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1页
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2页
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3页
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4页
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2015 年) 赣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二月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9 第二章第二章 现状与形势现状与形势10 一、矿业经济的地位10 二、矿产资源基本情况11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2 四、矿山地质环境现状15 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6 六、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及其保障程度17 第三章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18 一、指导思想18 二、基本原则19 三、规划目标20 (一)总目标20 (二)规划期(20082015 年)目标 20 (三)规划展望期(20162020 年)目标 23 第四章第四章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24 一、总体部署24 二、地质矿产调查评价26 三、矿产资源勘查及规划分区27 (一)重点勘查规划区28 (二)鼓励勘查规划区29 (三)限制勘查规划区31 (四)禁止勘查规划区32 四、勘查规划区块划分33 五、勘查准入条件34 第五章第五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34 一、矿产资源开采总量34 (一)鼓励开采矿种开采总量34 (二)限制性开采矿种总量调控36 (三)禁止开采矿种36 二、开发利用区域布局37 (一)矿业经济区37 (二)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39 三、矿产资源整合与采矿权总量调控41 (一)矿产资源整合41 (二)矿产资源开采区块42 (三)采矿权投放总量控制43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44 (一)矿山规模结构调整44 (二)矿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44 (三)生产技术结构调整45 (四)两种资源、两个市场46 (五)规范小矿有序开采46 五、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46 (一)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46 (二)提高矿山资源利用水平47 (三)尾砂和废石的综合利用47 六、新建矿山准入条件48 第六章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49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恢复指标49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分区50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重点工程52 四、政策措施53 第七章第七章 重大工程项目重大工程项目55 一、赣南钨矿整装勘查工程55 二、重要矿区深边部找矿工程56 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工程57 四、战略性钨、中重稀土矿储备工程58 第八章第八章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59 一、加强规划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夯实规划实施的社会基础59 二、建立和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实施的制度建设60 (一)建立和完善规划体系60 (二)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建设60 三、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依法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62 四、深化改革,加快矿业权市场的培育和发展63 五、拓宽投融资渠道,构筑规划实施的投入保障机制64 六、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经济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65 七、依靠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水平65 八、建设规划实施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水平66 第九章第九章 附附则则66 附附 表表 目目 录录 附表 1 赣州市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分区表 附表 2 赣州市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 附表 3 赣州市主要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 附表 4 赣州市主要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 附表 5 赣州市矿业经济区规划表 附表 6 赣州市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 附表 7 赣州市矿区(床)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 附表 8 赣州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表 附表 9 赣州市矿山土地复垦规划表 附附 图图 目目 录录 1、赣州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规划图 1:250000 2、赣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 1:250000 3、赣州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图 1:250000 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2015 年)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 20082015年是我市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重要时期。为落实 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加强我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 的宏观调控,促进我市矿业可持续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 矿产资源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国务 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 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 年)及相关专项规划、 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纲要及部门行业发展规划、 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 江西省 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管理条例、 江西省采石取土管理办法以及国 务院、国土资源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 发秩序的有关规定等法规政策,编制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从赣州市情出发,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产业 结构调整大局,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合理利用与保护等方面进行 的统筹规划,提出了我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方向与战略、矿业 经济结构调整布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和土地复垦目标,以实 现矿产资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规划是我市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文件, 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编 制各类专项规划和县(市、区)级矿产资源规划的依据。 规划在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基础上,以 2007 年为基准 年,20082015 年为规划期,20162020 年为规划展望期。 规划适用于本市所辖行政区域。 第二章第二章 现状与形势现状与形势 一、矿业经济的地位 赣州市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以来,我市矿业经济持续强势 增长,实现了规模总量和经济效益的历史性跨越发展。2007 年全市生 产总值(GDP)701.97 亿元,三产比例已由 2000 年的 34.6:29.34:36 调整为 21.8:41.0:37.2。2007 年全市规模以上矿业销售收入 342.8 亿 元,是 2000 年 31.6 亿元的 10.8 倍,是 2005 年的 2.5 倍,占全市规模 以上工业产值的 63%。在全市六大主导产业(食品、有色、建材、医药 制造、机电制造、现代轻纺)中,矿业增加值 106.6 亿元,占主导产业 的 65.2%。 依托资源优势,我市矿业经济已经形成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 钨、稀土、氟盐化工、新型建材四大矿业经济体系。钨是我市的特色矿 种,是国家重要的钨精矿生产、冶炼加工基地,其钨精矿产量约占全 国的三分之一,冶炼产品及钨粉占全省的 90%,硬质合金占全省的 60%,2007 年钨产业销售收入 136.7 亿元。中重稀土是我市另一特色 矿种,是国家重要的中重稀土生产、分离、冶炼基地,稀土产业销售收 入达 76.2 亿元。氟盐化工是我市三大集群产业之一,已完成由块矿 萤石精粉氟化氢产品的过渡,正向精深加工发展,2007 年销售收入 近 20 亿元。我市还是省内锡精矿生产、冶炼重要基地,锡精矿年生产 能力 5500 吨,冶炼能力 1.18 万吨。以外地资源为原料的钴冶炼和深 加工已形成一定规模。随着基本建设发展,我市以水泥生产为主的建 材业经过几年整合重组,水泥生产正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2007 年 水泥产量 653 万吨,砖(折标准砖)41 亿块,销售收入 30 亿元。 二、矿产资源基本情况 截至 2007 年底,我市已发现矿种 110 种,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 矿种 72 种,矿产地 451 处。 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区中,以有色金属矿产最多,次为稀土、 稀有和建材矿产。其中大型矿床 25 处,中型矿床 61 处,小型及小型 规模以下矿床(点)365 处。钨矿的勘查程度较高,31 处大中型钨矿区 都达到详查以上勘查程度;稀土和萤石矿区勘查工作程度相对较低, 46 个稀土矿区中只有 3 个矿区达到勘探程度,详查矿区也只有 4 个; 52 个萤石矿区只有 5 个矿区为详查工作程度。资源储量中,钨矿基础 储量所占比例较高,达 82%,稀土矿 38%,萤石矿 53%。 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中,在全省占首位的有 7 种,占次要地 位的有 12 种。在国内外占有重要地位的矿种有钨、中重稀土。钨矿占 全国的 8.64%,但其中易采选的黑钨矿保有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的三分 之一。重稀土是我市的特有矿产资源,在江西乃至全国都占有十分重 要的地位。离子型轻稀土矿占全省的 90%。萤石矿也是我市的优势矿 产之一,占全省 53.67%以上。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矿床开采技术 条件较好,选矿工艺流程比较简单,共生伴生组分多,开发的经济价 值高。我市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我市矿产资源潜力 大,优越的成矿条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吸引了众多的矿业投资者。 至 2007 年底已设探矿权 471 处,勘查面积 4819 平方公里,涉及矿种 有铁、锰、铜、铅、锌、钨、锡、钼、稀有、稀土、金、银、萤石、地热等。 商业性矿产勘查已初具规模,发现并勘查了铜、铅、锌、银等一批重要 矿产资源。通过开展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将为我市的矿业经济 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截至 2007 年底,我市已设采矿权 1388 个(不包括铀矿和建筑用 砂),其中由省、市级发证矿山 447 座,县级发证矿山 941 座。开发利 用矿种 63 种,年采出矿石量 3861 万吨,销售收入 43.7 亿元,较 2000 年增长 298%。钨、锡、煤、金、银、中重稀土,开发程度较高,矿区利 用率和资源储量利用率达 90%以上。金、石灰石、锡、银矿区利用率 100%。资源储量利用率较低的矿种有钽(铌)、高岭土、轻稀土。探明 有资源储量但尚未开发利用的矿种有滑石、透闪石、石墨。 1、矿山开采现状。现有煤矿山 58 座,较 2000 年减少 57%。年生 产能力 155 万吨,实际产煤 106 万吨。由省级发证金属矿山 211 座, 其中:黑色金属矿山 9 座,较 2000 年增加 4 座,生产规模均较小。有 色金属矿山 106 座,其中铜矿山 16 座,采选能力 36 万吨,实际采矿 22.31 万吨,生产铜精矿 2775 吨,钨、锡矿山综合回收铜精矿 1723 吨, 合计 4498 吨;铅锌矿山 17 座,采选能力 52 万吨,实际采矿 27.3 万吨, 生产铅精矿 5516 吨,锌精矿 3905 吨;钨矿山 66 座,较 2000 年减少 1/3,采选能力 570 万吨,实际采出矿石量 530 万吨,生产钨精矿 18599 吨(含其它矿山综合回收钨精矿 565 吨);锡矿山 4 座,采选能 力 45 万吨,实际采出矿石量 44.98 万吨,生产锡精矿 4121 吨,加上 其它矿山综合回收锡精矿 1477 吨,合计生产 5598 吨;钼矿山 3 座, 生产能力 4.67 万吨,实际采矿 4.5 万吨,生产钼精矿 62 吨,其他矿山 综合回收钼精矿 160 吨,合计 222 吨。贵金属矿山 5 座,其中金矿山 2 座,年产金 40 公斤。银矿山 3 座,生产能力 0.6 万吨/年。稀有稀土 矿山 91 座,其中重稀土矿山 20 座,采矿能力 496 万吨,实际采矿 442.8 万吨,生产混合稀土氧化物 3245 吨;轻稀土矿山 6 座,采选能 力 90 万吨,实际采矿 76.5 万吨,生产混合稀土氧化物 1441 吨;中钇 富铕稀土(下称中稀土)矿山 62 座,采选能力 686 万吨,实际采矿 438.5 万吨,生产混合稀土氧化物 3023 吨;已建钽铌矿山 2 座,十五期间未 生产;新建锂矿山 1 座,年产矿石量 4 万吨。由省、市级发证非金属矿 山 178 座,其中萤石矿山 55 座,生产能力 60 万吨/年,实际采矿 60.5 万吨。岩盐矿山 1 座,年产盐 8.5 万吨。硫铁矿山 2 座,采选能力 3 万 吨,实际采矿 0.5 万吨。水泥用和制灰用石灰石矿山 49 座,采矿能力 407 万吨,实际采出 379.3 万吨。其余是高岭土、电气石、钾长石、脉 石英、白云岩、膨润土、饰面板材等非金属矿山,大部分停产或小规模 开采。县级发证非金属矿山数 941 座,占矿山总数的 67.8%。其中砖 瓦粘土矿山 465 座,砖瓦用砂页岩矿山 174 座,建筑石料矿山 302 座。 2、矿产品加工现状。矿产品加工主要集中在钨、锡、稀土、萤石、 钴、钼等几个矿种。我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钨精矿及 APT 生产基地 和集散中心以及国内重要的稀土分离、冶炼基地和最大的稀土产成品 集散中心。有钨加工企业 27 家,APT 生产能力 5 万吨,钨粉 11000 吨, 碳化钨粉 11000 吨,硬质合金 2500 吨。有稀土分离企业 18 家,年分 离混合稀土氧化物能力 26500 吨。稀土冶炼企业 4 家,年冶炼能力 13000 吨。稀土深加工和应用产品企业 13 家、稀土废渣二次回收企 业 4 家。2007 年实际分离混合稀土氧化物 2.2 万吨,生产单一稀土氧 化物和分组产品 1.8 万吨,稀土金属及合金 12486 吨,荧光材料 320 吨,磁性合金和磁性材料 1125 吨。已建成氟化氢生产企业 3 家,氟化 氢生产能力 4 万吨;萤石加工企业 19 家,萤石精粉年生产能力 47 万 吨。2007 年生产萤石精粉 37 万吨,氟化氢 3.8 万吨。有锡加工企业 11 家,其中冶炼企业 7 家,锡锭生产能力 1.18 万吨,实际生产锡锭 5403 吨。锡制品生产企业 4 家,锡条生产能力 5300 吨,锡丝生产能 力 1400 吨,生产焊条 250 吨,焊丝 150 吨,焊锡 50 吨。有钴冶炼企 业 3 家,钴金属生产能力 6500 吨,实际生产钴化合物 4838 吨,电积 铜 4846 吨。钼加工企业 2 家,氧化钼生产能力 1800 吨,钼铁 1200 吨。 3、主要矿产资源利用水平现状。钨矿山回采率一般可达 85%,选 矿回收率一般 80%。龙南稀土矿原地浸矿工艺综合回收率 7080%, 但其它稀土矿采用原地浸矿工艺,总回收率偏低。会昌岩背斑岩型锡 矿锡矿物颗粒较细,选矿回收率不高。煤矿山采区回采率 7080%, 但矿井或井田回采率较低。 四、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通过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实施,我市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得到 了初步改善,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未再新设对 地质环境具有不可恢复的矿产资源开采项目,矿山次生地质灾害明显 下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取得初步成效。但我市矿山点多 面广,给矿山地质环境带来一定影响。截止 2007 年底,由省、市级发 证矿山开采用地面积 7798 公顷,已治理恢复面积 845 公顷。矿山地 质环境综合治理率 43%。钨矿山和稀土矿山占地面积分别是全市矿 山占地面积的 35%和 19%,钨矿山土地治理率 35%,稀土矿山 49%。 矿山废渣累计积存量大,稀土矿山 3431 万吨、钨矿山 14214 万吨,钨 矿山的年综合处理量和累计综合处理量较高,稀土矿山较低,给环境 带来较严重影响。矿山开采废水处理率 60%左右。矿山开采引起的水 土流失面积 153 公顷,水土污染 223 公顷,治理率 27%。次生地质灾 害 68 处,其中崩塌、滑坡 26 处,地面塌陷(沉陷)38 处,泥石流 4 处, 破坏土地面积 290.3 公顷,灾害体积 53.59 万立方米,灾害治理率 19.98%,经济损失 4405 万元。 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要成矿带和大型国有矿山深边部勘查程度整体偏低,地质 勘查投入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需求。钨、稀土是国家实行保 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也是我市优势矿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 对矿产资源勘查投入减少,而社会性勘查资金的投入受到较大的限制, 优势矿产资源消耗量大于增长量,特别是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多年来没 有新的增加,过量开采致使保有资源储量急剧减少。不少钨矿山资源 已接近枯竭,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下降。全市相当多的中小矿山,特别 是小型矿山和小矿的勘查程度低,资源储量可靠程度差。煤、金、银等 矿种资源储量不足,产量连年下降,资源形势严峻。 2、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一是矿山数量过大,矿山规模偏小, 小矿比例仍占有 58%,有不少小矿仍达不到最低开采规模;二是集约 化程度低,我市水泥用石灰石矿山大多为分散作业的小矿,缺少大中 型矿山支撑。 3、矿业结构不尽合理。我市钨、锡、稀土冶炼已初具规模,但精 深加工和应用产品的开发滞后。萤石加工还停留在萤石精粉和氟化氢 等初级产品上。膨润土、钾长石等非金属矿产以销售原矿为主。矿产 品加工档次低、产业链短,缺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资源优势尚未 转化成经济优势。 4、稀土矿山生产工艺急待改善。十五期间重稀土、轻稀土已采用 原地浸矿工艺。但轻稀土矿山原地浸矿工艺总回收率偏低。中稀土矿 山采用堆浸工艺,存在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 5、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仍较突出。矿山开采因采矿废渣处理不当, 造成土地破坏、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和次生地质灾害,治理成效不大。 池浸工艺稀土矿山的地质环境尚未治理恢复,堆浸工艺稀土矿山又造 成了新一轮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 6、矿业权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勘查准入条件与退出机制不够 健全,少数探矿权人存在以采代探、圈而不探、矿业权非法转让等违 法违规行为。部分矿山不按照开发利用方案或设计方案生产,大矿小 开、一矿多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仍然存在,资源整合与产业结 构调整需进一步加强。 六、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及其保障程度 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了矿 业的经济地位。我市矿业经济要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产业整合为主线, 科技创新为先导,战略合作为重点,加强宏观调控,完善产业政策,延 伸产业链,培育壮大钨、稀土和氟盐化工等产业集群。要把我市建设 成为国际知名的钨、稀土深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钴生产基地,全省 重要的氟盐化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 我市优势矿产资源主要是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钨、锡、 稀土等金属矿产,大宗用量的矿产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铁等严重 不足,主要依靠外购。以我市查明矿产资源和矿产品产量控制目标测 算,能满足 20 年及以上需求的矿种有锡、轻稀土、钽(铌)、岩盐、硫 铁矿、水泥用灰岩等;能满足 1020 年需求的矿种有钨、中钇富铕稀 土、萤石、铅、锌、铜等,但钨矿保有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在少数矿山, 较多钨矿山面临资源枯竭;不能保证需求的矿种主要是离子型重稀土; 急缺矿种有钴、铁、煤等。 第三章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七大精 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在 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方针和“科技兴矿”及可持续发展 战略。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以科学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保护地质 环境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实现“有序有偿、供需平衡、 结构优化、集约高效”为总要求,继续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 宏观调控,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实施矿产资源总量控制和优化 配置,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改善矿山地质环境,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拓展矿产品延伸产业,发展 精深加工,做大矿业经济总量,努力实现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 发展;强化矿产资源管理,维护勘查、开采秩序,保护资源,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与法律法、与法律法规规相一致的原相一致的原则则。 规划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 行编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 2、实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的原事求是、突出重点的原则则。 规划的编制是在对市情矿情深 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我市矿产资源特点,重点以钨、稀土、萤石等 优势特色矿产进行规划,规划目标和任务的确定以及规划实施保障措 施的制定符合我市实际。 3、促促进进区域区域经济经济社会社会发发展的原展的原则则。努力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效 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正确处理好近期与长远利益、局 部与整体利益、开源与节流、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把资源节约放在首 位,综合勘查,综合找矿,综合开采,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 平,促进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 4、着力延着力延长矿产长矿产品品产业链产业链, ,实现矿业经济实现矿业经济最佳的原最佳的原则则。大力发展 矿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做大矿业经济总量,使有限的资源发 挥更大的效益。 5、资资源开源开发发与地与地质环质环境保境保护护并重的原并重的原则则。坚持谁开发、谁保护, 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 6、充分利用充分利用“两种两种资资源,两个市源,两个市场场”的原的原则则。充分利用国内、国外 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科学规划、控制开采总量,充分利用市外矿产资 源,实现资源互补,搞好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和供需平衡。 三、规划目标 (一)总目标(一)总目标 紧紧围绕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业的要求,加强矿产资源 调查评价与勘查,实施钨矿产整装勘查,加强危机矿山深边部找矿, 提高重要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调整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 局,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从粗放 型向集约型、环保型转变,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改 善矿山地质环境,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施钨、稀土 和萤石等矿产品精深加工战略,延伸产业链,做优做精做强钨、稀土 和氟盐化工三大产业集群;完善矿业权市场,实现矿业多元化投资;规 范矿政管理,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实现矿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规划期(二)规划期(20082015 年)目标年)目标 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目标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积 极争取国家资金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远景调查,探明一批大 中型钨、稀土、萤石等重要矿产地。 “两种资源”、 “两个市场”的开放格局 基本形成。建立矿产资源勘查激励机制,鼓励、支持、引导在资源危机 矿区深部和外围一定范围内找矿,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在 2007 年基 础上,主要矿产新增资源储量:钨 20 万吨、锡 10 万吨、稀土氧化物 30 万吨、萤石 1000 万吨、铜铅锌 40 万吨、水泥用石灰岩 2 亿吨。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目标 健全矿产资源调控体系。通过总量控制,优化结构,实现资源开 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做大做强矿业经济。实现我市矿业 及其延伸产业总产值达到 1000 亿元。 钨精矿(WO3 65%)年总量控制指标 28000 吨(约束性),年 产 APT 45000 吨,钨粉 20000 吨,硬质合金 6500 吨。重点发展亚细、 超细高性能硬质合金及棒材和微钻、纳米超细硬质合金精密加工工具、 纳米钨合金材料、钨基复合材料、钨基高比重合金、钨基硬面材料、钨 铜复合材料、钨稀土合金等。实现钨业及延伸产业产值 350 亿元。 稀土氧化物(TR2O392%)年总量控制指标 10000 吨(约束性) ,年分离混合稀土氧化物 20000 吨,生产稀土金属 20000 吨、重稀土 高纯金属及合金 4000 吨、稀土永磁材料 20000 吨、稀土储氢合金材 料 8000 吨、稀土荧光材料 4000 吨、稀土功能陶瓷材料 2000 吨、各类 稀土永磁电机 5000 万台以上、各类稀土节能灯 4 亿支以上、汽车尾 气净化器 10 万套。实现稀土业及延伸产业产值 250 亿元。 萤石精粉年总量控制指标 40 万吨(约束性),建设和完善兴 国、瑞金等氟盐化工工业园配套设施,大力发展氟盐精细加工、氟聚 物、氟橡胶等含氟精细化工产品,氟盐化工产值 160 亿元。 其他有色金属:锡精矿金属量 3500 吨(约束性)、锡锭 15000 吨、钴金属 10000 吨、铅锌精矿金属量 30000 吨、铜精矿金属量 4000 吨等有色金属及延伸产业产值 70 亿元。 年产水泥用石灰石 2000 万吨、水泥 1700 万吨等建材业产 值 90 亿元。 建设晶体硅材料、多晶硅片、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配套产业 链,发展新能源,形成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光伏产业等 其他矿业产值 80 亿元。 建设 5 个各具特色的矿业经济区,矿业经济区产值 700 亿元, 占矿业及延伸产业总产值的 70%。 3、矿业结构调整目标 调控采矿权总量,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设置采矿权。规划期间,加 大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和优势矿产资源整合力度,钨、锡 稀土、萤石采矿权数量控制在 148 个以内(其中钨 51 个、稀土 43 个、 萤石 50 个、锡 4 个)。 矿山数由 1388 个减少 27%,其中由省、市级发证矿山减少 17,县级发证矿山减少 32。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源整合规定要 求,实现矿山规模数量、空间布局等进一步优化,矿业秩序全面好转。 大中型矿山占矿山数 7.8%,钨、锡、稀土、岩盐、萤石等主要矿种大中 型矿山产量占总产量 50%以上。控制开采总量,实行限产增值,大力 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使高附加值产品比例明显提高,深加工 产品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到 70%以上。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 高采、选、冶技术水平,降低成本和能耗,使我市矿产资源利用水平有 明显提高。 4、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目标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资源利用效 率明显提高。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平均提高 23%,选矿回收率 平均提高 12%。钨、锡、铅锌回采率 85%以上,选矿回收率 80%,矿 山综合利用率提高到 60%以上。龙南重稀土矿山总回收率 85%,其它 稀土矿山总回收率 60%。萤石矿山回采率 85%,选矿回收率 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