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小窑湾国际商务中心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大连小窑湾国际商务中心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大连小窑湾国际商务中心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大连小窑湾国际商务中心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大连小窑湾国际商务中心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总论总论 1.11.1 规划编制规划编制背景背景 2003 年 9 月 10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 略,提出了振兴东北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政策措施。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 地过程中,大连具有发挥龙头作用的基础和条件。 按照大连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规划,开发区大孤山半岛将成为航 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大孤山、大连湾、大窑湾、小窑湾这“一岛三湾” ,将在大 连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小窑湾地区作为大连北进的战略核心地区,沿黄海发展轴重要节点,比邻保 税港区的城市中心区,区位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1990 年, 大连城市总体规划 中首先提出小窑湾公共中心的概念,1996 年,大连市政府批准了调整后的小窑湾 公共中心区规划。2007 年,开发区依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了发展小窑湾的 开发战略,小窑湾的发展建设进入了实施阶段。 随着大连发展“北进”战略的推进和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目标的确 定,小窑湾公共中心区的规划建设对于开发区下一步的发展、乃至大连市的整体 发展和布局有着深远意义。小窑湾城市副中心的构建将通过准确的定位与合理的 功能选择,完善大连多中心城市格局,增强城市核心影响力与辐射力,将大连建 设成为东北沿海经济带的国际化生产力服务中心。 为了指导大连小窑湾国际商务区的开发建设,2009 年开发区政府先后委托上 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院完成了大连小窑 湾国际商务区概念性规划设计 、 大连小窑湾国际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范围南环小窑湾,东依太山与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北临双 D 港与光电子信 息园,西靠大窑湾保税港区,规划区总用地 15.04km2。 根据 2005 年大连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大政2005109 号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 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报告 ,以及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大政办 发2005139 号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 建设单位委托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对大连小窑湾国际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通过环评工作的开展,为其进一步处理好土地使用、功 能布局、能源结构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技术指导。 1.21.2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 略 1.31.3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略 1.41.4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 略 1.51.5 评价范围及年限评价范围及年限 1.5.11.5.1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 本次规划评价范围在小窑湾国家商务区规划控制范围(15.04km2)边界基础 上适当外扩。 1.5.21.5.2 评价年限评价年限 评价基准年:2009 年(部分数据采用 2007 年) 。 评价水平年:与大连小窑湾国际商务区规划水平年一致,近期至 2015 年,远 期至 2020 年。 1.61.6 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重点概述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重点概述 1.6.11.6.1 环境影响评价矩阵环境影响评价矩阵 根据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规模、结构和布局等重大规划方案,基于规划区 所在区域资源、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特征,从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噪 声、固体废物、资源、能源、生态系统、景观绿地、近岸海域等方面,初步分析 规划方案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可能产生影响的方式、途径以及强度, 在此基础上对规划方案实施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和筛选。 由此确定的环境影响矩阵核查表见表 1.1。 表 1.1 大连小窑湾国际商务区规划环境影响矩阵清单 规划内容 环境 空气 地表 水 地下 水 近海 海域 环境 噪声 固废 资源 能源 生态 系统 土壤 植被 水土 流失 公众 健康 产 业 以创智产业为主导的 生产性服务业 -2s+1r-2s-2s 1r 增加人口-2s+1r-2s-2s 1r 增加建设用地-1r-1r-1r 居住社区规划+1r+1s+1r-1s-1r+1r+1r 公共中心规划-1r-1s-1s-1s 科教文卫体 设施规划 -1s-2s-2r+1s 功 能 区 划 绿地系统规划+1r+1r-1s+2s+1r+1r+2r 提高中水回用率+3r+1r+2r+1r 整治河流、渠道+2r+1r+1r+1r+1r+1r 水 资 源 与 供 排 水 雨污分流+1r+1r 供 电 建设输配电系统+2r-2s-2s 多种供热方式+2s+1s 市 政 基 础 设 施 规 划 供 热 提高城市集中供 热普及率 +2s+1s 公路建设规划-2s-2s-2s-2s-1s-1s+1s-1r 1s 对 外 轨道交通-1s-2s 1s 完善道路系统-1s-1s-2s-2s-1s+2s-2r 1r 综 合 交 通 规 划 区 内 公共汽车、电车+1s+1s 其他生态廊道建设-1s-1s-1s-1r+2r 说明:“+”表示有利影响, “-”表示不利影响;“r”表示可逆或短期影响, “s”表示不可逆或 长期影响;3、2、1 分别表示强、中、弱影响。 1.6.21.6.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小窑湾国际商务区是以创智产业为主要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是依托大窑 湾港区建设的自由贸易区的商务金融中心,在全面分析规划方案的基础上,研究、 分析和预测规划区域内的环境容量,包括大气环境容量、海域水环境容量,重点 评价规划方案对大气环境、海域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开发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 影响,同时提出规划影响减缓措施及完善方案。 1.71.7 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调查,规划区周边的敏感目标主要有西侧大窑湾地区大地村的南岭 子屯、西山屯、坨子屯居民、开发区公安局大地警务站,以及周围生态环境和海 域水质等。本次规划环评工作的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1.2,具体位置见图 1-3。 表 1.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统计表 敏感目标 保护类别 敏感目标名称规模 相对本项 目的位置 距用地红线 最近距离 环境 要素 南岭子屯100 户,300 人左右西侧920m 空气 噪声 西山屯23 户,70 人左右西侧55m 空气 噪声 居民区 坨子屯62 户,190 人左右西侧870m 空气 噪声 办公 开发区公安局 大地警务站 工作人员 10 人左右西侧52m 空气 噪声 海域黄海-南侧 海水 水质 生态植被、景观等项目所在区域- 生态 环境 1.81.8 区域环境功能区划与环境标准区域环境功能区划与环境标准 1.8.11.8.1 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区域环境功能区划 规划区现有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见表 1.3。 表 1.3 规划区环境功能区划分 类别级别范围 环境空气二类整个规划区范围 地表水类卧龙河、翔凤河 近岸海域二类南侧的黄海海域 噪声1 类整个规划区范围 1.8.21.8.2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 1.8.2.11.8.2.1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 (7)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GB18668-2002) 。 (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GB18421-2001) 。 1.8.2.21.8.2.2 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 (2) 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21/1627-2008) 。 (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 。 (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22337-2008) 。 (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 (7)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 (GWPB1-1999) 。 (8) 车用汽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761.2-93) 。 (9) 国家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761.5-93) 。 (10)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621-93) 。 1.91.9 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 1.9.11.9.1 评价目标评价目标 本次规划环评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本地资源对社 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逐步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环境质量全面满足环境功 能区标准。针对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目标如下: 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水资源和能源 需求得到安全供给保障。 大气、地表水体应满足大连市已有环境功能区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 制在环境容量以内。 声环境质量应满足大连市金港区已有环境功能区划和国家相关噪声控 制标准。 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化,资源化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涉及的危险 废弃物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 近岸海域满足海洋功能区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环境容量以内。 1.9.21.9.2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 与评价技术路线和评价内容相适应,本次环评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指标见表 1.4。 表 1.4 大连小窑湾国际商务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指标列表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 用地单元 林地、草地、耕地、园地等土地资源面积(万 m2)及占总用地面积比例 (%) 适宜、较适宜、较不适宜、不适宜建设的土地资源量(km2) 人均用地指标(m2/人) 人均绿地面积(m2/人) 水资源与 水环境 人均生活用水量(L/人d) 水资源人均占有量(m3) 、供水量(m3/d) 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L/人d) 主要地表水体 COD、NH-N3、总磷等浓度(mg/L) 生活污水处理规模(万 t/d) 、处理率() 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超标率() 近海环境 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油类、硝酸盐、COD、DO、磷酸盐等)浓度 (mg/L) 近岸海域沉积物中 Cu、Pb、Zn、Cd、As、Hg、Cr、有机碳、硫化物、 石油类等含量(mg/kg) 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叶绿素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等) 排入近岸海域的废水量(万 t/d) 潮流流速(cm/s) 、流向() 排入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的量(CODMn、无机氮、活性磷酸盐) (t/d) 主要污染物中心浓度(mg/l) ,各污染物水质超标面积(km2)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污染物超标率() 大气环境 TSP、PM10、SO2、NO2日平均浓度(mg/m3)和一次浓度(mg/m3) TSP、PM10、SO2、NO2等污染物年排放量(t/a) 大气环境容量(t 污染物/a) 大气环境功能区污染物超标率() 声环境 主要交通线路两侧噪声强度(dB) 规划区内社会生活噪声强度(dB) 规划用地声环境超标值(dB) 固体废物 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kg/人a) 危险废物年产生量(t/a) 、无害化处理处置率() 城市垃圾处理能力(t/a) 、处理率() 自然资源与 生态保护 植被覆盖度() 、植被生物量(t) 各类用地分布比例(%) 水域面积比重、水质级别、潜水埋深(m) 、林地面积比重、土地利用结 构 生态敏感性、地形坡度() 、地质构造、地貌高程(m) 景观空间结构 2 2 用地用地开发现状及规划概述分析开发现状及规划概述分析 本章在分析小窑湾国际商务区用地现状的基础上,对其规划目标、指标及重 要规划方案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分析和辨识本规划与各级职能部门规划,特别是 和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 、 大连城市发展规划 、 “十一五”期间各项规划之间 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规划实施和修编中应突出的规划一致性问 题。 2.12.1 开发现状开发现状 2.1.12.1.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小窑湾国际商务区规划范围南环小窑湾,东依太山与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 北临双 D 港与光电子信息园,西靠大窑湾保税港区,规划区总用地 15.04km2。具 体位置见图 2-1。 图 2-1 规划区地理位置图 2.1.22.1.2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总占地面积 1504.4881 万 m2,现状用地主要为填海形成的陆地,小窑湾 两翼陆地部分主要为村庄、农田和林地。现状建设用地零星分布,工业用地主要 集中在东侧煤窑村,西侧主要为大地村用地。 根据项目建设前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将该区域用地类型分为 10 类,分别为 耕地、园地、林地、草地、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及其它用地,现状用地平衡见表 2.1。本项 目土地利用现状情况见图 2-2。 表 2.1 本项目现状用地一览表 用地现状面积(万 m2)比例() 耕地144.23 9.59 园地10.39 0.69 林地188.03 12.50 草地173.83 11.55 工矿仓储用地30.36 2.02 住宅用地99.24 6.60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49 0.17 交通运输用地21.84 1.45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3.34 2.22 其他土地178.81 11.89 小计882.56 58.66 填海621.92 41.34 合计1504.48 100.00 图 2-2 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2.1.32.1.3 区域开发现状区域开发现状 2.1.3.12.1.3.1 开发前状况开发前状况 区域开发前,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利用。区域北部邻大黑山与董台山, 东侧紧靠太山,两翼为翔凤岛,东西两翼依托山体形成大面积林地,自然环境良 好。 (1)居民)居民 本项目开发区域内居民包括董家沟煤窑村和湾里大地村居民点,居住用地约 99.24 万 m2,占总用地的 6.60%。居民主要分布在小窑湾东、西两侧的陆域,该 区域居民住宅均为平房,无高层建筑物,分布比较零散,没有统一规划。居住用 地状况实景照片见下图。本项目实施后,上述居民将全部动迁至董家沟卧龙园动 迁楼中。 (2)主要企业及单位)主要企业及单位 本项目开发区域内工矿用地面积约 30.36 万 m2,占项目用地 2.02%。现状企 业及单位 50 家左右,以水产养殖加工为主,沿小窑湾分布,主要企业情况统计 见表 2.2。 表 2.2 区内主要企业及单位情况统计表 序号名称 占地面积 (m2) 建筑面积 (m2) 产品或类别员工 1大连源泉海产品养殖加工厂5002.5982.47水产养殖加工49 2大开董新建养殖加工厂1775944水产养殖加工47 3大开文平水产养殖加工厂2558327.6水产养殖加工16 4大开董盛泰水产品养殖加工厂558203.8水产养殖加工10 5大开董承珠水产养殖场752274.4水产养殖14 6大开成强养殖场779414.43水产养殖21 7大开三合水产养殖加工厂301110水产养殖加工6 8大开水宁育苗厂132091070.58育苗54 9大开承功水产品加工厂27335水产加工2 10大开海顺水产养殖有限公司484257.68水产养殖13 11大开福民水产品养殖场188100水产养殖5 12大开安宏水产养殖有限公司100581050.1水产养殖53 13大连鑫源水产食品有限公司3500.81621.63水产养殖81 14大开君盛装饰工程有限公司1322235机加工12 15大和屋食品有限公司79652873水产加工144 16大开建平水产养殖加工厂44671630.4水产养殖加工82 17兆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77224108水产加工205 18松飞不锈钢制品厂56764306不锈钢制品25 19嘉宁万食品有限公司2506720水产加工36 20董家沟养殖一场141234332.4水产养殖217 21贝尔药业有限公司5700025000药品生产88 22辽宁中医药大学11878060000非生产型500 23珍奥药业有限公司380000166667药品生产400 (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本项目开发区域内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区内的煤窑村村委会、大连开发区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煤窑分社、大连开发区社会福利康健中心、煤窑边防派出所、 南岭边防派出所等,占地面积为 2.49 万 m2,占项目总用地 0.16%。 (4)耕地)耕地 本项目开发区域内耕地面积为 144.23 万 m2,占项目用地的 9.59%,该区域依 山傍海,陆域旱地面积所占比例不大,这部分耕地全部为一般农田,不属于基本 农田,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等。 (5)园地)园地 本项目开发区域内有园地 10.39 万 m2,占项目总用地的 0.69%,包括当地农 民种植的果园和菜地,主要分布在小窑湾东、西两侧的陆域,与住宅用地、工矿 用地交错分布。 (6)林地)林地 在小窑湾东、西两侧的陆域分布着几处天然山体。本项目林地面积 188.03 万 m2,占项目总用地 12.50%。 (7)水域及水利设施)水域及水利设施 在区域北部有 2 条入海河道,分别为翔凤河和卧龙河,西南部西山屯有一处 水塘,见图 2-2。水域面积 33.34 万 m2,占项目用地 2.28%。这些现有水域都将 予以保留并适当改造,以天然河道和自然山体的生态联系通道为契合点,将规划 区建成一个相互串联、贯通,可以流动的生态系统。根据小窑湾国际商务中心规 划,将卧龙河原入海河道向东偏移,从而与西侧的翔凤河形成对称之势。 (8)填海区域)填海区域 小窑湾国际商务中心规划用地中有 621.92 万 m2为填海形成的陆地,是项目 用地的主要成份,占总用地 42.56%。 2.1.3.22.1.3.2 目前开发现状目前开发现状 为了加快推进小窑湾区域的开发建设,在先导区党工委、开发区管委会的领 导下,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积极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同时办理了前期手续。2009 年小窑湾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良好。全年共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0 亿元,完成填海面积 3.5km2,完成场平面积 7.1 km2,挖填 土石方 2600 万 m3。完成小窑湾动迁居民 929 户,企业 14 家,征用林地 2078 亩, 征用海域 1.4 km2。 2.22.2 规划概述规划概述 2.2.12.2.1 发展目标发展目标 大连小窑湾中心区位于大连市中部沿海地区,周边有大窑湾保税港区、数码 双 D 港和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等,拥有优美的景观资源与产业基础,因此规划 将小窑湾中心区打造成大连创新型滨海活力商务中心区。 通过建设国际化、区域型的小窑湾商务中心区,强化大连在区域发展中的作 用和空间联动,构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配套区,成为港航现代服 务业集聚区,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和智慧支持。 从完善城市整体结构出发, 通过空间布局、路网结构、交通 组织、生态廊道建设等多个方面, 加强新区与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 联动,落实城市发展框架,整合 城市空间结构,为大窑湾保税港 区提供信息交流展示、离岸金融、 外事服务、海事咨询、现代物流 等强大支撑功能,构建港航现代 服务业集聚区;为双 D 港产业 园提供研发、创新、交流、展示 平台,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提供 创新研发、现代物流和金融创投服务,带动双 D 港整体产业提升;成为金石滩国 家旅游度假区最主要的集散中转枢纽,通过与金石滩的功能互动,强化中心区的 旅游服务功能,同时金石滩也可以为中心区提供优质的生活休闲服务。 2.2.22.2.2 功能定位及功能构成功能定位及功能构成 小窑湾国际商贸金融中心是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副中心,是面 向东北亚、辐射东北地区,以创智产业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是依托大 窑湾港区建设的自由贸易区的商务金融中心。本次规划功能定位概括为:小窑湾 国际商务区。具体定位包括以下四点:黄海新城中心区、大连城市副中心、航运 中心核心区和生态宜居新城区。主要发展以下八大功能:商贸金融 、商业服务、 行政办公、生产服务、文化娱乐、科技会展、体育休闲、生态居住。 2.2.32.2.3 规划方案概述规划方案概述 2.2.3.12.2.3.1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1)规划结构)规划结构 小窑湾国际商务区规划 结合生态格局构建法和地缘 整合设计法,引入“有机聚 合”的规划理念,形成如下 总体布局结构:一体两翼、 一心一湾三组团,见下图。 该结构可以分解为以下三点: 一体两翼、一心三片一体两翼、一心三片 规划以海为心,沿湾展开形成一体两翼的主体空间结构,其中以商务、创智、 港服为主导功能的三个创新型现代服务业功能片区沿中部湾区展开,强化集聚效 应,形成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中心主体空间。 沿湾两翼布置:西湾山水型旅游休闲带、东湾生态型滨水宜居带, 形成与区域协同,与核心互补的两大功能延展带。 通山达海、蓝绿交织通山达海、蓝绿交织 规划秉承大连“山海城”的特色格局,通过景观视廊、生态绿廊、楔形 绿地形成多层次山海空间轴线,构筑通山达海的空间意向,强化城市风貌特征。 规划水体、岸线与绿化空间相互穿插,形成蓝绿交织的景观意向。 群组相生、有机聚合群组相生、有机聚合 以“有机聚合”为理念,以山海为生态格局基础,多级生态廊道构筑生态网 络,以高密度组群的集中模式实现用地集约型与环境生态性的平衡,结合 “TOD”模式,通过公交体系支撑并带动土地的高强度综合性开发。 (2)开发指标)开发指标 本规划区用地规模约为 15.04km2,其中规划建设用地 12.98km2,各类用地规 模及比例详见表 2.10。 表 2.3 规划区用地平衡表 单位:hm2 序号用地性质代码用地性质用地面积(hm2)百分比(%) 规划建设用地1298.0103100 C公共设施用地343.624726.47 C1行政办公用地26.9362- C2商业金融业用地300.6140- C3文化娱乐用地12.0817- 1 其中 C5医疗卫生用地3.9928- 2R居住用地319.137424.59 R2二类住宅用地285.2353- 其中 中小学校33.9021- 3C2R2商住综合用地28.83092.22 4M1C6产业用地29.28102.26 5T对外交通用地4.16040.32 S道路广场用地321.984424.80 S1道路用地305.6369- S2广场用地2.9203- 6 其中 S3社会停车场库用地13.4272- 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6.76950.52 G绿地226.693017.46 G1公共绿地218.5545-8 其中 G2生产防护绿地8.1386- 9FZ发展备用地17.52901.35 水域和其他用地206.4778- 水域68.9580- 10其中 生态绿地137.5198- 总计1504.481- (3)人口规模)人口规模 规划区居住人口控制在 11.1 万人以内,就业人口约 32.0 万人。 2.2.3.22.2.3.2 交通系统规划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区道路网结构采用方格网形式,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三个等级, 充分重视支路的辅助作用,构建四通八达的支路网络。 区域交通路网规划情况 见表 2.4。 表 2.4 规划区交通路网统计表 序 号 道路名类别走向 长度 (km) 红线 宽度 (m) 道路控制绿 化带距离 (m) 建筑后 退红线 距离 (m) 备注 1 九号路主干道东西向3.96701520 2 5-2 号路主干道东西向3.64601015 3 32 号路主干道南北向2.02601015 4 24 号路主干道南北向2.01601015 5 40 号路主干道南北向1.6501015 6 七号路主干道东西向3.83501015 7 42 号路次干道南北向1.940 5 8 滨海路次干道南北向4.47401015 9 大地半岛路次干道南北向4.0440 10 38-1 号路次干道南北向1.7640 5 11 七号路次干道东西向0.37401015 40 号路- 42 号路 段 12 26 号路次干道南北向1.99401015 13 5-1 号路次干道东西向1.640 5 14 滨海路次干道东西向1.8830 5 东部居 住区段 15 半岛辅路次干道南北向1.5330 5 16 港服二路次干道东西向0.630 5 17 港服四路次干道东西向0.6230 5 18 22-0次干道东西向0.6230 5 19 20-6 号路次干道南北向0.5230 5 20 42-3 号路次干道南北向0.1930 5 21 40 号路次干道东西向3.25301015 东部居 住区段 22 22-1 号路次干道南北向2.09301015 23 20-7 号路次干道南北向0.4630 5 24 22 号路次干道南北向1.630 5 25 38-2 号路次干道南北向1.3530 5 26 42-1 号路次干道南北向0.2830 5 续表 2.11 规划区交通路网统计表 序 号 道路名类别走向 长度 (km) 红线 宽度 (m) 道路控制绿 化带距离 (m) 建筑后 退红线 距离 (m) 备注 2742-2 号路次干道南北向0.2130 5 285-3 号路次干道东西向1.7430 5 295-2 号路次干道东西向2.31301015 40 号路 以东 3038 号路次干道南北向1.0830 5 3130 号路次干道南北向0.2130 5 3224-2 号路支路南北向0.425 5 行政办 公区段 3324-1 号路支路南北向0.425 5 行政办 公区段 3438-3 号路支路南北向0.3725 5 35东居一路支路东西向0.3925 5 36东居二路支路东西向1.3125 5 37东居三路支路东西向0.4525 5 38港服一路支路东西向0.5625 5 39港服三路支路东西向0.5325 5 40港服五路支路南北向0.2625 5 415-4 号路支路东西向0.925 5 427-1 号路支路东西向1.8625 5 437-2 号路支路东西向1.2925 5 449-1 号路支路东西向1.0125 5 4528 号路支路南北向1.0725 5 46临河环路支路东西向1.0816 5 4726-1 号路支路南北向0.5216 5 4824-1 号路支路南北向0.1616 5 CBD 中 心段 4924-2 号路支路南北向0.1616 5 CBD 中 心段 5024-2 号路支路南北向0.6816 5 CBD 中 心段 5124-1 号路支路南北向0.6816 5 CBD 中 心段 5222-2 号路支路南北向0.5216 5 2.2.3.32.2.3.3 景观规划景观规划 (1)绿地景观规划)绿地景观规划 规划区范围内绿地面积为 226.7hm2,其中公共绿地面积为 218.6hm2,生产防 护绿地面积为 8.1hm2,此外生态绿地面积为 137.5hm2。综合考虑城市景观,安排 六大城市公园、八大绿地广场和若干街头绿地,同时强调区域内主要道路绿化带 的控制,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 (2)岸线景观规划)岸线景观规划 滨海岸线根据不同区域功能和景观要求,分为:自然滨水岸线、港口码头岸 线、硬质活动岸线和人工沙滩岸线。 自然滨水岸线主要位于规划区南部,依托自然山体形成生态型滨水驳岸,同 时在区域内部主要的水体公园亦采用自然滨水岸线;港口码头岸线根据船舶停泊 要求设置硬质挡墙式岸线;硬质活动岸线主要为市民提供滨水活动的广场空间, 同时包括滨水的防洪堤坝;人工沙滩岸线主要布置于西南部,形成港湾式的沙滩 岸线。 2.2.3.42.2.3.4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规划中市政基础设施主要指给水、排水、供热、电力、燃气、电信及综合管 网等基础配套设施。 (1)给水工程规划)给水工程规划 给水体制及供应范围给水体制及供应范围 给水采用分质供水,即规划新鲜淡水(简称新水)和中水两套系统。 新水工程规划新水工程规划 新水水源新水水源 由湾里净水厂和凤凰山净水厂低区联网供水,近期给水沿九号路(DN900) 和 5-1 号路(DN600)进入区域内;远期待开发区两净水厂供水不足时拓展区净 水厂反供开发区时,增加 DN600 管沿 32 号路供给本区域。 为保证供水安全性,规划区预留给水泵站一处,规划地面标高大于 25m 的区 域必要时采用二次加压供水。该给水泵站位于七号路与 40 号路交叉口,规模为 1.2 万 m3/d,占地 0.16 hm2。 管网管网 新水给水管网布置成环,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 中水工程规划中水工程规划 中水水源中水水源 规划区污水排放的终点为董家沟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处理厂含污水深度处理 设施,可作为小窑湾规划区中水的源头,中水沿 38 号路(DN400)进入区域内。 管网管网 中水干管网布置成环,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 (2)排水工程规划)排水工程规划 排水体制排水体制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雨水工程规划雨水工程规划 雨水排水分区及管线布置原则雨水排水分区及管线布置原则 尽量避让共同沟,在无法避让共同沟时,采用雨水分流跨越共同沟,这样 可以减少共同沟施工的深度,同时可确保后续施工时其他管线与雨水交叉时不 至挖深过大。 雨水排水分区规划雨水排水分区规划 雨水大致分为港服区分区、内湖分区、卧龙河分区、 翔凤河分区、东部景 观渠分区等五个雨水分区。 规划区雨水滨海部分道路雨水、滨海路近海侧用地、 港服区分区绝大部分直接通过雨水管道直接入海;其余部分均通过穿越本区域 的卧龙河、翔凤河、东部六条景观渠及金石滩西部排洪渠疏导入海。 污水工程规划污水工程规划 规划区内双 D 港部分利用原有排水系统,区内其余地区 污水排放总体上可 分成五个区,共设 6 个市政污水泵站,2 个小区污水泵站。污水排放的终点为 董家沟污水处理厂。具体见图 2-11。 一区:西侧港服区污水,除西南端须开发商自行提升至市政管网外,其余 均以重力流形式排入 1#污水泵站,提升至 CBD 区(中央商务区)地形高点后自 流进入 2#污水泵站。 二区:CBD 中心区污水及 1#污水泵站提升的污水,以重力流形式排入 2#污 水泵站。2#泵站经污水提升至地形高点后,自流入 3#污水泵站。 三区:东侧居住区,东南端设 6#污水泵站,提升至地形高点;东北端须开 发商自行提升排入市政管网,其他部分均采用重力流,最后该区域污水均汇集 至 3#污水泵站。 四区:大离岸岛,污水经 4#污水泵站提升至滨海路市政污水管网。 五区:小离岸岛,污水经 5#污水泵站提升至滨海路市政污水管网。 整个规划区域污水经六个泵站提升后均排入董家沟污水处理厂。 (3)供热工程规划)供热工程规划 规划区近期供暖由双 D 港北区锅炉房和双 D 港南区锅炉房提供,远期充分 考虑海水源热泵和污水源热泵供热。 区内除居住用地外均布置了换热站,共计 24 个,居住用地换热站由开发商自行考虑。 (4)燃气工程规划)燃气工程规划 本规划区近期用气由第一燃气厂供给,管线沿九号路和 5-1 号路进入本规划 区,管径为 DN300、DN200。远期由开发区第二燃气厂供气,从光北二街进入本 规划区,管径为 DN300。 2.2.3.52.2.3.5 公共(区域服务)设施规划公共(区域服务)设施规划 本规划区公共服务设施总用地面积为 343.62hm2,占总用地的 26.47;其中 行政办公设施用地面积约为 26.94hm2、商业设施用地面积约为 300.61 hm2、文化 娱乐设施用地面积约为 12.1hm2、医疗卫生设施用地面积约为 4 hm2等。 2.32.3 规划协调性分析规划协调性分析 规划协调性分析不仅是识别所评价的规划,是否是对其之前所制定的各项相 关规划的继承和发展,还应分析和比较其后编制的不同层次上的各项规划,是否 在规划目标、指标及重大方案等方面与评价目标规划保持整体性和一致性。从规 划实施角度而言,对于统一城市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本节将大连小窑湾国际商务区规划所涉及的区域发展定位、城镇体系、综合 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内容,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周边区域规划、 环境保护规划以及重要的地方专项规划等进行逐项比较和分析。规划协调性分析 内容见表 2.5。 根据表 2.5 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从整体来看,本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 较高。其中供电规划与大连城市电网“十一五”规划 、 大连市开发区总体规 划不完全协调。主要表现在远期(2020 年)大连城市电网规划、开发区总体规 划中,未规划小窑湾中心商务区 2 个 220KV 变电所。在大连城市电网“十一 五”规划中,远期外区市规划建设花房、卧龙、清水 3 座 220 千伏变电所,扩 建台山、高城山等 13 座变电所;大连市开发区总体规划中规划新建 5 座 220 千伏变电站,即:大孤山变、淮河变、卧龙变、得胜变、金石滩变。 因此,在本规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地区电网建设需进一步与整个大连市、 开发区电网建设相协调,以保证区域用电需要。 在规划的修编和实施过程中,还要加强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规划,解决和协 调可能存在的布局及规模问题。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补充关于经济专项、区域管 理等方面的规划内容,将本报告中涉及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融入规划 中,保证各项资源环境措施的落实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表 2.5 大连小窑湾国际商务区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列表 本项目规划方案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 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0-2020):小窑湾位于规划的新城区内,新城区以 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窑湾港区、金石滩国际度假区、保税区为中心。小窑湾地 区功能主要以贸易金融、科技信息为主导。 协调 大连城市发展规划大连城市发展规划 (2003-2020):):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要建设东北金融中心, 加快建设人民路、星海湾和小窑湾商务区的建设。发展总部经济,尽快启动大 连东港区改造和梭鱼湾中心区、小窑湾中心区的建设工程,以迎接全省以至东 北、国际大公司的入驻。 协调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大连主城区和新城 区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载体,全面调整城区的功能和经济结构,促进进三产 业置换,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创意经济等新兴都市型产业,围绕区 域性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旅游中心、信息中心优化整合,突出功能特色。 协调 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 (2009-2030 年):年):在主城区实施“二二一”重 点功能区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大连城市组团发展规划,在新市区组团、渤海城 市组团、黄海城市组团的发展中,分别在小窑湾、金州湾、普兰店湾和金港湾 规划建设城市组团中的金融聚集区,入区金融机构达到 30 家以上。根据城市组 团的不同定位,重点发展产业金融、航运金融、信贷、保险、投资等机构和市 场。根据三大城市组团城市化进程,同步发展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经营 机构和网络,满足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市民生活及理财的需要。 协调 发 展 定 位 以创智产业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 业集聚区,是依托大窑湾港区建设的 自由贸易区的商务金融中心。功能定 位包括:黄海新城中心区、大连城市 副中心、航运中心核心区和生态宜居 新城区。将小窑湾中心区打造成大连 创新型滨海活力商务中心区。 大连市金港区总体规划大连市金港区总体规划 (2005-2020)产业发展规划中:)产业发展规划中:通过建设小窑湾商务 区,基本建成银行、期货、保险、证券、信托等各行业全面发展,各类中外金 融机构聚集,服务功能完善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数量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 协调 大连市开发区总体规划大连市开发区总体规划:规划确定小窑湾中心为大连城市副中心之一。是 依托和服务于港口物流以及开发区产业、贸易,具有一定国际化程度的市级综 合商务中心。开发区的高端商贸中心,市民文化、休闲的滨海活动中心。小窑 湾是城市公共服务中心的前沿、是现代化商务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具有开 放的公共生活岸线的城市中心沿岸景观区。是金港区未来的商贸、商务、文化、 生活的核心地区。 协调 发 展 定 位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展空间发展空间 布局中:布局中:“十一五”时期,开发区将依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布局, 有效整合资源,实施“中连东拓西兴南扩北进”的空间发展战略。其 中南扩适时启动小窑湾 CBD 中心商务区建设。 “十一五”时期,要高起点 规划,高标准建设,适时启动小窑湾中心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用于集中发展 现代服务业,构建未来新城的中央商务区。 协调 大连市金港区总体规划大连市金港区总体规划 (2005-2020):):2020 年金港城区人口总数达到 74.5 万人。 大连市开发区总体规划大连市开发区总体规划:大连开发区总人口规模确定为:2010 年为 50 万人; 2015 年 65 万人;2020 年达 80 万人。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社会发 展指标中人口总数(居住人口):2010 年达到 50 万人。 人 口 规划区居住人口控制 在 11.1 万人以内,就业人 口约 32.0 万人。 大连开发区人口发展和公安建设大连开发区人口发展和公安建设“十一五十一五”专项规划专项规划:2010 年,全区人口总 数(居住人口)达到 50 万人,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 在区域总人口 控制范围内 城 镇 体 系 用 地 规 模 规划范围南环小窑湾, 东依太山与金石滩国家旅 游度假区,北临双 D 港与 光电子信息园,西靠大窑 湾保税港区,规划区总用 地 15.04km2。用地性质包 括:行政办公用地、商业 金融业用地、文化娱乐用 大连市金港区总体规划大连市金港区总体规划 (2005-2020):):规划确定小窑湾地区为金港区市级公 共中心,建设用地面积 10km2。工业用地规划在小窑湾建设集行政、办公、金 融、商贸、服务、外事、信息、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公共中心 区;居住用地规划根据现状及规划居住用地空间分布情况,将居住用地划分 为三大居住组团,分别为高城山居住组团、金马居住组团和小窑湾居住组团, 远期随着小窑湾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要在小窑湾附近结合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的配套,建设小窑湾居住区。 基本协调 地、公共设施用地和居住 用地等。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小窑湾 中心区规划用地约 10km2。 基本协调 大连市金港区总体规划大连市金港区总体规划 (2005-2020):):规划金港城区至 2020 年新建各类绿 地 1034.92ha,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6.5m2/人,城区绿地率 11.73%,绿化覆盖率 40%。 协调 大连市开发区总体规划大连市开发区总体规划:开发区各类绿地(建设用地)达到 2636.83hm2, 人均绿地 31.02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8.35m2/人,绿化覆盖率 40%以上。 协调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人均公 共绿地面积:2010 年达到 21m2;城区绿化覆盖率:2010 年达到 46%。 协调 大连市生态环保大连市生态环保“十一五十一五”规划规划: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45%,人均绿地面积 达到 13m2。 协调 大连生态市建设规划(大连生态市建设规划(20092020) :合理配置各级公园和广场绿地,形 成山、林、园、道路、广场、海融为一体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公共绿地系统。 提倡庭院绿化、建筑物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规划到 2015 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 盖率达 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 15m2以上。 协调 大连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大连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规划到 2015 年,建成区人均绿 地面积达到 15m2,规划到 2020 年达到 20m2;到 2010 年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 45%,2020 年达到 48.5%。 协调 城 镇 体 系 绿 地 系 统 规划区范围内绿地面 积为 226.7hm2,其中公共 绿地面积为 218.6hm2,生 产防护绿地面积为 8.14hm2,此外生态绿地面 积为 137.52hm2。人均绿 地面积 32.8m2/人。 综合考虑城市景观, 安排六大城市公园、八大 绿地广场和若干街头绿地, 同时强调区域内主要道路 绿化带的控制,创造优美 的城市景观。各地块绿地 率大于 20%。 规划区背靠太山,森 林面积约 12km2。 大连开发区市政公用事业发展大连开发区市政公用事业发展“十一五十一五”专项规划专项规划园林绿化园林绿化:2010 年全 区绿地率达到 35%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6%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 到 21m2。 协调 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0-2020):):岸线水域功能区划中明确,黄海南部沿 岸区,东起城山头,西止旅顺老铁山西角,为基岩海岸,港湾众多,深水逼岸, 规划发展方向为港口、工业、旅游。旅游开发重点是抓好大连南部滨海旅 顺口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及开发区南部岸线的建设。 协调 大连城市发展规划大连城市发展规划 (2003-2020):):该区域岸线规划为公共岸线。港口、工 业、公共岸线可根据项目需求适当填海,但应经过科学论证,控制填海规模, 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 协调 大连港总体规划大连港总体规划 (2004-2020):):大连金州蜂腰部以南将以城市建设为重点, 港口及临港工业将逐步向北部地区拓展,进而形成“两区一带” 、多点布局的港 口体系。所谓两区,即“一岛三湾”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