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健谈无锡市自来水事件的应急处理技术.docx_第1页
张晓健谈无锡市自来水事件的应急处理技术.docx_第2页
张晓健谈无锡市自来水事件的应急处理技术.docx_第3页
张晓健谈无锡市自来水事件的应急处理技术.docx_第4页
张晓健谈无锡市自来水事件的应急处理技术.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晓健谈无锡市自来水事件的应急处理技术 自从*水污染事件发生之后,全国多个城市的饮用水水源相继发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清华大学的张晓健教授作为建设部的专家组的成员转战各个城市。这次无锡XX的污染事件,张教授又作为专家组组长奔赴无锡,在第一线解决水质问题,尽快恢复了无锡的供水,在这次中国水网举办的“XX水业高级技术论坛”上,他为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无锡市自来水事件的应急处理技术。以下根据张晓健教授在大会上的发言整理。对这次无锡发生的问题,报纸的提法叫做“XX水污染事件”。我们这里要谈的实际上是无锡的自来水问题,我们把这个题目再缩小一点,叫做无锡自来水事件。XX年5月28日的下午开始,无锡市的南泉水源地突然恶化,造成了自来水带有严重的臭味,已经失去了除了消防和冲厕以外的全部使用功能。甚至不能洗脸也不能洗手,洗了手要臭2个小时。自来水装在矿泉水瓶里面,闻一下之后,会有一种触电感,让人下意识地要一下子躲开,是恶臭,是非常臭。这个水已经基本丧失了全部的功能。所以,无锡市居民的生活饮水和洗漱的用水全都改成了桶装水和瓶装水。但是无锡市并没有停水,因为发现这个问题时,水已经都进了管线了,已经到了居民家里了。正因为这个水非常臭,所以不会造成误饮,对身体的健康不会造成潜在的危害。而*那年是硝基苯污染,硝基苯无色无味,某些街头小贩或一些小的饭馆做饭可能就会使用这个水,可能对身体存在危害。但是无锡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个水的味道太臭了。受污染的水是什么性状呢?自来水的出厂水是黄绿色,淡黄色,XX的水是发灰、发黑。这个恶臭的种类,实际上说嗅味,有各种各样的,当时无锡的水的嗅味是什么呢?是恶臭,味道特别大。自来水的嗅味等级是05级,一共分成6档。0是没有味道,1是敏感的人能感觉出来有一点味道,一般的人是感觉不出来的。2级就是基本都可以感觉出来了,3级是强烈的,4级是非常强烈,到5级是非常非常强烈。无锡当时就达到了5级,现场的工人最后用大于5级来定义,就仿佛劣5类的含义。当时藻的浓度是6000万8000万g/L。在污染之前,这个地方是XX万3000万g/L。最高的时候是2.5亿g/L。但是水面上只有少量的浮藻.。COD达到1520mg/L,氨氮是710mg/L,溶解氧是0。在线溶解氧仪每3分钟记录一次。根据溶解氧曲线可以看到26日0点还是正常的,到了28日溶解氧开始下降了,到了晚上又上来一点,后来就是0了。以后一直在波动,直到6月4日、5日以后,又逐渐恢复了,恢复到67mg/L左右。根据受污染水的性状,这个水源是受到了非常非常严重的污染,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常规的污染,是突然一下水质就恶化了。事件发生以后,29日、30日、31日,当地水厂采取了应对藻类水华的应急处理措施,即在取水口处同时投加粉末活性炭和高锰酸钾,水厂内提高混凝剂和消毒剂氯的量。中桥和雪浪水厂都是一样的工艺,都是机械反应加平流沉淀池,水厂加了氯和混凝剂还有W5除臭剂,除臭味。这个方法曾在石家庄用过。砂滤池前加了氯之后,滤后也加了,但是效果不显著。30日我接到了电话,去无锡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去无锡的航班只有中午和下午有,所以到了31日的下午4点,我和山东省水质检测站的贾瑞宝主任、同方水务公司的戴日成总经理到了无锡市,第二天建设部城建司张悦副司长和王欢副处长也赶到了,还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宋兰合所长等7人协助当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这一次无锡事件自来水产生臭味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应对处理的关键问题。这一次无锡自来水臭味产生的原因极为特殊,当时的宣传是说XX蓝藻水华造成的,但是根据我们看原水的水质和臭味的味道,还有它采取的应急除藻的措施,除臭效果不佳。所以到达无锡之后,我们初步判断这一次导致无锡自来水臭味的物质,不是我们常见的蓝藻水华时候的藻的代谢产物。一般情况下,蓝藻爆发导致水产生嗅味的物质是一类致臭的含硫化合物。所以我们到达无锡之后看了一下这个水的味道和颜色,做出了初步的判断,这一次应急处理的目标,不是传统的除藻,而主要是除臭。检验出的主要的化学物质是硫醇、硫醚类化合物、醛、酮等。就是有甲硫醇、甲硫醚、二甲基二硫、二甲基三硫、二甲基四硫、环己硫、环辛硫。还有-环柠檬醛、己醛、辛醛、辛酮、环己酮。主要是醛类和酮类,除此之外还有吲哚,还有一种东西是吲哚的分解产物,还有酚和甲苯,这些含量都比较高,特别是酚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是全酮类和杂环类、芳香烃类。这些东西主要的味道是由甲硫醇造成的,试验完了以后,我们分别用纯物质来配水,闻哪个味像,最后判断甲硫醇这个物质是主要的产生物质。硫醇、硫醚类化合物的气味是什么特性呢?就是烂圆白菜味、烂洋葱味、蒜臭味,还有臭胶鞋味。甲硫醇感知的阈值是0.07个ppb,甲硫醚是3.0ppb,二甲二硫是2.2ppb,硫化氢0.41ppb,这些标准1993年恶臭的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是向大气排放恶臭的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管理。前面8项是物质,第4项就是甲硫醇、第5项是甲硫醚。这是垃圾堆放场的控制指标。那么这个硫醇、硫醚化合物的来源是哪里?是藻体细胞,有一种叫做二甲基磺基丙酯,厌氧就是甲硫醚,再厌氧就是甲硫醇,然后再厌氧就是硫化氢。再就是无机多硫化合物,就是环己硫和环辛硫,它甲基化,就是二甲基多硫醚,光解之后就是二甲基二硫。那么在厌氧的情况下会产生甲硫醇,甲硫醇好氧就会产生二甲基二硫醚。这次无锡市XX水的含硫化合物的可能来源,就是大量的藻渣在厌氧条件下产生的分解产物,但是不排除存在陆源污染的可能性。就是同样含有蛋白质的工业废水或者是生活污水,蛋白质里面两种含硫的氨基酸,一种是甲硫氨酸,还有一种是半胱氨酸,它厌氧水解也生成甲硫醇。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厌氧条件是怎么造成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很多,至于说确切的来源,目前还在研究之中,没有形成最后的结论。为什么我们说不排除陆源污染的可能性呢?因为我们看到吲哚、大量的分解产物还有酚、甲苯都不是藻的分解产物。吲哚是色氨酸分解产生的,而蛋白质含色氨酸。如果吲哚甲基化,就是粪臭素,所以这个东西怎么来的现在也没有解释清楚。大量的藻渣,非常高非常高浓度的,在厌氧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形成这样的产物。5月31日,这个污染团还在湖里,长1000米,南北宽800米。中心的CODMn50几毫克/升,氨氮是20几毫克/升。这个污染团是有游动性的,不是全湖的污染爆发,是这个污染团一到就臭。下面讲除臭应急处理技术的原理。含硫物质的特点很容易被氧化剂氧化分解,但是基本上不被活性炭吸附。这就是前期为什么投粉末性的活性炭效果不好的原因。但是另外一部分的产物总是要用活性炭吸附的,所以用综合的氧化和活性炭的吸附,就可以除掉各种污染物质和臭味。但是氧化剂在前,活性炭在后,因为后面的活性炭还要分解,可能参与的氧化剂的功能。如果加反了这个效果是不好的。专家组到达之后就开始试验,从5月31日的晚上19:00开始,到6月1日的早上7:00,经过一晚上的烧杯试验,取得了成功。使得这个水无色、无嗅,至少可以满足生活用水的要求。因此除臭的应急处理就是在取水口加高锰酸钾,在输水过程中氧化可氧化的致臭物质和污染物。这个基本是612小时,该氧化的就氧化掉了,在厂里面加粉末活性炭,不能氧化的就被吸附了,如果高锰酸钾投多了,把高锰酸钾也分解掉了。这个投加量要根据水质的情况确定。最后的费用是每吨水增加0.20.35元的费用。另外加装了一台在线的ORP定位仪,来知道高锰酸钾是不是加得够量,是加多了还是加少了。试验做了3批方法就出来了,到3点的时候做条件试验,4点的时候做确认试验。所以早上5点水厂已经按新方案进行了。到6月1日下午基本上水厂出水就没有味了,市区的水质开始好转。到6月2日至6月5日全市的消防栓放水,让这个臭味都出来。之后发现运行不稳定,必须用ORP控制,即实时监测、科学指挥、动态调控、稳定运行、全面达标。我们看的这张照片,6月3日下午拍的,当时下午3点钟正在向市领导汇报,说我们两个水厂20几个数据都合格了。这个时候取水口高锰酸钾加3毫克/升,正在讨论要不要减到2毫克/升?后来说污染团又来了,工人看到黑水团进了取水口,泵抽进来了,所以马上从市里往取水口赶,20多公里,30分钟赶到之后说污染团过去了。往里走,走到中间去一看,10分钟前还是在810毫克/升,一下子掉到了0。市委和副市长也往取水口赶,到了之后污染团走了,我们正准备回去,但是走了还没有一半,下一个污染团又来了。污染团的变化非常大,所以必须是动态调控。大家关注的是毒理学的问题。无锡自来水公司一直在检测藻毒素,这个指标比新国标要低得多,所以没有问题。请了XX市监测站和上海监测站6月1日晚上中桥水厂出厂水的化验结果为国家标准限值的1/4,6月5日已经检测不出,所以藻毒素没有问题。消毒副产物是国标的1/4以下。有机物含量综合指标的耗氧量是稳定的。但是有两个项目有问题,第一个是锰,锰不稳定,有的时候超标。这个锰的标准是0.1毫克/升,这个标准是感官性状,因为锰高了之后水是黄色的,毒理学的标准是0.5毫克/升,卫生部门按照感官性状要求。为什么锰有问题?锰的形态很复杂,7价锰是高锰酸钾,4价锰是二氧化锰沉淀,如果再往下走,在管道里面还原了就变成了2价锰,所以它就出不来了。所以高锰酸钾的投加适量达标,过多是锰超标、会出红水,如果太少,锰还是超标。所以不能加多,也不能加少,这样用ORP来表示,最后得出结论大于590mV就有可能是加多了,小于400mV就是加少了。我们在6月5日的时候锰的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最后是氨氮超标,标准是0.5毫克/升,我们是0.51毫克/升,但是卫生部门还是说超标了,还是说这个水不合格。我们强调氨氮不是毒理学的指标,只是反应水源污染的指示性的指标,这个指标说明水源确实是被污染了?所以后来卫生部门不强求氨氮的问题了。因此,对于自来水水质的安全性评价,就是根据水源水的性质,消毒工艺的原理,全面检测结果还有以往的数据,最后判断出这个水质饮用是安全的。6月4日无锡市政府公告,经卫生部门连续检测,无锡市的自来水达到国家的标准,实现正常供水,衷心感谢国家和政府部门的支持。6月5日下午开始逐步减少高锰酸钾投加量,到了6月6日就停了,应急除臭工艺就停了,恢复到之前。本次事件的应急处理难度极大,无应急准备时间,水源水的污染原因与污染成分不明,污染成分复杂,水源水质变化快、幅度大。水厂现有净水工艺仍为传统工艺,设备和检测能力不适应应急处理的动态调控要求,污染源的水质超标,另外没有先例。我们总结下来的成功的保障和经验,首先有富有经验、能打硬仗的应急处置专家队伍,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技术储备一个是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以后,我们组织了全国的供水行业对于主要的污染物,都预先做了单项污染物突发事件的研究。第二个是这种含硫的化合物污染不是第一次,我们去年在广东东莞已经遇到了这个问题。东莞是没有藻的,东莞不是XX,是江,但是依然也会出这种含硫的化合物,所以我们预先都有试验,所以有技术储备。第三是领导高度重视,企业全力以赴。最后是得到的全国供水行业和高校的大力支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同济大学,在30日提出问题,立刻组织送水样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对水样摸清了第一手资料,还有XX自来水监测站和上海监测站还有东莞监测站都进行了监测,非常感谢!提问:感谢张教授精彩的演讲。我有两个问题。首先想问一下,在活性炭投加改在厂里面投加,厂里面是哪一个环节里面投加?还有安装ORP在线监测仪,是在哪个地方取水样的?张晓健:是在厂里面的反应池上加,等于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