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doc_第1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doc_第2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doc_第3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doc_第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内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学情分析学生已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己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难点数概念的形成,610各数的加减法。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在学习610数的认识中主要包括: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序数含义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课时安排6、7的认识和加减法3课时8、9的认识和加减法3课时10和有关10的加减法2课时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2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6和7。(教科书第39、40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他们的大小。2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教学策略与方法采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会用这6、7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他们的大小。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花片、小棒、圆片若干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教科书第39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的情景)。二、引导观察、探究新知1观察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1)引导观察,启发思考。请观察图片,谁来说一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交流汇报。学生:图上有7人。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吗?学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学生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学生,一共7人。学生:我是这样数的,先数学生人数有6人,再数教师,一共有7人。学生:图上有6张桌子。学生:图上有7把椅子,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3)抽象出画面中的数,教学写数。教师:桌子的张数,学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师在田字格中板书6),你有信心比老师写得更漂亮吗?学生试写,老师巡视指导。教师:那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7来表示)老师在田字格中板书7,鼓励学生再和老师比一比,生试写7。2教学基数。(1)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和7来表示?(2)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学具摆出用6和7来表示的图案,并展示汇报,教师给予评价。3教学序数。(1)请你仔细观察大屏幕(展示同学们打扫卫生的情景图,先出示5个人打扫地面卫生和摆桌椅,再加上一个同学在擦黑板,再出示一名学生正走进教室的动画图,引导学生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原来打扫卫生的有5人(4名学生和1位老师),加上1名擦黑板的学生,教室里有6个人(6人),又来了1名打水的同学,现在一共有7个人了。(2)正在打扫卫生时,小红发现地上有一把尺子。尺子上有些刻度已经没有了,(课件出示一把只写着0,1,3,4,的尺子),你能把这把尺子上的刻度补充完整吗?指明补上6,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填刻度,发现7以内的数的顺序。4比较大小。同学们打扫完卫生,坐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上数学课了(课件出示学生上课的情景),他们上的是学具课,我们也来上一节学具课好吗?(1)利用学具,同桌两人合作,左边的同学摆5个图片,右边的同学摆6个图片,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学生1:5个图片比6个图片少。学生2:6个图片比5个图片多。学生3:5小于6,6大于5。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56,65。(2)同样,利用学具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总结:67,76。5明确6、7的序数意义。同学们正整队准备回家,仔细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课件出示七名学生排队回家图,并给每个学生标上名字)学生观察后,师指名提问题。学生1:小红从左边数排第几?学生2:小刚从右边数排第几?学生3:从右边数第7名是谁?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三、扩展应用,巩固新知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老师也想提几个好吗?教师提问题,学生抢答:5后面的数是几?6后面的数是几?7前面的数是几?2同学们在放学的路上走着走着,就走乱了,后来他们都站错位置了,你能根据他们衣服上的数字给他们重新排队吗?(课件展示错序图,请学生利用卡片重新排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指名学生展示汇报。)3你们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这么快就已经帮他们重新排好队了,那请你把右边的6个同学圈在一起,(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指导)再在左边第7个同学的上面画。(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矫正)。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新知。第2课时教学内容6和7的加减法。(教科书第41、42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画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并写出得数。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引导学生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以有效提高。教学策略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学生探究。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乒乓球30只、大碗10只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现在分两个小组玩两个游戏。第1个小组玩“大风刮”游戏;第2个小组玩“投球”游戏。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6、7的加法。(1)教师:我们现在请1名男同学和5名女同学玩“大风刮”游戏。这个游戏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该怎么列算式呢?(学生独立些算式,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写)。学生1:156 1个男生加上5个女生共有6个小朋友。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学生2:516 5个女生和1个男生共有6个小朋友。教师:咦!都是6个小朋友,为什么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指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小结:由于同学们的观察角度不同,所以根据这一幅图我们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2)学生B:我请3名男生和3名女生来玩“大风刮”游戏。你能列出几道加法算式?(学生试写算式)指名汇报展示(学生说明理由)(3)学生C:我请2名男生和5名女生玩“投球”游戏。(4)通过学生汇报,教师依次板书156 246 336 516 426167 257 347 617 527 437 2教学6、7的减法(1)玩了很长时间,有的小朋友累了,不想再玩了,下面你想请下几个小朋友,就把他们请下来吧,然后看看还剩几个小朋友?你能用算式表示吗?(学生操作,任意请下几个小朋友,然后指名汇报。)学生A:我请1个玩“大风刮”游戏的小朋友下来。原来有6个小朋友,下来1个,还剩5个。算式是:615。教师:还剩5个小朋友,那走了几个呢?又该怎样来列算式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651。(2)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板书减法算式。651 624 633 651 642716 725 734 761 752 743三、拓展应用1看有3个小朋友来到草地上,玩起了拼摆图片的游戏(课件展示课本第45页的图片),你能根据他们拼摆的结果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思考列算式,然后指名汇报并指名板演在田字格中,教师给予指导纠正。2看同学们又来到了马戏团,小丑正在表演杂技(课件出示:小丑左手托4个球,右手托3个球),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3同学们又玩起了数数字卡片的游戏,我们和他们一起来玩好吗?2、7、5、3、4、0、1、6、8数字卡片。请同桌两人各选一张数字卡片,用大数减小数。看哪两个同学玩得又对又快。四、课堂小结通过小朋玩游戏,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156 336 516716 725 761 752 第3课时教学内容用数学。(教科书第46、47页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养成正确的数学思维习惯。教具学具课件、练习本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喜欢)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美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看看在这美丽的季节里,小兔们在做什么。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科书第46页主题图:教师:图里有什么?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学生:左边有4只小兔,右边有2只小兔。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一共有几只小兔?教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表扬)。(课件出示大括号)教师:它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的数学朋友,名字叫“大括号”,它的意思是把图中的两部分合并在一起。(课件出示“?只”)教师:这个符号是问号,代表了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解答这个问题呢?先在小组交流,由组长把交流的答案写在本子上。(小组汇报)教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生:我们组的列式是426,一共有6只小兔。教师:你能跟大家说说为什么这样做吗?学生:左边有4只小兔,右边有2只小兔,就要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所以用加法426来计算。教师小结。2出示教科书第47页主题图:教师:同学们看看图里有什么?学生:有一些青蛙。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一共有几只青蛙?师:同学们查一查一共有几只青蛙呢? 学生:7只青蛙。教师:跳走了几只呢?学生:2只。教师:(引导学生看“?”)“?只”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只”表示求还剩几只。求还剩几只,就是要从7只里去掉跳走的2只,怎样计算?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问题。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减法来计算。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聪明!不但发现了问题,还用数学知识解决了问题,老师很佩服你们。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46、47页“做一做”。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第4课时教学内容8和9。(教科书第50、51页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3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教具准备课件、小图片、8和9的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光明小学正在创建花园式学校,瞧,他们干得多起劲啊!(课件出示主题图)二、探究新知1教学8、9的基数含义。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然后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1)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2)有9盆花学生在随意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位和顺序来数。配合学生回答贴出相应的图片并抽象出数字。如学生说“有9盆花”,老师就可以贴出花的图片,并说明9盆花可以用数字“9”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9”。摆学具。让学生用8个圆和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想摆什么就摆什么,摆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2教学8、9的顺序。(出示计算器)让学生拿出计数器拨出7颗珠子。问:再拨1颗是几颗?(8颗)8颗珠子再拨一颗是几颗?(9颗)师引导学生多拨几次。教师:通过拨珠子,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一:7的后面是8,8的后面是9。学生二:9的前面是8,8的前面是7。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么重要的问题。(出示直尺图)教师:你能快速地把缺的数字填在括号里吗?请试着填一填。学生填完后集体订正。3教学比较7、8、9的大小。(1)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第51页的点子图,并数出这3副点子图的点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2)比较7、8、9的大小。让学生自由说,老师及时评价。4教学8、9的序数含义。让学生按教科书第51页题目的要求做一做。(1)把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给从左边数的第8只小动物画上帽子。(2)老鼠排第1,谁排第9?龙排第几?同桌之间互相提一个问题。做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这样做的理由。教师小结:同学们做得真好,能够按要求涂得这么快,这么好,老师太佩服你们了。5教学8、9的写法。教师先在画好的田字格的黑板上板书8、9,学生随着老师做书写练习。教师:你学会了吗?你能试着写一写吗?(能)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8、9的写法。教师小结:同学们学得真快,很快就学会了怎样写8、9,而且写得都很漂亮。回家后再写给你的爸爸、妈妈看,好不好?三、课堂总结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大,不但认识了新的数字朋友8和9,而且还学到了很多关于8、9的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吧,下课!第5课时教学内容8和9的组成。(教科书第52页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和教学活动中认识8、9的分解与合成。2理解8和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善于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的加减法。教学难点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教学准备1教具:磁性苹果、课件。2学具:苹果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剪纸吗?(喜欢)今天老师剪了8个五角星。打算奖励给上课表现特别棒的同学和表现最好的小组,同学们有信心拿到吗?假设我们想分这8个五角星,谁能根据以上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8个五角星分成两组,有几种分法?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小组合作:(用小圆形代替苹果)有的分,有的做记录看哪个小组分法多,合作得最好。2汇报分组情况:教师:8个五角星分成两组,有几种分法?进一步理解分组情况,渗透整体与部分的思想。8个五角星被分成两组,一组是( ),另一组是( )。教师:五角星分成1和7,你想到了什么算式?说一说你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五角星还可以怎样分,你想到其他算式了吗?817,826,835,844,853,862,871学生解释算式的意思。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如下: 8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0 8 三、自主学习,应用拓展参照以上步骤,引导学生学习教科书第52页中9的分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拿9个乒乓球来代替9个,在桌子上摆一摆。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充分体会9的分法。必要时可以分小组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总结关于9的算式:981 972 963 954 945 936 927 918四、课堂训练,巩固应用教师引导学生练习教科书第52页的“做一做”。必要时教师可以巡视指导。五 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找到了8和9是怎么样组成的,并且学会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第6课时教学内容8和9的加减法。(教科书第53、57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学重难点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地口算。教具准备8只小红花(5只深颜色、3只浅颜色)、9只小棒(5红4绿)、教科书第5、7页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8和9的分法,谁能说说我们学过的算式?明确算式:817,826,835,844,853,862,871;981,972,963,954,945,936,927,918。二、共同学习,探究新知18的加减法教师把8只小红花贴在黑板上,左边5个,右边3个。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小红花)教师:你们查查左边有多少,右边有多少?(左边5个,右边3个)教师:黑板上一共有多少只红花呢?(8只)教师:你想到了什么算式?(538 358)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教师从黑板上拿走3个小红花,对学生说:现在黑板是有多少只小红花呢?请你列出算式。(5只;935)教师:很好,我们想一想,如果从黑板上拿走4只小红花呢?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和算式。算式如下:178 268 358 448 088718 628 538 448 808817 826 835 846 808871 862 853 844 88029的加减法教学步骤和8的加减法相同。算式如下:549 459 954 945639 369 936 9633看图说话出示教科书第57页主题图:教师:同学们看看这幅图片,知道图片里有什么吗?(小鹿、蘑菇、鹅等)教师:查一查有几只小鹿呢,它们都在做什么?(一共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教师:一共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那么还剩几只呢?(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是“还剩几只小鹿”)(从图片得知,还剩6只小鹿)教师:求还剩几只,怎样计算?你能列出算式吗?936。教师:很好,同学们算得很好(对算得正确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从图中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其他数学问题及答案如下:(1)树根下有6个蘑菇,图中共有几个蘑菇?(628)(2)一共有8只鹅,游走3只,还剩几只?(835)三、课堂训练,巩固提高教科书练习十二第1、2、3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练习完成后全班进行比较,看看哪个小组计算得准确。第7课时教学内容10(教科书第59页内容)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10认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2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掌握。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引导学生感受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掌握。教具准备尺子、计数器、圆片。一、情景导入数学乐园开大会了,门票上要求每次只能允许一位数进入。2、3、4、5、6、7、8、9都到了,大家左等右等不见0和1,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为什么?同学猜想汇报。噢,原来呀,1和0是一起来的,他们组成了一个两位数10。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研究10,好么?板书:10。二、新课教学1出示教科书第50页主题图: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鸽子吗?我们广场上面有很多鸽子,你们去玩过吗?仔细看看上面的图片,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仔细看一看,图中有多少人,有几只鸽子?(9个学生,1位老师,共10人;10只鸽子)同学们说得很好!2摆一摆。在桌子上摆10朵花。3写一写。在方格本上写出10。学生独自练习写10,师选写得好的在投影仪上显示。4拨一拨。让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出10个珠子,边数边拨,然后再由10个一次拨到0个。5尺子上的数字。投影一把正好到10的尺子,引导学生观察数的位置,说一说,6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8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10在哪里?为什么?0到10之间,最小的是谁,最大是谁?三、 探索认识1找一找身边的10,并用一句话来说。学生:我们每人都有10个手指、10个脚趾;上个月是10 月;一张10元钱;我今年10岁;每月有个10号;窗台上有十盆花;教室里有10盏灯;教师:同学们说的例子又多又好,这些数都可以用10来表示。2 手指游戏之一。 请大家把手举起来,掌心向前。(老师示范)谁能告诉大家这些手指的名字?再来数一数有几个手指头?数数的时候,可以边数边伸开手指;在数数的时候,可以边数边收起手指,第10只手指是哪一只?然后掌心向后,再数一遍,看看第10只手指是哪一只?啊!一会是小指,一会是拇指,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对了,位置变了,所以顺序也就不同了。四、课堂练习教科书第62页练习十三第1、2、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必要时给予指导。第8课时教学内容10的加减法。(教材第60、61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有关10的简单的加减问题。初步体会计算方法多样化,并能正确计算。2能根据情境图所反映的信息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算式,体会10的加减法各部分关系。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4通过摆一摆,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5在实际操作和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谐共处的习惯。教学重点学会计算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有条理、按顺序思考。学具准备实物图、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明天小熊就要过生日了,他想开一个生日Party,大象给小熊带来了10个气球做礼物,小熊想把他们挂在两扇窗子上,请小朋友来设计一下,该怎样挂呢?(教师在黑板上贴出10个气球)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小组合作:(可用小棒代替气球)两生摆小棒,一生说相应算式,一生做记录,看哪个小组分法多,合作得最好。2汇报:全班整理有关10的加减法。(1)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在黑板上用气球实际操作一下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填10的组成表。进一步理解分气球,渗透整体与部分的思想。10个气球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 ),另一部分是( )(2)请一组学生上台合作,理一理算式(有顺序思考问题)汇报分气球情况;(3)其余学生根据摆的情况和同桌说出4个不同算式。参考算式如下:10 10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0 10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010109110 8210 7310 6410 100101019 1028 1037 1046 1055 100101091 1082 1073 1064 10100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1教师从班里找出10个学生分别代表1、2、3、4、5、5、6、7、8、9数,按照教科书第60页“做一做”的要求玩游戏。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1910 2810 3710 4610 55102让学生独立做教科书第61页上面的算式填空。教师巡视,必要时给予指导。四、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们小组表现怎样?第9课时教学内容连加 连减。教学目标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试题。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4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5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3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以开火车的形式口算计算卡片。二、新授(一)教学连加1利用课件先出现地上的5只小鸡,然后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最后出现又跑来的1只小鸡。(每出现一次,学生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意,也是先分步后综合,综合讲图意时先要求同桌之间互讲,再指名完整地叙述图意一次。)2你们能帮老师算一下地面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吗?(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老师再指名口答。)可能出现以下两种计算方法:(1)527 718 (2)52183老师想知道521=8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呢?4比较两种算法:异:第(1)种用的是两个一步算式,第(2)种用的是一个两步算式。同:(1)最后结果都一样,所以两种算法都对。(2)两种方法都是用52的结果7,再加上1,得出8的。哪种方法比较方便呢?第(2)种,像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板书课题)并建议学生多用连加来解决问题。5读算式:521=8,读作:5加2再加1等于8。(二)教学连减1用课件分步出示小鸡图,学生也分步讲图意。(与连加大致相同)2你们能算一下最后剩下多少只小鸡吗?(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再指名口答。)可能出现以下三种计算方法:(1)826 624 (2)8224 (3)844对每一种算法都作出分析,重点分析连减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并补充课题。3读算式:8224 读作:8减2再减2等于4。三、游戏请同学表演,同学们要注意台上同学人数的变化。1先请5个同学站在台上,接着走了2个,又走了1个,最后剩下多少个?(生列式计算,老师订正。)2先请4个同学,再请2个同学,再请0个同学,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生列式计算,老师订正。)四、课堂练习1教科书第6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评比。2教科书第66页第1题。(请同学口答出算式,再填书);教科书第66页第3题。(观摩题意,列出算式)五、小测同桌间互换小测本,互相各出两道连加、两道连减考同桌,再收小测本批改。六、总结如果回到家,家长问你今天数学学了什么,你会怎么回答呢?第10课时教学内容加减混合。(教科书第67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好不好?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要找一部分同学来教室前面,请你仔细观察,然后根据你的观察列出数学算式并计算出得数。明白这个游戏规则了吗?1老师先找3名同学一块上来,然后再找5名同学一块上来。请同学们列出算式并计算。老师请2名同学回到座位上,请同学们列出算式并计算。再请剩下的同学回到座位上,请同学们列出算式并且计算。(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2老师先找2名同学一块上来,再找3名同学一块上来,再请4名同学一块上来,然后请同学们列出算式并计算。学生计算完成后,先请1名同学回座位,再请5名同学回座位,请同学们列出算式并计算。(复习连加连减)3这是前面有3名学生,先请5名学生一块上来,然后再请6名同学回到座位。然后请同学们列出算式并且试着计算。(导出新知)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要在十分现实生动的情境中才能更好地学习,利用一个小小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十分感性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这是低年级数学教学所必需的。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先加后减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356)跟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有加法也有减法。教师:那它等于几呢?你是怎么算的?学生:我是看原来有3名同学,上来5名同学后就是8名同学,然后走了6名同学还剩下2名同学。教师:这位同学通过老师刚才的游戏过程算出了得数,真不错。还有吗?学生:358,862。教师:这位同学用算术的方法算出了得数,非常好。老师发现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地思考问题,并且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出示教科书第67页第一幅主题图。教师:观看这幅图画,你能叙述出来,并提出一个问题吗?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还有几只天鹅?教师:哪位同学再来叙述一下?(多请几名同学叙述)教师补充算式:432,并读算式。学生读算式。教师:同学们观察这道题算式与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学生:连加、连减一道题里只有加或者减,而这道题里既有加又有减。教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学生:加减,有加有减,加减混合教师: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指名学生说。)教师: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学生讨论。生汇报:先算437再算725。教师:同学们讨论的结果都是先算437再算725。需要强调一点,做题时一定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2。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从身边的数学过渡到动画中的动态数学过程,这是一个有效的数学建模过程,经历这个过程对学生的思维锻炼是非常有用的。2先减后加教师:第二天,这几只美丽的天鹅又飞到了这个美丽的湖边,他们发生了怎样的情况呢?(出示教科书第67页主题图)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什么意思?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多请几名同学说说)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教师:谁来列式?学生:列式为423。(师板书)教师:上面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请同学们试做。学生汇报。教师:你觉得在做这种题目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一定要记住第一步等于几,第二步是什么运算,并且注意从左到右进行计算。)3简单小结教师:同学们真棒,能够正确地说出一些图画的意思,并且能提出数学问题,更让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的是,你们能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这些问题。你们真是爱动脑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做几道题看看怎么样?设计意图:学生的读图能力在低年级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要让学生正确地读出图的意思,而且要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生活动态动画过程静态图片)是培养孩子读图能力的捷径。三、练习巩固1教科书第67页“做一做”。2教科书第68页练习十五第1题“连一连”。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主要考虑到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培养,并且在课堂上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长,相对地练习的时间就比较少,设计这几个练习鸡适量又能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四、课堂总结教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呢?第11课时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科书69、70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能够熟练地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