粒径10-80m厚度0.02-2m效果非浮型光泽差,附着力差。,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金粉有铜粉和锌粉按不同的比例,可得到青金和赤金着色力不强,易氧化变黑。,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珠光颜料珠光颜料性能性能指标珠光颜料遮盖力低耐候性中等化学稳定性好热稳定性极好接近800C,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幻彩效果能使某些光波减弱,其余的光波得到加强。颜料对光线的部分反射和传导形成了彩虹似的光芒,产生类似珍珠闪光的效果,看上去就象变换的色彩:幻彩光芒。这类颜料也是我们所说的干涉型颜料。锦缎效果较小的微粒可以获得这种效果。广泛应用到墙纸印刷,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有机颜料无机颜料单偶氮双偶氮缩合偶氮颜料不溶性偶氮颜料苯并咪唑酮有机颜料酸性色淀酞菁颜料色淀颜料碱性色淀杂环颜料还原颜料,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1命名国际颜色索引对着色剂统一编号即C.I.No如C.I.颜料黄73-C.I.No11138如PR-49-C.I.(15630)第一字母标示一般分类第二子母表示颜色后面数字表示化学分类国际颜色索引几乎包含了所有的着色材料,也包括颜料和染料。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行业标准色:Pantone系统,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2油墨对颜料的特殊要求(1)颜色:色彩鲜艳、明亮、饱和是首选(2)着色力:色物着色的能力(3)透明性和遮盖力:墨膜透过光的程度。色墨内颜料的折射率与连接料的折射率相差越大,透明性越小,遮盖力越大。(4)光泽:光照下油墨印样使光线向同一方向反射的程度。(5)吸油量:是指颜料与油调合的能力,吸油量(OA)=亚麻油量/100g颜料把全部颜料黏结在一起时的最小油量。一般以两个吸油量来表示:第一吸油量:将一定量的颜料制成浆状时所需的油量第二吸油量:将一定量的颜料制成油墨时所需的油量吸油量大,油墨色浓度不易提高,油墨性能也受影响(6)分散性:表示颜料在连接料中分散的能力。影响油墨制成品的稳定性和研墨效率(7)物化性能:各种耐性,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3印刷油墨类型对色料的要求印墨类型有机颜料应用特性胶印油墨1)鲜艳色光,2)高的着色力,3)符合三原色光谱特征4)良好的亲连接料特性或亲油性与分散性5)不与连接料分离而转至水相,6)防止印墨的乳化7)不含水溶性的杂质凹印油墨(溶剂)1)良好的耐溶剂性2)与树脂连接料有良好的相容性3)高的着色力与易分散性,4)不发生絮凝与沉淀5)存放过程性能稳定凹印油墨(水基)1)颜料应有良好的耐碱性,2)不宜选用碱性及偶氮色淀类,3)以不溶性偶氮杂环及酞菁类为好4)耐水基性好,5)黏度低不泛稠,存放时不变色6)高的着色力与良好的分散性及亲连接料性能,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有机颜料黄色颜料芳香酰胺黄芳酰胺结构-颜料黄1,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汉沙黄G黄颜料1PY111680黄色G黄颜料6PY611670汉沙黄GX黄颜料73PY7311670汉沙黄5G黄颜料5PY511660汉沙黄10G黄颜料3PY311710黄色13G黄颜料4PY411665汉沙橘黄橘黄颜料1PO111725,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色相芳酰胺色相范围从极绿(10G)到红(Rand3R)颜料色相CI颜料黄3(黄10G)极绿CI颜料黄I(黄G)中黄CI颜料黄73(黄4GX)中黄,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联苯胺黄联苯胺结构-颜料黄13,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联苯胺性能性能指标联苯胺着色力高耐晒性差抗溶剂性好抗化学性好耐热性200C黄HR颜料黄颜料83PY8321108,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汉沙黄,1910年德国赫斯特出品,颜料的色谱范围从绿光到红光黄色,色光纯正,不受二氧化硫影响,色强度比联苯胺黄低,1/3标准深度要8-11%,但成本低,合成简单。由于颜料分子较小,结构简单,在有机溶剂中易再结晶和迁移及油渗现象。联苯胺黄着色力高,1/3标准深度要4-6%,透明度和耐溶剂性能较好,印刷性能良好,但耐光较差。汉沙黄在烘烤后有起霜(升华)现象,不适应印铁油墨。,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油墨中使用最多的单偶氮红色原理是萘酚AS系列,在AS芳核上引入各种取代基,将使所生成的颜料的颜色发生变化,使颜色变深的称深色效应。取代基的深色效应按下面顺序排列:-NO2-Cl-CH3HOCH3同一取代基的取代位置不同,产生不同的深色效应。通常,在酰胺基对位,颜色最深,间位稍浅,邻位最浅。此类颜料的重氮组分,均为不含水溶性基团的芳胺类。色基上的取代基也有不同的深色效应,其顺序如下:-OCH3-CH3-Cl-NO2,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常用的颜料品种:联苯胺系黄、橙颜料:PY12,PY13,PY14,PY15,PY16,PY17,PY83,PO16,PO63等PY12-联苯胺黄G是重要的品种,色光十分鲜艳,着色力强,优良的透明性,成本低。联苯胺系红、橙颜料:PO13,PO34,PR37,PR38,PR39,PR41,PR42等(双偶氮黄橙)2-萘酚的红、橙颜料:PO2,PO5,PR1,PR3,PR4,PR6,PR40,PR93等(2-萘酚),黄色调为主。汉沙黄系列:PY1-PY6,PY9,PY73,PY74,PY116,PO1等(单偶氮黄橙),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色酚AS颜料:PR2,PR7-PR23,PR112,PR114,PR162等;耐溶剂型的PO38,PR5,PR30,PR31,PR269等。蓝色调为主。偶氮缩合类颜料:PY93,PY94,PY166,PO31,PR139,PR220等苯并咪唑酮杂环偶氮颜料:耐热耐光耐溶剂优良。PY120,PY180,PY154,PO36,PR176,PR185,PBr25等,第三章印刷油墨的组成,偶氮及其他色淀颜料:1)2-萘酚类色淀:PO17,PO46,PR49:1-3,PR50:1-2,PR53:1-32)BON酸衍生物的红色淀颜料:PR48:1-4,PR52:1-2,PR57:1-2,PR58:1-4,PR63:1-2等,其中PR48:2(永固红2B),PR57:1(6B洋红),PR63:1(立索尔紫红2R),PR57(永固红4B),PR53:1(金光红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