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_第1页
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_第2页
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_第3页
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_第4页
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只能是一种机械的 “ 死读书,读死书 ” 。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费尽心思、用尽手段把学生的思考结果引导到一个既定的答案上去,不得有不同的意见。而这个答案有的仅属教师个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受,有的还是教师对教参上答案的照搬。长此以往不仅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而且会导致学生养成遇事 “ 随波逐流 ” 、 “ 人云亦云 ” 的恶习。不是有人说过吗 “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 姆雷特吗? ” 我们怎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完成阅读考试题时去期待一个标准的答案呢?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它明确指出: “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 还特别提出: “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 。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首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时,他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才能充分 的发挥出来。何况,十一、二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反叛期,自我意识已初步形成,他们不在那么崇拜老师、家2 / 5 长,遇事喜欢说 “ 不 ” 。他们的自尊心越来越强,渴望信任和尊重,做事喜欢标新立异。抓住了这个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好机会。就会得到特别的收获。比如说我们在做一道阅读试题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道题: “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 哪个字读重音能表现铁罐子的傲慢?请在下面加点。批阅试卷时发现答案不仅限于标准答案上的 “ 敢 ”字 “ 敢 ”“ 碰 ”“ 我 ”“ 陶 ” 都有人加点。于是我问他们是怎么想的。有的说 “ 陶罐只能讨好铁罐,是不能去碰铁罐的,所以 碰 加点 ” ;有人说: “ 铁罐觉得十分结实很了不起,陶罐和它比能算什么东西、所以 我 应该重读 ” 还有人认为重读 “ 陶 ” 字能体现铁罐对陶罐的蔑视也就突出了铁罐的傲慢。我表扬他们说得都有道理,让他们就自己的感受来读这句话,结果大家的积极性很高,读得也比往常好。当时我庆幸自己没有武断的在上述答案后打 “” ,否则不是熄灭了学生个性化阅读所碰撞出来的火花吗?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和习惯是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阅读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并不是说拿到一 个阅读的材料,教师就可以放任自流,学生想怎么想就怎么想,如果这样,不利于有效的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其实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切入点很多。教师要善于挖掘阅读材料中求异思维的因素。如教学古诗江雪时,就3 / 5 可以提出 “ 这么冷的天,这位老人真的在钓鱼吗? ” 这样一个问题,那么,一石会激起千层浪的,有的学生会说: “ 老人在欣赏雪景。 ” 有的会说: “ 老人在锻炼意志 ” 。还有的学生会说: “ 老人他很孤独,每行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不就是千万孤独吗? ” 也有学生说 “ 这位老人很清高 ” 多么精彩的感受啊,它正是个性化阅读理解所迸发出来的求异的火花。再如学完圆明园的毁灭,向学生提出 “ 由圆明园的毁灭你想到了些什么? ” 再提示他们从课题、从辉煌、从毁灭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在复习重点讲读课文丰碑一文的 “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 一句的句子含义时,先让他们回忆小学阶段学了那些课文是写红军的,然后用句式 “ 因为 ,所以胜利一定会属于这样的队伍。 ” 练习说话,他们说到了马背上的小红军、狼牙山五壮士、老班长、军需处长,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支队伍中有千千万万这样的战士,深化 了对 “ 这支队伍 ” 的理解,达到了复习的目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有力保障。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当学生初读课文以后,提出 “ 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詹天佑的哪些做法最能体现他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而证明他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师? ” 这个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全文内容,先自己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感知感悟,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4 / 5 学习和全班交流中进行汇报。在课堂上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允许他们交头接耳,小声争辩。结果学生汇报时,抓住了文章的要点,采用了多种方法。有 的学生用朗读法朗读了开凿隧道、设计 “ 人 ” 字形线路的段落,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画的 “ 中部凿井法 ” 、 “ 由两端同时向中部凿进的方法 ” 和 人 字形线路的示意图,还有三个同学一人在黑板上画了 “ 人 ” 字形线路的示意图,一个人拿着两头分别涂上了红、蓝墨水的粉笔在图上向大家演示了火车怎样经过 人 字形线路爬上了青龙桥附近的陡坡的,另一人则当导游向大家介绍了 人 字形线路的特点及其优越性。还有的学生则拿出了课外阅读所获得的资料,对詹天佑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进行了补充说明。在全班交流时,有的同学还提出了既然用 “ 中部凿井法 ” 能够把工 期缩短一半,为什么在开凿居庸关隧道时不采用这一方法,开凿八达岭隧道时究竟打了几口竖井,是不是竖井越多越好这样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而学生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有的同学认为,因为八达岭隧道是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要打两口竖井,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才能把工期缩短一半。他还联系到詹天佑对工作人员说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正是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又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才能打得准,打得通。所以詹天佑要说定点、测绘、计算都不能有丝毫马虎。学生们能认识到这一步,已不仅仅是在讨论詹天佑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了,5 / 5 创新意识已经在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