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ppt_第1页
管理会计-.ppt_第2页
管理会计-.ppt_第3页
管理会计-.ppt_第4页
管理会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第一节管理会计的职能第二节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1管理会计的职能一.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現行会计三个领域: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构成了会计信息系统1972年美国会计师协会NAA设立了“管理会计师资格证书”CMA(CertificateinManagementAccountant)現在,CMA与CPA齐名。具有CMA证书者被承认为具有高专业水平和能力。在中国,前期不够重视。对管理会计有否必要设置有爭论。“注会CPA”全国统考教材由“财务管理”改为“财务成本管理”。有九章内容有管理会计。,二.管理会计的职能,(一)目标与对象管理会计是在财务会计基础上以现代管理科学为指导的新型学科。目的:加強内部经营管理,提升企业价值。任务:向内部管理人員提供有效经营信息。手段:现代管理方法(统计学、运筹学)与会计方法相结合,处理分析财务和经济信息。,综上:管理会计是:为加強内部经营管理,提升企业价值,运用现代管理方法与会计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处理分析财务和经济信息,以供管理人员进行预测决策、编制予算、确定目标、控制和考核经营过程。这么一个会计信息系统(管理活动)。,(二)两大职能:1规划职能-规划与决策会计预测:利用财务会计信息和经济等其它相关信息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按预测结果针对公司管理的要求从可行方案中决策出最优方案。预算:将最优方案在具体实施中对各部门和人员的要求用数据形式构成全面预算体系。,一,2控制职能-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控制:使生产经营活动按计划进行如实反映实际执行情况。是通过“变动成本核算”“责任成本核算”来实现的。控制过程:通过“标准成本制度”“预算控制”及时将实际与计划对比:差异分析、及时采取措施。业绩评价:建立责任会计制。通过“标准成本制度”“预算控制”差异计算分析差异原因和责任归属按责任标准考核评价各责任中心实绩,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异同(一)相同1.原始资料相同。管理会计是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进一步加工而得到为内部管理所用的会计信息。2.目的相同。均提供与经济决策相关的信息。,(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1,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1成本性态分类成本性态: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性态不同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一.固定成本(一)概念指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內不随业务量的增减而变动的成本总额。如:广告、租金、保险费、培训费、折旧、管理人员工资。,一,注意:(1)不是永远固定不变時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者出现,竞争加剧逼使企业努力改进质量和功能。使得同样的销售量必需更多的技术投入。业务量:当业务量超过生产能力时必须追加固定资产投入。(2)单位固定成本是变动的fFQ单位固定成本是随着业务量的变动作双曲线型变化。,一,二.変动成本(一)概念指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內其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增减成正比例变化的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注意:1.变动成本与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2.单位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并非成正比例变化。而是一定期间內是固定的。vTVC/QvQ/Q,一,3.並非任何业务量范围內変动性成本总额都随业务量的增减成正比例变化。原因:产量很低时,增加产量可更经济地下料;可专业化分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使v减少。产量太高时,再增加产量时生产效率下降,废品也随之增加。从而使v提高。三.总成本模型TCTFCTVCTFCvQFvQ用途:预测、决策,一,2混合成本及其分解实际上前述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只是经济生活中诸多成本性态的两种极端类型。多数成本是以混合成本的形式存在的。需要将其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変动成本,以适应管理会计用作决策的需要。一.混合成本及其分类混合成本:兼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性质的成本。,一一,分类:(一)半变动成本(标准式)有一个不随业务量而变的初始成本,在此基礎上成本与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如电脑租金。(二)阶梯式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一定业务量范围內是固定的。当业务量超过一定水平后其成本总额将达到一个新水平。如检验员工资。(三)延期变动成本(低坡式)正常业务范围內是固定的。当超过此范围其发生额与业务量成正比例关系。如有加班工资的计时工资、固定工资加超定额计奖工资制。,一,二.混合成本的分解分解:将混合成本分解成固定成本和変动成本。分解目的:便于成本的预测和决策方法:常用“高低点法”高点,低点:在公司成本统计数据中找出产量最高点Q1时的成本TC1和产量最低点Q2时的成本TC2,TC2F2+v2Q2,分解:高业务量时:TC1F1v1Q1低业务量时:,由F1F2,v1v2得:TC1TC2(F1F2)v(Q1Q2)v(Q1Q2),1,例5-3某企业1998年16月份的设备维修费是混合成本,有关数据如下:月份机器工作小时维修费140055002420560035006500441055505390540064105600予计7月份动用405工时。求7月份设备维修费,1,确定高低点:3项目最高点(3月份)最低点(5月份)机器工作小时(x)500390维修费(y)65005400计算v和F:v(65005400)(500390)=10(元)Fy高bx高6500105001500(元)或:Fy低bx低5400103901500(元)求七月维修费:TC71500+104055550(元)1,、,高低点法优缺点:优点:简便易懂。缺点:只利用了数据中的兩个数据点来构造模型。易受偶然因素影响致成本模型不准确。散布图法线性回归法合同确认法5,4,1,第三章变动成本法1变动成本法计算原理2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区别3兩种成本法对利润影响的规律4对两种成本计算法的评价,亠,第三章变动成本法1变动成本法计算原理一.全部成本法(FullCosting)1全部成本法概念定义:将一定时间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而耗用的全部制造费用都计入生产成本中的成本核算法。它是将成本费用按照职能來分类。因此全部成本法起着提供成本耗费信息的作用。,一,承担对象:全部成本法中成本费用承担的对象为:,一,2成本费用构成,二.变动成本法(VariableCosting),1变动成本法概念定义:要求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耗用的变动性生产费用计入生产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也列入期间费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将成本费用内容按性态分为:变动性费用;固定性费用;因此变动成本法起着提供预测决策信息的作用。,2成本费用构成,按性态分,三.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一)变动成本法理论依据1固定制造费尽管是生产领域发生的,但它与产品生产量无关,因此它的承担对象就不应该是产品。2固定制造费的发生与变化是与时期密切相关。应属期间费用。,(二)全部成本法理论依据,1所有的制造费用(固定、变动)都是生产领域发生,即都是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既然这样,就没有必要分为固定和变动。故计算产品成本理应将全部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中。这样算出的产品成本才是完整的产品成本。2资产是能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材料存货这项资产因制造产品被消耗而记入产品成本。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也逐渐被消耗。故反映被耗用掉那部份固定资产的固定制造费应该与耗用的原材料一样随产品存货带入下期。这样存货价值才不会被低估。,(三)两种方法的共同点,不管是将制造费用放入产品成本或是计入期间费用均由各期销售收入补偿。,2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区别一.应用前提与目的不同二.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构成內容不同三.销售成本计算方法不同四.期末存货成本的计算不同五.确定损益的程序不同六.损益计算结果不同,一,2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区别一.应用前提与目的不同(成本划分不同)1.前提: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前提是成本费用按其性态进行分类: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全部成本法的应用前提是成本费用按其用途进行分类:生产成本与非生产费用2.目的:変动成本法是为提供変动成本和盈利能力信息。滿足予测决策和成本控制的需要。全部成本法是为提供制造成本耗费信息和损益信息。滿足对外报表的需要。,一,二.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构成內容不同本期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费用;单位存货成本费用;期间费用1.本期生产成本全部成本法项目変动成本法项目标准式:简捷式:直接材料直接材料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人工直接人工変动性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无无,一,2.单位生产成本费用(产品成本计算不同)全部成本法ACTC/Q(FvQ)QFQ+vf+v变动成本法ACTVC/QvQQv3.单位存货成本费用由:AC存货AC产品全部成本法:AC存货FQ+vf+v变动成本法:AC存货vQQv,一,4.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内容不同)全部成本法项目変动成本法项目标准式简捷式变动性销售费用;固定性制造费;固定制造费固定性销售费用;固定性销售费用;销售费用変动性管理费用;固定性管理费用;管理费用固定性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财务费用财务费用即:全部成本法的期间费用只含当期发生的全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变动成本法的期间费用则还包含当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一,可见:1.全部成本法单位生产成本费用不但与成本控制有关,还与产量有关。変动成本法单位生产成本费用则与产量无关。2.全部成本法单位生产成本费用AC,大于変动成本法单位生产成本费用AC。即:AC全AC变3.全部成本法存货成本AC存,大于変动成本法存货成本AC存。即:AC全存AC变存5,一,三.销售成本计算方法不同1.全部成本法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変动成本法由于v不変,变动成本法的期初单位产品成本与期末单位产品成本一般相同。销售成本单位変动成本(期初存货量本期生产量期末存货量)单位变动成本本期销售量VQ销34,一,四.期末存货成本的计算不同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作为期间费用,在计算当期损益时被扣除。期末存货中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则: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单位変动成本期末存货量VQ存全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作为产品的固定成本,因而期末存货中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则: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单位制造成本期末存货量2(V+f)Q存,销售成本及期末存货成本计算表(见后例3-1),项目变动成本法全部成本法期初存货成本00本期产品成本350,000450,000可供售销售成本350,000450,000单位产品成本7090期末存货数量件1,0001,000期末存货成本70,00090,000本期销售成本280,000360,000,一,五.确定损益的程序不同(编制损益表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损益计算中是先确定“贡献”,再确定“利润”。主要确定贡献。全部成本法下损益计算中是先确定“毛利”,再确定“利润”。主要确定利润。(见下頁)六.损益计算结果不同(見下节例),一,全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変动成本期初存货成本()变动销售和管理费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贡献毛益销售毛利()固定成本()销售费和管理费()固定销售和管理费()财务费用()财务费用-利润利润,一3-1: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期初存货为零,设本年投产全部完工。生产资料见下表。分别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编制利润表。,3兩种成本法对利润影响的规律一.两种方法净利润差异测算如果产量等于销量,没有产成品和在产品的期初存货,那么不管是哪种方法计算的当期净利润是一致的,这是因为不管固定制造费是列入期间费,还是计入本期销售成本,最后都由当期的收益补偿了。如,发电厂、自来水厂的生产。两种成本计算法的利润是相同的。但多数企业产量不等于销量,两种成本计算法的利润就不相同。(見另表),利润表,由于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对固定制造费用处理不同,在产销量不等时两法计算得出的利润必不等,例3-4:假定1、2、3月的生产资料如表。编制利润表。生产数据资料,变动成本法下利润表,二.分析两种方法损益表利润差别原因两种成本利润差全-变若各年产量稳定,則:年末将变动成本法调整至全部成本法:在产量稳定下:当Q末存Q初存,则:全变当Q末存Q初存,则:全变当Q末存Q初存,则:全变4,一,4对两种成本计算法的评价一.全部成本法优点能把生产过程中为产品所耗费的支出都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这符合产品成本的定义:“为了获得产品作出的一切耗损”。扩大生产能使单位产品成本降低,故能促进生产积极性,发挥规模效益。二.全部成本法缺点1单位成本大小不能正确反映成本控制工作的好坏32采用全部成本法计算分期的利润,往往令人费解。甚至鼓励盲目生产造成库存积压。,三个亏损企业生产能力和品种均相同。分析经营情况,二.全部成本法缺点(续),3全部成本法未按属性将固定和变动成本费用,因而难以用来预测和决策。4全部成本法在确定成品成本时,固定制造费用的分配繁碩,费力且受主观判断影响。1三.变动成本法优点1变动成本法能够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重视销售工作。2.变动成本法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