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高中竞赛班选拔考试.pdf_第1页
学而思高中竞赛班选拔考试.pdf_第2页
学而思高中竞赛班选拔考试.pdf_第3页
学而思高中竞赛班选拔考试.pdf_第4页
学而思高中竞赛班选拔考试.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理科到学而思学而思重庆分校高中竞赛组 学而思高中竞赛 2017B 班入学水平考试 数理化合卷(2017.4.30) 姓名_学校_ 考 试 须 知 1.本次考试为数理化合卷,总分 150 分,分为 A 卷和 B 卷。 2.A 卷为必做题,共 100 分;B 卷为选做题,考生从数学、物理、化学中选择 一科作答,共 50 分。 3.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其中 A 卷作答时间 100 分钟,B 卷作答时间 50 分钟。 4.请在试卷上填写姓名、学校;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学校、年级和联系电话。 5.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6.请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A 卷(总分 100 分) 一、选择题(共 17 小题,每题 2 分,共 34 分) 注意:第注意:第 1-10 题为单项选择题,正确得题为单项选择题,正确得 2 分,错误得分,错误得 0 分分 1.方程02|3|xxx的实根个数为() A. 1B. 2C. 3D. 4 2.实数ba,满足1ab,若 ba M 1 1 1 1 , b b a a N 11 ,则 M,N 的关系为() A.NM B.NM C.NM D. 不能确定 3.四边形 ABCD 中,CDAB ,BCAD,M 是 AD 中点,N 是 BC 中点, 连结 MN,则 MN 与 AB 的大小关系是() A.MNAB B.MNAB C.MNABD. 不能确定 4.如图,直角三角形 ABC 的面积为 120, o ABC90,BD 是斜边上的中 线, 过 D 作ABDE 于 E, 连 CE 交 BD 于 F, 则AFE的面积等于 () A. 18B. 20 C. 22D. 24 5.若四个有理数dcba,满足 2000 1 1999 1 1998 1 1997 1 dcba ,则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dbcaB.cadbC.dbacD.cabd 6.下列事物的相关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 将掉落在地面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来放回桌面上,需要对课本做功 20J B. 一台笔记本电脑质量为 500g C. 风扇的功率约为 1000W D. 一张 100 元人民币的表面积为 250 平方厘米 7.有人想水平地夹住一叠书,他用手在这叠书的两端施加的水平压力 F=200N,如图所示,如每本书的质 量为 1kg,手与书之间的可以达到的最大摩擦力是 80N,书与书之间的可以达到的最大的摩擦力为 60N,则此人最多能夹住多少本书(g 取 10m/s)() A. 20B.16 C.14D.12 8.如图所示中的容器内有一个凹面镜,容器内注满水,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会聚于焦点, 且焦点低于水面,设此时焦距为 f,若其他条件不变,将水抽去,设焦距为 f1,再在容器里注满折射率比 水大的液体,设焦距为 f2,则() A.fff 21 B. 21 fff C. 21 fffD. 21 fff 9.如图,人通过定滑轮拉住重为 98N 的物体,当人拉着绳子从 A 点慢慢移动到 B 点时,人对绳子的 拉力和拉力所做的功为(). A.拉力逐渐增大,拉力所做的功为 98J B.拉力的大小不变,拉力所做的功为 98J C.拉力的大小不变,拉力所做的功为 294J D.拉力的大小不变,拉力所做的功为 392J 10.如图甲所示,A、B 两个实心正方体所受重力分别为 BA GG ,,它们的密度分别为 BA ,,它们的边 长分别为 BA hh ,。若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分别为 BA PP ,。若将它们放入柱状 容器的水中(水未溢出) ,物体静止后,如图乙所示,A 物体有 3 1 的体积露出水面,B 物体静止在 水中,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比未放入两物体时增加 1 F;若将 B 物体取出轻压在 A 物体上(水未 溢出) ,待物体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比未放入两物体时增加 F2若已知 BA PP2, NF52. 1 1 ,g 取kgN /10。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3: BA hh BmhB04. 0 C aBA PPP200 D 21 ;52. 1FFNGG BA 学理科到学而思学而思重庆分校高中竞赛组 注意:第注意:第 11 - 17 题为不定项选择题,完全正确得题为不定项选择题,完全正确得 2 分,部分正确得分,部分正确得 1 分,错误得分,错误得 0 分分 11. 人们规定 12 克的碳 12 中,碳原子的个数约为 23 1002. 6,我们把这么多的碳原子称为mol1的碳原 子,以此类推。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的碳原子中有 6.021023个碳原子 B、2mol 的氧气分子中有 26.021023个氧原子 C、3mol 的碳 14 原子中有 42 克 D、1mol 的碳原子和 1mol 的氧气分子完全反应生成 1mol 的二氧化碳分子 12. 在木炭和氧化铜的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我们说这是还原反应,但反过来碳得到了氧,应该是 个氧化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氧化反应必定伴随着还原反应 B、部分的还原反应伴随着氧化反应 C、氧化反应的本质是化合价的升高 D、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得到电子 13.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硫酸B、硝酸C、盐酸D、王水 14. 下表列出了 NO 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熔点沸点密度(20)溶解度(20) 163.64151.761.249 g/L4.6 mL/100 mL水2NOO22NO2 则实验室收集 NO 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向上排空气法B. 向下排空气法 C. 排水集气法D. 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集气法 15. 三聚氰胺(化学式为 C3H6N6),是一种化工原料。它是白色晶体,几乎无味,有毒性,可导致人体 泌尿系统产生结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下列有关三聚氰胺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三聚氰胺属于化合物 B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26g C三聚氰胺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1 个三聚氰胺分子由 3 个碳原子、6 个氢原子和 6 个氮原子构成 16. 甲烷(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是一种温室气体,也是天然气的要成分,在空气中燃烧时会放出 淡蓝色的火焰。下列关于甲烷说法错误的是() A、甲烷泄露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B、甲烷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C、天然气泄漏的时候,不要慌张,抽根烟冷静一下 D、甲烷会妨碍物体红外线的扩散,从而使得热量难以散发,因此是一种温室气体 17. 一端封闭的 U 形管,封闭的一端有一段 H2和 Cl2的混合气体,在水平部分有一段气柱,其他两段 为水柱。使 H2和 Cl2在光照下反应,则中间气柱的长度将(假设中间气柱未移出 U 形管水平部分) () A、变大B、变小 C、不变D、不确定 二、填空题(共 8 小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 18. 计算 2 9991002998=_ 19.025 2 xx的一个根为a,则 a a 2 =_ 20. 关于x的方程axx| 1| 1|有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为_ 21. 关于yx,的方程292 22 yxyx的整数解),(yx共有_组 22. 计算 3991 |39|91 | 的值的相反数是_ 23. (6 分)如图,电源电压恒定,灯 L 的规格为“24V 72W”且工 作时电阻保持不变,电压表的量程为 015V,电流表的量程 为 03A,在电路安全的前提下,操作如下:当只闭合 S、S3 时,电路中的总电功率为 P1,电流表示数为 I1;当只闭合 S2、 S3时,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R,电流表示数为 I2, 电阻 R1和滑动变阻器的总功率为 10W;再移动滑片使滑动变 阻器的阻值为 2R,电流表示数为 I3,灯 L 和滑动变阻器的总功率为 9.72W;当只闭合 S、S1、S2 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路中的最小功率为 P4,此时电流表示数为 I4。 已知 P1:P4=5:6, I2:I3=10:9,则灯 L 的电阻为_,I1:I4=_。当滑动变阻器 R2的阻值为_时,该电路消 耗的功率最小。 24. (4 分)如图所示,钩码与弹簧秤 A、B 的自重均为 0.5N,则弹簧秤 A 的示数为_N,弹簧秤 B 的示数为_N. 学理科到学而思学而思重庆分校高中竞赛组 25. (10 分)化学教师在通风橱里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无中生有”: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A、B 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抽开毛玻璃片,瓶口 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一会儿,观察到两瓶内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请回答 下列问题: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O”表示硫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硫化氢、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 (2)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且使紧对的两瓶口密封,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 了,原因是_。 (3)已知:相同条件下,相等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相等。则反应结束后,瓶中剩余的气体 为_,处理该气体的方法是_。 三、解答题(共 4 题,共 36 分) 26. (10 分)已知 21,x x是03 2 xx的两个根,求代数式194 2 2 3 1 xx的值 27. (10 分)求 o 5 .22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 28. (10 分)一艘汽艇以恒定速度逆河水向上游行驶,至某处 A 发现一救生圈已丢失,立即调头以同样 大小的速度顺河水追寻,并分析出该救生圈是在发现丢失前t1时间丢失的,丢失地点距A处为 1 S的B 处,到达 B 点后又经过一段时间,在距 B 点为 2 S的下游某处 C 找到了救生圈。求:汽艇航速 v(即 汽艇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速 u 及到达 B 点后经过多少时间 t2找到救生圈。(要求先画示意图,然后 列方程求解) 29. (6 分)常温下,在 20g 盐酸和硫酸混合液中,逐滴加入 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当碱液滴加至 20g,硫酸钡沉淀达到最大值;当碱液加至 60g 时,溶液 pH=7。求: (1)原混合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2)当 pH=7 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B 卷(总分 50 分) 注意注意:B 卷分数学卷分数学、物理物理、化学三部分化学三部分,请选择其中一部分作答请选择其中一部分作答,若多答若多答,则取最高分作为则取最高分作为 B 卷成绩卷成绩 第部分 数学(50 分) 一、填空题(共 7 道,每题 4 分,共 28 分) 1.若实数ba,满足02 2 1 2 baba, 则a的取值范围为_ 2.D 为圆 O 内一点,BD 交圆 O 于点 C,BA 切圆 O 于 A,若 AB=6, OD=2,DC=CB=3,则圆 O 半径为_ 3.不超过 6 )57(的最大整数是_ 4.函数xxy21的最大值为_ 5.有四个正整数,其中任意三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与第四个数的和,分别等于 29,23,21,17,则这四个 数中最大的一个是_ 6.计算322232232=_ 7.圆 M 和圆 N 外切于点 P,过 P 的直线与圆 M 与圆 N 分别交于 A 点和 C 点,AB 切圆 N 于 B,圆 M 与圆 N 的半径分别为 5 和 3,则 AB AC =_ 二、解答题(共 2 道,共 22 分) 8.(9 分)解方程11645 33 xx 9.(13 分)ABC中,D 是边 AC 上异于 A,C 的一点,E 是边 AB 上异于 A,B 的一点,连结 BD, CE, DE,F 是 BD 中点,G 是 CE 中点,连结 AF, FG,GA,求 AFGBCDE SS : 四边形 的值 学理科到学而思学而思重庆分校高中竞赛组 第部分 物理(50 分) 1.(25 分)如图所示,一木块浸没在底面积为 2 200cm装有水的柱形容器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 1N; 剪断细线待木块静止后,将木块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在剩余木块上方加 0.2N 向下的压力时,木 块仍有 3 40cm的体积露出水面;撤去压力,木块静止时,再将木块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切去后的 木块漂浮在水中,则此时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比初始状态减小了多少?(g 取kgN /10) 2.(25 分)忽略电流表的阻值,其他条件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判断电流方向以及电流表示数。 第部分 化学(50 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共 3 小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1.根据维生索 C 能够使淀粉一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应用右图实验可以测定果 汁中维生素 C 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 的条件是() A.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烧杯中淀粉一碘溶液的浓度 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2.著名科学家克拉伯龙提出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nRTPV ,其中 P 是气体压强,V 是气体体积, n 是物质的量(以气体分子数目约 6.0210为一份的分数,也就是第 1 题说的 mol) ,R 是常数, 约为 8.314,T 是温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分子数目成正比 B、恒温恒容下,气体的压强和分子数目成反比 C、同温同压下,1mol 的氧气有 22.4L,3mol 的氧气有 3x22.4L D、同温同压下,1mol 的氧气有 22.4L,1mol 的氮气不一定有 22.4L 3.有一小包质量为 a 克的 NaHCO3和 Ca(HCO3)2的固体混合物,小明将该包固体充分加热(仅发生反 应:OHCOCaCOHCOCa 22323) ( ;OHCOCONaNaHCO 22323 2 ,将生成的 2 CO全 部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产生 b 克 3 CaCO沉淀;芳芳在小明加热、冷却后的试管中又加入足量的稀 盐酸,再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水,结果产生 c 克 3 CaCO沉淀。那么下列关系一定正 确的是() Aca BcbaC.cb D.ba 二、填空题(共 5 小题,共 44 分) 4.(12 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 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他 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的成因作了如下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_; 学理科到学而思学而思重庆分校高中竞赛组 (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_;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目的吗? 实验步骤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1.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2.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 (4)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大家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实验方法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