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在特色畜牧业发展会讲话.doc_第1页
局长在特色畜牧业发展会讲话.doc_第2页
局长在特色畜牧业发展会讲话.doc_第3页
局长在特色畜牧业发展会讲话.doc_第4页
局长在特色畜牧业发展会讲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局长在特色畜牧业发展会讲话近年来,市畜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畜牧兽医局的指导支持下,立足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优势,以科技为支撑,通过建立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培育双向机制,创新先期开发、与企嫁接两步走的开发机制,深入挖掘地方猪种的科技文化内涵,走出了一条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产业开发和特色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十一五”期间,累计出栏特色品牌肉猪10万头,生产加工特色猪肉产品4500吨;加工、销售黑山羊100万只、黑鸡150万只、黑兔10万只。特色畜禽资源的保护、培育及开发取得初步成效。一、建立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新品种培育双向机制,奠定发展特色品牌畜牧业的种质资源基础(一)强化科技支撑,着力实施保种工程,地方特色畜禽品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一是实施猪保种工程。猪是我国华北型优良地方猪种,具有五千多年的饲养历史。几十年来,为保护好这一种质资源,各级各部门围绕猪保纯、选育和利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组织了七次猪种调查、三次大规模的猪种普查。1973年和1978年相继建立了两个保种场,并先后两次组建了含6个血统、36个母祖系的保种群体。组织科研人员实施猪保种选育、性能测定与利用等研究,先后完成了61项有关猪种质资源研究课题。通过30多年的保纯选育,猪的遗传性能更加稳定,其肉质和繁殖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肌内脂肪含量11.6,经产产仔数15.1头;种群数量不断扩大,现存栏核心群400头、扩繁群1000头,社会生产群10000头。成为我国繁育优质商品肉猪的宝贵种质资源和生产特色高档猪肉的首选猪种。XX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重点保护畜禽种质资源,XX年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XX年“黑猪”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内权威专家赞誉为“华北第一猪”。二是实施黑山羊保种工程。畜牧部门围绕黑山羊的保护和利用,组织组建了黑山羊育种研究所。依托该所从保纯、选育入手先后完成了“黑山羊保纯选育”、“黑山羊高繁品系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等15项课题。通过工作,有效保纯了黑山羊这一优良种质资源。XX年,黑山羊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在抓好保种选育的同时,研究了圈牧饲养条件下肥羔生产技术,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规避了放牧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通过技术推广和示范引导,黑山羊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产水平与养殖效益大幅提高,全市存栏常年保持在30多万只,年出栏20多万只。(二)强化科技创新,着力实施育种工程,为特色畜牧业增添良种资源在做好地方畜禽品种保护的同时,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新种质的培育,为特色畜牧业发展增添了良种资源。一,以猪为基础,通过导入国外猪血缘、定向培育等手段,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培育出了肉质好、繁殖力高、适应性强的优质肉猪新品种-鲁莱黑猪。XX年,鲁莱黑猪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XX年被省局确定为全省“十一五”期间主推畜禽品种。二,以猪、鲁莱黑猪和国外猪种为基础,通过品系选育,培育出了优质肉猪配套系-欧得莱猪配套系和鲁农I号猪配套系,并分别于XX年和XX年通过省级鉴定和国家品种审定。三,运用现代动物遗传育种理论和生物技术培育出了具有全身被毛白色,耳尖、鼻尖“三点黑”标记外貌特征的鲁莱黑耳长毛兔,XX年通过省级鉴定。四,利用黑山羊品种资源,引入国外品种,运用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选种手段培育的山羊新种质-鲁波山羊已呈现出显著的优良品种特性。五,以培育高档特色品牌肉鸡、满足高端市场需求为目的,利用我国优良地方鸡种,定向培育的肉质香醇的优质肉鸡专门化品系-吉山黑鸡,目前已完成三个世代的选育。六,以肉质特性为主选目标,定向选育的雪野黑兔,其明显的黑色外貌特征和优良的肉质、繁殖、抗病特性成为我市新的优良种兔资源。这些品种都具有耐粗、抗病和优良的繁殖、肉质特性,是全市加快高效特色畜牧业发展的优势畜禽资源。(三)强化产研结合,着力打造地方畜禽种质资源共享平台,为特色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探索地方畜禽资源共享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是发挥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优势,加快特色畜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市充分发挥在畜牧技术研究特别是地方猪保护利用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市种猪繁育场,联合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六润食品有限公司等24家科研、企事业单位,于今年3月在成立了“地方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猪、大蒲莲猪、烟台黑猪、沂蒙黑猪、里岔黑猪、五莲黑猪等重点地方猪种的种质进行联合研究,挖掘遗传基因资源,为种质资源科学利用创造条件,也为加快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突破在地方猪资源保纯、选育及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瓶颈,解决产业化开发的共性技术问题,支撑和引领地方猪产业技术创新,搭建了高位平台。同时,依托黑山羊育种研究所的技术优势,成立开泰山羊资源研究中心,先后引进川中黑山羊、简阳大耳羊、辽宁绒山羊、济宁青山羊、鲁北白山羊、文登奶山羊、波尔山羊等国内外优良品种,初步建立起了全省首个山羊种质资源库,为培育优质山羊新品种、推广商品肉用山羊优秀组合提供了种质资源保障。二、创新地方特色畜禽利用两步走的产业化开发机制,努力打造特色品牌畜牧业研发生产基地(一)探索产业开发机制,特色品牌肉猪产业实现新突破一是先期开发,打造品牌。为加快猪产业化开发进程,市畜牧兽医局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猪产业化开发方案,组织成立了“市鲁莱黑猪研究开发中心”,注册了“黑猪”、“鲁莱黑猪”动物商标和“莱黑”牌猪肉产品商标。形成了以“三个体系”为基础的特色品牌肉猪开发机制。一,通过扩建猪、鲁莱黑猪核心场、建立18个二级扩繁场和36个生产场(户),形成了400头的一级核心群、1000头的二级扩繁群和10000头生产群的特色品牌肉猪繁育体系。为特色品牌肉猪生产提供了资源保障。二,采取“公司+基地”的养殖模式,以生产绿色、无公害特色品牌猪肉为目标,发展林下、山场等自然放牧和无公害圈养,保证了猪肉产品质量,建立起了特色品牌优质肉猪自然生态养殖体系。三,研制特色加工工艺,聘请国内肉质研究权威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研究制定了一套科学的屠宰、分割、剥离、加工、包装、运输、销售规程。自主开发出了黑猪冷鲜肉、烤肉、风味香肠三大系列20多个品种的产品。同时通过宣传推介、节日礼品销售、建立专卖店等形式组织经营销售,建立起了成熟的加工销售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品牌基础。二是创新运营机制,与企“嫁”接,做大做强品牌肉猪产业。为做大猪产业,XX年将猪和鲁莱黑猪的繁育、生产,猪、鲁莱黑猪的动物及产品名称、商标的使用权和繁育、饲养、加工控制技术转让给六润食品有限公司。六润食品有限公司投巨资加快猪的产业化开发。目前,建设养殖基地37个,在济南等大中城市进入银座连锁超市,并开设专卖店8家,年出栏、屠宰猪、鲁莱黑猪2万头,加工、销售特色猪肉产品1000吨,猪的产业开发形成规模。(二)借鉴特色肉猪开发模式,加快黑山羊等其它优势畜禽的产业开发市畜牧兽医局借鉴先期特色肉猪开发的经验,组织成立了“市三黑一花特色畜禽研发中心”。中心按照先期开发,打造品牌,成熟一个开发一个的发展思路,加快肉羊、肉鸡、肉兔特色产业开发。先后制定了黑山羊开发方案和吉山黑鸡、雪野黑兔育种及产业化开发方案。注册了“三黑”、“吉山”黑鸡、“雪野”黑兔等动物商标和产品商标,建立起了黑山羊、吉山黑鸡、雪野黑兔育种场和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并通过研究饲养、屠宰、加工质量控制技术规程,实施全方位市场宣传推介等措施,推进了产业开发。预计今年屠宰、加工黑山羊2万只、吉山黑鸡5万只。鲁中特色品牌畜牧业研发生产基地初具规模。(三)研究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提高特色畜禽产品质量特色畜禽只有在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进行饲养才能最好的表现出其优良的品质特性。近年来,市在开拓优势品种资源的同时,积极研究探索出了生物发酵床养殖、林下养殖、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放牧养殖5种生态养殖模式,并在全市应用推广。目前已发展和改造生态养殖场(基地)1600个,生态养殖畜禽比重达40%。为进一步提高肉质品质,对其饲养标准、日粮组成、管理规程开展深层次研究与应用,特色畜禽产品质量得到提升。三、探索和建立地方畜禽科技文化保护体系,障显特色品牌畜牧业发展的文化内涵一个产业如果缺乏文化内涵,就没有发展力和创新力。在加快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同时,畜牧部门积极挖掘以猪为代表的种质资源所体现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并初步建立起了地方畜禽资源文化保护体系。去年,市畜牧兽医局在各级各部门支持下,投资建设了猪科技文化馆。文化馆总面积340平方米,布置展板100多幅,馆藏猪工艺品和实物、标本、骨骼、模型、传统饲养设备100余件;搜集保存有关文献记录、历史资料、育种档案等XX多份。同时制作完成了猪及特色畜禽品种资源介绍专题片。是目前全省唯一科学、系统展示猪品种文化的形象展馆和科普基地,为猪特色产业的持久发展注入了活力。四、强化产业发展保障机制,为特色品牌畜牧业发展提供支持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市委市政府、省局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我市特色畜牧业发展。省局领导曾多次到指导工作。市政府先后印发关于保护猪品种资源的通知、关于加快实施畜牧良种工程的意见、关于实施猪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工程的意见,市畜牧、财政、科技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黑山羊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工程的意见,拨付专项扶持资金,为加快特色畜禽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二是强化畜牧技术队伍建设。实施地方特色畜禽品种保护,加快特色畜牧业发展,打造一支作风和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是基础,也是关键。为此,市畜牧兽医局相继印发关于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先后引进高级专业人才32名,并通过开展技术研究、生产实践、技术培训等形式,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专家型畜牧技术拔尖人才,其中有4人先后获得省、市中青年专家称号,为特色品牌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三是强化技术培训和推广。通过典型带动和示范引导,每年在全市重点推广10项畜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