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设计装订知识.ppt_第1页
印刷设计装订知识.ppt_第2页
印刷设计装订知识.ppt_第3页
印刷设计装订知识.ppt_第4页
印刷设计装订知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印刷设计Printingdesign,授课班级:计算机31023授课教师:陈代,课程安排,绪论第1章印刷沿革与发展(2课时)第2章要素与种类、特性(2课时)第3章软件和色彩知识(2课时)第4章印前工艺技术知识(16课时)第5章印刷工艺技术知识(4课时)第6章印后工艺技术知识(2课时),第6章印后工艺技术知识,【教学目标】了解印刷品的表面加工工艺了解装订种类【教学重点】了解装订种类【教学难点】了解装订方法和种类,第6章印后工艺技术知识,【6.1印刷品的表面加工】1.上光和压光工艺2.覆膜工艺3.压凹凸、模切4.烫金工艺【6.2装订种类】1.骑马订、折页装订2.无线胶装3.穿线胶装4.活页装订5.精装及特种工艺,第6章6.1印刷品的表面加工,表面加工的目的?为了保护印刷品,经过上光、覆膜等工艺,提高印刷品表面的耐光、耐热、耐折、耐磨的性能,延长印刷品使用期;增强印刷品的视觉效果,使印刷品更具光泽,色彩更鲜艳;通过压凹凸压痕、烫金、烫银等工艺,提高印刷品的档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第6章6.1印刷品的表面加工,常见的印刷品表面加工:上光、覆膜、压凹凸、烫金、烫电化铝膜、模切等。1.上光:指在印刷品表面涂(或喷、印)上一层无色透明的光油,经处理后,在印刷品表面形成一层薄且均匀的透明光亮层的工艺。包括全面上光、局部上光、光泽型上光、哑光上光和特殊涂料上光等。UV上光属于局部上光工艺,它不但能增强图文立体感和肌理效果,可调厚薄产生不同的立体感。,第6章6.1印刷品的表面加工,第6章6.1印刷品的表面加工,亚光:指上光工艺在涂上光油和热压两个机组上进行的工艺。步骤是先普通上光,待干燥后再热压,经冷却使印刷品表面形成镜面反射效果。,第6章6.1印刷品的表面加工,2.覆膜:是印刷后的一种表面加工工艺,又被称为印后过塑、印后裱胶或印后贴膜。指用覆膜机在印品的表面覆盖一层透明塑料薄膜而形成一种纸塑合一的产品的加工技术。根据薄膜材料的不同分为亮光膜、亚光膜两种。,第6章6.1印刷品的表面加工,覆膜的好处:表面会更加平滑、光亮;耐污;耐水耐磨;可以很大程度地弥补印刷产品的质量缺陷。目前大多数图书都采用这种方式。,覆膜前,覆膜后,1.将印刷品排列在塑料膜下,2.覆膜,3.覆膜后输出,4.进行分割,第6章6.1印刷品的表面加工,随着印刷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包装装潢有更高的要求,在色彩上要求鲜艳;在层次上,不仅要能反映平面的明暗层次,而且要有立体的层次感,凹凸印刷能使产品增加立体感的层次。3.压凹凸、模切:模切压凹凸指根据设计的要求,把彩色印刷品的边缘制作成各种形状,或在印刷品上增加特殊的艺术效果,以实现某种使用功能。模切工艺:以钢刀排成模,在模切机上将承印物冲切成一定形状的工艺。,第6章6.1印刷品的表面加工,整版的凹凸处理,文字的凹凸处理,第6章6.1印刷品的表面加工,硬纸板面上的凹凸处理局部和整书效果,整个书面用凹凸处理,印章的凹凸处理,标志的凹凸处理,整个书面用凹凸处理,再印上数字颜色,内页的凹凸处理,应用在产品包装上的模切,宣传手册的模切工艺,用塑化纸张进行大面积打孔的模切,第6章6.1印刷品的表面加工,4.烫金工艺:印刷品的表面金银烫印可以大大增加包装产品的附加值,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印刷品中。烫金可分为圆压圆与平压平烫金。圆压圆烫金:大小面积烫金都可以,烫印速度高;平压平烫印容易出现烫印不实的问题,只适合烫印小面积图案、线条或文字,烫印速度低。,第6章6.1印刷品的表面加工,烫金书样,局部烫金效果,第6章6.1印刷品的表面加工,第6章6.1印刷品的表面加工,第6章6.2装订种类,1.骑马订、折页装订:骑马订,即让折好的印页如同马鞍一般,配至装订机走动的链条上,钉子就订在两页印页中间折缝的位置上。由于骑马订有以中心为对称的特性,拼版就与一般的平订、胶装、穿线平装或精装的拼法不同,制版时必须说明。骑马订的位置按照国家装订标准,应该分别装订在装订线的上下四分之一处。,第6章6.2装订种类,骑马订工艺,装订后输出,第6章6.2装订种类,骑马订大多用于杂志、画册等书刊,纸张选用6080g胶版纸,高档次的刊物多采用105157g铜版纸。,第6章6.2装订种类,折页装订分为两折页、三折页、四折页等,根据内容的多少来确定页数。有的企业为使折页的设计出众,在表现形式上加模切工艺及其他特殊工艺等来体现折页的独特性,从而增强样本设计的艺术性,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第6章6.2装订种类,2.无线胶装:无线胶装工艺简单,质量较稳定,周期短,工人劳动强度低,并且装订外形美观,故大量时间性较强、短期使用或不经常使用的书籍如时尚类期刊、商场产品目录等均采用无线胶装工艺。无线胶装指不用铁丝和线,而是用胶黏合书芯,从印刷到成书自动完成的装订方法。,第6章6.2装订种类,无线胶装的优点是可装订厚度至7厘米,书籍尺寸适应广泛。,第6章6.2装订种类,3.穿线胶装:穿线胶装与骑马订不同之处是全书每一帖按页次依序并排排列,从第一页配到最后一页,配帖完成后,用缝线机器将它们连续缝在一起。,第6章6.2装订种类,第6章6.2装订种类,第6章6.2装订种类,4.活页装订:凡单页的文字或图画如各种目录、技术手册等,均可使用便利的活页装订。这种装订有的以塑胶背条夹固纸页,亦有使用钢丝做成圈环或环扣锁定页面。,第6章6.2装订种类,第6章6.2装订种类,5.精装及特种工艺:印刷品能不能成为一件好的设计作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帧的方式。设计师往往将很大的精力放在装帧上,以求别出心裁的视觉效果。精装书籍的封面有软和硬两种。硬封面是将纸张、织物等材料裱糊在硬纸板上制成,适用于放在桌上阅读的大型或中型开本的书籍。软封面是用有韧性的牛皮纸、白板纸或薄纸板代替硬纸板,适用于携带方便的中型本和袖珍本,如小型字典、工具书和文艺书籍等。,第6章6.2装订种类,书脊有圆脊和平脊两种。,1.封皮过胶,2.覆面于硬纸板,3.装裱黏合,4.压放至干燥定型,5.精装后的成品,第6章6.2装订种类,仿古装书装订,采用红木做书面的书籍,第6章6.2装订种类,第6章6.2装订种类,第6章6.2装订种类,第6章6.2装订种类,第6章6.2装订种类,总结:认识装订,装订工艺过程,1、平装书装订的主要工艺过程,撞页裁切,切书,书芯加工,封面加工,(1)折页,又称制书帖,是把印张按规格要求和页码顺序折叠成书帖的工作过程,是装订的基础。,书帖加工,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方法有:手工折页机械折页,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2)配页,是把已折好的全书所有的书帖按页码顺序配集成册的工艺过程。配页的质量检查是通过检查折标是否形成连续阶梯形的标记。,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3)订联,是指将配页好的书帖通过各种方法联结,使之成为完整书芯的加工过程。订联的方法有:缝纫订、锁线订、铁丝订、无线胶粘订。,(4)包封面,在订好的书芯上包上纸质封面以保护书芯的工艺。,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封面的包裹形式有:平订包式封面、平订压槽包式封面、平订压槽裱背封面、平订勒口包式封面、骑马订式封面。,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5)切书,将装订成毛本的书册按规定的尺寸裁切成光书的操作称为切书。主要由三面切书机完成此工序。,注意!对有勒口的书籍,先切切口,再包封勒口,最后切天头和地脚。,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无线胶订联动订书机,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2、精装书装订的主要工艺过程,制书帖,制书芯,书芯加工,上书壳,检查、包装,制书壳,粘帖插页,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a-精装书芯书背的形状b-套合后精装书背的形状1-方背2-圆背无脊3-圆背有脊,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环衬,封面,书脊槽,堵头,书芯,柔性书脊材料,精装书的结构,环衬,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1)书芯加工(以圆背有脊为例),a.压平:,b.刷胶干燥:书背刷胶、定型,c.裁切:三面切书,d.扒圆:将书芯加工成圆弧形牢固书芯,便于阅读,e.起脊:在书芯两面近书脊处压出凹痕。,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f.刷胶、贴背(三粘):,在书芯背上贴纱布、贴堵头布、贴书背纸。,刷胶、贴纱布刷胶、贴书签带和堵头布刷胶、贴书背纸,g.干燥,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2)制书壳,送面料,刷胶,摆壳、压紧,包边,压平,送壳、中径纸,烫印,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整面书壳的制作,封面材料,中径纸,前封壳,隔槽,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接面书壳的制作,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3)上书壳,把书芯和书壳套合在一起,经刷胶使其粘合固定的工艺,是精装书籍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进本,上侧胶,套壳,压槽,压平,送书壳,出书,工艺过程:,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书籍的包装,期刊的包装,分摞、计数,包装线,码堆机,中间存储,集装箱,分发运输,加包装信息单,包装,分发运输,3、书刊的包装,分摞、计数,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6.2印品的表面整饰加工,6.2.1上光,上光是指在印品表面涂布(或喷、印)一层无色透明涂料,经流平、干燥、压光以后在印品的表面形成薄而均匀的透明亮光层的工艺过程。,一、作用,保护作用及增加光泽度使印品光亮、美观;加强印刷品的宣传效果;提高印刷品的的实用价值。,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二、分类,1、按产品的形式分,全幅上光局部上光哑光上光艺术上光,2、按上光机与印刷机之间的关系分,脱机上光联机上光,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3、按涂料分,氧化聚合型溶剂挥发型光固化型热固化型,4、按上光方法分,辊涂上光印刷上光,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三、上光工艺,1、涂布:采用一定的方式在印刷品表面均匀涂布一层上光涂料的过程。,2、压光,喷刷涂布:手工印刷涂布:印刷机上光涂布机涂布:最普遍,改变干燥后的上光涂层表面状态,使之接近理想镜面。,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6.2.2覆膜,覆膜又称贴膜,是将塑料薄膜涂上粘合剂与纸制品经加热加压使它们粘合在一起形成纸塑合一的产品的加工技术。,一、作用增强印刷品的光泽度;改善印刷品的耐磨性、防水、防潮、耐光、耐热性能;提高印刷品的艺术效果;保护印刷效果和延长货品的寿命。,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二、应用书刊的封面、包装盒面、精美画册、挂历、台历、印刷宣传品、各种说明书等。,三、方法,即涂覆膜预涂覆膜,干式覆膜湿式覆膜(水性覆膜),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四、工艺过程,1、干式覆膜,工艺准备,薄膜放卷,涂布粘合剂,复合,配制粘合剂,印品输入,烘干,复卷,定型,分切,成品检验,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2、湿式覆膜,工艺准备,薄膜放卷,涂布粘合剂,复合,配制粘合剂,印品输入,烘干,复卷,分切,成品检验,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3、预涂覆膜,预涂薄膜放卷,复合,印品输入,复卷,分切,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6.2.3电化铝烫印,又称烫箔、烫金,是一种不用油墨的特种印刷,它是借助一定的压力和温度将粘合剂熔融,使金属箔或颜料烫印到纸张或其它承印物上的方法。,烫印机理:在热压作用期间(0.51s),热熔性的有机硅树脂脱离层和粘合剂层受热熔化,其粘结力减小,铝层便与基膜层剥离,而胶粘层在热作用下粘性增大,将铝层粘结在承印物上。当压印板与烫印版分离后胶粘剂冷却固化,将电化铝牢固地转印在被烫印物表面上。,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工艺流程:,准备工作,装版,垫版,工艺参数的确定,试烫,签样,烫印,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6.2.4凹凸压印,又称压凹凸或凸纹印刷,是一种不用油墨和胶辊的压印方法,是印刷品表面装饰加工中一种特殊的加工技术。,原理:使用一组图文阴阳对应的凹、凸模具,将承印物转置于二者中间,通过施加较大的压力压出浮雕状的凹凸图文和花纹。,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凹凸压印的作用:使画面具有层次丰富、图文清晰、立体感强、图像形象逼真,对包装产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多用于印刷品和纸容器的后加工上,如包装纸盒、装潢用瓶签、商标以及书刊装帧、日历、烟包、贺卡、请柬等。,工艺流程:,制凹版,制凸版,凹凸压印,整理包装,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凹凸效果,单层凸纹多层凸纹凸纹清压凸纹套压,凸起部分与印品图文的结合方式,直接结合间接结合混合结合素凸,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6.3模切压痕,一、概述,1、模切工艺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的图样组合,以钢刀片排成模(或用钢板雕刻成模)在模切机上通过压力作用,将印刷品或其它板状坯料轧切成所需形状的工艺过程。,2、压痕工艺利用压线刀或压线模,通过压力在板料上压出线痕,或利用滚线轮在板料上滚出线痕,以便板料能按预定位置进行弯折成型(纸盒、纸箱)。,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3、加工对象主要是包装纸盒、纸箱、书封面、商标、标牌、不干胶产品、旅游纪念品、电子产品等。,4、模压原理模压前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将钢刀、钢线或钢模排成模切压痕版(简称模压版,又称阳模),将模压版装到模压机上,将待加工的印品放在阴模(压板)上,使阴阳模接触加压,在压力作用下,将纸板坯料轧切成型并压出折叠线或其它模纹。,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二、工艺流程,刀具加工,制模切压痕版,装版,模切压痕,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印刷概论第六章印后加工,6.4容器加工,6.4.1纸容器加工,纸容器加工是指用包装商品的纸板制成纸箱或纸盒。它不仅能包装固体,而且与其它材料复合,如与塑料或铝箔复合还能装液体。纸容器所用的纸一般为瓦楞纸和白板纸,其加工工艺流程为:,制版印刷,表面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