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定口诀.doc_第1页
古陶瓷鉴定口诀.doc_第2页
古陶瓷鉴定口诀.doc_第3页
古陶瓷鉴定口诀.doc_第4页
古陶瓷鉴定口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古陶瓷鉴定口诀 款为阴雕识为凸,识写器内款外书。 注解 阴刻为款,浮雕为识,款在器外为款,款在器内为识。 312.款识初鉴 大明大清有三多,双圈双方是两多。 光绪方圈都很少,清书篆款无框多。 注解 明清朝款识用双圈,双方的不少,但光绪时期用方、圈都很少,基本不用框,清朝用篆书时用框的少。 313.款识 有款有识阴阳款,阴雕阳刻诗句款。 一二三四五六七,人名地名堂府款。 生平生死百岁纪,正草隶篆艺花款。 供奉供养赠赐送,人物动物植物款。 纪年说明点画岁,红蓝黑白色彩款。 先朝瓷器后朝书,釉上釉下堆料款。 堂名吉祥开先仿,点釉掺奇特料款。 窑名域名赞颂记,寄托押花印章款。 道观庙宫八仙友,梵文巴文外文款。 圈方各型有单双,千款万记不走眼。 注解 这段写了几十种类型的款识。如:生平款,生死款,百岁款,纪年款,各种民族文字款等等。 314.宋、元、明、清款辨 款识最早始于宋,政和年制与内府。 ,元瓷辘轳及枢府。 绝无年号为款识,明瓷款识多种属。 挂黑绘印凹雕花,狮滚球雕贵称祖。 球内藏款为一绝,明款造字站居主。 清朝避姓只写制,清代顺治楷为主。 康熙款火多花样,单双方楷篆无主。 满回喇嘛梵文有,凸凹雕绘各互补。 款识有较多记载的是宋代,元朝早期有写画一个辘轳图案的,有书写枢府的还有写一、二、三等,如:钧瓷就用数字款,到明代款开始大量用款。 315.款识定位 对准器件正中央,左右戟耳才正当。 对准正西不偏离,主画在中才相当。 依款找出左和右,成对常常差地方。 注解 款的位置很重要,一般是很正的,这要对准器形的中央,正面。常有仿品、民窑仿得,但字形和色料、款位置都不正。 316.明清瓷款鉴 宣德正德德无横,成化成字点无形。 製字衣旁不过刀,弘治字正款小型。 万历万字观草头,康熙水字求无横。 製字衣部无上点,雍正款识一手成。 乾隆乾字篆的怪,光绪款识粗大宏。 民-国细弱字无力,细看圈足伪难成。 大明款识四六分,明字日月似平行。 四字多篆六多楷,单双方圆框细评。 中国古瓷器历朝历代仿品鉴别 在中国古瓷历史长河中,有后朝仿前朝,后代仿前代的情况,认识和鉴别这类瓷器很重要。因为产品好才有人仿,仿制品不是假冒品。人们都是仿好不仿坏,仿得值得才仿,仿得不一定不好,仿得肯定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不见得价值不高,也许价更高。认识真假才知好坏,假中有历史,有真正的高仿品。高仿品也有珍品,这要看鉴赏水平和仿品本身。可收藏仿品,不愿收藏假冒品,总之,要明白历史上后代按前代原型的制作的产品和造假有区别,仿品和仿制有区别,仿制品和现代假冒也有区别。虽然是老的又是真的,但量很大,做为珍藏就需要考虑是否有珍藏价值。 认识明朝各代按元代器物所造的产品 在中国青花瓷器历史中,明代是一个重要时期,特别是永乐和宣德时期用苏料造了很多像元代的瓷器,对这部分瓷器要认真的对待。在宣德以后也同样造了很多好的像元代器形、元代纹饰瓷器,但主要是用回青和其他几种国产料。明代在青花瓷器中按照元代青花瓷的形状和纹饰也仿造了很多,早期是用苏料仿造的,这部分瓷器是成化以前,而成化以后嘉靖时期没有那么多的苏料,所以仿得不可能很像了,又加上胎釉的应用原料也不同了,工匠也不同了,所以这部分产品比较好鉴别,但这要很好的学习鉴别料色和料的特点才行。因此要掌握各代的用料和元代的用料不同才是根本。 另外对历代的仿品要有正确的观点。一件明朝仿前朝、后代仿前代的瓷器,它不但是仿品,也是一件老产品,老瓷器。它和现代的造的假冒瓷不一样,因此在认出仿品时还要看是什么时候仿得,是官仿还是民仿,是名人仿还是造假。不要认为仿得就是假的、不好的,这样才能保留下是仿得又是老的,如:冯先铬在中国陶瓷一书498页认为宣德仿烧的汝、官、哥瓷器是宣德的官窑仿烧的,因此是有价值的产品。 349.明瓷有元纹饰并非仿品 大笔涂抹元画展,永宣小笔醮料触。 边框双勾不填色,深浅色辨小笔触。 纹饰勾线小笔填,蕉叶中空色不补。 注解 明代初期还用元代器形,元代的料。不过纹饰有了些变化。这部分瓷器不可能在器形纹饰上随之就变。因为政治上的变化不能一下子就影响到瓷器。所以在任何一次改朝换代,都不可能将瓷器工业立刻改变。特别是常常出现两朝并存的现象。如:朱元璋在南京称皇立都,而北京元朝还在;努尔哈赤在沈阳称皇立都,但到第三代才攻下北京,推翻了明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像对这样的历史时期的瓷器,时代特征要注意。如:明早期瓷艺匠人用笔有了变化,改元代大笔涂抹为小笔触,边线用双勾线,蕉叶中间空芯。 350.有元代纹饰特征不是仿品 元代花叶葫芦相,明代画叶已变相。 明龙立发披发凶,龙头龙爪更猛相。 注解 明朝早期的瓷艺匠,还是元朝做瓷艺的人。基本上器形、料没多大变化,但也有小的改变。元代画花叶子是葫芦型叶,到明代画得叶子就变型了,不太像葫芦叶子了。 画龙也改变了元代的粗线条和小龙头。而是龙头大,立发、披发都有。龙爪也少用三爪、四爪了,而多用五爪了。显得龙更威风、更凶猛、更好看。 351.明代早期瓷器不能认为是仿元代 元末明出瓷无仿,瓷艺变化非官常 明代小笔修足好,器形用料是元厂。 注解 明早期的瓷器、形状、用料基本上是延续元代制作的工序。这样制作出来的产品不能叫仿品。因为瓷器不会一下子随朝代的改变而变化。在用料、器形上,哪个朝代都是如此。不能一下子改变上一朝代的制作技术。但是,仔细看也会发现在制胎和画工上有所变化。这不是朝代造成的,而是瓷艺人本身技术的发展变化造成的。如:明代早期用小笔触画,底足修的比元代整齐。所以这给后人留下了辨别的依据和历史痕迹。但这都不能称为仿品。是历史变革时代的产物,在这一点上要十分注意。 352.明洪武时期的瓷器与元代的不同 洪武瓷器有元相,纹饰器形特别像。 洪武仿元从底看,糙底挂红不一样。 青料发灰双勾线,仔细辨别不能忘。 注解 洪武时期和元代接近,窑工基本是元代的,在器形和纹饰上和元代近似,但洪武时有苏料也有其他国产料所以青色有的发灰,在画法上出现双勾线,这是不同于元代画法的。洪武多糙底,有的抹一层褐红色的釉浆,仔细鉴别从纹饰上、苏料、底足等还是看得出来的。 353.永乐宣德时期的瓷器与元代的不同 永宣仿元用苏料,但是料精要知道。 画法底足都不同,色如元代难做到。 器形削足有变化,滑润程度可断到。 注解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也按照元代的瓷器生产过,但是可以看出来。因为在永乐宣德时期虽然是苏料,但对苏料的加工淘洗比元代精细,因此青花发色比较好,铁斑也不像元代一样,另外胎土加工也和元代不同。如永宣削足比较规矩,胎土已不是元代时的滑,而是滑中带润,虽然不像清代糯米汁一样的润滑,但已出现润。这些现象都可以断出永宣和元代的不同。 354.成化时期与元瓷器的不同 成化苏料并不多,别料不像不用说。 如果苏料仿元代,画工浓色看的多。 质量体型刀工看,成化仿元难度多。 成化仿元大部分不成功,因为苏料少,加工工艺也不同,胎、底、削刀的技法都和元不同,所以是元是明比较好断,如:质量、成化轻、型也不同。料色也不同于元。元的铁斑重,成化的很浅,浓艳程度也不一样。 355.成化以后仿元代瓷器难 成化以后看青料,没有苏料用各料。 纹饰画法料不同,要仿苏青和谁要。 成化以后要仿元,料色实在难做到。 注解 成化以后几乎没有进口苏料,用其他的各种料勾对,但都难以和苏料对比,另外画工纹饰也都不同,如果在胎釉上不同,再仿也难成功,要是成化以后每个朝代的用料就更容易断出什么时代仿得,如:要是嘉靖仿得可能是用回青或石子青进行勾兑,仔细看是能看出的,能看出是不是苏料比较容易,但要看是什么料勾兑的比较难,这要经常的练才行。在明代成化以后各朝用料特征比较明显,因没有苏料,对其他料了解的清楚就能成为重要的鉴别依据。 356.浙料应用朝代 苏料、石子青、回青、平等青、珠明料 元有苏料国产料,两料都用要知道。 永乐苏料晕散艳,成化平等淡雅笑。 正德石子浓带灰,回青石子混的妙。 嘉万回青掺石子,散而不收解决掉。 回青幽青掺石子,万历中期用浙料。 嘉靖也用珠明料,只是少用要知道。 注解 元代基本上用苏料,但也用其他料如石子青等国产料,永乐、宣德大量用苏料、用的也好。成化采用平等青,景德镇产也称陂唐青,色泽淡雅、用的好。正德时期就开始采用回青为主,为了色正掺了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