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1页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2页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3页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4页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三: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邸光才项目组成员:王三北(西北师范大学教授 博导)魏红霞(武威市旅游局 副局长) 杨 福(武威市博物馆馆长 研究员)程爱民(高级导游员)王正明(天马宾馆有限责任公司 经理)王海军(甘肃丝绸之路国际旅行社 经理)潘从明 晋艺波 叶金山 许春华 马 静尤 萍 张海燕 曹 祯 鲁芬霞一、建设基础(一)产业背景1.区位优势武威古称凉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丝绸之路自东进入河西走廊后的第一大城,地处甘肃中部,河西走廊东端,位居我国大陆中心地区。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东南与白银、兰州两市相连,西南与青海省和张掖地区接壤,区位条件良好。地处兰新铁路、干武铁路、312国道沿线,交通条件十分便利。长期以来,武威以其“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和“兵食恒足,战守多利”的重要地理位置而闻名遐迩,是古丝绸之路上中国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都会,也是河西走廊东端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地。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绚丽的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间地域文化,名胜古迹众多,文化遗产丰富,是甘肃省的文物大市,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于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产业优势武威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 丰富的汉唐文化,独具特色的五凉文化,多姿多彩的西域、西夏、藏、蒙、回鹘文化,兴盛发达的佛教文化,浓郁的民俗、民间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气势恢弘的雷台汉墓、“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举世无双的西夏碑、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见证地百塔寺、“陇右学宫之冠”武威文庙、我国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鸠摩罗什舍利子塔罗什寺塔等一批历史名胜古迹享誉国内外。同时还有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目前,武威已基本形成了以武威雷台汉墓、武威文庙、天梯山石窟、白塔寺、罗什寺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漠公园、沙漠治理志愿者基地和马路滩沙漠农业生态旅游区为代表的大漠休闲游,以天祝三峡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游三大旅游精品线路。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武威自古以来就在丝路旅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武威为中心,联接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长城、张掖马蹄寺、张掖大佛寺、兰州黄河四十里风情线、临夏夏河拉卜楞寺、天水麦积山石窟、天水伏羲庙、平凉崆峒山等众多国内王牌旅游景点的甘肃丝路文化旅游群。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为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今年5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把甘肃旅游业作为重点战略性产业来发展。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这是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甘肃旅游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甘肃省省委书记陆浩在武威调研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旅游项目和产品,完善配套服务,改进提高服务水平。”武威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武威市委、市政府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培育和发展,全市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扩张、持续增长、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目前,全市有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2家、2A级景区2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三星级宾馆6家,二星级宾馆4家,其他社会宾馆、饭店、招待所50多家,国际国内旅行社19家。“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90.61万人次,比“十五”同期增长16.69%;实现旅游收入19.95亿元,比“十五”同期增长102.95%。仅2009年,全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8.22万人次,同比增长84.2 %;实现旅游总收入5.644亿元,同比增长20.85%;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已成为武威重要的支柱产业。3.人才需求状况截止2009年底,武威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5000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近10000多人。而现有人员中,本科学历所占比例为3.6%,专科比例为15.8%,中专与高中比例为43.5%。旅游人力资源结构分布严重不平衡。伴随着甘肃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武威旅游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学历层次偏低,受过专业教育、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甚少的状况很难适应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旅游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项目策划人才和技能娴熟的旅游服务一线人才及高水平的专业导游人才数量不足,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文博、旅游窗口单位导游讲解人员年龄偏大,又缺乏新人,制约了武威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武威旅游不仅需要大量操作型服务人员,更需要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旅游从业人员必须集必备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专项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于一体,具备大学专科学历的旅游专业高职毕业生已成为热门人才。这些都为本专业培养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高技能旅游服务和管理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行业依托和广阔的就业空间。未来10年,我省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第三产业的劳动就业率将大幅度提高。据预测,甘肃旅游从业人员缺口每年将接近6000人,这对武威职业学院发展以丝路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提供了良好机遇,作为丝路文化重镇上一所高职院校,武威职业学院理应承担起培养旅游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职责。(二)专业优势1.拥有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聘请行业专家2人,其中: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2人;高级职称教师3人,占专任教师25%;硕士及在读硕士5人,占青年教师70%;“双师型”教师6人,占专任教师50%。2.实验实训条件良好建有模拟客房、模拟餐厅、烹饪实训室各1个,多媒体语音室2个;拥有天马宾馆有限责任公司、马踏飞燕国际旅行社、凉州宾馆等8个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基本满足现有学生实习、实训需要。表-3-1 旅游管理专业部分校外实训基地序号校外实训基地名称实训项目1雷台公园(4A景区)景区管理、导游业务、市场营销、服务礼仪、顶岗实习、毕业实习2武威文庙(4A景区)景区管理、导游业务、市场营销、服务礼仪、顶岗实习、毕业实习3凉州宾馆(三星级)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服务礼仪、顶岗实习、毕业实习4天马宾馆有限责任公司(三星级)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服务礼仪、顶岗实习、毕业实习5马踏飞燕国际旅行社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业务、市场营销、服务礼仪、顶岗实习、毕业实习6兰州顺王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餐饮服务与管理、服务礼仪、顶岗实习、毕业实习7神州荒漠野生动物中心景区管理、导游业务、市场营销、服务礼仪、顶岗实习、毕业实习8华泰旅行社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业务、市场营销、服务礼仪、顶岗实习、毕业实习3.人才培养模式已初具特色旅游管理专业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已具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与武威文庙、武威雷台汉墓旅游景区、天马宾馆有限责任公司(三星级)等多家旅游企业共建丝路文化旅游的专业特色;与兰州顺王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旅游企业签订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订单式培养协议,形成了特有的“课证岗直通定向”的人才培养模式。4.构建了“多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参照国家导游资格考试要求,构建了以导游基础、导游业务、丝路文化与旅游、舞台表演等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行“多证毕业制”,2009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全国导游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到55%,全国计算机等级证通过率达到90%,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率达到85%,普通话等级证通过率100%。设在我院的武威市第十职业技能鉴定所对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进行的景点景区讲解员、餐饮服务师、客房服务师、营养师、中式烹调师等多种职业技能鉴定中,合格率达到90%以上。5.社会影响力和认同度不断提升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自2003年开办以来,面向社会开展了各类旅游行业人员培训,对武威的旅游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武威市已举办的七届天马文化旅游节中,我院旅游专业学生在导游、餐饮服务、西凉乐舞表演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9年12月,学院与武威市旅游局联合成立了旅游培训中心,为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提供了培训和提高的广阔平台,累计培训旅游行业从业人员150余人次,扩大了学院的影响。(三)存在的问题和差距1. 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探索还不够深入;2.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有待深化;3. 有利于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4. 有利于学生的工学结合的实训条件还不能完全支撑专业改革需要;5.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二、建设思路与目标(一)建设思路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武威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以“特色立校、就业固校、服务兴校、合作强校”的办学理念,加强办学体制与教学管理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服务旅游产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走旅游产业和旅游教育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形成以“丝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专业特色,“课证岗直通定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开放式办学思想,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基础,以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为途径,实现校企双赢,形成长效机制,立足武威,服务甘肃及周边地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旅游服务、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二)建设总目标依据甘肃旅游业发展现状,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为龙头,紧紧围绕打造武威“四张旅游名片”的建设目标,按照本专业“面向丝路旅游业,培养基层领班人”的人才定位,坚持丝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专业特色,形成“课证岗直通定向”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旅游行业不同岗位素质与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建设以武威知名旅游企业冠名的实训室,进一步加强“校中厂”、“厂中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行毕业证书、旅游从业资格证书、艺术等级证书等“多证毕业制”;进一步完善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的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制度;大力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扩大社会影响力,把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在丝路旅游业中有影响力的、有特色的旅游人才培养基地。(三)建设具体目标1.建立一个丝路文化旅游研究中心。2.依据丝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专业特色,构建“导游服务”、“丝路文化艺术表演”、“饭店餐饮服务”、“旅行社经营管理”四模块课程体系,进一步形成“课证岗直通定向”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3.建成4门优质核心课程,其中旅游概论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开发旅游管理专业网络化课程3门。4.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立健全校内实训基地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建成一个校办旅行社,形成“校中厂”应用模式;新建丝路重点景点三通道立体模拟导游实训室、丝路文化艺术表演实训室,建成一座具有丝路文化特色的实训中心;在现有基础上拓展校外实训基地7个,加强与旅游企业的深度合作,毕业生顶岗实习2个月以上,形成“厂中校”应用模式。5.建设22名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培养1名旅游专业带头人,引进1名行业专家为专业带头人,培养7名骨干教师,引进1名骨干教师,聘请8名行业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课时数达到50以上,培养6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分期分批选派所有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6.以学院已建立的武威第十职业技能鉴定所为依托,通过与劳动部门、旅游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面向社会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鉴定工作,充分利用学院师资力量,每年为旅游企事业单位开展职业培训不低于200人次。7.以旅游管理专业为重点,辐射带动专业群中烹饪工艺与营养、音乐表演、导游专业的整体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优质核心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互动和资源共享。8.与旅游集团公司合作,探索“订单班”培养模式,每年招收1个订单班,确保订单班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三、建设内容(一)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自2003年旅游管理专业设立以来,学院十分重视与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合作方式与途径。为发展武威旅游业,培养合格人才,2005年成立了由学院领导、政府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相关负责人、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了合作发展理事会,建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章程和合作的规章制度,签订了学生实习的相关协议,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截止目前,已与武威雷台公园(4A景区)、武威文庙(4A景区)、凉州宾馆(三星级)、天马宾馆有限责任公司(三星级)、华泰旅行社、兰州顺王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神州荒漠野生动物中心和马踏飞燕旅行社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其中与兰州顺王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比较成功,2010届23名学生在该公司进行为期2个月的顶岗实习,学生全部实现就业。2010年3月,该公司向旅游管理专业投资10万元,用于专业建设。今后,将继续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进行合作,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二)形成“课证岗直通定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定位、旅游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岗位人员需求,与旅游企业携手共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定向培养”机制,形成“课证岗直通定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以旅游企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出发点,以校内模拟、景区景点、饭店、旅行社等实训环境为平台,以就业岗位为导向,把旅游相关从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直接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过程中,结合“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形成“课程职业技能证书就业岗位”的有效衔接与融合。该模式实现了五个方面的衔接和融合:一是课程与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相融合;二是职业资格证书与教学内容设计相融合;三是学校培养与顺利就业相衔接;四是通过引“企”进校、建立企业“定向培养”机制,实现“学习”和“工作”相结合、“学习”和“就业”相结合;五是通过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实现能力培养系统化、职业素质教育全程化。根据该模式,将2年4个学期划分为基本能力培养、旅游技能训练、岗位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相互关联的四个递进阶段,确保职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第一阶段按照高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外语、计算机应用等基本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学生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I级证书、全国英语应用能力A、B级证书,为学生适应旅游相关岗位做好基础准备;第二阶段按照就业岗位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旅游业务流程、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学生参与旅游岗位工作奠定专业基础和道德基础;第三阶段按照旅游岗位、计划调度岗位、饭店餐饮服务工作内容进行岗位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岗位工作的技能要求,能够顺利完成旅游相关岗位工作;第四阶段按照就业需要,在相应岗位上进行实际工作,培养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使学生可以适应旅游市场变化和岗位需求,能够出色完成旅游相关岗位工作。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旅游从业资格证书取证率达到80%以上,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构建1.确定职业岗位群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导游服务、饭店餐饮服务、旅行社经营管理等工作。具体岗位群如下: (1)从事旅游事务管理与实务处理、导游事务处理与基本业务管理、导游服务;(2)从事旅行社各业务部门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及导游服务;(3)从事景区景点讲解服务与管理工作、艺术表演服务接待;(4)从事旅游饭店、餐饮接待等部门的服务与管理工作。2.坚持“丝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专业特色,构建 “岗位主导”课程体系根据旅游管理专业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针对导游服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景点服务管理、饭店服务管理等4个职业岗位,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1)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核心业务能力模块的开发与设计,围绕旅行社、旅游景区、饭店等企业核心岗位需求,重点开发与企业直接对接的导游服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景点景区服务管理、饭店服务管理等4个核心业务能力模块。根据职业能力标准,分解知识点,确定训练项目,并与西凉旅行社、武威雷台景区、天马宾馆有限责任公司等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相应的核心课程,配备相应的师资,建设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表-3-2 旅游管理专业核心业务能力模块及核心课程设计就业岗位导游员旅行社经营管理人员景点景区服务管理人员饭店服务管理人员能力模块导游模块营销计调模块丝路文化艺术表演模块饭店服务管理模块核心课程甘肃导游导游业务导游基础旅游法规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服务礼仪旅游历史文化丝路文化与旅游舞蹈表演音乐表演现代饭店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与客房服务旅游服务礼仪(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六个一流”和“六项标准”为依据,建立完善的电子教案、案例库、题库、教学课件、实训方案、在线考核、网上答疑等教学资源,修订各课程教学大纲,制订各课程的实训要求及标准,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到2013年,完成旅游概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导游业务、旅游服务礼仪、丝路文化与旅游3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完成甘肃旅游、餐饮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3门课程的网络化建设工作。表-3-3 旅游管理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序号课程名称建设目标主持人完成时间1旅游概论省级精品课程马 静2013年2导游业务院级精品课程晋艺波2013年3旅游服务礼仪院级精品课程许春华2013年4丝路文化与旅游院级精品课程张海燕2013年3.教材建设按照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要求,强化教材建设,以岗位要求及考核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及职业应用能力为重心,融合专业特色,与合作企业共同编写能够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形成知识与实际岗位相衔接、内容与岗位能力相适应的教材体系。开发武威导游、丝路文化与旅游、餐厅服务3部教材,导游业务实训与资料汇编1部。表-3-4 旅游管理专业教材及实训指导书建设规划序号教材名称完成时间编写人员1武威导游2013年马静等2导游业务实训与资料汇编2013年晋艺波等3丝路文化与旅游2013年许春华等4餐厅服务2013年许春华等4.教学模式、内容及评价方式的改革(1)教学模式的改革根据导游、旅行社、饭店服务管理的工作过程,打破传统固定课堂的模式,采用教学场地多样化,将课堂、校内实训室和旅游岗位结合起来,给学生创造实景实境的学习环境。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将一门课程分成不同模块,根据模块内容确定不同教师讲授。如核心课程导游业务基础模块可以由专职教师讲授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对于操作性、技能性较强的内容则聘请旅行社经验丰富的一线人员讲授,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实践环节的改革:将原有三个实践环节,即少量的课堂实训、一周的野外踩点实习和最后的顶岗实习,改革为五个环节,即岗位基本技能实训、岗位专项技能实训、岗位综合技能实训、岗位拓展技能实训、顶岗实习。表-3-5 主要教学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完成地点岗位基本技能实训校内外实训基地岗位专项技能实训校内外实训基地岗位综合技能实训校内外实训基地岗位拓展技能实训校内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旅行社或相关企业(2)教学内容改革坚持理论知识“够用”、“实用”的原则,减少课程中理论知识的教学比例,增加实训、实践比重,立足丝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专业特色,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删减旅游美学、旅游资源学等课程;增加丝路文化与旅游、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等课程。将餐饮服务与管理、饭店服务与管理,前厅与客房服务、旅游礼仪,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相同和相近的内容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整合。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减少教学时数,提高教学效率。(3)教学评价改革 评价内容全面化: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面评价,不仅评价专业技能,而且把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学习和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旅游企业职业人基本素质要求列入评价目标。评价方式过程化:将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关注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和养成职业素养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关注学生在参与实训、实习等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把评价过程和实践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动态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加大实践教学考核力度,将课堂教学与实训、设计、实习有机结合,确立教师、企业、学生共同评价体系。(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1.建设思路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的高素质教学团队。通过与旅游企业合作建设项目,派遣教师到有影响力的学校进修、鼓励教师主持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加大培训考核力度等途径,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和聘请专业带头人;积极创造条件,激励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和研究,积累旅游服务与管理的实际经验;聘请8名行业企业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努力在2013年建成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研科研水平高、技术服务能力强、梯度合理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建设内容(1)专业带头人建设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按照学院专业带头人引进管理制度,引进在旅游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站在专业领域发展前沿;能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引领和规划专业建设发展;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能有效进行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战斗力;实现团队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带头人1人。培养能将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融入专业发展规划和课程改革;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在专业课程教学、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科研等方面工作成绩突出;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规划、师资队伍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等方面起专业带头作用的专业带头人1人。表-3-6 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带头人建设计划建设途径培养人数培养方式年度经费预算(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小计引进1能引领和规划专业建设发展的专家1338培养1国内进修和交流、企业锻炼1336合 计26614(2)骨干教师建设通过到国内外考察、进修、在职培训、企业任技术主管和参加学术研讨交流等举措,培养7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工作态度积极认真,具有较强专业能力,教学效果优良的骨干教师。引进1名既具行业实践经验又能驾驭专业教学、综合素质好、职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可保证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专业骨干教师。表-3-7 旅游管理专业骨干教师建设计划建设途径培养人数培养方式年度经费预算(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小计引进1有丰富旅游服务与管理的技术能手0.5112.5培养7资格培训、国内进修和交流、企业锻炼等1.55410.5合 计26513(3)兼职教师建设积极利用社会资源,聘请熟悉旅游行业发展趋势、掌握新技术的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校内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任务,或在企业指导学生实训、顶岗实习。到2013年,兼职教师总人数达到10人,使兼职教师课时数达到50以上,形成和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团队。表-3-8 旅游管理专业兼职教师建设计划建设途径聘请人数培养方式年度经费预算(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小计聘请8选聘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行业技术人员、职业经理人26614合 计26614(4)“双师”素质教师建设安排晋艺波、张海燕、尤萍、曹祯、唐辉、鲁芬霞等6名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加顶岗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安排到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取得双师素质合格证书或培训证书。表-3-9 旅游管理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建设计划建设途径培养人数培 养方 式年度经费预算(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小计培养6企业锻炼、师资培训、教学实践26614合 计26614(5)落实教学团队管理制度激励教师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等,在职称晋升、培养与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落实学院专业带头人选聘管理办法、骨干教师评选管理办法、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教学团队管理制度。3.经费预算表-3-10 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一览表教师类型人数培养方向及途径培养进度计划负责人2011年2012年2013年专业教师培养专业带头人2引进及国内外进修、企业锻炼11马登龙骨干教师8有丰富旅游服务与管理经验的技术能手;资格培训、国内进修和交流、企业锻炼242邸光才双师素质教师6企业锻炼、师资培训、教学实践132邸光才其他小 计385兼职教师副高及以上职称专家2选聘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行业技术人员、职业经理人11马登龙高级技术人员3选聘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行业技术人员、职业经理人111邸光才其他3选聘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行业技术人员、职业经理人111邸光才小 计233表-3-11 专业带头人工作室设备清单序号设备名称数量预算资金投入(万元)1台式电脑2台12笔记本电脑2台1.53移动投影仪2台1.24打印、复印、扫描、传真一体机2台1.55数码照相机1部0.56数码摄像机1部1.57图书资料500本18其它办公用品2组1合 计9.2(五)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新建景区景点模拟导游实训室建成丝绸之路(甘肃段)景区景点实训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软件,按各环节将导游业务中文化旅游、景点旅游的教学内容制作成立体模拟实训系统,实现旅游环境仿真导游实训。表-3-12 景区景点导游模拟实训室建设规划表 单位:万元项目名称项目功能设施设备预算资金景区景点模拟导游实 训 室导游业务实务训练、营销计调实务训练、服务礼仪训练及景区管理仿真模拟实训1. 国内著名景点导游实训软件2. 工作流程3. 规章制度4. 三通道立体模拟导游实训系统(硬件)5. 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景点实训软件6. 世界著名旅游景点资料57合 计57表-3-13 景区景点导游模拟实训室建设资金预算表 单位:万元设备设施名称类型单位预算单价数量小计国内著名景点导游实训软件软件套515工作流程软件套0.510.5规章制度软件套0.510.5三通道立体模拟导游实训系统环形投影幕布硬件套35135投影仪硬件个3图形工作站硬件个1讲台硬件个1空调硬件台1功放音响硬件套1座椅硬件套50世界著名旅游景点资料软件套111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景点实训软件软件套12515合 计572.建立模拟旅行社同武威国际旅行社等旅行社合作,按照旅行社运行与管理要求建立模拟旅行社。表-3-14 模拟旅行社建设规划表 单位:万元项目名称项目功能设施设备预算资金模拟旅行社导游业务实务训练营销计调实务训练服务礼仪训练旅行社经营管理实训1计调操作部2营销外联部3前台接待部4综合业务部24.05合 计24.05表-3-15 模拟旅行社建设预算表 单位:万元序号设备设施类型参考型号单位参考单价数量小计1计调操作部台式电脑硬件联想套0.5212办公设备硬件套0.220.43打印、复印、扫描、传真一体机硬件惠普个0.7510.754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套111小计3.155营销外联部台式电脑硬件联想套0.521.06打印、复印、扫描、传真一体机硬件惠普个0.7510.757办公设备硬件套0.220.4小计2.358前台接待部台式电脑硬件联想套0.521.09办公设备硬件套0.120.210打印、复印、扫描、传真一体机硬件惠普个0.7510.7511移动投影仪硬件三星台0.621.212家具硬件展示架个0.341.2硬件桌椅套0.06301.8硬件展板个0.02100.21347寸液晶显示器硬件创维台0.710.714计算器硬件卡西欧台0.01100.115支票打印机硬件/台0.120.216点钞机、验钞机硬件/台0.52117电动装订机硬件/台0.210.218旅游相关资料书籍/册/2小计10.7519综合业务部台式电脑硬件联想套0.521.020办公设备硬件套0.120.221数码照相机硬件部0.510.522数码摄像机硬件部1.511.523旅游综合管理软件软件套515小计8.4合计24.053.建成饭店管理实训室建设模拟客房实训中心(标准客房5间、商务套房1间)、仿真中西餐厅1个、酒吧及茶艺实训室,配套辅助设施,购置饭店系统管理及服务技能软件1套,承担饭店服务实务训练及饭店管理仿真校内实训任务。表-3-16 饭店管理实训室建设规划表 单位:万元项目名称项目功能软硬件类型设施设备预算资金饭店管理实 训 室饭店业务实务训练硬件1.仿真前厅实训室2.仿真中西餐厅1间3.客房服务实训中心(5普标,1商务套房)4.模拟酒吧及茶艺实训室159.63饭店管理实训软件5.饭店系统管理及服务技能软件5合 计164.63表-3-17 仿真前厅实训室建设资金预算表 单位:万元序号设 备 名 称单位数量预计单价金额1前厅管理系统套1662总服务台套1443电脑台20.514保险柜台10.60.65打印机、复印、传真一体机台10.750.756点钞、验钞机台10.2027贵重物品寄存柜个10.30.38各类标示牌套1119触摸屏个11110书报架、宣传栏、旅游线路图等套10.40.411茶几个10.30.312皮质沙发套10.80.813垃圾筒个20.020.0414擦鞋机个10.10.115表单印制套10.50.516大厅主吊及其他装饰用灯组11117常青植物批10.50.518窗帘个60.21.219工装套100.040.4合 计20.09表-3-18 仿真中西餐厅实训室建设资金预算表 单位:万元序号设 备 名 称单 位数 量预计单价金额1中餐厅装饰装修/1882酒水柜、收银台套1443台式电脑台20.514保险柜个10.60.65打印机台10.20.26验钞机台10.20.27菜单及各种票据印制批1118保鲜展示柜件22.85.69制冰机台20.30.610碎冰机台20.30.611冰箱台10.80.812热饮机台20.40.813单格不锈钢保温炉个60.31.814双格不锈钢保温炉个60.31.815圆型不锈钢保温炉个40.31.216烤面包机台20.30.617煎蛋炉台20.20.418餐具消毒柜台20.61.219餐具保温箱台20.71.420单头饮料机台40.25121各类餐具(包括各类自助餐、冷餐酒会、宴会、零点餐具)套3002507.522圆桌(直径1.8米)副100.252.523圆桌(直径2.4米)副20.30.624西餐桌张100.1125餐椅把1500.034.526电子点菜器个100.1127桌上调味架个100.010.128糕点旋转展示柜台21229布草(台布、口布及窗帘)组12.82.830西式专用餐具套500.052.531实训工服套1000.020.232备餐柜个100.1133储物柜个20.20.434烤面包机台10.30.335煎蛋炉台10.20.2合 计59.4 表-3-19 仿真客房实训中心建设资金预算表 单位:万元序号设 备 名 称单 位数 量预计单价金额1床(小床10张,大床1张)张110.252.752台式电脑个10.50.53吸尘器个60.10.64客房家具套6165走廊酒吧及酒品个10.40.46打印、复印、扫描、传真一体机部10.750.757客房装修间7178窗帘幅70.21.49各种灯具套70.10.710电视机台60.5311小电冰箱台10.10.112保险箱台10.20.213木地板间70.21.414服务架、服务指南、及夹内单据印制批11115客房布草套200.15316洗浴设备套60.74.217其他设施设备套212合 计35表-3-20 模拟酒吧及茶艺实训室建设资金预算表 单位:万元序号设 备 名 称单 位数 量预计单价金额1吧台、吧椅、吧柜套1662装修间1883制冰机台10.30.34各类灯具套10.50.55碎冰机台10.30.36多媒体投影设备套1224咖啡磨个20.20.45咖啡炉个40.31.26样酒批1887冰筒个40.010.048音响设备套1339摇酒器套600.010.610桌椅及摆设用具套150.34.511专用工服套100.030.312特色茶品样物批12213茶艺演示台个100.2214配套茶具套200.1212其他辅助物料批144合 计45.144.拓展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在拓展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方面,学院与甘肃丝绸之路国际旅行社、阳光假日酒店、内蒙古月亮湖景区管理处等单位签订合作培养协议,由企业提供导游、计调、营销、景区景点服务管理、饭店服务管理等岗位,让学生进行工学结合模式的顶岗实习。到2013年,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由8个拓展到15个以上,其中,学生校外专业实习时间4个月,顶岗实习时间2个月。5.主要健全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实习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制度(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3)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制度;(4)企业冠名校内实训室建设制度;(5)校企合作技能大赛制度。(六)专业群建设以旅游管理专业为重点,辐射带动烹饪工艺与营养、音乐表演、导游3个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与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导游专业、音乐表演专业在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甘肃导游、旅游政策与法规、餐饮服务、舞台表演、音乐欣赏等课程教学内容有交叉,因此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导游专业、音乐表演专业可以共享旅游管理重点专业的景区景点导游模拟实训室、模拟旅行社、饭店管理实训室,天马宾馆有限责任公司、华泰旅行社、武威市天马艺术剧院等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共享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借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的成功经验,协调发展,凸现优势。1.建设目标以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专业群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整体提升,从而实现教学资源、教学成果共享,重点专业与专业群协调发展。2.建设内容(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和完善“课证岗直通定向”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岗位入手,分析学生应取得的证书,再根据应取得的证书确定学生应上的课程。(2)课程体系建设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要以“丝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专业特色,构建鲜明的“岗位主导”课程体系,确定岗位业务课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各专业课程标准、编写实训教材。(3)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建设专业群优质核心课程5门。烹饪与营养专业建设烹饪概论和烹饪营养学,导游专业建设导游基础知识,音乐表演专业建设音乐欣赏和舞台表演。表-3-21 专业群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计划一览表专业名称课程名称负责人完成时间烹饪工艺与营养烹饪概论许春华2012年12月烹饪营养学尤萍2013年06月导游导游基础知识张海燕2013年06月音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