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引》引发的生命思考.doc_第1页
《箜篌引》引发的生命思考.doc_第2页
《箜篌引》引发的生命思考.doc_第3页
《箜篌引》引发的生命思考.doc_第4页
《箜篌引》引发的生命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难忘,高中那条河公 无 渡 河 公 渡 河箜篌引引发的生命价值的思考 一个人和一首诗,会不会亦有一见倾心的钟情?初遇箜篌引,是在讲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读来却顿然有撕心裂肺的疼痛与心动,竟然再也无法阻止奔涌的思绪和充溢胸膛的悲怆之气。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公无渡河多么恳切的劝诫和恳求!一切的一切都表明,所有的人都清楚:不能渡河,不该渡河,渡河就是死亡!公竟渡河多么激愤的质疑和不甘!为什么明知前方是死亡,还是毅然蹈死不顾?是什么必死的理由,是什么无畏的勇气,竟然超越了对死亡的恐惧? 渡河而死多么悲惨和不愿接受的结局!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悲剧毕竟发生了。一千一万个不能渡河的理由,终究也不能战胜一个渡河的行动!其奈公何多么沉痛的无奈和哀思!悲剧已经发生了,亲人们的呼喊劝阻和绝望哭泣都无力改变既成的事实,于是又回到旁观者的困惑不解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从哪里来?他要到哪里去?他为什么要如此坚决地选择渡河,急急奔赴必然到来的死亡?箜篌引出自晋人崔豹的古今注音乐: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我在看电视剧十月围城时,我在听主题歌中国山时,我在读李重光留给父亲的遗书时,读秦少白写给至爱区舒云的书信时,我在读历史上那些从容赴义慷慨捐躯的悲壮人物时,我在面对历史或现实生活中一个个“渡河而死的公”时,我在想象那些渡河的“公”还原那些渡河的场景时总会感受到这种充溢肺腑的悲壮悲慨悲凉之气行径全身时带来的强烈痛感。我无法不去想象,箜篌引中的“公”究竟是何人?为何事?为何必须渡河?我也无法不去推衍,古今中外,历史现实,又有着多少横亘的“河”、渡河的“公”和渡河而死的结局。诗中的“公”可以是什么人?诗中的“河”可以指什么事?渡河的“公”有多少个必须渡河的理由?“公无渡河”悲壮版伟大人格的耸立我希望那是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悲壮故事,我期待那条河边挺立的是一个个气壮山河的伟岸形象,我似乎听到那汹涌的河水激荡着“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慷慨羽声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牺牲的六君子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光仁就是渡河而死的“公”,他们深知“改革变法之河”水深流急,波涛汹涌,必将付出生命的代价,但仍然不计个人安危,投身革命洪流。其中最令人感佩的是谭嗣同,变法失败后他本来是有机会避免被捕被杀的命运的,他亲自把梁启超等人送到日本大使馆避难,当梁启超等恳请他一起出走日本时,他慨然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当日本使馆主动要求为谭嗣同提供保护时,他又慨然回答:“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被捕后在狱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临终时,谭嗣同大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从容就死,慷慨赴义,年仅三十三岁。这是一种多么强大又多么悲壮的人格力量!梁启超,作为戊戌变法的积极参与者和领袖之一,他亲身经历了变法的激情岁月、淋漓鲜血和死亡之旅,对理想的追求却始终不变,为了国家的强盛和自己的理想,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知其不可而为之,随时准备付出生命。当他在演讲中引用箜篌引的时候,一定想起了谭嗣同那些为理想而奋斗而牺牲的同仁,肯定也想到了那些像自己一样至今仍在奋斗并随时准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同道,因此才能演讲得如此声情并茂,如此感人至深,影响深远。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乏这种“渡河而死”的悲壮英雄“公无渡河公竟渡”的爱国诗人屈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老人,多像箜篌引中 “被发提壶”的“白首狂夫”啊。他生不逢其时不遇明主,“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他既不愿做蝇营狗苟之事,因而“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又不愿做亡国之人,宁死也不辱节。于是,在理想和国家双重灭亡的打击下,他高吟着“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纵声一跃,自沉汨罗。这一吟一跃,将一个诗人殉国殉道、爱国忧民的伟大形象永远定格在中国文化的汗青丹史上。“公无渡河音响绝”的思想巨人嵇康,诗文书法琴艺超绝当世的竹林七贤领袖,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宣告了与黑暗的官场、残暴的统治者的决裂,一双白眼对钟会表达了对世俗小人的蔑视和不屑,他明知道他得罪的是无情无理无赖无耻因而不可得罪的黑暗官场和当道小人,但他还是在打铁的同时,锻造着自己纯青的灵魂铮铮的铁骨。即使在走上刑场的生命最后时光,没有悔恨没有眼泪,也没有过多的牵挂和不舍,只是为广陵散将要失传而发出了极富诗意极富美感的临终一叹,演奏出了人类音乐史和生命史上最华美的临终绝响。这一叹一弹,将一个文人的伟大人格和精神旗帜竖立在人类美学的高山之巅。英国思想家培根在论死亡的文章里,这样评述死亡的意境:“死亡不能改变伟大的灵魂,具有这种精神的人,直到最后一刻仍然不会失去本色。”谭嗣同、梁启超、屈原和嵇康正是具有这种伟大精神的人,他们的生让人想起泰山日出的喷薄,他们的死让人想起东海日落的辉煌。用泰戈尔的诗表述就是“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用毛主席的话评价就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用老子的语言总结就是“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就是强大到极致的精神能量所自然发出的超越死亡的人格力量强大到无忧无惧无惑的精神力量。如此人格如此公,渡河而死何惧哉?!“公无渡河”悲剧版历史教训的沉思 我不想那是一个个遗恨千古的史例,我不想看到那条水边站立的是一个个英雄末路的悲怆形象,我不想听到那悲凉的河水奏出的是慷慨悲歌肥水一渡千古恨的前秦帝王苻坚,既具备“姿貌瑰伟幼不凡”的天赋异禀,又具有与王猛“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莫大福缘,他胸怀抱负,纳谏如流,经过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终于国富民强,成为统一北方的雄主,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成就:文学优良,内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赫赫。但他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忘记了王猛临终前的恳切叮嘱和弟弟符融等清醒之士的苦苦劝谏:伐晋有三不可,不可渡肥水,不可伐晋,渡河必亡!于是在“屡战屡胜”因胜而生的骄傲轻敌情绪下,做出了挥师九十万南下伐晋的错误决定,并发出了“投鞭于长江,足可以断流”的豪言壮语,但最终却落得淝水一战大帝梦断的悲惨下场,以四十八岁的有为之身有为之年身死国灭,成为后人扼腕叹息的悲剧人物,如一颗流星在历史的天空流下了光辉却又格外短暂的一生。中国历史上也从来不缺乏像这样的“渡河而死”的悲剧人物“公无渡河公苦渡”的治世大才商鞅,雄才大略,以法扬名,执政十九年,为实现秦国统一天下的大业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但他具有致命的人格硬伤,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法家思维模式使他走上了人生的不归路。他明知“变法之水”可疏导而不可强制,但仍急功近利强渡变法之河,不仅长期施行愚民和弱民政策,动辄采用过激的峻法苛刑和连坐之法激化社会各阶层的矛盾,而且大权独揽行事张扬,对人刻薄少恩,视之如鹰犬走兽,呼之驱之轻之贱之,给自己种下了人生的祸根。于是当他逃亡时无人敢于肯于收留,当他执行车裂之刑时围观群众眼神中的表情是冷漠甚至兴奋,他亲手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国强而身裂”的必然悲剧命运。“公无渡河公自为”的一代帝皇秦始皇,以排山倒海之势一统天下,以变法图强之志大规模重建华夏文明,以最大的规模,以最快的速度,巍巍然创建了人类在铁器时代最为伟大的国家形式,使当时的中国进入人类最为进步的社会文明。这样具有伟大创造力的权力主体和强大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却不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浅显道理,“公竟渡河”仁义不施而行暴政:“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不仅“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而且“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却只有效存在了12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落得一个“身死人手,二代而亡”的悲剧命运。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苻坚、秦始皇和商鞅这样的历史人物,其个性正好证明了他们身上的人性而不是神性,他们的人生也因而更具有悲剧的审美价值。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他们都具有经天纬地之才,怀抱利器,坚忍不拔,自觉承担起了国家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做出了不凡的历史性功绩。但他们又都具有性格和人格上的重大缺陷,能知人而不能自知,能胜人而不能自胜,最终失去其所,也最终失去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曼利厄斯有一句名言,“死亡也许是免费的。但它是用一生换来的。”也许最能揭示出他们悲剧的现实意义。如此器宇如此公,渡河而死可恨乎?! 公无渡河悲哀版现实生活的拷问我不敢想那是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现实悲剧,我不忍看到那条河边随水流逝的是一个个本应鲜活的生命,我不愿听到那悲鸣的河水中呜咽着凋落灵魂的痛苦悲吟2010年1月23日至5月27日,短短四个月时间接连发生的“富士康十三跳”,造成十二条鲜活生命的死亡。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决绝的生命选择?2010年3月22日,暨南大学两名学生跳楼。2011年2月9日,政治大学一男生跳楼。2011年3月19日,华东交大一男生跳楼。大学生跳楼!中学生跳楼!从未停止的无数次凌空一跳,不禁让我们陷入深思:跳楼何时竟然成为了学校的伴生词?是什么强大的力量促使他们如此无所畏惧地迈向死亡?继2002年造成24人丧生的“蓝极速”网吧大火案之后, 2002年6月23日,广州市白云区地下网吧大火。2004年12月19日,广东省龙川县一网吧起火。2006年6月4日,河南省平顶山一网吧发生火灾。2010年12月5日,贵州凯里市一网吧发生爆炸,造成7人死亡、38人受伤、9人重伤的骇人听闻的惨痛事件。中国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日前发布的2010年中国网吧市场年度报告显示,禁2010年,全国受理网吧举报2万多起,立案调查3万余件,移交案件833起,办结案件2.8万余件,责令经营单位改正3.6万余家次,罚款8839万元。是什么样的强大魅力使网吧能吸引无数痴迷的少年和成人,使之迷途忘返至于付出学业成绩、人生前途、身心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校园血案、跳楼事件、网吧事件,一条又一条凋零在血泊中的鲜活生命竞相上演了一出出“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的人间惨剧。是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生理疾患?还是难以承受的生活压力和情感挫折?我们可以拷问社会现实的种种冷漠和不公,可以拷问教育体制的诸多问题,但是,最终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一个生命的真正主人都是自己。轻松一跳很容易,但一己解脱换来的却是至亲之人的眼泪和白发,这是多么深重的悲哀啊!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这样评价某些死亡:“以死来鄙薄自己,出卖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间最大的刑罚,最大的罪过。”无论怎样,活着都是一种胜利,如果,连死都不怕了,为什么还要害怕活着呢?活着,并且有尊严地活着,活出生命的美好,这才是我们对生命的最大尊重。如此生命如此公,渡河而死可悲乎?!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