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习惯教研记录.doc_第1页
古诗词教学习惯教研记录.doc_第2页
古诗词教学习惯教研记录.doc_第3页
古诗词教学习惯教研记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头学校教研组活动记录表教研组名称小学语文教研组长赵树萍 郑高峰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教导处参加人员签到 活动课题 古诗词教学要培养那些学习习惯 活 动 记 录活动记录活动过程: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利用“知诗(词)人,解诗(词)题;读诗(词)句,晓诗(词)意;寻诗(词)眼,悟诗(词)情”摸式流程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坚持训练学生“查、解、释、换、猜、调、补、寻、想、悟、诵”古诗词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品位和实效。其具体做法如下:一、在“知诗(词)人,解诗(词)题”中让“查、解”成为习惯第一,可以养成查阅古诗词资料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查阅中了解诗(词)人的生平、写作个性特点,了解诗(词)的时代背景,为理解全诗(词)做铺垫;第二,从诗(词)题目入手解题,可以培养审题能力,可以整体感知全诗(词),了解全诗(词)大意。由此看来,古诗词教学伊始,我们要坚持进行“知诗(词)人,解诗(词)题”的训练,让其成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终身习惯之一、二、在“读诗(词)句,晓诗(词)意”中让“释、换、猜、调、补”成为习惯1释看注释。这是学习古诗文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时时提醒学生利用这一学习资源,直译诗句。2换古今词对换。如我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册古诗词三首牧童一诗,理解“草铺横野六七里”中的“铺”时,我先让学生查字典,学生找到词条“把东西展开或铺平”,联系诗句大致理解意思后,再让学生给“铺”组词,学生很快想到了铺天盖地(把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词“铺”换成了现代汉语的多音节词“铺天盖地”),一下子就理解了草长得茂盛,草野辽阔的意境。3猜联系上下文推测古诗(词)中词语的含义。如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册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理解“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测其含义,有的说是“躺”,有的说是“趴”,双方争持不下。于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辩论,结果是既可解释为“躺”,也可解释为“趴”,两个意思都表现了儿童天真、顽皮的天性。4调调换顺序,即古诗词句中的词序有时与现代汉语语句的叙述顺序不同,需要调换才能正确直译。如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册古诗词三首牧童一诗,理解“笛弄晚风三四声”时,应调换为“晚风笛弄三四声”,翻译为“晚风中牧童吹笛嬉戏,不时传来悠扬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5补补白,即在直译古诗词遇到意义跳跃性大、意义含蓄时,就需要教会学生补充意思,补充含义。如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九册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一诗,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时,学生对京口、瓜洲、钟山三个地名,只是机械地理解为“从京口到瓜洲仅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却不明白其含义作者心里的想法。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补白: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的所见所闻。作者的心飞过长江,飞过几座山,就到了家乡钟山,心理距离近,特想“还”;而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不能“还”。作者通过心理距离和实际距离巨大反差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王安石人在旅途,却心系家乡的强烈思乡之情。三、在“寻诗(词)眼,悟诗(词)情”中让“寻、想、悟、诵”成为习惯这是古诗词教学的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教师要在学生理解诗词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全诗(词)寻找诗(词)眼,紧扣诗(词)眼想象诗(词)的意境,体会诗词理与情,在正确、流利地朗读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全诗。如我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册古诗词三首中舟过安仁一诗,(通过“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晓诗意”的学习,理解了诗句意思后)到最后一步“找诗眼,悟诗情”,学生找到了诗眼“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中的“使”时,我首先让学生把“使”换成“让”,体会诗句中是用“使”,还是用“让”更能表现其意境。学生联系前面学习中对“使风”的理解(即借风),进行了一次“使”好,还是“让”好的讨论。通过争论,学生最后一致认为还是原文的“使”好,其理由是:这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恍然大悟: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这里的“使”是“借、利用”的意思,是“利用伞借风顺风顺水行船”;而“让”的意思是“指使、容许或听任”的意思,没有“借、利用”的意思。这个“使”字,把渔童玩耍中透出的天真烂漫、聪明顽皮的天性写活了。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儿童天真烂漫、聪明顽皮的天性,品出这首古诗表现出来的古代儿童独特的生活情趣。最后,要求学生背诵这首古诗,并把它改写成300字左右的记叙文。这一训练过程,不但体味了诗人杨万里用“使”的精妙,而且玩赏吟诵了“张伞借风行船”的美妙意境与精妙诗句,培养了学生“寻诗眼,想诗境,悟诗情,诵诗文”的能力。这样坚持几年、十几年即可形成习惯。总而言之,古诗词教学要像教学其它诸如记叙文、说明文、散文、小说等一样,既要注意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